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6997600000067

第67章 食补的重要作用 (3)

(一)食补的重要作用 (3)

②B族维生素(包括B1、B2、B6、B12等)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维持神经传导。缺乏B族维生素之一种,就会相应出现食欲减退或便秘,引起脚气病或口角炎、舌炎、角膜炎,或者发生脂溢性皮炎、神经炎、贫血等疾病。

维生素B1缺乏病亦称脚气病。我国唐朝名医孙思邈著的《千金方》中,就已详述类似本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并在民间沿用至今。维生素B1缺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有肢端感觉减退、异常、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以及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周围神经炎的症状;亦可有下肢水肿,甚至心包、胸膜腔积液。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粮食和动物食品中,以酵母含量最多,在豆类、花生、糙米、玉米、麦类、肉类、肝、心、肾中,含量也极为丰富。米麦类食物中的维生素B1多贮存于外胚层中,精制时常有丧失。精白米中维生素B1含量仅为糙米的1/3左右。所以,精白米和精白面粉的营养价值低于糙米和粗制面粉。维生素B1为水溶性物质,在水洗和蒸煮时,米中的维生素B1常溶解于米泔水中流失。因此,淘米时不要用手搓,淘米时间不应过长,蒸煮时不要弃去米汤。

青春发育期及妇女妊娠、哺乳期和强体力劳动者,因所需总热量增加,维生素B1的需要量亦相应增多,上述食物亦需多供应一些。对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也需特别注意膳食中维生素B1的含量,必要时可辅以酵母片或维生素B1制剂。对已经有维生素B1缺乏的患者,一方面应仔细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另一方面除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B1外,还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制剂及时纠正。特别是那些食欲减退、吸收障碍或病情危重的患者,药物常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当人体绝对或相对缺乏时,在口腔和****发生病变,称为核黄素缺乏病。正常人每日需要核黄素1~3毫克,一般不会缺少。只有在饮食习惯突然改变、核黄素摄入减少,或肠胃不能适应、吸收障碍时,才易患病。如果这时劳动强度又增大或长期食用高脂肪、低蛋白饮食,核黄素的需要量就会相应增加,更容易引起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炎和舌炎,其次为唇炎和口角炎。

维生素B2是一种耐热、易被碱和光破坏的、低度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粮食和一般动物类食品中。一般来说,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亦含有大量维生素B2。多吃新鲜蔬菜(或野菜),可以防治本病。蔬菜不宜贮存过久(必需存放时,要避光避水),食用时要先洗后切,不要在水中浸泡过久,烹煮时间也不能太长,进食时要连菜汤一起吃。动物的肝、肾、瘦肉、鱼、牛奶、鸡蛋等含维生素B2很多,可以经常食用。一旦患有维生素B2缺乏症,要运用维生素B2药物和酵母片来治疗。

③维生素C是人体细胞间质组成所必需的。体内缺乏维生素C,能使结缔组织形成不良,毛细血管管壁脆性增加,引起全身各个部位出血。同时,长骨骨骺与骨干稀疏,骨与软骨连接部位生长停止,代之以缺乏骨组织的结缔组织,以致骺部与骨干连接处易于骨折和分离,这时患者极感倦怠乏力、精神抑郁、食欲差,常有重度贫血,易于感染。小儿可影响发育,使生长迟缓。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之中,如橘、柚、柠檬、山楂、枣子,大白菜、卷心菜、青辣椒、番茄、菠菜及其他绿色蔬菜。动物类食品中以肝脏、肾脏、脾脏等含量较多。维生素C在光、热和碱性的情况下易于破坏。因此,凡有条件的地方,蔬菜应尽量吃新鲜的,最好是现采现用。蔬菜从地里采回经2~3日后要损失维生素C 50%左右。泡、腌蔬菜时维生素C亦有大量损失。一棵菜中,外层菜叶较内层菜叶的维生素C含量要多,叶部较基部为多,所以要尽量少弃菜边。维生素C易溶于水,故存放时不要浸水,并要先洗后切。烹调时要采用急火快炒法,更不宜倾倒菜汤,食用时要连菜带汤一起吃。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所以炒菜时最好加少量醋。这些做法都可尽量避免维生素C的丧失。另外,由于吸烟可以阻碍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烟草中的毒素尼古丁对维生素C还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因此,凡有维生素C 缺乏倾向者,应当禁烟。对于人工喂养的乳儿,也应添加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喂菜汤、果汁,或给维生素C药物。

维生素D是一组抗佝偻病物质的统称,是骨骼生长的必要因素。若有缺乏,在婴儿可引起佝偻病;在成人则发生骨软化病。佝偻病又称软骨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由于在母亲体内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离开母体后缺乏维生素D的补充而起病。骨软化病多见于孕妇和乳母,这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多,但未能及时足够补充而致病。由于维生素D的前体要经过阳光紫外线的照射才变为有效的维生素D,因此,缺少阳光照射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维生素D与人体钙、磷的代谢和骨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当维生素D缺乏时,新生的骨样组织便不能骨化,骨骼因缺钙而疏松、软化,这时佝偻病患儿除表现为易激动、好哭、多汗、手足抽搐等症状外,在骨骼发育上受到严重影响,可见到囟门闭合延迟、方头、胸廓畸形、脊柱弯曲、下肢长骨弓形弯曲等,牙齿发育亦受到阻碍。骨软病患者则先有髋关节和背部疼痛,以后可出现多处自发性骨折,并产生骨盆和脊柱畸形,孕妇可引起分娩困难。

维生素D缺乏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有些人认为佝偻病和骨软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钙引起,因此,常单独给予服用大量钙片,却不能有效预防本病。这是因为一般食品中钙质并不缺乏,而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的缘故。肉类、动物肝脏(特别是鱼肝油)、牛奶、蛋类、蕈类、酵母等富含维生素D,这些食物对于预防孕妇或乳妇的维生素D缺乏病有一定意义。但对于婴儿,主要应提倡母乳喂养;6个月后则要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包括蛋黄、牛奶等。若为人工喂养,更应注意营养的调配。

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最重要的措施。春、夏季出生的孩子,满月后即可抱出户外;秋、冬季出生的孩子,3个月后也可抱出户外。起初,每次在外逗留1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如果在屋内晒太阳,应当开窗户,因为玻璃可阻挡紫外线射入,而维生素D的前体要变为有效的维生素D,必须要有紫外线的照射。同样道理,在多雾的山区,由于紫外线被雾阻挡,晒太阳的时间也应当长些。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可辅以维生素D制剂,不过在用药前应先给予一定量的钙剂做准备,以免因大剂量维生素D进入人体,引起血钙下降而发生手足抽搐症。

(5)无机盐:已知自然界中存在的100多种元素,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可在人体内找到,除碳、氮、氧、硫外,还有钙、钠、钾、镁、磷、氯、铁、锌、锰、钴、碘及氟等。人体中的无机盐,一部分用于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撑作用;另一部分用于细胞内液和细胞间液中,与蛋白质共同维持着体液渗透压。在保持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及酸碱平衡中,无机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水、电解质在体内的分布平衡和体液酸碱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会生病。

不同的无机盐都具有其特殊的功能。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肌肉的收缩运动和凝血过程;磷在糖类、脂肪及核酸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钠和钾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主要物质,钾参与细胞内糖与蛋白质的代谢,在心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钠和钾的增高还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铁是造血的必要成分;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可以调节体内氧化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铜、钴是造血的物质;氟是构成骨组织与牙齿釉质的成分;锰可以构成某些酶的激活剂,从而促进代谢;锌在组织的气体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它对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对红细胞膜和造血过程都有重要作用;镁对心肌周围神经有抑制作用,也是骨生成所必需的元素。

无机盐类还是酶系统的激活剂或者是酶的组成成分。如果没有酶,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一切生化反应就无法进行,人就一天也不能生存。酶的种类很多,几乎每种生化反应都有一种特殊的酶参加。而酶自己也需要某种激活物质,无机盐类就具有这样的作用。

(6)水:水是人体内最平凡又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其重要性仅次于空气。水占整个体重的70%,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的。另外,水还是血液的构成成分,没有水,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就不会流动。没有了水,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进行。人可以绝食数日不毙命,但断水数日则可使生命终止。

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极为重要,合理的饮食能够保证人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维持成年人的充沛精力,可以保证人们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和劳动。合理的饮食又可增强人的体质,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延缓衰老过程,并延长寿命。

饮食与药物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有的本身就是药物。如粮食中的大米、高粱,祖国医药学中分别称之为粳米、秫米,均可入药。姜、葱、蒜、韭菜等调味品,既是蔬菜,又是中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大量“亦药亦食”治疗疾病的记载。

在烹调菜肴时使用调料,是中药入食的开始。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烹制菜肴时加入一些中药,不但可以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及增加色、香、味,而且还可使菜肴具备一定的补益身体、防病治病的功效,这就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药膳”;饮食疗法已经成为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的药膳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接受和认可,成为世界饮食文化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