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创世风雷之雨后
69193000000123

第123章 日久生情

王亚樵在上港的财产很多,但也很分散,况且,人一死,欠债的想赖着不还,催债的却屡屡登门。好在曹龙笙处理这些事情思路清晰、头脑冷静,倒还难不住他。仅仅几天时间,他就理清了头绪,分开了脉络,事情进展顺利。

让他挠头的还是家里的那个“小老婆”,她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性情精灵古怪、刁蛮任性。

她把曹龙笙弄得焦头烂额,打打不得,骂骂不得,这倒不用表演,就跟真的老少夫妻一样。曹龙笙使了个办法,对她说:

“咱俩在这儿可不是长久之计,一声令下,就要换地方,你若不学些本领,有你受罪的时候。”

“那我学什么呢?”

“洗衣作饭、刷锅洗碗,这些家务活,都得学,到了解放区,你啥都不会,生活不能自理不说,会被人瞧不起的。”

这一招果然管用,丛蕴姝开始学习这些家务。起初还很感兴趣,每天奔走于伙房、洗衣房等处,和姐姐的佣人们一起学这学那,忙成了一团,时间一久,就觉的好没意思;又不小心摔了几样东西,就全扔下了。

曹龙笙回来,见她闷闷不乐,便问:

“怎么了?”

“你整天忙什么呢?也不管我,我活得好没意思!”

“那几天不挺好吗?学这学那的。”

“我是来和你闹革命的,不是闹着玩的,我下了多大决心呀?可你倒好,尽让我干些没用的!”

说着说着,竟伤心地哭了。

曹龙笙只好哄她:“你现在干得就是革命工作!你知道吗?你掩护了我,就等于给组织出了大力。我们在隐蔽战线上作,就好比是攀悬崖、履薄冰,时时刻刻都有生命危险。”

丛蕴姝这才停止了哭泣声:“那组织上知道我吗?知道我作贡献了吗?”

“当然知道。”

看着她那天真的面容,曹龙笙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确实,她们正是花季年龄,本来应该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却正赶上了这个时代的暴风骤雨,他们彷徨、无助,不知如何是好。

“你得教我,我是你老婆。”

“假的也算数?”

“那咱们今天就假戏真做!”

说完之后,丛蕴姝真的上来楼抱曹龙笙,曹龙笙不得已,只能满屋子乱躲,围着桌子转。

丛蕴姝追赶不上,但看着曹龙笙的模样极其狼狈,便逐渐找到了平衡,这才破涕为笑了。

跑了一会儿,两个人都喘着粗气,丛蕴姝指着曹龙笙大笑:

“看把你吓得,我一个小丫头片子,又是你的下属,你怕我作什么?”

“我不是怕你,是怕违反了纪律。”

丛蕴姝这才作罢。

第二天,曹龙笙又去找潘汉年算帐:

“这怎么能行,时间一长,肯定要出事。”

潘汉年笑了,他想了想说:“这也属于特殊情况,时间一长,会生出感情,这很正常嘛。谁给你规定得那么细,倘若两情相悦,也是容许在一起的,总之不能强迫。再说,强扭的瓜也不会甜。”

“你想到哪儿去了,我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这点儿定力还有,只是怕她??”

“要真有情况,你可得告诉我,倘若真结婚,需要批准的。”

“说正经的,你还是安排我们怎么分开吧,人家那么年轻,别耽误了她。”

“我知道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安排的。”

没过几天,藩汉年来找他,告诉曹龙笙,长安那边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烧柴已经备好,就久一把火了。

藩汉年让曹龙笙立即动身,去和刘鼎接头,努力实现国共和作的目标。

曹龙笙说:“那丛蕴姝呢?”

“带上呗,她是你最好的掩护,又可以发报、传递情报,这么好的助手,你上哪儿找去。”

曹龙笙苦笑着告别了他。回去一说,丛蕴姝高兴地直拍手:

“这下可好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我都快憋闷死了!”

曹龙笙说:“你以为要去游山玩水?还有重要任务呢。”

两个人开始收拾东西,第二天就上了路。

到了长安,在联络人员的安排下,他们住下来,和王以哲接上了头。

王以哲在张学良向中共提出入党要求后,于1936年7月由风雅颂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曹龙笙受到王以哲的热情接待。王委任曹龙笙为少校军衔,为掩护他在东北军中工作提供了各种方便。曹龙笙与高崇民等人,在长安城和东北军、17路军中的高级干部经常互相拜访,叙谈天伦,关心时局,探讨东北军的出路,共议抗日救国等问题。曹龙笙与丛蕴姝秘密撰文并印发了小册子《活路》,受到王以哲的赞赏和帮助。因《活路》宣传抗日反蒋,被国民党特务发觉,高崇民被当局通缉,王以哲受到南京政府不得在军中窝藏共党分子的警告,而王却不以为然,没有动摇。

他应曹龙笙的要求,把从京城、津门来的20多名进步学生,其中还有秘密党员,接到洛川,安排在67军教导队中,向部下灌输抗日思想,为67军注入了新鲜血液。

王将军和曹龙笙多次秘谈,愈来愈看清红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力量,认识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和威力。故积极为促进西北大联合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竭尽全力。

在曹龙笙和丛蕴姝的努力之下,67军士兵都会唱《流亡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美丽的大豆和高粱,那里有无穷的宝藏……”唱时声连泪、泪连声,怨忿而思乡。

在全军大会上,曹龙笙借机向东北军士兵喊话:

“我们一致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收复失地,打回老家去。”

激起了东北军将士的抗日决心。

曹龙笙比王以哲大6岁,王以哲对他非常尊重,言听计从。

在他的影响下,王以哲将军对士兵极为关怀,在金陵政府减饷的情况下,天冷时,给士兵每人发一件皮背心,士兵常摸着背心说:

“这是副司令发给我们的,多漂亮。”

长官的怜悯之情、关怀之心,战士们由衷感激。67军军纪严明,热爱百姓,战斗力也随之提升。

曹龙笙还建议王以哲体恤民情,关心生产,二人常穿便衣于街市和老者交谈,王以哲问:

“收成如何?生活怎样?这里是否能种东北的高粱?”

王以哲身高体大,额宽脸长,左目有疾,着便服时,身穿长袍,多系灰色或青色。他与曹龙笙面容相仿,人们都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呢。

1936年8月,叶济民亲笔致函王以哲,曹龙笙亲自把信转交给他。

叶济民在信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南京政府谈判的情况,并就蒋氏将于“西南问题解决之后进攻东北军”的信息提醒张学良、王以哲“严密警戒”。叶济民指出:

“张副司令及我兄联俄联共抗日救亡一主张,并非少数人的主张,实全国爱国同胞的主张……谁要反对张副司令及我兄,不但弟等所率红军必须以全力而声讨蒋氏及东北军叛逆分子之罪恶行为,即全国爱国人民及全国革佘势力亦决不容蒋氏等胡干。我兄与张副司令实此政策之首先提倡与实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