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鸢尾几度花
7124700000022

第22章 黄金时代(19)

金灰相间的麦浪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麦田里的守望者》

二战后50年代的美国,曾出现过这样一批疯狂的青年作家和学生。他们迷茫,他们潦倒,他们颓废。他们笔下充斥着对现实的挑衅,文字放荡疏狂,杂乱无章,甚至低俗粗鄙。他们厌倦了精神生活的枯燥贫乏,于是用酗酒、吸毒的颓废生活方式反抗现实。然而却流露出一种对自由主义的高度崇尚,他们的思想,深刻而真实。

他们——垮掉的一代,有着颓废不羁的灵魂。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用天马行空的回忆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垮掉的时代”。圣诞前夕风雪交加,霍尔顿被潘西中学开除后,流浪在纽约街头。辍学原因便是霍尔顿受不了资产阶级现行教育制度的丑恶肮脏,他在那样的环境下没有精神寄托,没有简单纯洁的理想。记得那反复出现的“红色猎人帽”,这顶帽子成了霍尔顿孤独寂寞时唯一的精神慰藉。当他被冷落,他会反戴着帽子,宛若一个俏皮的小孩,留恋着儿童世界。他觉得这样才是真实,他喜欢童真,一种毫无杂质的东西,不像成人世界的世故复杂。于是出现了这一段让我一遍又一遍复读的情节——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有些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每每读到这一段,仿佛能看到风吹起一波又一波金色的麦浪,老菲苾睁着澄澈无邪的大眼睛。多么纯朴而令人心疼的想法啊!在悬崖边,霍尔顿想保护每一个孩子,他逃离了学校,然而离开学校来到这社会上,他却看到了更黑暗混沌的一面。仿佛寒冷的冬天一把火烧光了麦田,烧光了他所有的理想。圣诞前夕,风雪交加,天气冷得像地狱,冷得像人们之间的关系,冷得像人们空虚贫乏的心,冷得让人感到陌生。

霍尔顿遇到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值得他相信。他讨厌“假模假式”的人,就像那个女人老萨利。他说:“我讨厌那些演员,他们从来不像真人那样行动。他们只是自以为演得像真人??一个演员要是真正演得好,你总是看得出他知道自己演得好,这就糟蹋了一切。”还有那学监、老板,和似乎是同性恋的曾信任的老师。这一切都让他觉得绝望而无助,只能依赖他那顶帽子。无法想象这么一个16岁的孩子要如何去接收这个成人世界的虚伪,他的叛逆和厌世都变得情有可原。

不得不承认霍尔顿有逃避现实的隐逸倾向,他想去西部;想只通过纸条交流;想娶一个又聋又哑的姑娘,一起在小木屋生活,亲自教孩子读书念字??这真是美好的想法,而结果只能是霍尔顿被关进了疯人院,因为那时的社会没有任何一个角落可以实现他的愿望。

曾一度担心霍尔顿会沦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无良少年,向这个世界缴械妥协,或者是不想再存活于这个逼仄浑浊的环境中。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他抽烟喝酒,往来于轻浮的女子之间。然而这都无法改变他善良并爱憎分明的本质,不管是他对贫穷同学的照顾,对修女募捐行为的尊重,还是他对妹妹老菲苾的疼爱。玩世不恭的背后是茫然无措和局促不安,尽管他招来了妓女,但最后还是守住了底线。

霍尔顿的那顶猎人帽有几次是朝前戴的,这是他对现实的正视,对成熟社会的接受。他不再逃避,反而要勇敢地去面对,一次是想保护心爱的姑娘琴。还有不得不说的,最令人感动的一次,便是他在大雨中看着妹妹玩旋转木马,那一次他的帽子是正戴的。此时的他因为妹妹而放弃出走,他要守护这可爱的老菲苾,在黑暗中坚定地去守护那一丝光亮。

不管愤世嫉俗,不管垮掉的一代,这些思想只是一时侵略我的脑海。就像书的封面,一片明媚的金黄,翻开来却是阴暗污秽的语言——开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而到了最后,庆幸还有这么一幕温馨的画面:老菲苾快乐地坐在旋转木马上一圈一圈转个不停,在雨中穿着那件蓝大衣的妹妹简直好看极了,天真无瑕,没有世故,没有复杂,霍尔顿也他妈的快乐极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吗?

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梦中的麦田,守着一片金黄。想得美,美梦也无常,那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如果我有枪,早就上了镗,如果能得到玫瑰,我只留下芳香。总是梦中麦田,守着每一片金黄。丧失我的理想,用生命把它埋葬。现实与幻想,月光下金色和灰色相互皎洁的麦田,仿佛从心底生长起来。那些暗淡颓废的慵懒时光慢慢退散,曾经消失的麦田将被重新丰收,麦子正向着太阳满腔热情地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