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场梦幻般的灾难,曹玉箫又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他知道,再呆下去,他将无法拒绝这段异国之恋。曹玉箫深知,虽然自己隐姓埋名,却无法真正地脱离妻子儿女。
回国后,公使对他的这段经历感到惊讶,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场海难与那本小说的“巧合”。
这的确无法解释,公使说:“上帝啊!饶恕我们吧,我相信,一切都是注定!”
曹玉箫也有点儿信了,但他却不知道该信什么,只是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国内,虽然国民政府成立,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轻易窃取,时局不稳,一片混乱。
作为一个旁观者,曹玉箫不知道该站在哪边,各门各派都在拉拢人心,曹玉箫像一只飘落在风中的落叶,不知该何去何从。
民国初年,坝上土匪逐渐猖狂起来,他们打家劫舍、无恶不作。那时,平定堡有个刘二枣,人称“二爷”,正是小时候想和曹龙笙闹别扭的那位。因为他和土匪头子“大金宝”是把兄弟,所以和土匪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二枣挣了不少黑钱,在县城里无人敢惹;曹龙笙却不怕他,经常提醒他不要坏事儿作绝。一天,刘二枣请黄凌云县长吃饭,请曹龙笙作陪。席间谈及治安问题,说得话不投机。曹龙笙直来直去,拍案而起:
“平源治安不好,还不是因为土匪猖獗,土匪如此猖獗,还不是因为有人替他们销赃?”
刘二枣知道曹龙笙含沙射影,是在说他,表情尴尬之极,一言不发。黄凌云见他二人过节不小,只好出面解劝:
“剿匪是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一时半会儿是剿不尽的。”
曹龙笙一听,更加怒不可遏,他干脆站起身来,指着刘二枣说:
“你吃里扒外,勾结土匪,早晚会有报应!”
说完之后,拂袖离席而去,把刘二枣和黄凌云弄得个下不了台。
第二天,曹龙笙一纸诉状,把刘二枣告到县衙,两个人从此结下了仇。曹龙笙家大业大,小辫子众多,不久,刘二枣的报复机会就来了。
两个人打起了官司,曹龙笙到张垣去找都统田中玉,他口才极好、能言善辩,不由得田中玉不信。田中玉亲自督办,把刘二枣和他外甥“二刺头”给抓了,把那个黄县长也撤了职。刘二枣不想坐牢,被罚修了四年城墙。修好后,曹龙笙又去找观任县长李平林,只说了一句:
“此人不除,后患无穷!”
李平林一想也是,命令将刘延旺和他外甥正法,把头挂在城墙上示众。曹龙笙总算为平源除去了一害,后来治安好了很多,土匪们遭到震慑,也没那么猖獗了。
清完了土匪,曹龙笙上京去寻找父亲下落,没想到,父亲没找到,却见到了川岛浪速。
曹龙笙见到川岛带着一个女孩儿,便问他:
“这是您的女儿?”
“是的。”
曹龙笙左看右看,怎么看,这女孩儿也像是中国人,便问:
“没听说您还有个女儿呀?”
“他是我在中国收养的女儿,是个孤儿,名叫川岛芳子。”
曹龙笙一听这个名字,心里波澜起伏,他又想起了东北的事情,又故意问他:
“你去东北时,就带着她?这么小,不怕染上病?”
一句话问得川岛难以开口。因为这个女孩叫金碧辉,正是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清朝灭亡后,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复国,便将女儿显玗送给川岛浪速做养女。显玗从此更名为川岛芳子,却不是浪速在东北所带之人。
川岛面不改色,先答应下来,又说了些别的事情,把话题岔开。从此,他便从不带芳子出来,次年便把他送回日本。
曹玉箫回国后,袁世凯已经于3月10日在京城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是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是个改革家,又是个阴谋家。
袁世凯出身于河豫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袁保中,是项城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袁世凯是第四子,他出生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保中大喜过望,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袁世凯在1864年被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六岁时,袁保庆给他找了个启蒙老师,教他四书五经,后来,又随着袁保庆宦游名地。
袁世凯也练过武,在金陵时,他师从曲沼学习武艺,并“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他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曾自谓:
“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他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
“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寥寥数字,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雄心。
袁保庆病死后,他叔叔袁保恒见袁世凯游手好闲,命其赴京城家学“读书上进”。袁世凯在北京读了4年书,长进很大。他自己曾说过,那几年,为了要博一个功名,他读书累到吐血,都没考取一个举人,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后来回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成功。落榜后结婚,那年才17岁。
第二年,又回到京城。正赶上华北大旱,袁保恒奉命到开封赈灾,带袁世凯同行,袁世凯在此期间表现出相当强的办事能力,工作热心,颇有优异表现。
1879年秋天,袁世凯再度参加乡试,仍未考中,他一怒之下把诗文付之一炬,忿然说道: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后来又作诗《感事》一首以自勉: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诗写得颇有气势,可见袁大总统少年时代便有了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