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7120300000022

第22章 学者的态度和精神

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敬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

绝对的服从真理,猛烈的牺牲成见。

当龙树、提婆的时候,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时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皈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立刻皈依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

宁愿牺牲生命,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甚少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原刊1920年1月1日《解放与改造》第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