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中国做咨询
7052600000012

第12章 识别和解决 (1)

解决之道:识别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发现与解析问题的核心能力是对问题的透视能力,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此,我们以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现象为例进行初步的解析,希望经理人能从中有所感悟。

案例一:黄埔军校——不是如何留人,而是该用什么人

我是一家高技术公司的总经理,我们从事的业务专业性很强,还涉及到国际交流。对核心人员业务要求很高,专业功底、外语水平、技术经验和国际商务都有很高的要求,人才市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主要是从刚参加工作的本科生中挑选,经过一、两年的培养才能胜任工作。

让我十分伤心的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人,能独立开展工作后时间不长,总是因各种原因要离开公司,我只好不断地去培养新人,以保证基本业务开展。

“XX公司是黄埔军校”的戏言,我经常能听到,有当面也有背后的,我做梦都想改变这种状态,也做过不少的尝试,比如说加薪,加了几乎没什么用,要走的还是走了,留下是能力不强的,留下了也没有因此更认真工作,相反,这些人还私下嘀咕“工资太低,要走”,搞得公司人心惶惶。

此案涉及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从表面上看:一方面,员工能力提升了、身价高了,有条件获得更高的待遇。另一方面,公司原来的待遇不能满足员工的要求。企业要留人,无非加薪、封官、许愿,还有给股份。然而,对于成长中的高技术企业,哪一条都有困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析:从支付能力上看,企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不可能支付高薪。从工作需要来看,当前阶段不可能有太多的人手,最好是一专多能。由于创业者往往就是这样一专多能的,他也有能力培养出来这样的多面手。

问题的根本就是,企业需要多面手,也有能力培养多面手,但是没有条件长期使用多面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选错了用人策略,用了不该用的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是理想选择,而不是唯一选择。许多人就是将理想选择当成了唯一选择。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创业者将自己的能力进行分解,只要求培养对象掌握单项技能,通过岗位协作的方式达到工作要求。用人水准降低了,用人的持续性就会高起来。当然分解工作技能能力、设计协作关系也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下决心它是能够做到的。

案例二:人才市场——流动过快是“并发症”,专注于此是徒劳的

王经理是一家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她是总经理通过“猎头”用重金聘进来的。到岗后她发现自己的部门忙得不可开交,主要工作就是招聘和给员工办离职,她感觉自己的部门不像是公司的部门,更像是人才中介的业务部。

一百多人的公司,每个月都要到人才市场去招聘,有些职位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员工平均在岗时间不到6个月,业务部经理不断地向新员工介绍其前任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帮我找一些能呆得下去人吧,求你啦”,这是恳求,也是抱怨。

公司的开发计划总是一拖再拖,软件总算出来了,开发文档也总就是石沉大海,软件版本升级比新开发还要困难。

到任前王经理已经从事了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像这样高的离职情况还没有遇到过,为了找到原因,她变更了离职操作程序,分别与每一位离职人员进行单独沟通,并且还要与其直接主管交流,她发现主动离职的员工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公司压抑的环境和无序的工作安排,而被辞退的员工一类是没有追求、另一类是能力达不到要求。

她曾经组织几次集体活动,尝试着做一些培训,也建议公司加强计划与组织协调,起先也得到总经理的支持,也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效果越来越差。她发现其他经理,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员工,因为自己不懂软件开发。

几个月后王经理主动提交了辞职申请,任职时间正好是6个月。

员工流动过快的问题困扰这家公司不是一朝一夕了,据总经理讲,他已经错过了许多次大的发展机遇了,他特别怀念创业当初的状态,二十几个人效率高得很,一年一大步,干得活一点都不比现在少。

对于相对复杂的岗位而言,在岗时间不足6个月,就相当于只开花、不结果,是企业的浪费,也是员工职业生涯的一次败笔。

员工流动过快的现象,是企业比较普遍的问题,探究对策的人自然很多,共享的经验也不少,如加薪、增加福利、组织团队活动、骨干员工持股、期权制、加大工龄工资强度、加强人力资源部,等等。“处方”越多就越能证明“处方”无效,也有人说这是行业病,没治。

在一些企业饱受员工流失之痛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仍然在稳步发展,人员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什么这些企业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呢?我们还是采用透视的方式解析一下问题。

虽然说员工流失的问题在软件业普遍存在,但是每个企业的情况并不相同,也不是某些企业与生俱来的,它普遍存在于企业发展中的特定阶段。与成功解决了这类问题的企业相比,与人员流失问题相伴的一定还有其它问题,如部门配合问题,企业高层人员的心态问题,企业的决策机制问题,最高领导人的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等等。如果将这些情况连锁起来看,员工流失问题可能不是病根,也不是病因,而是“并发症”。

属于IT行业的软件业,技术进步很快,从业人员都很清楚,这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行业,没有成就、无效工作就意味着能力的下降,时间的价值异常的重要,公司需要出成果,员工个人更需要出成果,否则就会被行业所淘汰。

从此案例的情况来分析也基本可以证实,放开公司辞退的员工不论,主动离职的员工主要是不喜欢公司的环境,不管它是公司的人际氛围,还是环境与工作条件,总之,在这里不能做出成果,或者说成效很低。

因此,只需要解决公司协作的问题,建立有序的工作面,并有一个基本到位的激励机制,员工流失的问题应该会自然解决。

解决之道:深入一步,柳暗花明

以上两个案例仅是人员流失的两个场景,除此以外,还有“临阵要价”、“临阵脱逃”、“神秘失踪”等各式各样的情景,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实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偏误。有的公司认为自己的员工缺乏职业道德,忠诚度太低,也有的认为是公司的某些人把公司的风气弄坏了,也抱怨现在的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有问题,只图享乐、没有奉献精神,更有甚者认为公司的风水不好,要搬家。总之没有深入解析问题,要么带病乱投医,要么放任自流、铤而走险。

将各式各样的人员流失的问题汇集起来,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什么是表面问题,什么是实质问题。

人员流失问题是最表面的问题,要这个问题解决必须找到其成因,大多数经理人都会将其转变为忠诚度、道德水平、薪酬水平、环境氛围等进一步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在招聘过程中,特别注意求职人以往的任职经历是否太短,下功夫做前任调查;参加薪酬调查活动,密切关注行业薪酬水平动态,适时进行薪酬调整以保持对外有竞争力;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捕捉各种机会,倡导以公司为家,爱岗敬业;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员工沟通,组织拓展训练,提高员工心智水平,等等。

一般情况下,上述努力都能收到成效,有些还能彻底解决人员流失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就收效甚微。对于这些公司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解析,这样原来第二层的问题就会转变为第三层的问题:用人标准的设计问题,忠诚观的调整问题,事业舞台的优化问题,企业根本的用人观的问题和激励机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