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创世风雷之雨后
69193000000036

第36章 你死我活

之后,袁世凯投奔吴长庆。在他的指导下,砥砺磨练,纨绔之气逐渐消失,“谦抑自下,颇知向学”,并认为是“有造之士”,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他虽然一度对科举厌倦,但仍不甘心。曾说:

“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

1882年,朝鲜突发事变,改变了袁世凯的人生轨迹。他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吴长庆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后来,他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练兵的先河。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

“明达夙成,留京师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他和多名朝鲜士大夫都结为忘年之至交,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回国后,通过目睹甲午战争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惨状,袁世凯萌生了用西法练兵的设想,他说:

“窃查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

还曾抱怨说:“内赞人而不用我募兵,徒何益也?”

甲午战争结束后,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

1895年12月,袁世凯正式入主津门小站,开始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

戊戌政变时,手握兵权的袁世凯,卷入了政治风暴。

事实上,袁世凯并不支持维新派的激进之举,也深知用新建陆军来“围园劫太后”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是大逆不道之罪,他的告密完全是出于权衡局势下的自保之举。

袁世凯由于告密获得了后党的信任,地位扶摇直上,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封疆大吏。此后,他的新建陆军调往鲁东境内布防,使其躲过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得以迅速扩大,成为袁世凯最具实力的政治资本。

李鸿章死去,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跃成为中外瞩目的实力人物。《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逐渐成为中枢重臣。

溥仪继位后,袁世凯被解除官职,返回河南,开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复出。袁世凯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写了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两首诗,其中一首: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武昌起义后,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袁世凯被重新起用,成为创建民国的重要人物。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评价他是“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大小政务一把抓。事必躬亲。其为人也,虽乏远大的政治理想,然亦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治私产。虽妻妾众多,然并不沉湎于酒色。对诗词歌赋,他也颇能哼两句,但不搔首弄姿,以咏吟自傲;更无玩物丧志的恶习,收藏甚么骨董字画,品箫吹笛,风流自赏。平生所好,唯抓权秉政;纵横捭阖,他确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动物,对政敌的斗争,也你死我活,初不稍让。”唐德刚写道:

“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异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之间。悲夫!”

袁世凯艺权均通,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朝一务实干练的能臣,黄兴曾致书袁世凯,视袁世凯为“中国之华盛顿”。

1905年,他出面筹钱,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武昌起义后,曹玉箫和彭家珍之所以要刺杀他,就是因为他再次出山,镇压革命党。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了两镇。

加拿大华人历史学家陈志让认为“袁世凯公开的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如果这意味着无视共和国的民主原则的话,那么,他正是准备往此方向发展。袁世凯设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由他统一的强国的愿望,是他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本质的反映”,同时又说:“如果他在1911年结束其政治生涯,也许我们对他的评价还不至于那么苛刻。然而,就史实而言,他既不能作为一个政治家、也不能作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而受到我们的尊敬。甚至袁世凯为其自身的利益所作的努力亦遭失败,这就是一个铁腕人物的结局。”

袁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同时也是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日后的称帝。

其实,回国后,本来曹玉箫对袁世凯的看法已经转变,甚至一度对他报有幻想。令他幻想破灭的,正是“张方事件”和宋教仁案。

“张方事件”的主角是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张振武。

他是武昌起义的首义者,被尊为共和元勋,和孙武、蒋翊武并称“辛亥三武”。

武昌起义后,他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主持军务十余日,部署有序,颇具胆识。阳夏战争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自前往激励,以振士气,并多次印发白话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汉口失陷,他派人往各州县办理民团,又亲赴青山、张公祠、梅子山、扁担山一带布置防御,并派员在前线招降北兵。汉阳危急时,他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差点儿淹死。后来退守武昌,鼎力襄助总监察刘公守城。黎元洪出走葛店后,他深恶痛绝,主张罢免黎元洪,另举贤能,为黎所深恶。

1912年1月,张携巨款赴上港购械。在沪广事交游,谋另组北伐军,倡言二次革命。返鄂后,加强将校团力量,联络援鄂赣军冯嗣鸿部,创办《震旦民报》,设立男、女中学,可谓独树一帜。

1912年4月12日,正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前两天,袁世凯电商黎元洪,请其与孙武、蒋翊武、刘公、方兴等16人赴京。

8月11日,张振武偕湖鄂将校团团长方维等武昌首义将校13人,共30余人乘火车北上。

张振武一离开武昌,黎元洪即密电袁世凯说:

“张振武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昌谋不轨……伏乞将张振武立予正法,其随行方维,系属同恶相济,并乞一律处决,以昭炯戒。”

黎元洪要求袁世凯立即将张振武和方维二人立即予以捕杀。袁世凯斟酌再三,于1912年8月15日签发了捕杀张振武的军令,同时派出姜桂题、段芝贵执行杀人任务。

当天晚上8点,张振武与鄂省在京将校一起,在京城德昌饭店请客,大宴同盟会和共和党的要角,在酒筵中还发表演说,调和党见。

当时,姜桂题、段芝贵等均在座。10点左右,宴席结束。张振武乘马车返归金台旅馆。当行至前门棋盘街牌楼下时,忽然伏兵四出,将其绑缚至西单牌楼玉皇阁军政执法处,未经审讯,即于16日凌晨1时将其处死,同时来京的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也在当夜被处死。待时值同在北京的孙武、时功玖等人前去营救时,张振武已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