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梁山好汉的妇女观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今人孙述宇先生在《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一书中做过这样的分析:仇视妇女,着意宣扬一种女人是祸水的观念,是“强盗文学”的典型特征。在这些强人的亡命生涯里,对妇女必然持一种防范疑惧的态度:女人可能成为妨碍作战行动的累赘,女人可能使自己伤身,女人可能软化这些汉子强悍的亡命意志,女人可能使汉子们争风吃醋发生内讧,女人还可能和敌对势力的男人发生情感成为内奸而出卖自己人……因此,作为强人文学的水浒故事,通过各种情节反复向这些亡命汉子们灌输“妇女不祥”的观念,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了。《水浒传》是否简单是“强盗文学”暂且不论,孙先生关于梁山好汉不近女色原因的分析是深刻的,符合600年前(《水浒传》的做成时代)铤而走险、造反起义的“强人”的心理状态、伦理价值和思想素养。
鲁智深出于何种具体原因“从来没考虑到女人”,小说中没有像写李逵那样有明确、具体的交待,大概总与别的好汉们的观念差不多吧,因为那也是梁山泊时代的一种“时代思潮”哩,鲁智深观念中不可能没有时代的印痕。
不考虑女人的鲁智深当然还是英雄,他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骑士英雄大不一样。骑士们在漂漂亮亮救苦救难时,总是伴随着与美女的热恋缠绵。
鲁智深是独具特色的东方英雄。文学作品可不可以写英雄的缺点?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从《红楼梦》中请出了贾宝玉,从《水浒传》中请出了鲁智深。******曾说贾宝玉是封建时代大观园的革命者。也可以说他是个英雄吧。这两个封建时代的英雄,对女人的态度截然相反,贾英雄“总是离不开女人”,鲁英雄“从来没考虑到女人”。******藉此说明:按照一般逻辑推理规律来说,既然人都是有缺点的,那么英雄人物也是人,当然也有缺点:文学作品中是否写英雄人物的缺点,******倾向于“不一定都写”,似乎以少写或不写为宜:比如对待女人,曹雪芹对贾宝玉有意“夸张”,施耐庵对鲁智深有意“忽略”,都是为了适应创造典型的需要。
******举出鲁智深的例子,并不认为英雄是“高大全”的,因为他承认英雄也有缺点,为了创造典型也可以写到这些缺点。
******举出鲁智深的例子,也不是在提倡苦行僧式的英雄,不是在倡导禁欲主义,因为他同时还举到贾宝玉,举出了对待女人上相反相成的两极,是“两点论”。
他自己创作的诗词中,如《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虞美人·枕上》,也是对人间至爱的热情讴歌。
鲁智深可进共产党
****党史上的1959年庐山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阶段是****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当年8月2日,******在八届八中全会上谈及帮助和团结犯路线错误的同志时说:
“就路线错误来说,大多数都改好了。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能改好,要有此信心。不能改的,只是个别人。我们要尽人事,努力帮助,对人要有情。对错误的东西要无情,那是毒药,要深恶痛绝。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学李逵粗野。李逵是我们路线的人,李逵、武松、鲁智深,这三个人我看可以进共产党,没人推荐,我来介绍。他们缺点是好杀人,不讲策略,不会做政治思想工作。总之,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至于有时候凶一点,也不要完全禁止,大辩论嘛。”(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221页)
鲁智深等人“可进共产党”,这倒是个新奇的话题。
梁山一百单八将,惟举出李逵、武松、鲁智深三人“可进共产党”,这当然有******的独特标准。也许,在******看来,水浒英雄中此三人更具革命精神,其奋斗经历与共产党人的革命历程有较多的历史逻辑联系,比如都是被剥削阶级反抗剥削阶级,都是进行武装斗争,都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斗争的顽强性……当然,二者的革命性质、革命目标、革命的斗争策略是大不相同的,有本质区别的。
在这三个好汉中,鲁智深更具亮色。他是梁山义军中最具光彩的好汉,他的侠义精神是最少杂质的,他的抱打不平是不讲条件,不含个人恩怨在内的。他似乎有一种“无我利他”的精神,帮助救助弱小,丝毫不考虑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和厄运。
在小说第二回,鲁智深一出场便显示出此人的大度慷慨、光明磊落。酒楼上一听到金氏父女哭诉地头蛇郑屠户的霸道行为,便立即对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我去打死那厮便来。”被两人一把抱住好歹劝住后,又慷慨资助金氏父女,当晚回住处,“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郑屠户之流的龌龊行径,在他那慷慨阔大的心地里,无疑激起了如火的义愤,终于愤然而往打死镇关西,并不后悔从此开始的亡命生涯。
从五台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路过桃花村救助欲被强人逼婚的刘太公女儿,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顾个人一切,冒死向前。
去少华山欲与史进等人会合时,一旦闻听史进被华州太守捉拿入狱,又立即不顾武松等劝阻,毅然孤身深入险地去行刺,以致身陷囹圄。
鲁智深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和他切身相关,关涉到他个人的利害,而他无不慷慨赴之,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二回赞扬鲁智深说:“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批评《水浒传》,则说他是“勇人”、“仁人”、“圣人”、“活佛”。
******说他可做“共产党人”,并且“没人推荐,我来介绍”。
大概这几位思想大家都看定了鲁智深的热血忠肠,肝胆照人。他的豪气、磊落和真纯,直令逞凶大霸退避三舍,自私小人自惭形秽。
拿******所举三条好汉来比较,鲁智深有李、武之长,却没有李、武之短。
他虽然疾恶如仇,却从无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也没有武松鸳鸯楼连杀十几人的血腥。在他“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个人行侠旅程里,从没见他的禅杖戒刀挥向无辜弱小,这在梁山众好汉中实属罕见。鲁智深也杀人放火,但是杀恶人,做善事。
鲁智深也还算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小霸王周通(后来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要强迫桃花村刘太公女儿为妻,鲁智深对他说:“周家兄弟,你听俺说。刘太公这头亲事,你却不知,他只有这个女儿养老送终,承祀香火,都在他身上。你若娶了,教他老人家失所,他心里怕不情愿。你依着洒家,把来弃了,别选一个好的。原定的金子缎匹,将在这里,你心下如何?”周通无奈,只好说:“并听大哥言语,兄弟再不敢登门。”鲁智深趁热打铁,忙接着说:“大丈夫做事,却休要翻悔。”周通当即折箭为誓。鲁智深这番思想工作,摆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有人情味,放射着人性的光芒。“花和尚”那个时代,并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没有“不许侮辱妇女”这一条,他搬出的仍然是“养老送终,承祀香火”的封建伦理教条,但在当时,他却用这个武器纠正了桃花山义军领导班子“二把手”周通的“强人观念”,维护了义军的形象声誉和根据地周边民众的切身利益。
当然,鲁智深不是没有缺点,他确实有“不讲策略”的毛病,主要是不讲宗教政策。小说里说他在五台山文殊院(据******考察,鲁智深的“革命圣地”是在菩萨顶)革命时,捣毁庙宇,讨伐僧人。这虽然有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内涵在,但酒后踢坍山亭,砸倒金刚,岂不是毁坏宗教场所,破坏文物;乱打“职事僧人”,岂不是没有“阶级感情”,不讲组织阵线。
不过鲁智深后来似乎改掉了这个毛病,当他在五台山七个月的革命革不下去了时,转移阵地到了东京大相国寺去看菜园子。那里有一伙泼皮无赖———现在叫流氓无产者。鲁智深曾经把他们踢下粪坑,惩之以力:又曾经倒拔垂杨柳,警之以威:还曾经请他们吃酒肉,联之以情。这些关节果然管用,众泼皮成了鲁智深的帮手。随后,高衙内欺负林冲娘子,鲁智深就是带领这二三十个泼皮赶去相助打抱不平的。
******在庐山会议上讲鲁智深等三人的“缺点”,那本意无疑是想帮助和团结“犯了路线错误”的彭德怀。这我们在武松一篇已经讲过了。由于事实上彭德怀的意见是正确的,庐山批彭是错误的,帮他“改好”的方法总与“摆事实,讲道理”相去甚远,摆的大都是“******成绩伟大”一类虚假事实,讲的往往是渗透着“左”的色彩的歪理,这倒有点犯李逵、武松一类的毛病———可谓在政治上“好杀人”。每当及此,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在******的视野里,从下级军官转而为江湖上亡命徒、寺庙里“职事僧”的鲁智深,其社会地位是低下的,革命打倒了欺压下层僧人的长老、住持一类压迫者,才能使广大“鲁智深”获得解放;鲁智深参加革命,则是革命的中坚分子,是“我们路线的人”,“可进共产党”,即便是共产党的主席也情愿为之推荐介绍;但鲁智深们有革命性的一面,反抗激烈,也有破坏性的一面,反抗太激烈,使真理又往前走了一步,易犯“左”的错误,******谈到他们的三条“缺点”,其实都是“左”的错误。******指出了鲁智深们的“缺点”,可******本人又重复着这个缺点。把历史放大,我们定睛看看******的队伍,其中有不少人身上就闪现着李逵等人的影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来者,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