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良:推重良心
7195200000007

第7章 推重良心有原则(1)

魏文侯冒雨期猎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魏文侯(?—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袭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乐羊为将,西门豹为邺令,积极奖励耕战,进行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的头等强国。

魏文侯曾经和掌管园泽田猎的“虞人”约好在某一天打猎。到了这天,他和群臣饮酒作乐,玩得很快活,但并没有忘记和虞人期猎的事。当时正下着大雨,魏文侯即命令手下人备好车马出行。

左右臣僚们说:“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魏文侯说:“我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于是魏文侯冒雨而往。

◎故事感悟

魏文侯以一国之君而冒雨期猎,事情虽小,但体现了“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他之所以能把魏国搞得“上下和合”,在战国初年称雄诸侯,这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史海撷英

魏文侯的武卒建设政策

魏文侯在武卒建设中采取精兵原则,考取武卒的条件很苛刻。魏文侯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12石之弩,负服矢50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到达战场后,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武卒还要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国的武卒建设非常成功,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和秦献公、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文苑拾萃

魏文侯

(宋)徐钧

闻道西河久服从,陶成国治蔼文风。

政缘馀泽沾洙泗,比似群侯故不同。

晋文公以信降国

◎唯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潜力,走向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觉知,然后按照这样来行动。——格言

晋文公(公元前697—前628年),姬姓,名重耳,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重耳为晋献公之子。晋献公宠爱骊姬,听信她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重耳被迫外逃,流亡十九年。后来他被秦国国君护送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整顿内政,施惠于百姓,并犒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晋国逐渐强盛。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抓住这取威定霸的好机会,约会诸侯,出兵打垮王子带,把周襄王送回国都。从此,晋文公抓住“尊王”这面旗帜,号令天下。在城濮之战中,晋军大败楚军。在践土,晋文公大会诸侯,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在称霸的过程中,晋文公十分看重信用,把它看做争取民意、团结诸侯、实现霸业的手段。其示信伐原之事堪称这方面的范例。

原地处今山西中西部一带,距曲沃不远,这个小国依靠秦国和狄人的支持,轻视晋国。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率兵围攻原国,下令只携带三天的粮食。

过了三天,原国不投降,晋文公遂下令撤军。派出的间谍从被围困的原国中出来,报告说:“原将降矣。”

军吏征询晋文公的指示,说:“请待之。”

晋文公正色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于是晋文公坚持撤军。晋军撤退三十里,原国就投降了

◎故事感悟

晋文公是讲诚信的,也正是因为他的“诚”,结果原国不战而降。“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史海撷英

晋文公改革朝政

晋文公即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才”。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同时,他“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从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惠公、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佼异的新贵,笼络了新旧贵族,使统治集团和谐相处。晋文公认为,晋惠公时代招募州兵及开垦私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将其保留。这些都成为晋国在文公回国后仅仅两三年就能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文苑拾萃

晋文公墓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绛县卫庄下村。晋文公在位之时,国都在绛(今山西绛县)。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岭。

陵墓依地形而设,高达30余米,犹如山丘。据传,抗战以前墓地松柏如盖,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庄严静穆。墓后岭顶建有祠庙,抗战期间被日寇拆毁,树木砍伐一空。现在所看到的景象是蔚然深秀的国槐遍布山丘,明代《晋文公墓》纪念碑矗立路旁,雄伟壮观。

见义知忠

◎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韩婴

徐晦(760—838年),字大章,号登瀛。福建晋江三十二都徐仓(又名徐公店、仕村、仕春),也作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京兆尹杨凭在担任江西观察使时,贪赃枉法,奢侈过度。御史中丞李夷简对他进行弹劾。唐宪宗李纯把杨凭贬为临贺县县尉。

杨凭赴任前,他的亲戚朋友怕受牵连,不敢为他送行,唯独栎阳县县尉徐晦来到蓝田和杨凭告别。太常卿权德舆平时和徐晦关系不错,就告诫他说:“徐君为杨凭送行,会带来麻烦的。”

徐晦微微一笑,回答说:“我本来是平民百姓,蒙受杨公的知遇,才有了今天。现在他被流放到远方,我能不和他告别吗?人不能忘恩负义。要是有一天权公也被流放,我能躲得远远的吗?”

权德舆为徐晦的正直和仗义深深打动。在朝廷上,他对徐晦大加称扬。

过了几天,李夷简推荐徐晦做了监察御史。徐晦问李夷简:“我与李公素未谋面,李公根据什么推荐我做监察御史?”

李夷简含笑答道:“一个不肯辜负朋友的人,怎么会辜负朝廷呢?”

◎故事感悟

徐晦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了给朋友送行,不惜冒着得罪朝廷的危险,精神可嘉。更难得的是,他在他人落难之时,不趋炎附势,做人当如是啊!

◎史海撷英

徐晦的为官之路

徐晦曾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晋州刺史,后又入朝拜中书舍人。宝历元年(825年)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年)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归居晋江湾海徐状元巷。徐晦以老致仕。徐晦耋年寻得砚之地——山东沂南徐公店。后徐潘(徐晦长子)承父命,遂举家迁往得砚之地,后泉郡徐仓长房聚众成村(今徐公店)。徐晦次子徐湖经延寿迁居连江徐仓;三子徐江留居泉郡。徐晦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

◎文苑拾萃

寄徐晦

(唐)张籍

鄠陂鱼美酒偏浓,不出琴斋见雪峰。

应胜昨来趋府日,簿书床上乱重重。

诬人自全而不为

◎万事莫贵于义。——《墨子》

李逢吉(757—835年),字虚舟。陇西(今甘肃)人。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甲戌科陈讽榜进士第三人。李逢吉进士高第后,授振武节度掌书记。入朝为左拾遗、左补阙,改侍御史,入吐蕃册命副使、工部员外郎,又充入南诏副使。元和四年(809年),出使回国,拜祠部郎中。元和六年(811年),迁给事中。元和七年(812年),与司勋员外郎李巨并为太子诸王侍读。元和九年(814年),改中书舍人。

石州刺史武昭遭到贬斥后,被任命为袁王府长史。他郁郁不得志,心里非常怨恨朝廷当权的宰相。

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程与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关系不合,他的族人、水部郎中李仍叔乘机挑拨武昭说:“李程本来建议朝廷授予你官职,李逢吉坚决反对。”

武昭听了大怒。有一次,他喝酒喝得兴奋,就对一起喝酒的左金吾兵曹茅彙说自己要刺杀李逢吉。后来这件事被告发。唐敬宗李湛下诏让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共同审理此案。

李逢吉的侄子、前河阳掌书记李仲言对茅彙说:“你如果能证明武昭和李程同谋,还能保住性命,否则就难免一死。”

茅彙斩钉截铁地说:“我宁愿冤屈而死!诬人自全,那是小人!我绝对不干!”

三司审理完毕,武昭被判处死刑,茅彙被流放到崖州。

◎故事感悟

茅彙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以良心为重,坚持自己的原则。原则是立世之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心里早有原则和定见,就不至于作出违背自己本意或者良心的事情。

◎史海撷英

李逢吉记恨裴度

李逢吉天性奸狡,妒贤伤善。当时用兵征讨淮、蔡两地,唐宪宗将兵权交与裴度。李逢吉生怕其成功,遂私下里想办法阻止,由此二人结怨。及裴度亲征,学士令狐楚为裴度制辞,言不符圣意,因令狐楚与李逢吉相善,帝皆黜之;罢令狐楚学士,罢李逢吉政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穆宗即位,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于帝有侍读之恩,遣人密结幸臣,求还京师。长庆二年(822年)三月,召为兵部尚书,这时,裴度亦自太原入朝。以裴度招怀河朔功,再度留京,与工部侍郎元稹相次拜平章事。裴度在太原时,曾上表疏论元稹奸邪。及同居相位,李逢吉认为二人势必相倾,就派人告诉王傅于方,欲为元稹刺裴度。及捕于方,审问没有结果,元稹、裴度俱罢相位,李逢吉代裴度为门下侍郎平章事。自此更加肆无忌惮结交奸臣,制造谣言,百端诽谤中伤裴度。

李光颜怀良知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

李光颜(760—826年),字光远,李光进之弟。河曲(今山西河曲)人。自唐宪宗元和初年经穆宗至敬宗宝历初年,李光颜历任代州、洛州、陈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在军中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忠武军节度使,凤翔、许州、河东等地节度使,穆宗即位,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即位,又拜司徒。

李光颜,以战功卓著赐姓李氏,为中唐名将。

唐宪宗少时,就钦慕贞观、开元时期的政治局面,有志恢复,所以即位后,他利用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裴度等人,坚主用兵,取得了一定胜利。在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时,李光颜以忠武军节度使的身份独当一面,于时曲击败吴元济的军队,人称“勇而知义,终不辱命”。

当时,韩弘为汴州主帅,“骄矜倔强”,常倚靠藩镇势力,向朝廷勒索,姑息养奸。他嫉恨李光颜在讨伐藩镇的战役中屡奏捷报,想暗中阻挠,却又无计可施。韩弘在整个大梁城中找到一位美女,教她歌舞弦管六博之艺,用珠翠金玉衣服把她装饰一新,耗资达数百万。然后他命令使者把这位美女送给李光颜,想用美女来消磨他的意志。使者修书一封到李光颜的营垒说:“本使令公德公私爱,忧公暴露,欲进一妓,以慰公征役之思,谨以候命。”李光颜答道:“今日已暮,明旦纳焉。”

第二天早晨,李光颜大宴军士,将三军将士聚集起来。然后,他命令使者把美妓领进来。这位美妓进入军营后,举座皆惊,她长得太漂亮了,容止端丽,似非人间所有。李光颜无动于衷,坐在座位上,对来使说:“令公怜光颜离家室久,舍美妓见赠,诚有以荷德也。然光颜受国家恩深,誓不与逆贼同生日月下。今战卒数万,皆背妻子,蹈白刃,光颜奈何以女色为乐?”言罢,涕泣呜咽,数万士兵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李光颜于是以缣帛厚赠使者,让他把美妓带回去,并对使者说:请替光颜多谢令公,光颜早已以身许国,死无二心!兵士也因此受到激励,在讨伐藩镇的战役中无不以一当十,英勇异常。

◎故事感悟

李光颜坚守自己的原则,推重良心,以“拒美妓于奸臣”的风范,成为一代名将,值得赞赏。

◎史海撷英

李光颜智勇双全

元和十年(8l5年),唐宪宗发16道兵讨伐准西,李光颜为大将,率兵进军溵水,列营时曲。淮西军凌晨包围营寨,李光颜冲出栏栅,率领骑兵冲入敌人阵营,往来数次,身上被箭刺中如刺猬一般。其子拦住马鞍,劝父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举刀喝退,继续前进。将士见主帅效死,个个争先恐后,英勇杀敌。淮西军大溃,死者数千,后来在收复郾城的战斗中,李光颜率唐军杀敌3万余人。

李光颜不仅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指挥若定。一次,宰相裴度亲临前沿观察敌情,被敌围困,危在旦夕。李光颜料敌如神,先派部将田布率200骑兵埋伏于沟中,自己率骑兵出其不意,正面迎敌,前后夹击,大败敌军,解救了裴度。从此,李光颜威震敌军,吴元济调集所有的强兵勇将,来防御李光颜的进攻。这使得李愬出奇制胜,夜袭蔡州,俘获吴元济,彻底平定淮西。

◎文苑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