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你比他还厉害,他只有两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有李逵之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时期,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都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是一样的。”
于俊道 李捷:《******交往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70页。
“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直气尚能伸。”这是《水浒传》第七十三回赞颂李逵的诗中的两句。李逵被称为“梁山第一好汉”,他几乎被看做正义的化身。
《水浒传》梁山英雄中,有三个人物贯穿了全书,而且都写得细腻精彩,有血有肉,那就是宋江、吴用和李逵。宋江执掌梁山命脉,吴用运筹军机要略,全程描写他们不足为奇,独李逵享此殊荣,却叫人拍案惊奇。别的好汉,如林冲、花荣、武松、鲁智深等,一旦上得梁山,就淹没在众头领的“集体活动”中了,再也显现不出个性的光辉。独李逵上得山后,却益发活跃,屡屡占尽风流。
也许,小说作者正是要借助李逵的板斧,尽情伸张“世间直气”。
******欣赏李逵的忠义威猛,把他看做最具革命性的造反起义者。
李逵仗打得很好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之后,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起来。这时,******在延安的生活相对安定,较有空闲时间,常到抗大和鲁艺去讲演。
1938年8月,在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次讲演中,他提醒人们注意:
李逵是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陈胜、吴广、石达开、杨秀清都是农民出身。(陈晋:《******的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213页)
查《******年谱》中卷,1938年8月******到抗大讲话有三次:8月1日、8月2日和8月5日,三次都是对抗大第四期毕业学员讲话。
在8月2日的讲话中,******首先讲到“战争第一”问题。他说: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对外不独立,对内不民主。根据这一特点,中国革命便是战争第一,军事第一,这早被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所证明了的。枪杆子里出农会、出工会、出政权,出共产党,枪杆子里出一切,这是真理。我们说枪杆子第一,是在革命的政治前提下,枪杆子必须服从革命的政治。
在8月4日的讲话中,******说:抗大的同学毕业出去后,作什么呢?第一,当学生;第二,当教员;第三,当指挥官。在学校学的仅仅才开了一道门,还要在学校外面去学。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不管是人是物,都是研究的对象,都是先生。现在在抗战,“游击战争”四个字,是制敌的一个锦囊妙计,要下决心到敌人后方去进行游击战争,你们大多数人要到前线当军事指挥官或政治指挥官。(《******年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中卷,第84—85页)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思想背景下,******在讲话中举到李逵和岳飞、陈胜、吴广、石达开、杨秀清的例子。
李逵成了没文化但是能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凭实践经验打仗,自学成才的典型。
首先,李逵是农民出身,“什么也没学”,没有文化。
易严先生著《******与鲁迅》一书,其中提到******“1938年曾说,108将中的李逵是农民无产阶级出身”(第351页)。关于李逵的出身,《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李逵一出场,戴宗向宋江介绍:“这个是小弟身边牢里一个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为因酒性不好,多人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见今在此牢里勾当。”李逵的出身是“牢子”即狱卒,并不是农民。不过,又交待他因为打死了人,从家乡百丈村逃了出来。那么,他出逃前是干什么的呢?《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写李逵回老家百丈村董店东接老娘上梁山快活,交待他哥哥李达“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如此看来,李逵家是破产的农民,只能给地主“做长工”,也就是赤贫之家。破产农民李逵又因打死了人流落江湖,成了游民无产者。
李逵不仅经济上贫穷,文化上也是大字不识一个。小说第四十三回描写李逵回到沂水县西门外,看到众人簇围着读榜文,他不识字,只能听别人读。那榜文恰好是捉拿闹江州劫法场的宋江、戴宗、李逵等人的告示。倘若不是朱贵赶来把李逵拉走,大文盲李逵岂不是自投罗网。如此看来,李逵真可谓一穷二白,他的“什么也没学”,不是他不愿意学习,而是他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使他没有能力去上学。
其次,什么也没学的李逵,仗却“打得很好”。
仔细揣摩******的话,有三层思想。一是农民出身的李逵,虽然没有进过军事院校,也不是科班毕业,但他能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具有较高的武艺(斧功)和战斗技能,是从奴隶到将军的典型。二是这里说的李逵会打仗,并不是说李逵深懂韬略,能够出谋划策,主要是说李逵上梁山造反起义后,无论是与官军作战,还是讨伐地主武装,总是赤膊上阵,两把板斧一抡,敢杀敢打,冲锋在前。为梁山义军中不可多得的勇将。冷兵器时代,两军阵前,斗智也斗力,勇将的地位是不低的。三是文学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的黑旋风李逵,与南宋官军著名统帅岳飞,与秦朝末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政治军事领袖陈胜、吴广,与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的杰出军事统帅石达开、杨秀清,都是布衣出身,没受什么正规教育,土生土长起来的军事家。虽然******是即兴之语,但对李逵的评价是不低的。******通观古今,对军事人物的涌现,有一个慧眼独具的认识:军事院校能够培养杰出的军事统帅,战争实践也能够造就军事人才,革命战争实践更是如此。
这后来几乎成了******固定性的看法,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甚至这样说:
“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1965年12月21日在杭州的讲话,转引自王子今著《******与中国史学》第158页注①)
在******的这段话中,十分明显地可以看出1938年他关于李逵很会打仗的思想的延伸和深化。
******对抗大毕业学员讲没受过教育的李逵很会打仗,当然其目的在于宣传鼓动。以当时抗大学员的成分和条件论,从战斗部队来的相当多数的学员,是文化不高的各级指挥员,他们参军前又多数是破产农民。******就曾经将自己身边初通文墨的警卫人员送去学习。******对这样的听众讲李逵等人的奋斗经历,无疑对于他们投身民族救亡,深入敌后战场,英勇作战抗击倭寇,是巨大的鼓舞。在******的听众中,类似李逵那样经历、与李逵的文化素养相去无几的人,着实不少,他们从******的话中受到激励,变为抵抗侵略者的热情、意志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这当然是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艺术。
当然,对******的这个方面也不能强调过甚,更不可拘泥于此。******说李逵什么也没学,是因为李逵没条件学,是身边这些八路军将士、抗大毕业学员以前不少都没有文化,拿到今天再来强调“没受教育照样会打仗”,则十分不妥。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需要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远不是“李逵们”能够胜任愉快的。******是积极主张办军事院校的,他赞扬“黄埔”,更赞扬“抗大”,曾经多次说过:“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论。真理是有条件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真理,拿到高技术战争中来,就不一定是真理。或不一定全部是真理。“仗打得很好”的李逵在今天,大概就不知道仗怎么打了。讲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倘若面对电子战、信息战、数字化战争,还会津津乐道李逵的“什么也没学”吗?不会的!
理论界的“黑旋风”
1956年7月,******到湖北视察,住在武汉东湖宾馆。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应******之约,安排省委副秘书长、********处办公室主任梅白,到******身边临时当秘书长。
那时,曾经与******共同出席****“一大”的李达(在“一大”会议上,李达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在武汉大学任校长。******刚到武汉,便马上邀请李达到东湖宾馆见面。
接到通知,李达十分高兴,便兴冲冲地来了。******字润之,李达字鹤鸣,以前他们见面,彼此都以字相称。这次见面时,李达想改口喊“主席”,可又不习惯,便一连“毛主”了好几次,“席”字还没跟上来。******一边与他握手,一边以责备的语气说:“你主、主、主什么?我从前叫过你李主任吗?现在我叫你李校长好不好?你过去不是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吗?”他们入座后,李达说:“我很遗憾,没有同你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说:
“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你比他还厉害,他只有两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之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运动,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都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是一样的。”
送走李达后,梅白乘兴问******:“你能否公开评价一下李达同志,把你刚才的话发表出去?”******说:“他是理论界的鲁迅,还要我评价什么?历史自有公论!”(于俊道 李捷:《******交往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70页)
在这个即兴谈话中,******对李逵的评价是很高的,说他大忠、大义、大勇,当然李逵还缺少大智。《孙子兵法》论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计篇》)李逵在一些主要方面,具备了武人之德。
所谓李逵的大忠,我认为主要是指李逵最忠诚于梁山义军事业,反抗赵宋王朝最高统治者皇帝和各级贪官污吏的斗争最烈。李逵无家无业,赤贫的生活环境和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藐视官府、封建教条和秩序,声称:“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在江州劫法场后,宋江提出上梁山,他第一个响应。李逵爱憎分明,忠于义军事业,每以“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自称,把自己和山寨利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不满“原是山寨里人”的公孙胜听从师傅的话隐居不出,半夜去“砍”了罗真人,还欣喜除了一害。李逵喊出了最为响亮的造反口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证明李逵的造反精神是非常强烈和坚定的。他是封建势力的死对头,在他死后,宋徽宗还梦见他抡起双斧向自己砍来。
所谓李逵的大义,主要是指李逵对梁山泊好汉们的江湖义气,尤其是对义军首领宋江的义气。李逵对宋江的崇拜、尊敬和忠诚,在梁山将士中无与伦比。比之《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江州,李逵初见宋江,弄明白了宋江的身份,“扑翻身躯便拜”。“逼上梁山”是《水浒传》中许多英雄人物共同的革命道路,但李逵的上山却出于自愿。他是为了解救宋江,劫了法场才上梁山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的。因此之故,他只承认宋江的权威,说:“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谁也不怕。”忠实于宋江,愿意为其驱驰,是李逵最坚定的信念。尽一切努力维护宋江的领袖地位,是李逵的行动准则。李逵最听宋江的话,他说过:“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罢。”李逵追随宋江一辈子,一直忠心耿耿。甚至后来梁山英雄被朝廷招安引出悲剧结局,宋江喝了朝廷送来的毒酒,自知死期将至,可又担心李逵再次造反,便设法使李逵也喝了毒酒,李逵知情后,竟垂泪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的忠诚义气,几至愚忠憨义。而江湖义气这一条,恰恰是梁山义军巩固阵线、稳定内部、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感情纽带,虽然这种义气有“大义”(忠实于义军事业)和“小义”(忠实于结盟兄弟)之分,但在中古时代,他终究是揭竿而起者的亲和动力。
所谓李逵的大勇,主要是指李逵在反击官军的围剿和讨伐地主武装的战斗中舍生忘身,拼命向前。这是李逵最为突出的个性特征。李逵手中的武器是两把板斧,战阵厮杀之时,李逵常常赤身裸体舍命向前。他的勇猛含有莽撞蛮干的色彩,但在冷兵器时代不仅斗谋斗智而且也斗勇斗力的兵刃相交中,这种蛮勇之将不是完全不需要的。正是因为有了李逵这样生死不顾赴汤蹈火的勇将,梁山义军才攻必克守必固。当然,在李逵身后,需要智力支持,需要吴用一类智谋人物的运筹帷幄,这也是不言而喻的,舍此则李逵之勇将失去意义。但是,不能因为这点而否定李逵大勇对于梁山事业的价值。即使今天,勇敢、勇猛甚至勇悍,仍然是武人必备的心理品质。与此相对应的是李逵少了一个“大智”,这正是李逵一系列缺点的内在原因,我们将另文分析这个问题,此处就不赘述了。
******在李逵与李达的同(大忠、大义、大勇)异(大智)比较中,赞扬李达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这里说的理论界,主要是指社会科学界,再进一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宣传界。从“五四”运动到全国解放,李达一直是理论界的活跃人物。虽然他曾经脱党,又一直生活在国统区,但他仍然是敢于勇猛拼杀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