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7221000000019

第19章 心理健康人格篇(1)

偏执型人格障碍

电视剧《渴望》曾经轰动全国,其中王亚茹这一角色人们可能还记忆犹新。王亚茹几乎是观众一致公认的“最没人情味”的人,她自负清高、傲慢不逊、冷漠无情、孤僻多疑、不苟言笑、不善交际、生性嫉妒、执拗刻板;与慧芳、小芳、月娟、刘大妈等人格格不入;对自己的父母及唯一的弟弟,也常常是怒目以对,对待恋人罗刚更是冷若冰霜、不诉情理;就连唯一与她交往的老同学田莉,也常因受不了她那古怪的脾气而几次欲撒手而去……

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及激情冲动,根本不考虑旁人的喜怒哀乐,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社会影响,这几乎使她到了人见人恨的地步,王亚茹的这些行为模式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典型的偏执型人格。

一、偏执型人格的特点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

(1)极度地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2)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3)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4)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

(5)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

(6)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7)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

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二、表现特征

为了便于诊断,《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1)过分敏感。在没有充分依据时,便预期自己会遭人伤害和摧残。

(2)未经证实便怀疑朋友或同事的忠诚与诚实。

(3)从温和的评论和普通的事件中就看出羞辱与威胁的意向。

(4)对嘲笑与羞辱决不宽恕。

(5)不愿信任别人。无端害怕别人会利用他的信任来反击他。

(6)无端自卑。很容易感到自己受轻视,并且立即报以恶眼与反击。

(7)未经证实,便怀疑配偶或性对象的忠实。

以上7点特征只要满足了其中4点,即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三、心理分析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病案】

刘某,男,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学习平均成绩85分。智力测定智商为107(属正常范围)。该生经常顶撞班主任,对班集体活动有逆反心理。乍一看,这是该同学思想落后,脾气不好的表现。但经过SCL—90量表(即精神卫生自评量表)测定,发现他在“偏执”一项的分值较高,比正常值大60%以上。而且“敌对”和“人际关系”分值也颇高,诊断为偏执型人格。在心理咨询时,他说“我这个人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母亲,都抱着怀疑态度”,“我常常对别人存在戒心,老是猜疑他们对我不怀好意,看不惯就要顶牛,发脾气”。

四、治疗方法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认知提高法

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进友谊。

(3)注意交友的“心里相容原理”。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①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②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③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④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

①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对我的不忠应该原谅。

②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③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④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耐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分裂型人格障碍

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在科研领域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数学定理。尽管他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是一个人格障碍患者。

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学习,演算公式,攻克难题,几乎谈不上有社会和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趣索然,生活随便,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40岁左右才在人们的催促下结了婚。结婚时不知如何操办,也不懂家具布设,婚后也不知道上街购买生活用品。

由于过分内向离群,对外界反应不敏捷,社会适应性很差,多次发生车祸,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他所表现出的这些人格特征,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型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1/3。1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一、表现特征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中对分裂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并联观念(排除并联妄想)。

(2)过度的社会焦虑。例如有陌生人在场时表现出极度不安。

(3)奇异的信念和想法,或与文化背景不一致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或“第六感觉”、“别人可以体验我的情感”等。

(4)奇怪的、反常的或特别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不符合习俗或目的不明确。

(5)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当,繁简不当,表达意思不清楚。

(6)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贯产生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等。

(7)对人冷淡。甚至对家族亲人也冷淡,缺少对他人的温暖与体贴。

(8)表情淡漠,缺乏强烈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9)几乎是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般亲属外无亲密朋友或知己。

只要满足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二、心理分析

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一般来说,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型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型人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词——“精神分裂症”。一般认为,分裂型人格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型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型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20年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型人格的血清中也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的患特征,因此分裂型人格与精神分裂症和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自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

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三、治疗方法

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

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作出评价。

自我评分标准:

0分——训练无变化。

1分——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

2分——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上。

3分——孤独不合群性基本消失。

(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1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