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于真善美的格言(经典格言)
6802300000021

第21章 悖凶类格言品评(1)

【原文】

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殃天年。

【译文】

富贵人家不宽容,一定有飞来横祸;聪明的人不厚道,必然会无妄亡身。

【原文】

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

【译文】

仗势而欺凌人,权势消夺,一定被人欺凌;恃富而侮辱人,家财荡尽,一定受人侮辱。

【原文】

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

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译文】

暗算别人,结果会落在子孙身上;诽谤别人,最终会造成自身祸殃。

【汇评】

天道好坏,不爽一线,未有不反中其身者。世间奸险之徒,纵不为他人谋,独不为自己虑乎?古诗云:“于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译注】

天道报应,分毫不爽,没有造恶作孽而不反害了自己的。世上那些奸佞邪恶的人,即使不为别人着想,难道竟不为自己着想吗?古诗说得好:“于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原文】

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译文】

肥甘饱腹,轻裘暖体的人,如不节奢欲,定然损福;广积产业,富贵骄横的人,如不知止步,终将杀身。

【汇评】

天道满忌,满则必覆,此理之一定者。

王允昌家训云:“凡非分之富贵,能于此看得破,远之避之,自是天地间一好人,虽贫贱以死,光荣多矣!若念头一错,必将攘臂,何所不为?无论为千古笑骂,往往奇祸随之。吾愿子孙以此为戒!”

【译注】

天道忌盈满,盈满就一定倾覆,这是一定的道理。王允昌家训说:“凡是不属自己应得的富贵,能够看透彻,远避开它,这就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好人了,即使他因贫贱而死去,也有无尽的光彩和荣耀。假如念头一错,必然会捋起衣袖,急忙追求,那还会有什么事干不出来呢?不但为千古的人所讥笑辱骂,往往还会带来奇祸。我希望子孙以此为戒!”

【原文】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译文】

临于危难的,是安于高位的人;至于丢失的,是保其所有的人;陷于****的,是有所统治的人。

【原文】

庆者在堂,吊者在间;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译文】

庆贺的人还在厅堂,吊丧的人已经来到巷里;灾祸与福庆的邻近,甚至分辨不清各自的门。

【原文】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

嗜爱深切,钱财必然多费;多积多藏,丢失必然多损。

【原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名高于人,众必非之。

【译文】

树木超拔于同林,必然遭到疾风的摧折;名望过高于同人,必然遭到众人的非议。

【原文】

有高人之行,必负非于世;有独见之虑,必见赘于民。

【译文】

有高过世人的言行,必然受到世人的非议;有超越世俗的思想,必然受到人们的嫌弃。

【原文】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译文】

地位尊显的高官,处境危险;财宝盈门的富翁,生命危殆。

【汇评】

田静持云:“位高未必危人,而祸常加之;家富未必树怨,而怨常集之者,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廉也。故处世宜知退,律身须知廉。”

刘梦复云:“人生适意之事有三,曰贵,曰福,曰多子孙。然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则反足为累。至为累,而求所谓福者,不可见矣。何则?高位者,责备之地,忌嫉之门,怨尤之府,利害之关,忧患之窟,劳苦之薮,谤讪之的,攻击之场,古之智人,往往望而却步。凡有荣则必有辱,有得则必有失,有进则必有退,有亲则必有疏,若但计丘山之得,而不容铢两之失,天下安有此理?但己身无大谴过,而外来者平淡视之,此处贵之道也。予每见世人,处好境而郁郁不乐,动多悔吝忧戚,必皆此三者之故。由不明事理,是以心褊见隘,未食其报,先受其苦。能静体吾言,于扰扰之中,存荧荧之亮,岂非热火坑中一服清凉散,苦海波中一架八宝筏哉!”

【译注】

田静持说:“官位高本身并不一定危险,但是灾祸常常到来;家财富足本身并不一定产生怨恨,但怨恨常集中到富家。原因是处高官位的人,只想上进而不懂得谦退;家财富豪的人,只知道得而不知道丧失。所以处世应该知道退身止步,律身应该懂得节俭不贪。”

刘梦复说:“人的一生顺心的事有三种,就是显贵、富足、多子孙。但是,这三者,处理得好了才是福;处理不好,反而成为累赘。到了成为累赘的时候,再去求人们所说的福,那就看不到了。为什么呢?因为高位,是遭到责备的地方、嫉妒的门户、怨恨的场所,还是利与害的关口、忧患的洞窟、劳苦的渊薮、谤毁的靶子、攻击的场地,所以古代聪明人,往往对官高位显望而却步。事情总是有荣就有辱,有得就有失,有进就有退,有亲宠就有疏远。如果计算山那样大的所得,却不容许有一铢半两的所失,岂有这种道理?只要使自己不至遭到谴责,外人对自己就很平淡,这是居官者的处世方法。常常发现,有的人处境很美满却郁郁不乐,悔恨忧伤,一定是这三者的缘故。由于对事理不明,思想偏颇,见解狭隘,往往还没有得到好处,就会遭受痛苦。如果能够静心体味我的话,在纷扰的尘世,保持明了的看法,岂不等于在热火坑中吃下了清凉散,苦海波涛中得到了八宝筏吗?”

【原文】

机者祸福所由伏,人生于机,即死于机也;巧者鬼神所最忌,人有大巧,必有大拙也。

【译文】

机缘是福祸的根源,人凭机缘而生,就会因机缘而丧命;

巧智是鬼神所大忌,人有绝顶巧智,就必有绝顶的愚蠢。

【汇评】

今人无事不用机巧,殆未之思耳!

【译注】

现在人们处理事情没有不用机巧的,这该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哲理吧!

【原文】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未免灾及其身;设阴谋,积阴私,伤阴骘,事事皆阴,自然殃流后代。

【译文】

说刻薄话,办刻薄事,存有刻薄心,种种都刻薄,未免给自己带来祸患;策划阴谋,累积阴私,伤害阴功德,事事皆阴险,必然给后代贻留灾殃。

【原文】

积德于人所不知,是谓阴德,阴德之报,较阳德倍多;造恶于人所不知,是谓阴恶,阴恶之报,较阳恶加惨。

【译文】

暗中行善,别人不知,这叫阴德;阴德的福报要比阳德加倍多;暗中作恶,别人不知,这叫阴恶;阴恶的祸报要比阳恶更惨烈。

【原文】

家运有盛衰,久暂虽殊,消长循环如昼夜;人谋分巧拙,智愚各别,鬼神彰瘅最严明。

【译文】

家道有兴盛衰败,虽然兴衰久暂不同,消长循环如昼夜;谋略有巧智愚拙,虽然智愚情况相异,鬼神好恶最严明。

【原文】

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已,有则小人入。

【译文】

没有天堂便罢,如果有天堂,只有君子登临;没有地狱便罢,如果有地狱,只有小人堕入。

【汇评】

或问天堂地狱之说,曰:“善则心体洁净,光明正大,为阳刚君子;恶则心体邪暗,偏曲昏晦,为阴柔小人。阳从阳类,入乎天,阴从阴类,入乎地。”

【译注】

有人问我对地狱天堂的看法,我回答说:“为人善良正派,内心正直洁净,光明正大,就是阳刚君子;为人邪恶,内心淫邪阴暗,偏侠狡诈,就是阴柔小人。阳刚君子从属于阳类,当然要上天堂;阴柔小人从属于阴类,自然要入地狱。”

【原文】

为恶畏人知,恶中冀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干坏事害怕被人发觉,作恶中还有转恶从善的希望;办好事生怕别人不知,为善处便是弃善从恶的根由。

【原文】

谓鬼神之无知,不应祈福;

谓鬼神之有知,不当为非。

【译文】

说鬼神没有知觉,那就不应祈求吉福;说鬼神必有知觉,那就不该做歹为非。

【原文】

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势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

【译文】

在大势所趋,很多人都违心从恶时,自己不随波逐流,这就是做了好事;在大势所趋,很多人都一心从善时,自己不见贤思齐,这就是干了坏事。

【汇评】

前者若更乘势以行善,此是大善;后者若更乘势以作恶,此是极恶。

【译注】

前者如果乘势去做好事,就是大善;后者如果乘势去干坏事,就是极恶。

【原文】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勿以善小而弗为也;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恶小而为之也。

【译文】

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就名望,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恶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毁灭自身,不要因为恶事很小而就去做。

【汇评】

孔子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又云:“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

又云:“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译注】

孔子说:“积累善德的家庭,必然有着不尽的吉庆;积累不善的家庭,必然有着不尽的祸殃。”

又说:“小人不以不仁爱为耻辱,不见利益就不做事,不给予威胁惩罚就不改正错误。用小的惩罚来促使大的猛省,这是小人的福气。”

又说:“小人以为小的善行无济于事而不去做,以为小的恶行无伤大体而不肯改正,所以终会使恶行多到不可掩盖,罪行大到不可解救。”

【原文】

于福作罪,其罪非轻;于苦作福,其福最大。

【译文】

在幸福生活中作孽,这样的罪孽非同一般;在贫苦处境里积福,这样的福报最为可观。

【汇评】

颜光忠云:“济人利物,无时之一分,可当有时之万分,若必待富有而后行,诚恐后来之富有不可必,而今日之美事反虚过矣。”

【译注】

颜光忠说:“帮助别人,困窘时的一分,就比得上富有时的万分。如果一定要等到自己富有了再去行善,恐怕后来的富有不一定实现,而今天救助别人的时机却白白错过了。”

【原文】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

【译文】

做好事就像春天的草,虽然看不见它的生长,却每天有所生长;干坏事就像磨刀之石,虽然看不到它的减损,却每天有所减损。

【原文】

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

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

【译文】

假如干好事却使父母生气,兄弟埋怨,子孙羞愧,亲戚乡邻鄙视厌恶,那么不干好事还可以;既然父母喜欢,兄弟高兴,子孙荣耀,亲戚乡邻敬重信任,何苦不去做好事呢?

假如干坏事却使父母喜欢,兄弟高兴,子孙荣耀,亲戚乡邻敬重信任,那么去干坏事还可以;既然父母生气,兄弟埋怨,子孙羞愧,亲戚乡邻鄙视厌恶,何苦要去干坏事呢?

【原文】

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鬼神福祚之,身后传诵之;为一恶而此心愧怍,虽频掩护,而乡党传笑之,王法刑辱之,鬼神灾祸之,身后指说之。

【译文】

做了一件好事,心中就欣悦,不用自己张扬,就会乡邻称誉他,君子敬重他,鬼神福佑他,背后之人传诵他;干了一件坏事,内心就惭愧,虽然极力掩饰,仍然乡邻传笑他,刑法惩罚他,鬼神降祸他,背后之人指点他。

【汇评】

此二者孰得孰失?

【译注】

这二者,哪种是得,哪种是失呢?

【原文】

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无用之人,苟存心于利己,于人必有所害。

【译文】

做官的人,只要存心爱护百姓,就一定能帮助百姓;无位之人,只是存心考虑私利,就一定会危害别人。

【原文】

膏粱积于家,而剥削人之糠核,终必自亡其膏粱;文绣充于室,而攘取人之敝裘,终必自丧其文绣。

【译文】

家中堆满美味佳肴,却去搜刮别人的粗劣饭食,最终必定连自有的美味佳肴一起丧失;室内挂满锦绣美服,却去抢夺别人的破衣褴衫,最后必定连自有的锦绣美服一起丧失。

【汇评】

人谓不知足者,无时而足;吾谓不知足者,必有时而真不足也。

周石藩云:“人心无厌,得陇望蜀,势所必至。告之以蜀不必望,退而守陇足矣,而其心且拂然怒,必至求蜀不得,并其陇而亦失之,而后悔其心之过奢,才之妄用也。人情往往如此”

【译注】

别人说,不知足的人,没有知足的时候;我说,不知足的人,一定有真正不足的时候。

周石藩说:“人心永不满足,得到陇地,又想占领蜀地,这是必然的。劝他不要再打蜀地的主意了,守住陇地也就可以了,他听后会十分生气,一定要到蜀地弄不到手,陇地也丢掉,才后悔自己太贪心,太轻举妄动。人情往往就是这样。”

【原文】

天下无穷大好事,皆由于轻利之一念;利一轻,则事事悉属天理,为圣为贤,从此进基;天下无穷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之一念;利一重,则念念皆违人心,为盗为跖,从此直入。

【译文】

天下无数令人赞叹的好事,都是由轻视私利成就的;私利看得轻,就会事事与公理相合,培养成圣贤君子,就要从这里做起;天下无数使人切齿的坏事,都是由看重私利导致的;私利看得重,就会念念与人心相违,堕落为强盗恶棍,就是从这里开端。

【汇评】

曹凝庵云:“天下无舍不得钱之好人也。余尝谓鄙吝之夫,为天下之大恶人,谓其心之不仁也;亦天下之大愚人,谓其心之不智也。君子亦仁智而已矣,未有仁智之人,而无慷慨之行者。”

恻隐之心是天地生人的种子,重了财,不肯救济,这点灵根,渐消渐灭,便卖绝生生世世的人种子了。

世有一种人,其待兄弟、亲戚、故旧也,丝毫必较,及争虚体面,为无益之事,则不惜无穷浪费。此全不知本末轻重,而丰俭倒施者也。夫人至于丰俭倒施,岂尚有善行足观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