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小品
6805500000010

第10章 两汉六朝小品(4)

盛孝章,名宪。当时名士,会稽人,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孙氏占据江东,为便于自己的统治,便诛杀异己。盛宪才名甚高,又不愿为孙氏效力。孔融甚为他的命运担忧,于是便写信给名为汉朝宰相的曹操,想让他出面,以朝廷名义召盛宪到京任职。曹操果然写信给孙权,征召盛宪为骑都尉。可制命还没有到达江东,孙权就把盛宪给杀了。此信写于公元204年。向曹操推荐盛孝章,把救友求贤相提并论,对盛宪对曹操同注深情,爱才惜才之心跃然纸上,情辞动人,说服力强。

【原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己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之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译文】

时间不停地运转,时序像流水一样,不觉五十岁的年龄,一晃就来到了。您是刚刚年满五十,而我又超过了两岁;天下相知相识的老朋友,死的恐怕也差不多了,只有会稽郡的盛孝章还幸存在世上。这人又被孙权困禁着,妻子儿女也已经死了,无依无靠,独自生活,孤立无援,处境危险,穷愁苦悲。假如忧闷愁苦真能伤害人的身体,怕这位先生是不能长寿的了。《春秋公羊传》上说:“诸侯国之间有被灭亡的,齐桓公要是不能援救,齐桓公就感到是自己的耻辱。”现在盛孝章实在是男子汉中的杰出人物。天下品评士人的土大夫,都借引他的话来显扬自己的名声,然而他自身却逃脱不了被囚禁的命运,性命危在旦夕,如果没人营救,那么家祖孔子就不应当再议论损益之友,而也难怪朱穆要写《绝交论》了。您若能派一名飞快的使者,加上一封短短的信函,那么孝章就可被召到朝廷,交友之道也可得到发扬光大。如今的少年人,喜好诽谤他的前辈,有人对孝章也能批评几句,然而孝章总归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全国人都很佩服他,赞美他。燕古君王买骏马的骨架,并不是想用它奔驰于道路,乃是用它招引千里马呀。想曹公您挽救复兴汉朝,国家将要灭亡,又能把它挽救过来,挽救的办法,实在是需要得到贤能的人。珍珠宝玉没有长脚而能自己到来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喜爱它,何况有才能的人还长着脚呢?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用来敬尊郭隗,郭隗虽是小才,却也受到了很大的礼遇,这样做,结果表明了英明君主敬重人才的一片诚心,因此,乐毅从魏国去了燕国,剧卒从赵国去了燕国,邹衍从齐国去了燕国。假使郭隗倒挂着而昭王不去解救,快要淹死了还不去拉他一把,那么有才之士就要高飞远走,就不会再有北向燕路奔赴燕国的人了。以上我所援引的内容,自然是您所了解的,而我又重复述说的原因,是希望您能够重视这里边包含的道理,于是略表浅见,不再一一细说了。

临终遗表

【说明】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曾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乃出山,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他支持刘备称帝,任丞相。备死,又辅佐后主刘禅。他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必信。后主昏庸无能,信任宦官,诸葛亮多有进谏。他曾五次率军北伐,两出祁山以图统一全国。建兴十二年(234年)与司马懿相拒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这是临死前,他给后主刘禅上的表奏,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巳”的诺言,其人虽没,其文犹当掷地作金石声。

【原文】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隐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译文】

我想自己天性愚钝而耿直,又遇上了这艰难的时代,兴师北伐,尚未取得完全胜利,哪里想到就病入膏肓,命在旦夕呢?我恳切地希望陛下纯洁心灵减少私欲,严格要求自己诚心爱护百姓,对先王尽到孝道,对天下存仁爱之心,提拔隐逸贤士使有德行才能者得以晋升,屏除贬退奸谗小人,而使风俗得以淳厚。我家中成都有八百棵桑树,十五顷薄田,子孙吃穿是没有问题的,足足有余。我自己在外边,别无安排积蓄,随时衣食,全都依靠官府,不别治谋生之业来提高生活水平。等我死那一天,决不让家内有多余的衣物,家外有多余的钱财而对不起陛下。

与所亲书

【说明】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治《公羊春秋》。初仕刘璋,后归刘备。诸葛亮进驻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署府事。“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寥寥数语,道出了热闹场中的烦闷厌倦心情。

【原文】

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译文】

前些时上路去汉中向丞相汇报、请示工作,数百人来送行,白天黑夜接待客人,不得安宁,不能休息。人们敬重的是丞相府长史这一官职,男子汉张君嗣附带着也受到了敬重。我真累得快要死了。

上言积粟

【说明】

邓艾,三国时魏将,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后为镇西将军,同钟会分军灭蜀。蜀灭,为钟会所诬,被杀。邓艾对孔子“足食足兵”的名言作了具体说明,再次强调了粮食是关键,农业是基础。把能否做到“积粟富民”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标准,可以堵塞靠巴结上级、靠虚假总结报告得以晋升的门径。

【原文】

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

【译文】

当前国家最急迫的任务,是农耕与征战;国家富了,军事力量就强大,军事力量强大了就能战胜敌人。但是农耕又是胜利的根本。孔子说:“要粮足要兵足。”粮食又摆放在了军队的前边。上边要没有设置爵位的奖励,那么下边就不会有积蓄财物的功效。现在如果把“积粟富民”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标准,那么巴结权贵以图晋升的门路就没人走了,弄虚作假,虚浮不实的根源也就被堵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