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美味药膳战胜失眠症
6872500000008

第8章 抗失眠药膳的常用药物(5)

天麻以平肝息风,治疗头痛眩晕而著称于世,其实天麻也有良好的镇静安神功效,这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小鼠腹腔注射天麻水剂,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且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或环己烯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还能对抗******的兴奋作用。天麻注射液可使大鼠大脑皮质的DNA含量减少,其他三脑区的DNA含量降低。初步认为天麻的镇静作用可能与降低脑内的DNA含量有关。与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硫喷妥钠有协同作用。经临床观察,天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伴有失眠者有明显疗效。

天麻每次用量6~10克。研末吞服,每次1克。可制成粥、茶、酒、饭、菜肴等药膳。

天麻的每次用量在10克以内,研粉吞服每次1~1.5克,禁止大剂量食用天麻,否则可引起心电图、脑电图出现病理性改变以及体重、食欲下降,反应迟钝,共济失调,疲困,软弱少动等不良反应。

26.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异名川连。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苗叶、须根及泥土,晒干或烘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黄连根茎含有多种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己碱、木兰花碱。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黄连、三角叶黄连及云连中小檗碱含量均超过4%。除根茎外,黄连的须根及叶中也含有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及巴马汀等生物碱。根茎、须根及叶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6.6%~9.5%、2.3%~5.5%及1.1%~3.6%。

黄连中非生物碱成分有阿魏酸和氯原酸等。

黄连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血、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可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等。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黄连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黄连水溶液100毫克/千克或小檗碱10毫克/千克,均可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作用持续在85分钟以上。其对戊巴比妥纳的催眠作用能产生协同效应,可缩短后者引起小鼠睡眠的潜伏期,并使睡眠时间延长。有学者研究认为,黄连及季铵类的小檗碱、黄连碱,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无明显的中枢作用,如将季铵碱还原为叔胺碱,因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如四氢小檗碱、四氢黄连碱能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和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四氢黄连碱还能拮麦角酰二乙胺及********的中枢兴奋作用。黄连擅长清心泻火、清热解毒,对心火亢盛引起的心躁失眠有显著疗效。现代研究还发现,黄连有降血压、降血糖、抗心律失常作用。所以,对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病出现热忧心神、烦躁失眠者,配伍茯神等药应用,有镇静安神功效。苏氏学者于1988年采用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4例,获近期治愈。

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脾胃虚寒者忌食黄连药膳。

27.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异名卮子、山栀。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晒干。生用或炒用。

栀子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包括栀子苷、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京尼平-1-龙胆双糖苷和山栀苷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00克栀子全果、皮、种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别为3.150克、2.294克、3.315克。栀子果实中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锰、锌、铜、钼、钒和镍等,其中铁的含量最高,达60微克/克。从栀子果实中还分离出D-甘露醇、α-藏红花苷元及β-谷甾醇等。栀子果皮中含有熊果酸。

栀子味苦,性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血、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病症。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具有凉血止血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吐血、尿血崩漏。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栀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有学者用栀子醇渗漉浓缩液5.69克/千克,腹腔注射,或36克/千克灌胃,可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作用在给药后1.5~3小时达高峰。对环乙烯巴比妥钠催眠作用也有明显协同功效,使小鼠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对******诱发的小鼠活动增加无明显影响,对戊四氮、硝酸******引起的化学性惊厥和电惊厥亦无对抗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栀子成分熊果酸227毫克/千克,能显著减少自发活动的次数,腹腔注射80毫克/千克和120毫克/千克,可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并能显著地提高戊四氯的半数致死量。熊果酸100毫克/千克腹腔注射,还能对抗注射东莨菪碱引起的大鼠兴奋和躁动现象。栀子善于清诸经之大,尤其长于清心、肝之火。临床常与豆豉、夜交藤配伍达到泄热除烦安神功效,或与黄连、黄芩、莲子心配伍心火炽盛扰乱心神引起的失眠多梦。

栀子性味苦寒,且能滑肠,脾虚便溏之失眠之人忌用。

28.石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生用。

石菖蒲含挥发油、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挥发油的含量约为0.11%~0.42%,其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约占挥发油的63.2%~81.2%,α-细辛醚约占3.4%~13.7%,其他已知化学结构式的挥发油成分还有石竹烯,α-细辛醚,约占3.4%~13.7%,其他已知化学结构式的挥发油成分不有石竹烯,α-葎津草烯、γ-细辛醚,欧细辛醚,细辛醛,反式-4-丙烯基藜芦醚等60余种,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和苯丙素3类。非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黄酮、醌、生物碱、胆碱、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及钙、铁、钾等。

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等功能。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石菖蒲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有学者用3.6克/千克的石菖蒲水提液或醇提液腹腔注射,均有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表现为小鼠的入睡和睡眠持续时间延长,水提液作用更为明显;石菖蒲****醇提取物对猴等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0.106克/千克石菖蒲总挥发油、0.073克/千克β-细辛醚、0.048克/千克α-细辛醚腹腔注射能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增强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以总挥发油的作用最强。静脉注射50毫克/千克反式-4-丙烯基藜芦醚可引起家兔的翻正反射、痛觉反射以及听觉反射消失。小鼠灌服16%石菖蒲水煎液0.2毫升/10克,11天后能降低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3,4-二羟基******、5-羟吲哚乙酸和高香草酸含量。其中,降低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可能是石菖蒲中枢镇静的作用机制。

古代中医便认为,石菖蒲具有较好的开窍宁神作用,对胸闷胃胀、不思饮食,失眠多梦等症,中医辨证为“湿浊”引起的失眠症有效。

对癫痫、颅脑外伤、精神分裂症伴失眠者更为适宜。

现今中药材中的“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属石菖蒲的混充物,不得当石菖蒲使用。

29.龙骨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中三趾马、象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化石。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全年可采(须与考古单位取得联系,不可任意滥挖),除去泥沙杂质。

生用或煅用。

龙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微量元素铜、铁、锰、锌、铝、镁等。近年来发现龙骨中含铀0.1%~0.7%。

龙骨味甘、涩,性平。有镇静安神,收敛固脱,外用收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主治惊狂烦躁、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带下。外用治外伤出血、疮溃不敛。

近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了龙骨的镇静、催眠功效。有学者发现小鼠灌胃龙骨水煎剂50克/千克可显著减少小鼠自发活动,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率,可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时间并能延长其睡眠时间。临床观察,龙骨有良好的镇心安神功能,而广泛用于心神失常诸证,取其重镇之功。凡见有烦躁、惊狂者,皆可以本品与牡蛎同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中用之。若惊痫、癫狂有痰热者,可配胆南星、天竹黄、琥珀等同用。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者,常与石菖蒲、远志、酸枣仁等同用。李氏学者报道,用龙牡珍珠母加味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0例取得较满意结果。

龙骨有收涩作用,兼有湿热的失眠患者忌用。

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犀类等的牙齿化石,性味涩,凉,功能镇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及惊痫等症。

30.小麦

小麦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成熟的颖果。各地均产。

生用或炒用。

小麦性味甘,微寒。功效养心除烦。治心神不宁、烦躁失眠,如妇女脏躁证(更年期综合征)。常配甘草、大枣同用,即甘麦大枣汤。

小麦为药食两用之品,小麦所含淀粉和脂肪的含量与大米相近,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大米,钙的含量是大米的9倍,还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尤其是维生素E的含量最为丰富,是保护人体大脑和神经正常功能的必需的营养品。小麦所含的胆碱、卵磷脂、精氨酸等物质可增强记忆,促进睡眠。中医认为小麦具有清热除烦、安心安神等功效,自古就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及虚热引起的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等症。宜用整粒小麦煮食,不应去皮。

小麦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熬煮成粥。晚餐或睡前食用有一定的安神作用。

本药膳通治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症患者,也适用于一些兼夹症状不典型的无法辨证的失眠症患者,对于一些不善于辨证的失眠症患者,也可选用以下通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