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尊:尊老爱幼
7193800000008

第8章 尊老不厌,学老不倦(2)

蜀中父老听说李郡守一上任就立志治理岷江,知道他是个好官,无不欢欣鼓舞,都想为治理岷江献计献策,早日根除洪水灾害。

为了了解水情,李冰和儿子李二郎换上便装,带上干粮和防身武器进山了。他们要沿着氓江到上游,寻找水灾发生的原因。

进入了苍翠的山林,没有道路可走了。李冰便命二郎去找个向导,二郎便找来了一位老樵夫。

在老樵夫的帮助下,李冰父子终于搞清了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终年积雪的岷山上,上游坡度很大,水流很急。一流到灌县这里,地势突然平坦,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下来,将河道淤塞了。夏天的时候,岷山上的积雪融化,大股雪水涌向下游,河床里根本容不下。雪水涌上岸来,在下游造成了水灾。

弄清了造成水灾的原因,李冰父子便乘坐一叶扁舟到岷江中去察看。撑船的老渔夫唱着号子,将船驶入江心。李冰无限感慨地对二郎说:“那老樵夫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可是,应该让夏天这么多水流向什么地方呢?”

使船的渔夫接上话说:“大人只知岷江水多成灾,你还不知道由于这灌县城外的玉垒山挡着。岷江以东的地方缺水缺得厉害,常年大旱呢!”

李冰听了老渔夫的话,心中一动,立即萌生了一个治水的方案。

回到府衙,李冰详细地绘制了一张治水的工程图。经过多次修改,终于把施工方案确定了下来。

治理岷江的工程开工了。蜀郡远近的老百姓都积极响应李冰的号召,投入到治岷工程当中来。

李冰指挥着治水大军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叫宝瓶口,然后在岷江的江心的沙滩上修了一个分水堰,又在沙滩的两旁修了一条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这样,就把岷江上游冲下来的雪水六成流入宝瓶口,形成一条内江;四成流入岷江,既使岷江减轻了压力,又使岷江以东各县缺水的良田得到了灌溉。这个工程就是都江堰。

凶猛的岷江在李冰父子率领的治水大军面前终于驯服了!

李冰父子在治水方面创造的业绩永远记录在史册中。蜀中人民创造的业绩,同样也留在世人心中。

◎故事感悟

正是因为李冰父子懂得尊老,认真听取老者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把岷江的水灾治理好。有时候,老者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经验阅历,能够对我们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史海撷英

李冰在四川的业绩

李冰在四川任职期间,曾在都江堰上安设石人水尺,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此外,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等地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了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当地的老百姓都很怀念他的功绩,纷纷为李冰建庙加以纪念。

◎文苑拾萃

岷 江

岷江古称汶江或都江,是以岷山导江而得名的,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可达735公里,流域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

岷江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达90多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等;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则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支流。

官员求教老瓜农

◎对于老者都不会尊敬的人,怎么会爱护自己和家庭呢?——格言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氾水(今山东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汉成帝时任为议郎、劝农使者。曾在三辅教民种田,后迁御史。他总结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区田法,另还有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等。著有《氾胜之书》共两卷十八篇,是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

近两千年前的西汉王朝,出了一位农学家,他叫氾胜之。

氾胜之是山东曹县人,他被朝廷派往关中地区管理农业。

别的地区管农业的官员,每天在衙门里一待,什么都不闻不问。但到了秋收,他们派人向农民收租收税,弄得农民叫苦连天。

氾胜之可跟那些掌管农业的官员不一样,他经常亲自到农村的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的情况,向生产上的高手、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然后,再用他学到的先进生产经验指导生产。老百姓都夸氾胜之是一位好官。

春天来了,氾胜之又带着几个随从来到庄户人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随从们都捂起了鼻子,氾胜之却迎着臭味飘来的方向走过去。见一个老农正和他的儿子把一口袋种子倒进一口大锅,臭味就是从这口大锅里飘出来的。氾胜之好奇地向老农讨教:“请问老伯,您在做什么呀?”

老农说:“溲种子!”

“溲种子做什么?有什么好处?”

老农耐心地告诉氾胜之,这锅里的清汤是用马骨煮的汁,泡上中药附子,又掺进了蚕粪和羊粪,在播种前二十天,用这种汁液浸泡种子。经过这样溲泡的种子,地里的虫子便不爱吃,而且又增加了禾苗的肥料。

氾胜之十分高兴,把这位老农的经验记下来:“你创造的这个办法很好,就管它叫‘溲种法’吧!”氾胜之把溲种法推广到他管理的其他地区。

一年,关中遇到少有的大旱,苦坏了关中百姓,急坏了主管农业的官员氾胜之。他到处察看灾情。一天,他来到一个地区,这里的庄稼长得绿油油的,氾胜之赶忙下了马,走到在田边歇息的一个老农身边,问:“老伯,你们这里的庄稼长得可真好啊!难道,老天爷单单给你们这里下了雨吗?”

“怎么会呢?”老农指着那一块一块的庄稼地说,“咱这里地势不平,只好把庄稼地分成一块一块的,下雨的时候,想办法把水留住,别让它流走!就这法子,别的没什么!”

“啊——”氾胜之拍了拍手,“这是多么好的‘区田法’啊!过去我来这里的时候,怎么没看出它有这么多好处呢?”

第二年,氾胜之在关中山区大力推广“区田法”,建成了许多旱涝保收的庄稼丰产田。

一天,氾胜之在衙署看书写文章,一位手下人走到跟前说:“氾大人,城外出了一件奇事,有个种瓠的老汉种的瓠长得跟斗一般大!老百姓说那瓠成精了,去看的人络绎不绝!”

“噢?有这事,咱们也去看看!”氾胜之合上书,让手下人带着他,骑马来到城外。老远,看见一群人指着一块瓠地议论纷纷。一位老农生气地坐在地头看守着,生怕有人过去毁他种的瓠。氾胜之穿过人群说:“请各位闪开,让本官过去看看!”

人群里炸了窝,有人喊:“得,惊动官府了!看这老头儿怎么办?”

氾胜之过去一看,这个老头儿种的瓠跟别人种的不一样,都有十个根,因此,那瓠结得特别大。

那老汉委屈地说:“小民种瓠多年,每个坑里下十粒种子,长出秧苗将它们捆扎在一起,等它们长成一体,上边只留一棵秧,十条根养一个秧,自然瓠长得大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氾胜之乐了,“本官替你做主,你应该受到奖励,别的种瓠的都应向你学习,你要把你的经验告诉他们啊!”

老瓜农乐了,笑出了眼泪。

氾胜之当农业官员多年,他把收集到的劳动人民生产经验写成我国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氾胜之书》,对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故事感悟

老瓜农的话对氾胜之有指导意义,想必氾胜之尊重的老者和有经验者不止这些吧!长者是智慧的财富,在实际生产中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去尊重老者,多向老者学习更多的实际知识。

◎史海撷英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但是,刘邦并没有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为自己当时的实力不及项羽,所以只好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渐掌握了大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并分封诸侯,立楚怀王为义帝,封自己为“西楚霸王”。他将刘邦封在蜀地,并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这一年,中国共有十八个诸侯,一个义帝。

不久,刘邦便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发起了进攻,但前期都是不占优势的。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大将韩信。正是韩信出色的军事才能,才使得刘邦的被动局面得以逆转。

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战败了项羽。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在乌江边拔剑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由此诞生。

◎文苑拾萃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通常也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为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这部书也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在这部农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区种法和溲种法。区种法又叫区田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深挖作区”,在区内集中使用人力物力,加强管理,合理密植,保证充分供应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肥水条件,发挥作物最大的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扩大耕地面积,把耕地扩展到不易开垦的山丘坡地。

《氾胜之书》先用一亩地为标准,对区田法进行了一般性的介绍,然后又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和土地的肥瘠对区田作了具体的说明。

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班固(32—92年),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九岁能文,建武二十三年(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后传说编撰《汉武故事》。

班固出生于封建官宦家庭,又是儒学世家。其父班彪,字叔皮,为人性情沉静稳重,博学多才,善于著述。班固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与班彪的教导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班固在父亲教导与影响下,自幼聪明伶俐。9岁就能作文,后入洛阳太学读书。青年时期博览群书,对于诸子百家各种学术流派的观点细心加以探讨。班固治学注重了解文章大意,而不在分析字章上下工夫。他为人宽厚、谦虚,从不以自己才学过人而自恃,因而深为时人所敬慕。

班固23岁时,其父因病逝世。当时他正在洛阳太学读书。当他听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后,悲痛至极,匆匆赶回家中为父居丧。在此过程中,他一面缅怀父亲生前对自己的教诲,一面潜心阅读父亲遗作。在通读《史记后传》之后,他发现很多地方记叙得还不够详细,于是决心尊重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班固开始大力搜集材料,改订体例,准备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可就在他埋头编撰过程中,有人诬告他私自改作“国史”,而被捕入狱,书稿也一并被抄去。

其弟班超闻讯上书,才救了他。当时汉明帝看了他的书稿,不但赞赏他的史学才能,而且召他到京师任兰台令史,掌管宫廷藏书,并进行校勘工作。第二年被提升为秘书郎。班固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典校秘书,编著国史。明帝非常高兴,命他继续撰写班彪未写完的《史记后传》。

这是他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又着手撰写《汉书》了。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到汉章帝时,《汉书》才大体写成。

《汉书》内容丰富充实,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而且语言精练,词简意赅,结构严谨,对人物的描写尤为细腻、生动,跃然纸上。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与阶级矛盾,客观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对民间疾苦寄予一定的同情,歌颂了一些英雄和爱国人物。总之,《汉书》不仅是一部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优秀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杰出的散文巨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事感悟

从小聆听父亲的教诲,尊重父亲。父亲病逝后,班固缅怀父亲的教诲,继承父亲的遗志,终把《汉书》做完。这种尊老敬老并了却老人心愿的做法值得赞扬和学习。

◎史海撷英

班固开沿革地理之始

在《汉书·地理志》中,班固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还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的著作。《汉书》虽然是西汉一朝的断代史,然而《汉书·地理志》记述的内容却超出西汉一朝,它“因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是以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

《汉书·地理志》虽然是一部西汉的地理著作,但也涉及各郡国的古代历史、政区沿革等。比如,卷首写汉前历代疆域沿革,除全录《禹贡》、《职方》两篇外,班固还在《禹贡》前增加了黄帝至大禹、《禹贡》与《职方》间增加了大禹至周、《职方》后缀增加了周至秦汉的简略沿革,保持了汉代以前区域沿革的连续性。

再比如,在卷末还辑录了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分述以秦、魏、周、韩、郑、陈、赵、燕、齐、鲁、宋、卫、楚、吴、粤(越)等故国划分的各地区概况,其中沿革是重要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