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500000014

第14章 宋代名医(著)方(6)

方四木香橘皮丸

【组成】干蝎30克,胡椒、木香、青橘皮各0.6克,萝卜子1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饭米和丸,如绿豆大。每服5~10丸,用姜橘汤任下,温酒亦得,不以时。

【功效】调气除满。

【主治】一切心腹满,疰闷蛊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呕吐呃逆翻胃

方一温胃丸

【组成】丁香、木香各0.6克,半夏30克,硫磺0.3克。

【用法】上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豌豆大。每服姜汤下50丸。

【功效】温胃顺气止呕。

【主治】吐逆。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丁香丸

【组成】丁香、藿香各15克,诃黎勒、附子、草豆蔻、陈皮、人参、白术、良姜各30克,荜拨、白茯苓、桂心各0.9克,甘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捣200~300百杵,丸如梧桐子大。姜枣汤调服20丸。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脾胃虚弱,食即呕吐,四肢不利。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荜澄茄散

【组成】荜澄茄、白豆蔻、丁香、人参、厚朴、诃黎勒各0.9克,沉香、木香、良姜、干姜、桂心、半夏各15克,白术、陈皮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60毫升,生姜3片,枣3个,煎至35毫升,顿服。

【功效】健脾行气,和胃降逆。

【主治】脾胃气虚,不思饮食,胸中气满,四肢不和,食即呕吐。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延年白术丸

【组成】白术1.5克,白芷0.9克,干姜、石斛各1.8克,五味子、细辛、橘皮、厚朴、桂心、防风、茯苓、甘草各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米汤调服,日2次服。病不愈加至20丸。

【功效】温胃散寒,化饮降逆。

【主治】胃中冷气,逢秋发动令呕吐,食后吐清水,食欲减少。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五槐花散

【组成】皂角、白矾、槐花、甘草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份研为细末。每服6克,白汤调服,不拘时。

【主治】热吐。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六生姜汤

【组成】生姜12克,丁香末0.3克,白矾3克,硫磺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生姜、米汤调服,哕用柿蒂汤。

【功效】和胃降逆。

【主治】呕逆翻胃,隔气不下食。

【来源】《鸡峰普济方》。

痢疾

方一固阳丹

【组成】肉豆蔻、缩砂、诃黎勒、当归、厚朴、白术各15克,干姜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米汤调服30丸。

【功效】温阳,调中止痢。

【主治】脾胃虚弱,脏腑不调,或冷热相杂,下痢赤白。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石榴汤

【组成】黄连60克,石榴1个,阿胶、干姜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60毫升,煎至40毫升,温服。

【功效】寒热并调,辛开苦降。

【主治】水痢及赤白痢笃困欲死者。

【来源】《鸡峰普济方》。

泄泻

方一杏仁丸

【组成】杏仁、巴豆(去油)各适量。

【用法】上药和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米饮下1丸,不定时服。

【主治】泄泻兼呕吐。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健脾散

【组成】乌头9克,厚朴、甘草、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克,水50毫升,姜3片,煎至30毫升,热服。

【功效】健脾温胃,燥湿除满。

【主治】脾胃虚泻,老人脏泄。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丁香健脾散

【组成】草果1个(炮),肉豆蔻2个,丁香0.3克,丁香皮12克,茴香、白干姜、桂心、甘草各15克,郁李仁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白汤点之。早晨或腹冷痛服之。

【功效】健脾温中,益气化湿。

【主治】脾虚气弱,食少腹胀,泄泻肠鸣。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龙骨厚朴汤

【组成】厚朴、当归、龙骨、白术各15克,熟艾0.3克。

【用法】上为细末。加水60毫升,煎至40毫升,去滓,温服,不定时服。

【功效】温肠和胃。

【主治】诸肠胃阴阳二气不和,水谷气冷,肚痛或泄泻。

【来源】《鸡峰普济方》。

便秘

方一大橘皮丸

【组成】厚朴、橘皮各90克,杏仁15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

【功效】下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小当归丸

【组成】当归0.9克,桂枝0.6克,威灵、仙茸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空心生姜汤调服,随时可服。

【功效】养血,润肠。

【主治】虚人秘涩。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紫苏丸

【组成】紫苏子、黄橘皮各60克,知母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过一指许,于重汤煮熬成膏,即丸如梧桐子。蜜汤调服20丸。

【功效】泻热,导滞。

【主治】虚热秘滞。

【来源】《鸡峰普济方》。

血症

方一黄芪散

【组成】黄芪、阿胶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米汤每次调服6克,不拘时。

【功效】益气,养阴,止血。

【主治】吐血不止。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紫菀丸

【组成】紫菀、茜根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子大。含化1丸,不拘时。

【功效】肃肺,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咯血、嗽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凉血散

【组成】蛤粉120克,朱砂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新汲水调服。

【主治】上热吐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棕榈散

【组成】棕榈、刺蒺、桦皮、龙骨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每服6克,米饮调服。

【功效】敛血,止血。

【主治】久鼻衄不止。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五人参丸

【组成】人参、生蒲黄各15克,甘草(生)0.3克,麦门冬0.6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酸枣大。每服1丸,温水化下,含化亦佳。

【功效】益气,活血、止血。

【主治】鼻血。

【来源】《鸡峰普济方》。

淋症

方一白芍药煎

【组成】当归、白芍、鹿茸、熟地黄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不拘时。

【功效】滋肾固涩。

【主治】劳淋,症见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少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石苇饮子

【组成】石苇(汤浸刷皮)、瞿麦、木通各30克,陈橘皮、茯苓、芍药、桑白皮、人参、黄芩各1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70毫升,生姜片3片,煎至50毫升,温服。

【功效】补中益气,利气疏导。

【主治】气淋,小遗涩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石苇散

【组成】石苇、白芍药、当归各6克,蒲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温酒调下,不拘时。

【功效】清热,凉血、通淋。

【主治】血淋。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五淋降宫汤

【组成】露蜂房、血余炭各9克,白茅根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入麝香适量。每服3克,食前空腹温酒调服,淋不止不须服,甚者不过3~5服。

【功效】清下焦湿热。

【主治】三焦气滞,腹胁注痛,困服热药引入下焦,膀胱受热,小便淋涩,脐下胀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五琥珀散

【组成】淋石0.6克,琥珀15克,当归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米汤每次调服6克。

【功效】清热通淋。

【主治】小便涩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尿浊

方一厚朴散

【组成】厚朴、牡蛎、白术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米汤每次调服6克,日进2~3服。

【功效】健脾泄浊。

【主治】白便溺,妇人、小儿并用,专治白浊。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榆白皮散

【组成】榆白皮、韭子、滑石各30克,沉香、黄芪、黄橘皮、黄芩、甘草各0.6克,瞿麦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米汤调服。

【功效】清热利湿,泄浊通淋。

【主治】小便肥浊如膏或如稠泔成块者。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沉香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功效】泄浊通淋。

【主治】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男科病

方一无名丹

【组成】茅山苍术300克,川乌头30克,龙骨、破故纸各60克,川楝子、茴香各9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多可100丸,少只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汤加盐调服。欲得药力,冷酒服50丸,妇人无子至百日妊娠。

【功效】补气守神,涩精固阳。

【主治】男子遗精,妇人不孕。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玉关丸

【组成】山茱萸、补骨脂、龙骨、牡蛎、白茯苓、青盐各适量。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煎车前子叶汤调服。

【功效】补肾填精固摄。

【主治】男子妇人关键不牢,精源失禁。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煨肾丸

【组成】附子、葫芦巴、破故纸、茴香各30克(炒香熟)。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烂研羊腰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调服,食前亦得。

【功效】温肾回阳。

【主治】阳气衰弱,腰痛,精滑阳痿,纳少无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鹿茸续断散

【组成】肉苁蓉、钟乳粉、鹿茸各90克,远志、续断、天雄、石龙芮、蛇床子各30克,菟丝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以酒调服。

【功效】温肾振阳。

【主治】肾气虚衰,阳道不振。

【来源】《鸡峰普济方》。

痔疮

方一槐子丸

【组成】槐角60克,陈橘皮、干地黄、续断各30克,黄芪、白矾、当归、干姜、黄连、附子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食前热米饮下。

【主治】肠风下血,五成疮,发即疼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脱不入,肠头生肉如鼠乳或樱桃,时下脓血,肿有痒,肛边生核,久成瘘疮。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七圣散

【组成】茜根、香菜子、黄芩、紫草、鸡冠花各30克,白矾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冷齑汁调服,食前服。禁忌:毒物。

【功效】清肠凉血消痔。

【主治】肠风痔瘘。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蜜陀僧丸

【组成】白矾灰、蜜陀僧、鸡冠花、槐子仁、百草霜各30克,皂角灰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煎柏木汤调服。

【主治】妇人痔疾,面色痿黄。

【来源】《鸡峰普济方》。

疝气

方一七疝散

【组成】茴香、川楝子(每个钻一窍子)、解盐、桃仁、麸各30克,斑蝥49个。

【用法】上药同炒,桃仁熟取出,放冷去斑蝥并麸为末。每服3克,空腹温酒调服。

【功效】行气散寒。

【主治】疝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沉香散

【组成】沉香、附子各1个,川楝子4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水70毫升,生姜3片,枣1个,盐少许,煎至50毫升,空腹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疝,小腹坚满、攻作,不定时发疼痛,肾虚受邪肿胀,及脏寒气弱脐常痛。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夹袋散

【组成】干漆(炒烟出为度)、胡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2克,菘酒调,乘热服。

【主治】男子小肠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木通茴香丸

【组成】川楝子5个(只取肉),青橘皮、茴香各30克,木通1把,巴豆50个。

【用法】上药同炒黄。不用巴豆,可入海金砂3克、滑石4.5克同研匀。每服5克,热酒调服。

【功效】疏肝行气,利水。

【主治】小肠气,膀胱气,疼痛不可忍。

【来源】《鸡峰普济方》。

脚气

方一松节散

【组成】松节、槟榔、紫苏、桑白皮、川芎各30克,甘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水40毫升,童子小便15毫升,同煎40毫升,去滓服,不拘时。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脚气。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二平补萆薢丸

【组成】萆薢45克,杜仲、干木瓜、续断、牛膝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空腹盐酒、盐汤任意调服,日3次服。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脚膝冷气冲腰,行履不前。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三石楠煎丸

【组成】石楠叶、附子、防风、桂枝各180克,牛膝、白茯苓各2.4克,熟地黄、菟丝子、薏苡仁各3克,五加皮1.8克,木瓜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大木瓜1个,去皮瓤蒸熟,研成膏,和前药末为剂,如干可入少量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薏苡汤调服30丸,日2次服。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肾气虚弱,风湿脚气,筋脉拘急,挛痹缓弱,腰脊痛,脚膝冷,筋紧。

【来源】《鸡峰普济方》。

方四立应散

【组成】大腹子、木香、诃子皮、汉防己、紫苏茎、羌活、赤芍药、干木瓜、松木节、沉香各1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分10剂,每剂水50毫升,去滓温服,空腹夜卧服1剂。

【功效】祛风除湿。

【主治】干湿脚气,冲注四肢。

【来源】《鸡峰普济方》。

牙痛

方一地黄散

【组成】干地黄、升麻、青盐、芦荟、防风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