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鸢尾几度花
7124700000048

第48章 清狂时代(20)

重温——纪念祖国60华诞征文

“咚!咚!咚!??”我跑上阁楼,只是拿几叠稿纸,却从昏暗的角落里翻出一堆东西,好像是几年前搬家落下的。轻轻拿起,碰落了厚厚的一层灰,上面,似乎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小小的一个圆形铁盒,扁扁的,蓝色的背景上嵌着几只美丽的雀儿,中间三个大字——百雀羚。立马想到大冬天的,奶奶打开这个盒子,沾上一点白色的膏状物,抹上干燥裂开的手背,油腻腻的,散发着香气。那时候,管这个叫“雪花膏”,类似这样的东西那时候还有一种叫“雅霜”的,老家洗脸架上只摆这一瓶。

继续抖抖麻袋,掉出一个算盘。好怀念的感觉,仿佛就是在前一秒,读一年级的我,坐在教室里,和一屋子同学,噼里啪啦地拨起算珠来。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木框,几根细木条串着七个珠子,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半,每条细木棍上面两个珠子,下面五个珠子,我常常一边拨珠子,过一会就按边沿的小按钮复原,玩得有趣极了。当时,它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今有了精确的计算机,那些“五四倍作八”的口诀早已抛在脑后。

又找到一个黑盒子,好熟悉的形状。哦,是BP机,已经坏了。当时若有人裤子上别着这个,可是一件极其让人羡慕的事。后来,有的人还有了“大哥大”,那是一种布满数字按钮,头上长着一根天线的通讯工具。在现在的高科技移动3G时代看来,真是好可笑的玩意。

同样地想起,还有车库里那一辆爷爷用过的红旗牌自行车,几十年前,它可是爷爷的骄傲。还有奶奶家至今还在用的“蝴蝶牌”脚踏式缝纫机,现在偶尔补补衣,也舍不得扔掉。而现在,满街的汽车也不见得稀奇,繁荣的商业街,一件件品牌新衣映入眼帘。

突然惊觉,过去的许多事物,早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突然很想念从前住在老屋隔壁的弥陀奶奶,她那胖墩墩的身子,总闭着眼,一脸庄重地坐在家门前,捏着手里一串念珠,一颗颗掰着,嘴里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末了,念完经,还会眯着眼向我招招手,我便飞奔向她,坐在她腿上,接下来,弥陀奶奶便会从青布衣中抽出一把糖,全放到我手上。

那是很小的一粒粒,五彩的纸里包着的都是一样味儿的糖果,我却出奇地喜欢,还把糖纸一张张摊平,收起来。我想我爱吃糖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前一星期,我还在广场碰到她,她还是一样可爱、慈祥,从八年前搬家就很少碰上她了。我叫道“弥陀奶奶——”好怀念的称呼。呵,她头上仍有一黑发箍,但不再穿布衣了,身着一条碎花长裙,可还是盖不住胖墩墩的身材,而人却愈发有精神了。一见我,她便抓着我的手,“哎哟哎哟”地激动着。她说,她很少念经了,偶尔吃斋,现在还学会了赶时髦,硬拉着女儿到广场来跳国际舞,腿脚利索着呢,跳得也有板有眼的,也拉着我一起学,一直乐呵呵地笑着。环境变了,人的变化也更大了。

还记得,有个小女孩总爱睁着好奇的眸子望着蔚蓝的晴空发呆,在雨天里踩着地上一个个水坑。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那些发旧的玩意。偶尔抬头望望天,仍觉得如此亲切。

幸福与和谐,过去与未来,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中华”两字,是一部磅礴绚丽的诗史。改革60年来种种激动人心的变化,也许不需要大篇幅华丽的赞美,也不用追溯到太遥远的过去。就是现在,这十三亿张笑脸,十三亿吨幸福,可以证明一切!

许多年的变迁,成为历史的记忆,若不是回头看,怎能发现如今的不同。

其实我们一直在与消失的过去作告别,也一直在迎接新事物。

只是偶尔从家中某个角落里发现一件尘封已久的老物件,只是偶尔从记忆里牵扯出一段泛黄的往事,也只是偶尔碰到一位几年不见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