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7073700000008

第8章 梦想: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3)

我发现,今天我回过头来想,我看见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充满激情地说,明天我将干这个事,第二天早上仍然走自己原来的路线。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所以呢,我稀里糊涂地走上了创业之路,我把自己称作是一个盲人骑在一只瞎的老虎上面,所以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坚信,我相信互联网将会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当时1995年不太有人相信互联网,也不觉得有这么个互联网会对人类有这么大的贡献。

所以我用了比尔·盖茨的名字,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马云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没有人相信我,所以我就说,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结果很多媒体就把这个东西登了出来。但这句话是我说的。1995年比尔·盖茨还反对互联网。

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都想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去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事情能够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5年,我准备干10年、干20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因为七八年前阿里巴巴没有名气,我们没有品牌,没有现金。人们也不一定相信电子商务。那个时候非常难招聘员工,同时非常难招聘进来。我们开玩笑说,街上只要会走路的人,只要不是太残疾,我们都招回来了。但是经过了五六年,我们这些人居然都很有钱,大家都有成就感。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相信我们一起在做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创业者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是极其关键的。

另外一个呢,我想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你想干什么?不是你父母让你干什么,不是你同事让你干什么,也不是别人在干什么你需要干什么,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想清楚干什么的时候,你要想清楚我该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创业之前,很多人问,我有这个,我能干这个,所以我一定干得比别人好。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比你能干、比你有条件干的人很多,但比你更想干好这个事情的人全世界应该只有你一个。这样你就有机会赢。

所以想清楚干什么,然后就要清楚该干什么,该干什么要明白自己不该干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四五年以内,我相信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面临很多抉择和机会。在每个抉择和机会过程中,你是不是还是和第一天,像自己初恋那样,记住自己的第一天的梦想,至关紧要。在原则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在诱惑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在压力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原则,最后想干什么,该干什么以后,再跟自己说,我能干多久,我想干多久,这件事情该干多久就干多久。

所以呢,9年的经历告诉我,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有良好的团队,坚定地执行,你是能够走到大洋的那一岸的。现在外面有很多写阿里巴巴如何成功、如何不错的书,说实在的,没有一本书我看过的,也没有一本书是我自己写的,或者接受过采访的。我觉得将来我想写一本《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我们犯的错误非常多,所以呢,最后我想跟所有的创业者和准备创业的人共勉,还是我自己每天跟自己讲的那句话,今天很美好,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努力面对今天。

成功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做了什么

马云从北京回到杭州,中国黄页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自从互联网行业不再神秘,越来越多进入公众视野之后,中国黄页便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其中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杭州电信,当时的杭州电信发展得很快,大有与中国黄页一争高下的态势。杭州电信的注册资本有3个亿之多,而马云的中国黄页注册资本仅仅两万元钱。

杭州电信资金雄厚,还有政府资源,相比之下,马云的中国黄页就显得势单力薄,不堪一击了。杭州电信为了分割中国黄页的市场,还做了一个与中国黄页名字很相近的网页,叫chinese page,这样让马云更加被动了。为了拯救中国黄页走出当时的困境,马云选择拉靠山,来增强中国黄页的生存力。

在种种思虑之后,马云和杭州电信合作,杭州电信占70%的股份,中国黄页仅有30%的股份。合作没多久后,双方就闹出了意见,马云和杭州电信方面的很多意见达不成一致,但杭州电信占的股份多,马云没有什么话语权。久而久之,马云觉得很压抑,他不得不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提出了辞职。

马云要离开自己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中国黄页,和他一起创业的员工都舍不得,大家都要跟着马云一起离开,马云虽然很感动,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那么自私,留在中国黄页才是这些员工好的选择。马云将自己21%的中国黄页股份全数分给了那些跟随他一起创业的员工,让他们好好在中国黄页工作,为中国黄页而努力。

但还是有几个好兄弟一定要跟随马云出走,拗不过他们的马云只好带着他们再次创业,当时外经贸部对马云伸出了橄榄枝,马云接受了外经贸部的邀请,再次北上北京,带着跟随他辞职的员工加入了外经贸部,那时候马云任外经贸部所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的信息部总经理,他受邀进京就是为EDI这个政府机构做网站。但是在事情的进程中,马云却和政府部门的理念发生了冲突。

EDI需要马云创建一个内网,可是马云却认为在这个时代内网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他强烈要求将网站建立在互联网上。然而最终的方案并不是由马云来决定的,马云也不得不听从政府官员的安排,建立了一个内网。不过这个内网最终的运营效益与马云所预想到的几乎一模一样,萧条得很。

马云不怕辛苦,但处处受到束缚让他感到很不自在,在外经贸部的日子让他觉得和在杭州电信的日子没什么两样,不够自由,不能够完全施展拳脚,在政府的编制里,很多想法是他无法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马云意识到中国的网络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如果继续耗在这个地方,那很可能会错过很重要的机会。在一番挣扎与犹豫后,马云决定再度离开北京,回到杭州。

在马云做出决定的那个晚上,他把团队里的人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开会,这些人对马云忠心耿耿,跟随马云南下北上,从来没有怨言,当他们听完了马云的话,都惊呆了,房间里一时变得静悄悄的。

马云打破沉默,他对团队的人说:“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我推荐你们去雅虎,待遇福利都不错;第二,我推荐你们去新浪、搜狐,待遇福利也都很好;第三,你们跟我回杭州创业,一开始工资每个月800元,住的地方离公司还不能超过5分钟车程,你们自己想想,看决定怎么做吧。”

团队的人想了一会儿,都告诉马云,要跟马云回杭州创业,他们对马云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那一刻,马云的心被暖流包围,他感到自己这一辈子能够结下这么一帮好兄弟,就算没白活。

马云虽然离开了中国黄页,又离开了外经贸部,一无所有要回到杭州从头再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了,还这样不能安定下来,在很多人看来,马云的人生真是太失败了,但马云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成功不在于获得多少财富,获得多高地位,而在于自己做了什么,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拥有了什么,经历过的才是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他的人生经验和好兄弟,就是他成功的标签。

从别人的成功里反思自己

离开北京前,马云带着团队的人去长城玩儿了一次,来北京一年多,他们每天忙着工作,都没时间出去玩儿。然而,虽说是出来玩儿,但走在长城上,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沉重,他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为公司盈利了那么多,可最后的结局却是要这样落寞地离开北京,回到原点……

终于他们其中有一个人突然号啕大哭,对着长城大喊:“为什么,为什么……”这种悲愤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人。大家站在万里长城上,遥望远方的景色,心情复杂,充满迷茫和不知所措。

当晚,马云和这些人在北京一个小酒馆吃饭,大家吃着肉,喝着酒,窗外飘着雪花。大家抱头痛哭了一场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在歌声中,大家的情绪得到了宣泄,彼此都说了很多话。

马云看着眼前这一张张面孔,眼前浮现出的全是这一年多在北京奋斗的场景,这一次进京创业,马云的团队总共有12个人,他们分工合作,通常都是一个人包揽几个领域。楼文胜管理策划文案,谢世煌管财务,孙彤宇管网站的建设和推广业务,彭蕾和张瑛管行政工作,技术方面则由吴咏铭和周越红负责。

那时候的他们住在潘家园外经贸部的集体宿舍里,条件比较艰苦,尤其是在江南生活惯了的才子佳人们,更是不适应北京的生活。每天上下班挤着公交车,早出晚归,生活中似乎连阳光都见不着。

然而,就是这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团队的成员们还是能够自寻其乐,几乎干什么都在一起,像一大家子人似的。周末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就到一家常去的东北饺子馆吃饭,每次都点小鸡炖蘑菇,有说有笑,无不欢乐。楼文胜来兴致的时候还会给大家弹上一曲吉他。

马云对员工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他经常告诫他们:“你们必须提高自己,否则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为了给员工们充电,他还在晚上下班以后办起了“英语班”,帮助大家一起学英语。

虽然苦,但是有希望就是快乐的,现在,希望没有了、破灭了。但马云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马云和他的团队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马云先后为外经贸部建立了一系列的国家级站点。

马云说:“在这之前,我只是个杭州的小商人,这次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的,但是有人会成功。谁会成功?马云认为勤奋、执著、完善自己、去完善社会的人会成功。马云说:“我不是一个成功学的人,我不喜欢看成功学,我只看别人怎么失败,从别人失败里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该做,从别人成功里也会反思,他为什么成功?我要学他的成功还是学他的精神?所以没有什么抱怨的,坦荡地看自己。”

这一年多的北京经历,让马云学会了判断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让马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中国互联网的大浪潮中,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他坚信自己所要做的互联网的方向是正确的,他决定收拾心情,再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