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6884100000008

第8章 姚燧自成一家的散曲创作

姚燧,字端甫,号牧庵,祖籍营州柳城,后迁河南洛阳。在3岁时,父母就离世了,由伯父元初名臣、理学家姚枢养大成人,曾拜名儒许衡为师。

姚燧身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4个朝代,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大司农丞、江东廉访使、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太子宾客、太子太傅等职。

姚燧以文著名,明宋濂撰《元史》,称其为“为文宏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春容盛大,有两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

姚燧的散曲存小令29首,套数一套。内容主要有言志抒怀、写景咏物和男女风情3类,内容丰富多姿,曲风以豪放见长,又多格并存。抒发心志之作有踌躇满志时的豪情,有豁达参悟后的感喟,亦有向往隐逸的情思,豪迈洒脱,磅礴大气。

描摹咏叹之作有清风晓月的素雅,有“烟笼浅沙”的淳朴,亦有舟拨涟漪的情趣,古朴清雅,富于机趣。男女风情之作有千里相思的缠绵,有依依惜别的眷恋,亦有似嗔还喜的娇羞,清新雅致,风流蕴藉。其早年作品[中吕·阳春曲]便是抒发个人情怀的代表:

墨磨北海鸟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诗气豪,凭换紫罗袍。

这首曲借助所用笔墨纸砚的珍奇名贵,表达所作诗文的非同一般,作者对自我才能的高度自信与博取功名的豪情壮志在曲中溢于言表。

[双调·寿阳曲]《咏李白》是展现作者豪放气韵的代表作:

贵妃亲擎砚,力士与脱靴。御调羹就飧不谢。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仙李白本清高孤傲,不侍权贵。作者将贵妃捧砚磨墨、高力士脱靴解袜、唐玄宗御手调羹及太白醉草吓蛮书这四件逸事合写,突出了诗仙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傲视权贵的气度。

这首小令末句尤奇,明明写的是风月旖旎的内容,却被番使惊为示威的天书,为之折服。姚燧此曲借咏李白来抒发自己的意气风发的豪情,纵横捭阖,充满谐趣。

姚燧的言志感怀之作往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有志于功名,也向往宁静闲适,[中吕·满庭芳]就表现了这一矛盾的心理: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这首小令是登高眺望大海之作。全曲写阔大场景,不屑于细小节目,很有气魄,很有境界。但文人气息甚浓,不像散曲,而更像一首豪放派笔下的词。这正是上层文人散曲的特点。

“日远”引用东晋明帝“日近长安远”的典故,喻指向往京师而不能达到,“天高”则用杜甫“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的诗意,表达壮志未酬之慨。

在姚燧的思想中,仕途和归隐的想法都有,但是仕途的思想是占上风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姚燧归隐林泉之念越来越变得强烈了,如[中吕·醉高歌]《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全曲对仗工整,以平淡俭省的语言概括了几十年的人生得失,进而引用典故,抒发了归隐之思。此曲苍凉古雅,诗味浓厚,惆怅之隋、迟暮之感,纷至沓来,充分体现了姚燧“一以经史为师,淡丽而不谀,奥雅而雄深”的行文姚燧的一些写景的散曲,清新可爱,比如[双调·拨不断]《四景》4首其二:

芰荷香,露华凉,若耶溪上莲舟放。岸上谁家白面郎,舟中越女红裙唱,逞娇羞模样。楚天秋,好追游,龙山风物全依旧。破帽多情却恋头,白衣有意能携酒,好风流重九。

姚燧散曲在描写男女风情、离愁别绪方面亦极具特色。风流蕴藉,清秀婉丽,在刻画人物心理上堪称一绝,如[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这首小令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画,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挚的感情。

姚燧以浅白的口语把少妇思念与体贴丈夫的心情表达得极其委曲与深刻。文字直白,感情丰厚,平中见奇,堪称是大家手笔。

姚燧写与人话别的小令,还注重离别情景的描写,通过截取具有诗情的画面,把刹那间的澎湃相思、愁肠百结等意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如[中吕·醉高歌]《感怀》: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此曲开头两句通过“烟柳”与“寒波”写江边苍茫的景色,衬托与友人难离难舍的悲怆。后两句是写送行人唱曲的心境。小曲写得情景交融,含蓄而有韵味,构思精巧。

姚燧写情的散曲中,有一些非常俚俗,构思也出人意表,如套数[双调·新水令]《冬怨》中的[太平令]和[尾声]:

悔当日东墙窥宋,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想这厮指空、话空、脱空,巧舌头将人搬弄。

[尾声]这冤仇怀恨千钧重,见时节心头气拥。想盼的我肠断眼睛儿穿,直掴的他腮颊脸儿肿!

姚燧在散曲中书写深沉的人生感悟和高雅的志怀,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思想情趣,风格豪迈浑厚,又“不能设一格待之”,反映了他散曲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