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500000013

第13章 宋代名医(著)方(5)

痿症

方一虎龟丸

【组成】虎胫骨30克,败龟板90克,苍术90克,黄柏60克,防己120克,归梢60克,牛膝4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9~18克,空腹加盐、姜汤服。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足膝痿弱。

【来源】《内经拾遗方论》。

方二清燥汤

【组成】苍术(泔浸)、白术、黄芪、白茯苓、黄连、橘皮、当归各3克,生地、人参各2.1克,甘草、黄柏(酒炒)、麦门冬、神曲(炒)、猪苓、泽泻各1.5克,升麻、柴胡各0.9克,五味子9粒。

【用法】上药作1服,水1000毫升,煎800毫升,食前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益气。

【主治】足膝痿弱,不能行立。

【来源】《内经拾遗方论》。

闭经

方一蚕砂酒

【组成】蚕砂120克(炒牛黄色),无灰酒500毫升。

【用法】上药重汤煮熟,去砂。温饮80毫升。

【功效】通络调经。

【主治】月经久闭。

【来源】《内经拾遗方论》。

方二乌贼鱼骨丸

【组成】乌贼鱼骨(去甲)120克,茹如30克。

【用法】上2药合之,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饭后送下5丸,后饮鲍鱼汁。

【功效】补血养血。

【主治】血枯经闭。

【来源】《内经拾遗方论》。

《圣济总录》方

方一补虚正气粥

【组成】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白糖适量,粳米60~90克。

【用法】先将黄芪、人参(或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2汁,去渣,将一二煎药汁全并,分2份于每日早、晚同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糖少许,稍煮即可。人参亦可制成参粉,调入黄芪粥中煎者服食。5日为1疗程,间隔两三天后再服。禁忌:凡属热证、实证者忌服。服食期间不食萝卜、茶叶。

【功效】补正气,疗虚损,健脾胃,抗衰老。

【主治】劳倦内伤,五脏虚衰,身老体弱,久病羸瘦,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症。

【来源】《圣济总录》。

方二白术猪肚粥

【组成】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一具,生姜少量,粳米60克。

【用法】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渣,用汁同米煮粥。早、晚湿热服食,3~5日为1疗程,停3天再吃,病愈后即可停服。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气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泄泻不爽。

【来源】《圣济总录》。

方三发落不生方

【组成】黄麻子汁。

【用法】煮粥,频服。

【主治】发落不生。

【来源】《圣济总录》。

方四楮皮散

【组成】楮白皮、猪苓、木通各6克,桑白皮(蜜水炒)6克,陈皮3克。

【用法】生姜3片,水1000毫升,煎500毫升,空心服,日1服。

【功效】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主治】风水身肿。

【来源】《圣济总录》。

方五车前叶粥

【组成】新鲜车前叶30~60克,葱白1根,粳米30~60克。

【用法】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煮汁后去渣,然后放粳米30~60克,煮粥。禁忌:遗精病人不宜食用。

【功效】利尿,清热,明日,祛痰。

【主治】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尿血,水肿,肠炎泻痢,黄疸病,目赤肿痛,咳嗽痰多。

【来源】《圣济总录》。

王贶方

咳嗽

方一温中丸

【组成】干姜30克,半夏30克,白术60克,细辛15克,胡椒15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汤调服30粒,食前服。

【功效】温中化饮。

【主治】脾咳,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隐隐冷,恶寒,脉紧弱。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地骨皮汤

【组成】地骨皮60克,百部60克,芍药30克,赤茯苓30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15克,竹叶10片,同煎至2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肾咳,恶热,骨间烦痛。

【来源】《全生指迷方》。

呕哕胃反

方一吴茱萸丸

【组成】吴茱萸(炒)30克,橘皮60克,附子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20粒,食前服。

【功效】温胃降逆。

【主治】因呕而哕者。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朴附丸

【组成】厚朴30克,附子30克,生姜汁240克。

【用法】上将2味,以姜汁同煎,尽汁为度,焙干为末,酒煮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3粒,食前服。

【功效】温中和胃降逆。

【主治】胃反。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三竹皮汤

【组成】青竹皮、炙甘草、芎、黄芩、当归各2克,芍药、白术、人参、桂心各30克。

【用法】上为散,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渣,温服。

【功效】理中降逆,养血清热。

【主治】血随呕出,胸中痞闷,呕毕则目睛而气怒。

【来源】《全生指迷方》。

腰痛

方一补肾散

【组成】杜仲(酒拌炒焦)30克,肉桂、牡丹皮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用猪肾一个剖开,上药纳入,入盐少许,以线扎定,水煮熟,空心食之。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腰痛连小腹,不得俯仰,短气。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当归丸

【组成】当归90克,水蛭30个,桃仁30个。

【用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10丸。未愈,加至30丸。

【功效】活血祛淤止痛。

【主治】腰如锥、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滞于腰间,渭之血沥腰痛,其脉涩。

【来源】《全生指迷方》。

内伤发热

方一补髓丸

【组成】生干地黄90克,干漆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30丸,空心临卧服。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骨蒸潮热。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五味子汤

【组成】柴胡120克,半夏30克,黄芩、五味子、赤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5克,水100毫升,姜5片,枣2个,擘破,同煎至5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清肝泻热。

【主治】发热不退。

【来源】《全生指迷方》。

眩晕

方一香芎散

【组成】川芎30克,独活30克,旋覆花30克,藁本30克,细辛30克,蔓荆子30克,石膏15克,炙甘草15克,荆芥穗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250毫升,姜3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功效】祛风化痰。

【主治】眩晕。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草乌头汤

【组成】草乌、细辛、茶芽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缓缓服尽。

【功效】温化痰湿。

【主治】但晕而不眩,发则伏地昏昏,食顷乃苏。

【来源】《全生指迷方》。

血症

方一煎金汤

【组成】金花、苇茎叶(阴干,不拘多少)。

【用法】上药煮浓汁。顿服,立定。

【主治】各种出血症。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二地黄煎

【组成】生地黄汁150克,大黄末30克。

【用法】将地黄汁熬至一半,纳入大黄末。同熬,稍候,丸如梧桐子大。开水下5丸,未效,加至10丸。

【功效】凉血泻热。

【主治】血热出血。

【来源】《全生指迷方》。

方三阿胶散

【组成】阿胶45克,杏仁21克,马兜铃30克,牛蒡子30克,炙甘草30克,糯米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熟水调下3~6克。

【主治】吐血、衄血,发作无时,肌肉减少。

【来源】《全生指迷方》。

张锐方

感冒

方一宣风散

【组成】槟榔2个,橘皮甘草各15克,牵牛120克(生、熟各半)。

【用法】上研为细末,蜜汤调下1.5克,食前服。

【功效】消散风气。

【主治】小儿感冒发热。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惺惺散

【组成】桔梗、细辛、栝楼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60毫升,薄荷2叶,煎至40毫升,不拘时温服。

【功效】祛散风寒。

【主治】感寒。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椹煎

【组成】椹汁60毫升,白蜜5毫升,生姜汁5毫升。

【用法】煮椹汁,入盐、酥再煎3沸,下姜汁、蜜等再熬合得所,不下津器中贮之。每服20毫升,和酒调服。

【功效】疏风清热,养阴生津。

【主治】风热之疾。

【来源】《鸡峰普济方》。

咳嗽

方一麻黄散

【组成】麻黄、前胡、紫苏子各1克,火麻仁、桑白皮、杏仁各30克,麦门冬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以水50毫升,煎至25毫升,不拘时温服。

【功效】宣肺止咳。

【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足。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化痰玉壶丸

【组成】天南星、半夏各30克,天麻15克,白面1.2克。

【用法】上药滴水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水50毫升,先煎令沸,入药煮熟滤出。别以生姜汤下。

【功效】化痰驱风止咳。

【主治】丈夫、妇人积年久嗽,一切风痰,头目眩,胸膈不利,喘满呕哕,常吐逆,不能下食,四肢倦闷,肌体烦热,不思饮食。

【来源】《鸡峰普济方》。

头痛

方一硫磺丸

【组成】硫磺60克,硝石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和水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嚼下15丸。

【功效】化浊祛淤。

【主治】头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黑散子

【组成】天南星1个(重30克),皂荚15克。

【用法】上2味同入瓶子,烧令通赤,放冷再入川芎、荆芥穗与芍药等分,用川芎减半同杵为细末。清茶调服,蜜水亦可。

【功效】活血祛风。

【主治】头风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神圣散

【组成】干蝎(半生半熟,去刺)、藿香叶、细辛、麻黄(去根节)。

【用法】上药等分为细末。每服3克,薄荷酒或芥茶下,随时饮服。

【功效】疏散风寒,辛温开窍。

【主治】头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圣饼子

【组成】川乌头、天南星、干姜各30克,甘草(以上并生)、川芎各60克,防风6.3克,天麻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芡子大,阴一夕,来日曝干每服150克饼子,先嚼荆芥90克,后嚼药,清茶送服,随时饮服。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偏头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喘症

方一无心散

【组成】远志(不以多少,无心者)。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绵裹同水50毫升,煎至30毫升,呷之立效。

【主治】喘,具有神效。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平肺汤

【组成】天门冬30克,马兜铃、百部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服。

【功效】润肺平喘。

【主治】喘。

【来源】《鸡峰普济方》。

心痛

方一五味子煎

【组成】五味子150克,桂枝、乌头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入好蜜60克,再熬成膏。温酒化下一弹子大,随时服用。

【功效】养心湿经止痛。

【主治】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九痛丸

【组成】附子90克,干姜、巴豆(去油取霜)、人参、吴茱萸、狼牙草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食前湿酒下。

【功效】温阳散寒止痛。

【主治】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拈痛丸

【组成】五灵脂、木香、当归、良姜、蓬莪术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空心木香汤下。

【功效】理气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多种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小正中丸

【组成】五灵脂、川乌头各15克,没药、胡椒各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5~7丸,醋汤下。

【功效】温经活血止痛。

【主治】心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痹症

方一健步丸

【组成】防己30克,羌活、柴胡、滑石(炒)、炙甘草、栝楼根各15克,泽泻、防风各9克,苦参、川乌各3克,肉桂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服。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膝中无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艰难。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枳实煎

【组成】海桐300克,牛膝270克,枳实210克,枳壳180克,木香150克,芍药120克,桂心24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以酒饮服。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久患脚膝湿痹,行步不得。

【来源】《鸡峰普济方》。

腹胀(臌胀)

方一萝附煎

【组成】好附子(细末)适量,萝卜1个。

【用法】先将萝剜作瓮子。再将附子末填入,后用原切下的萝卜盖上,用竹钎定,湿纸裹灰火中煨熟,取附子末出,后刮下萝卜内有附子末稀软的萝卜和为丸。每服30丸,米汤调服。

【功效】温阳散寒消滞。

【主治】腹胀有冷,里急或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赤小豆丸

【组成】赤小豆、好硫磺各30克,附子15克(生)。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醋汤调服。

【功效】温阳散寒消胀。

【主治】腹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养气丸

【组成】丁香、胡椒、荜拨、木香、干蝎各15克,萝卜子30克。

【用法】上药细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汤调服30丸。

【主治】臌胀。

【来源】《鸡峰普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