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6997600000053

第53章 饮食之养助益充 (1)

(一)饮食之养、助、益、充 (1)

1膳食、营养、体质与健康《内经》强调饮食是人体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人通过饮食,从饮食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化生为精、气、血、津液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饮食的受纳、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转输,又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活动去完成,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平人气象大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又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灵枢·五味》云:“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说:“脾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六腑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所以说饮食营养是人体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内经》在强调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重要性的同时,还十分强调饮食营养的性味偏性对机体体质的阴阳属性有重要影响,轻则使体质发生转变,重则发生寒证或热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即是说过食寒性苦酸食物,则伤人体阳气而为病;过食热性辛甘食物,则伤人体阴气而为病;过食辛甘则使人内热而易转变为热性体质或发热病;过食苦酸使人内寒而易转化为寒性体质或患寒病。其转变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度”。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也云:“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此是说针对患病体质和病症,应适当补充所宜的“五味”,适当久服,将增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使体质的偏性和病症得以恢复,气化功能加强;但久服过度,就会影响人的体质产生寒热偏盛,久而久之,甚至造成疾病(寒证或热证),以至夭亡。王孟英根据《内经》有关体质食疗学的基本原理及临床所见,著《潜斋医话》一书,指出:“肥甘过度,每发痈疽,酒肉充肠,必滋秽浊,熏蒸为火,凝聚成痰,汩没性灵,变生疾病。”因此,中医所谓“内生五气”为病与吃也相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可见,饮食营养的性味偏性与体质、健康有密切关系。病理体质及疾病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饮食不当。因此,治疗内生六气与纠正病理体质和病症,首先从调整饮食入手,可以收到“治病求本”、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膳食与疾病治疗《内经》食疗学不但强调“饮食致病”,而且重视“饮食治病”,在具体运用食疗方法时,《内经》强调要合理膳食。首先,全面膳食。《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强调用五谷调养,五果辅助,五畜补益,五菜充实,全面配合进行食疗调养。其次,辨证食疗。《素问·热论》云:“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强调在热病好转初期要少吃热性不易消化的食物,且以少食为宜;否则,出现“食复”。

(二)五味入五脏

1五脏的欲、苦、宜《内经》认为,五味之所以能入五脏,对五脏发挥调养和治疗作用,是与五脏自身的欲、苦、宜特性分不开的。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泄之……”说明必须根据五脏的所“欲”采用适宜性味的食物进行食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说明五脏对食疗药膳有不同的“所苦”(不宜)特性。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选择具有缓和作用的甘味、收敛作用的酸味、燥湿通泄作用的苦味以及润而去燥作用的辛味,治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病。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粳米、枣、葵、牛肉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李、韭、犬肉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粟、藿、豕肉皆咸。肺色白,宜食苦,小麦、杏、薤、羊肉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桃、葱、鸡肉皆辛”。说明五脏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所宜的五味和食物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可选择不同的食物作为食疗药膳配方的原材料,分别烹制出治疗肝心脾肺肾五脏疾病的药膳佳肴。

2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所属

(1)按食性归类

①寒性食物:淡豆豉、马齿苋、蒲公英、酱、苦瓜、苦菜、莲藕、蟹、蕹菜、食盐、甘蔗、番茄、柿子、茭白、蕨菜、荸荠、紫菜、海藻、海带、陈皮、竹笋、慈姑、西瓜、甜瓜、香蕉、猪肠、桑葚、蛏肉、柚、冬瓜、黄瓜、田螺。

②热性食物: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

③温性食物:韭菜、小茴香、刀豆、生姜、葱、芥菜、香菜、油菜籽、韭菜子、香花菜、大蒜、南瓜、木瓜、高粱、糯米、酒、醋、龙眼肉、杏子、杏仁、桃、樱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鹿肉、雀、鳝鱼、淡菜、虾、鳙鱼、鲢鱼、海参、熊掌、鸡肉、羊肉、羊乳、狗肉、猪肝、猪肚、火腿、猫肉、鹅蛋、香橼、佛手、薤白。

④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冬瓜子、冬瓜皮、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小米、大麦、绿豆、豆腐、小麦、柑、苹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杧果、橘、槐花、菱角、薏苡仁、茶叶、蘑菇、猪皮、鸭蛋、荞麦。

⑤平性食物:洋葱、萝卜子、白薯、藕节、南瓜子、土豆、黄花菜、香蕈、荠菜、香椿、青蒿、大头菜、圆白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豇豆、黑大豆、赤小豆、蚕豆、黄豆、粳米、玉米、陈仓米、落花生、白果、百合、橄榄、白砂糖、桃仁、李仁、酸枣仁、莲子、黑芝麻、榛子、荷叶、无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黑木耳、海蜇、黄鱼、泥鳅、鲳鱼、青鱼、鳆鱼、鲤鱼、猪肺、猪心、猪肉、猪肾、鹅肉、龟肉、鳖肉、猪蹄、白鸭肉、鲫鱼、鸡蛋、鸽蛋、燕窝、鳗鲡鱼、鹌鹑、鹑蛋、蜂蜜、蜂乳、榧子、芡实、牛肉、牛奶。

(2)按食味归类

①酸性食物:番茄、木瓜、马齿苋、醋、赤小豆、蜂乳、柑、橄榄、柠檬、杏、梨、枇杷、橙子、桃、山楂、椰子瓤、石榴、乌梅、荔枝、橘、柚、杧果、李子、葡萄、鳟鱼、猫肉、香橼、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