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以载物,指的是物体的深度,唯其深故能广载多容;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容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能像海一样容纳许多东西——不光有好的,还有不好的。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首先要有宽以待人的处世习惯。反之,一个总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一个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肯定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西方有句谚语:“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会使人与你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一个人若能宽以待人,在生活中养成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做事习惯,这样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即此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自己对某类行为或言论的反应、感觉如何,在此基础上去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如此,便会自觉地宽以待人了。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诚然,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凡事想开些,宽容大度才是。
不要以为这是陈词滥调。这句话似乎老生常谈、极为平凡。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经过无数人传诵的名言谚语,的确聚集了许多做人的智慧。
有宽容之心者,能够对世事宽容,自然也就能对人宽容。
宽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风度,这种风度是装不出来的,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内在的修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水到渠成的表露。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你才会得到成功之冠上的宝石。
古时候有个宰相,一天,他请来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理发师给他理好发后,就给他修面。才修了一半,理发师忽然停下手中的剃刀,看着宰相的脖子。宰相心中纳闷,就问道:“你不修面,却在看我的脖子,这是为何?”
理发师听了宰相的问话,说:“我听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吗?”
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是呀,宰相气量大,对各种小事,都能容忍,从来不计较。否则怎么做宰相呢?”
理发师听了,慌忙跪在地上,口中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
宰相忙问:“什么事?”
理发师说:“小人该死。在为大人修面的时候,小人不小心,将大人左面的眉毛剃掉了,千万请大人恕罪。”
宰相一听,十分气愤。他想,剃去了一道眉毛,如何去见皇上,又如何会客呢?正想发怒,但又一想,自己刚才讲过,宰相的气量最大,对那些小事,从来不计较,现在为了一道眉毛,又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里,宰相只好说道:“去拿一支笔来,将剃去的眉毛给我画上。”
理发师就按宰相的吩咐,给宰相画上了一道眉毛。宰相走了,理发师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宰相大人呀,幸亏你肚量大,如果你不原谅我的话,当时我就会用刀割断你的喉咙!与您相比,我真是一个小人啊!”
宰相那一份无奈情形下的勉强容忍,竟然救了自己一命。可见宽容的力量有多大!
宽容对于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一个品德高尚,正直公正,以宽厚之心待人的人,更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和爱戴,无形之中会形成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一种感染力,一种最可敬的威信。
宽容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海洋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所以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成功人士大都懂得宽容之道,即便是与对手争锋之时。他们知道,对敌人宽容,那不是无奈,那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现在难道不就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和他们成为朋友之时,政敌也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说。
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如果对待自己的对手不是这般宽容,而是仇恨报复,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其结果只会耗尽双方的力量和心智,两败俱伤。泰戈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大臣年轻时把画家的父亲给活活气死了。
这孩子在画家作品前面流连忘返,选中了其中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他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达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渐渐地,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百思不得其解。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地酷似。
他惊恐地把画像撕碎,高喊着:“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仇恨、报复如毒蛇,如双刃剑,它既能伤人,也能伤己。那些狭窄心肠的人,更容易被它们所伤害。
宽容是对别人失误的容忍,对别人伤害的忘却。宽容是一种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不宽容实际上是一种不明智,首先是对自己不宽容的不明智,那些不宽容者忽略了人类最起码的常识:他人不仅是你的地狱,也还是你的镜子。你冲镜子里面的人冷嘲热讽,满脸愤怒,镜子里面的人也会以同样方式回敬你。宽容者得到宽容,不宽容者得到的是仇恨、狭隘与不快。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在宽容面前,争吵和计较大可不必,即使你拥抱着真理,也不妨多一点宽容。有朝一日,说不定你也会犯不可挽回的错误。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就会多一些朋友,少一些对手。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轻松空间,多了一些自由选择。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宽容是力量和自信的标志,是事业的得力助手,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良好心态。对人宽容,你将赢得他人,成就美好的事业。
以仁爱之心,善待他人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尊重与关怀。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你自己。这是人际交往白金法则的一个最直接而有用的结论。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邻居的母牛走失了,果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大家都认为希尔的母亲死了,没有人来管教他,是促成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后来也渐渐地觉得无所谓了。
后来,父亲要再婚了,大家都担心,不知道新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不知她会怎么对待希尔。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
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了。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
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
一个继母对一个孩子有这样一份爱心,一份信心,孩子的爱心和信心重现,天赋和潜能也随之被激发,日后的前程命运也自然地随着这些变化而大为改观。
以仁爱之心,善待他人,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都能做得到的。无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只有选择善待他人,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善待;真诚地去帮助他人,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温馨,我们平凡的人生因而也更显充实更有意义。
在善待他人,给人以帮助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掌握分寸。比如,父母亲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其结果反而有可能害了自己的孩子;你对一个人过分的纵容,其结果可能是引导他走向歧途。因此,为了更好地关爱他人,我们也要讲究一些方法和技巧。
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他总是举手,可每次当老师把他叫起来的时候,他却总也答不上来,这样的情形引得同学们窃笑不已。
老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下课后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他回答说:“如果您提问时我不举手,同学们就会在下课后叫我傻瓜。”
老师想了想,于是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骄傲地举起他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这个原来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沦的孩子,从此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被重视、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巨大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有爱心的老师,才能真正地滋润、浇灌孩子的心田。遇上有爱心的老师,那将是孩子一生莫大的幸福。
世间的事物没有哪一样是能不受外界影响而完全独立的。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与他人紧密相连。世界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应当彼此尊重、彼此帮助和关爱。爱的力量无穷无尽,帮助和关爱他人,呈现出来的效果显而易见。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听到附近泥沼地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迅速跑到泥沼地,发现有个男孩子掉进了粪池,他赶忙将男孩救起,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两天后,一位仪态高雅的绅士驾着马车来到弗莱明的农舍,他说自己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他要以优厚的财礼报答农夫。农夫坚辞不受,他说:“我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便接受报酬。”正在推让之际,一个英俊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
农夫骄傲地点点头。绅士说:“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儿子,那就让我也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非常骄傲的人。”
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直至毕业。
有谁会想到,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孩子就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而那个被绅士带走接受良好教育的农夫的孩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这两个孩子,一个在“二战”中拯救了整个英国的命运,一个于1928年发现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青霉素是“二战”时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这一大发明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这其中也包括那位绅士的儿子——丘吉尔首相的生命。因为邱吉尔后来也染上了肺炎。
如果农夫见死不救,英国就会少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他的孩子很可能也就没有那么好的成功机会,人类也就没有那么大的福祉。正是他的一颗仁爱之心造就了两个名人,也改变了世间无数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