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肾系病证 (6)
王某,男,32岁,已婚,1958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于1958年10月6日起发热39℃,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白细胞正常,某医院急诊室予服复方阿司匹林,体温不退,上升至40℃,并有轻度咳嗽,呕吐1次,全身症状加重,于10月10日人院。入院后予输液、肌内注射青霉素等。翌日晨,体温退三36.7℃,此间呕吐八次之多,每次量为150~200毫升,全为咖啡色,无小便,无尿意,膀胱不膨胀,注射部位及背部、腋下皮肤均出现出血点(10余年来,曾皮下出现紫斑和鼻出血多次)。血压不高,血非蛋白氮40毫克%。10月12日上午8时导尿,得黄色尿液75毫升,查得蛋白(++十),有红细胞、白细胞及颗粒管型。血非蛋白氮108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40容积%,体温升至38.5℃。再次导尿仅得1.5毫升。至此尿毒症现象已十分显著,乃请中医会诊。面赤,舌尖红,中灰,口渴,诊脉右部数大,左手较细,小溲涓滴不通。升降气机窒塞,急则治标,先予镇逆清热,和养肺胃之阴。
处方:白蒺藜9克,香青蒿12克,姜竹茹0克,紫苏叶0.9克,姜川连0.9克,麦门冬12克,黑玄参9克,橘红络各9克,制半夏6克,西洋参2.4克,海蛤粉9克,天花粉15l克,鲜芦根3尺(去节),鲜藕5片(打)。二诊:10月13日,服上方1剂,导尿得95毫升,尿检仍有蛋白(+++),红细胞(+++),眼睑浮肿甚著,鼻唇沟为之消失,一度意识朦胧。肺主气,肾主水,肺气不宣,肾气衰竭,通调必失其常,患者平日劳累过甚,既伤其气,又损其肾,肺肾之气内戕,卒然无尿,不为无因。今因小溲不通,水毒凌心犯胃,呕逆不适,神识似有昏糊之象。体发红紫瘀点,湿毒自内达外之兆,舌质红绛,肺胃之阴亦Ⅱ耗,故欲止其吐,当先和其胃。欲和其胃,必须降逆,得清升浊降,吐止尿通,方有生机,否则难以言治。方以开泄肺气,清养胃阴,佐以芳香淡渗,俾上窍开,下窍或可得启处方:西洋参12克,麦门冬9克,甘草梢6克,白桔梗3克,批把叶4片(包煎),石菖蒲3克(后下),冬瓜子皮各31克,姜竹茹6克,姜川连1.2克,福泽泻9克,滑石末18克,川通草1.5克,车前子31克(包煎)。另用蟋蟀干3只,血珀3克,真麝香0.09克,研匀吞服。
三诊:10月14日,服上方后,意识较清楚,颜面浮肿消退,有尿意但仍难排出,导尿得170毫升。昨日下午起,腹痛,下腹部肌肉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白细胞16650/立方毫米,中性85%,血非蛋白氮134.4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2容积﹪,昨用开肺气,养胃阴,佐以渗利之法,药人仍稍有呕逆,小溲仍未自解,呕吐时甚至有痰血之块,舌干绛、苔罩黄灰,口唇干裂。显属水毒化热,凌心犯胃,肺胃津液日渐干涸之象。脉来软弱,神识尚未清醒,昏糊欲脱亦意中事。症情险恶,殊难挽救,姑再宣肺气,养胃阴,以冀肺气得以下降,肾气亦有通利之机,未知能否有转机。
处方:西洋参12克,麦门冬9克,鲜石斛18克,姜川连1.5克,姜竹茹6克,干郁金6克,肥知母6克,福泽泻9克,枇杷叶4片(包煎),鲜芦根60克(去节),石菖蒲3克(后下),车前子12克(包煎)。服上方后翌日,有尿532毫升,黄红色,比重1.002,蛋白(十十十+),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0~2/高倍镜,管型未见。腹痛缓解,尿量逐渐增加,达2210毫升/日。至10月19日下午起,血压上升至180/96毫米汞柱,一度出现神情烦躁不安,两目凝视,呼之不应,手足瘛瘲,且有癫痫样发作,每次1分钟左右,1日5~6次。血压升至180/110毫米汞柱,脉细数(120次/分),医院予输液、注射硫酸镁、口服金霉素,躁动时注射镇静剂,但人睡约1小时即醒,醒后烦躁依然。
四诊:l0月28日,肾炎,尿毒症,经服开肺气,养胃阴法,小溲已通利,继而腹胀,神志模糊,是浊气上攻所致,给予开窍养阴利湿之剂,诸恙悉解。迩来卒然抽风,两手瘛瘲,牙关不利,神志不清,时而发狂,自哭不已,舌干无津,脉象细数,小便1日3000毫升,大便秘结。辨证:津液偏渗,阴伤阳亢,肝风内动,筋脉失常使然。治法:救阴熄风,镇摄虚阳。方药:西洋参12克(另煎汤冲人水药内,并另煎代茶服),大麦冬9克,鸡子黄1个(神人),真阿胶12克(烊化冲入),嫩钩藤12克,羚羊角1.2克(磨汁冲人),大生地24克,青龙齿24克(先煎),生牡蛎24克(先煎),上血珀粉0.9克(吞下),鲍鱼干15克。
五诊:10月29日,昨进参麦阿胶鸡子黄汤,幸能顺利服下,神志转清,手足舞动已平,半日内小便有1400毫升,大便经****后亦已通,能进食少许,体温正常,时或自悲,或噫气,左脉沉软数(右脉因注射葡萄糖故未切),舌红尖干少津。辨证:虚阳未平,气阴大伤。治法:再拟补肾阴,生津益气继进。方药:西洋参9克,大麦冬9克,大生地18克,五味子3克,大白芍9克,黑料豆12克,制黄精6克,干郁金6克,淡远志4.5克,陈橘皮3克,合欢花12克。服上方后,二便通调,能进稀粥,以后转人调整培本养阴之治法,病情日趋佳境。10月31日尿检:蛋白(±),红细胞偶见,白细胞0~2/高倍镜,血非蛋白氮67.2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71.9容积%。至11月18日症状完全消失,体力日趋恢复,尿常规检查完全正常,血化学检验亦正常,酚红排泄试验62.5/2时。1959年1月3日出院。
引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邹云翔医案》
四、腰痛、腰痠
医案一
辛某某,男,40岁。2002年3月31日初诊。腰痛2年余,每于劳累后发作,以夜间尤甚,偶尿血,舌尖红苔淡黄腻,脉弦滑。辨证:寒湿阻络,经络不通,脾肾阳虚。治法:健脾温肾,散寒利湿通络。处方:秦艽10克,威灵仙10克,苍术20克,黄柏10克,炮附片10克,肉挂10克,川续断10克,川萆薢1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全蝎6克,大腹皮10克,猪苓、茯苓各10克,灶心土20克7剂。效果:20剂后腰痛缓解,尿血止。
(按)寒湿属阴邪,夜晚亦属阴,腰痛劳累后发作且夜重均提示寒湿阻滞,脾肾阳虚。肾元亏虚失于摄纳则肾中相火妄动,故见苔黄腻脉弦滑。方中秦艽与威灵仙祛风湿;苍术与黄柏清热利下焦湿热;炮附片与肉桂温壮肾阳、引火归元,川续断补肾阳活血止痛;川萆薢利湿浊祛风湿;杜仲与牛膝补肝肾、祛风湿兼引血下行;全蝎搜风湿,通经络止痛;大腹皮理气化湿,猪茯苓利湿浊,灶心主温中补土,土旺则制水(土克水)。
引自《周耀庭临床医案集》
医案二
杨某某,女,60岁。四川省温江县永宁乡,农民。病史:既往有风湿痛史。1974年8月初,身觉不适,畏寒,头昏,身痛。某日正弯腰时,忽感腰部剧烈疼痛,不能伸直,头上直冒冷汗,遂倒床不起。邀范老诊治,按太阳证风湿论治,十余日痊愈。诊治:腰痛如割,不能转侧,身觉阵阵畏寒发热,手脚麻木。面色青暗,唇乌,舌质微红,苔白滑腻,触双手背微凉,脉浮虚。此为太阳证,风湿相搏,卫阳已虚。法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以桂枝附子汤主之。处方:桂枝15克,制附片60克(久煎,一个半小时),生姜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30克。四剂。上方连服四剂后,诸证悉减。再服四剂,基本痊愈。从此行走、劳动如常。1979年6月追访,患者谈及五年前病愈以后,未再复发。
(按)《伤寒论》指出:“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本例诸证与上条基本吻合,故按原方投之,仅药量斟酌变化。加重桂枝,发散在表之风寒,通阳化气;配以生姜,使风邪从皮毛而出;加重附子,温经逐寒止痛,助肾阳,而立卫阳之基;佐以草、枣,益中州、和营卫,则三气除而搏自解。
引自《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医案三
韩某,女,成年。初诊:1948年3月12日。腰髀酸楚疼痛,不能转侧,动则痛不可忍。高年奇脉亏虚,络道不和之故。姑拟补奇脉,通络道。处方:菟丝子三钱,潼沙苑四钱,鹿角霜二钱,淡苁蓉一钱半,炒杜仲二钱,盐水炒黑小茴香一钱,炒延胡一钱,炙甲片一钱,巴戟肉二钱,杜狗脊二钱,川断肉二钱二诊:补奇脉,通络道,尚觉合度,腰髀酸楚,疼痛不能转侧,已见轻减。仍从原方加减之。处方:鹿角霜二钱,盐水炒黑小茴香一钱半,菟丝子三钱,潼沙苑四钱,炙甲片一钱半,炒延胡一钱,台乌药一钱,巴戟肉二钱,炒杜仲三钱,桑寄生三钱,胡桃肉二枚,川断肉三钱。
医案四
陆某,男,成年。初诊:1970年2月24日。腰背酸痛,起因外伤,天阴则痛处沉重。病历已久,法当通督化瘀。处方:鹿角霜一钱,炙甲片一钱半,盐水炒黑小茴香一钱半,杜狗脊三钱,白芥子一钱,台鸟药一钱,川独活二钱,桑寄生三钱。二诊:腰背酸痛见减,大便不实。治与兼顾之。炒补骨脂三钱,杜狗脊五钱,川断肉三钱,川独活三钱,盐水炒黑小茴香一钱半,炙甲片一钱半,鹿角霜一钱半,生白术四钱。
(按)以上腰痛两例,各有其不同点:韩案为高年衰弱,奇脉空虚,而致腰髀酸痛,与一般风湿人络不同。所云奇脉,主要是指“奇经八脉”中之督、带两脉,两者与足少阴肾脉会合,特别是督脉经与肾的关系最密切,所以大都用补肾药来通补奇脉。此例用菟丝、巴戟、苁蓉、潼沙苑、川断、狗脊、杜仲、鹿角等,即是通补肾经,并配合活血止痛,理气通络之法。陆案是外伤性的瘀痛,以活血祛瘀、温督补肾为法,但酸重的症状比较明显,属于陈伤宿瘀阻滞隧道,痰流入络,故加用白芥子以化痰散结,活血消肿。此两例均以鹿角霜、小茴香、炙甲片为主药。鹿角温经,茴香理气,山甲活血,各自有其性能和特点,而鹿角、山甲味咸,小茴香用盐水炒黑,则是“咸先入肾”、“色黑人肾”的引经法。“腰为肾府”,此三味配合同用,既能温通肾经,流通气血,又可达到腰、脊、髀、尻等处,所以对督、带和肾经虚寒及气血痹阻而引起的腰痛,有很好疗效,此乃程老的经验,可供参考。
引自《程门雪医案》
医案五
韩某,48岁,因腰疼难忍4天,于1962年8月11日来院诊治。患者4天前因打篮球,出汗甚多,又用冷水冲澡,当晚开窗睡觉,未盖被子,次晨起床即感腰痛,仰俯不便,转侧不利,行走起坐均感困难,虽中医诊治2次,无效。既往曾有类似腰疼发作史。检查:腰部不能伸直,活动明显受限,第4腰椎右侧明显肌紧张,压痛较重,苔白腻,脉缓大。诊断:腰肌纤维织炎辨证:肾亏寒凝湿阻经络。治法:温肾固本温经活络处方:制附片9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老鹳草18克,狗脊6克,羌独活各4.5克,川芎6克,生黄芪18克,当归9克,制乳没各4.5克,广陈皮6克,甘草3克,桑寄生9克,生姜6克。针阳关、右大肠俞,留针30分钟。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共进2剂,针刺1次后,腰疼即有明显减轻,转侧及行走时已不觉疼痛,但弯腰时稍感疼痛,其他活动均不受影响。原方去乳没,加杜仲9克、伸筋草9克再服4剂,完全恢复正常。为善其后,嘱再服活络丹,每日1粒,连服7天而愈。
(按)本例经常发作腰疼,年龄48岁,“男子,五八,肾气衰”矣。不慎汗出当风,冷水冲澡,以致寒湿阻络,腰痛难转,舌苔白腻足证寒湿之著。其治除用附桂、狗脊、寄生、杜仲,芪归温肾固本外,一是加强散寒之力,故不用桂枝而投肉桂,并配生姜。二是辅以化湿活络之品,配以川芎、老鹳草、羌独活、广陈皮、伸筋草,寒湿虽然显著,但温肾固本,温经活络之治使肾阳得振,寒凝得散,湿阻得通,通则不痛,仅针药并治近旬而痛痹即除。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叶心清》
医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