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成功之道全书
6798800000043

第43章 勇于成功实践(1)

怎样奠定成功的基础

一、积极地去思考

你见过消极的成功人士吗?我想没有,很多人说他天生就消极,我反问他:“当你出生的时候,人家说你是消极的婴儿吗?”他笑一笑说:“不可能呀!”

所有积极和消极的习惯,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既然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就一定可以改变,凡事为什么不多往积极面去想呢?

有人听完之后问我:“想法要积极……,难道有了问题,不要去想它吗?”

研究问题,有时候也是积极的,因为你研究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并不是消极。我所指的是一般人的负面思考,也就是只谈论问题本身,而不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诚如我之前所言,所有我见过的成功人士,都是积极思考者。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问自己:从这个问题当中可以学到什么;当他们遇到挑战的时候,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突破;当他们遇到瓶颈的时候,他们会告诉自己,人生就像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一样,问题一定会过去。

他们总是保持着对未来的期望,要想就要往好处想和往成功处想,为什么要往坏处想和往失败处想?

宇宙间有一个最伟大的定律,就是因果定律。

因果定律说:“思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如果你不满意你现在的环境,你就必须改变脑中的思想。

如果你的想法是积极的,你一定能得到成功的结果;如果你的想法是消极的,你一定就会得到失败的结果。

基于这个理论,只要你不断反复地想像,时常想像目标达成的结果。在拜访顾客的时候,不要想会被拒绝,当你想会被拒绝的时候,你注定会失败。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30 多岁,条件非常好,可是身边一直没有结婚的对象。有一天,我很好奇地问他说:

“你的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没有对象?不妨你把条件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帮你介绍几位。”

他说:“其实只有四个条件,第一,她的思想必须保守。”他说自己是思想比较传统的,我想了一下,觉得很好、很明确。

“第二个,”他说:“她的行为要很开放。”我问他:“这不很矛盾吗?”他继续说:“第三个,她的作风要大胆;第四个,女方必须主动来找我。”

我告诉他:“这些根本就是借口,你根本就是怕被拒绝,是吧?”他说:“老实告诉你,的确是如此。”我又问他:“每一次,你想约女孩子的时候,你脑海中怎么想的?”

他说:“我老是想,那个女孩子可能会给我脸色看,会不断地拒绝我。”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她答应你怎么办?”他说:“没有”。

“既然要想,为什么不想好的,为什么要想坏的?”

他听了以后,对我说:“有道理。”

你是不是也时常会有这种负面消极的想法呢?当你这样想的时候,请立刻做替换。

假设你能够持续不断地想像你所想要的成功结果,不断地重复想像,你必然可以实现梦想中的目标,这也就是宇宙最伟大的秘密,也是可以使你事业和人生成功最佳的方法。

二、研究成功学

一般人都知道,要做菜要先学做菜,要打网球要先学打网球,要弹钢琴要先学弹钢琴,那么,要成功为什么不先学成功学呢?

要成功一定要研究成功。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研究这些人为什么会成功?他到底如何成功?他如何运用他的时间?他有什么样的想法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有什么样伟大的人生目标?他到底如何做计划?他成功的策略是什么?他每天看哪些书籍?哪些成功人士是他的朋友?他又如何拓展他自己的人际关系?他到底是如何维持平衡式的生活?他如何化解自己的压力?

这些问题影响我过去20 年的生活,因为我每天不断地研究成功,我自己的想法跟他们类似的时候,就表示我也可以产生跟他们几乎一样的效果,那也就表示我要成功了。

从那些书籍当中,我可以学习到很多在各方面成功人士的经验,了解他们为什么成功和为什么失败的原因,这样的话,我可以借此不断地提醒自己。

我了解到成功者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但他们都是非常平凡的。然而,一个人的智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我认为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成功者不断地搜集信息,他们相当善于掌握新知识和借鉴新经验。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要看他是否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信息。记住!永远要不断地搜集新的信息知识、经验、技术、方法。

有时候,我一个礼拜逛四家完全不同类型的书店,因为每一家书店的摆设不一样,陈列的书籍也不一样,也许我可以在这家书店买到其他几家书店买不到的书。

这样的话,我就拥有一份别人可能没有的新东西,在市场上就有更多竞争优势和获胜基点。

第二个,一个想成功的人要不断地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因为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学习别人的经验。

第三个,一个想成功的人,要不断地自我反省。

成功者诞生于反省。未来的世界当中,我们要处于领先的地位,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成功者,就必须不断地自我反省。

我们必须研究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我们有什么样的优点,有什么样的缺点;同样的,我们组织的优缺点是什么?

我们要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同时把一些弱点转换成优点,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竞争中占有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不管谁来和我们竞争,我们都可以稳如泰山,具有高度的自信和安全感。

因为我们知道,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可以产生这样的成效之后,就可以帮助更多想要得到成功的人,他们的生命也可以开始成长,赋予社会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能对社会更有贡献,自己会感觉到更快乐、更兴奋、更喜悦,也更能拥有美好的心灵,这些不都是我们人生所追求的吗?

三、借鉴成功的经验

那些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成功,一定有道理,一定有方法,也一定有原因。

如果你目前还没有自己想像的成功,一定是你找错了方法;如果你目前还是遇到重重困难,无法突破,一定是你还没有找到失败真正的根源。

我之所以能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是因为我分享了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实践在自己身上,因而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效应。

同时,他们也把他们失败时所做错的事情让我知道,哪些是我不要做的、不能犯的错误,因此省下我非常多的时间,也做对了很多事情。每天都有所进步,每天要做他们所教导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成就比我好,表示他们的思想格局比我清楚。

我虽然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我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我必须去学习他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然后再如法炮制。这样,尽管我不一定能达到跟他们一样的成就,仍然可以达到非常类似的效果。

前几天有人问我:“河浪先生,我实在无法激发出个人的潜力。”我告诉他说:“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没有跟成功者在一起。”

如果你是跟成功者在一起学习,他们都非常地热情、非常有行动力,你跟他们在一起,不行动都不行。

一个人要成功,有几个方法:第一个,他必须帮成功者工作。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是跟着成功的人学习,因为他自己学习摸索成功的速度一定很慢,也并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第二个,当他们开始成功的时候,也开始跟更成功的人合作。就像我国的各大企业,经常跟国外的厂商相互合作、彼此配合,共同学习,互相了解对方成功的秘诀和竞争的优势,互相分享未来的新事物。

第三个,当你越来越成功的时候,要找成功者来帮你工作。

只要你能依照这三个方法,按部就班地去做,你一定会非常成功。一般人无法成功,是因为他连帮成功者工作的态度都没有,他总是想要自己先发明一套。

事实上,当你还没有成功模式之前,自己发明出来的方法,大多数效果都有限。

我们需要运用这些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来帮助自己成长,在最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成绩,然后加以更新,加以改革,加以创新,形成我们自己的一套独特风格。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最短时间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和理想。

四、研究竞争对象

1991 年全美首富山姆·威顿,他是Wal—Mart 的负责人,他的资产高达250 亿美金,比台湾首富蔡万霖先生还要多好几倍以上,而蔡万霖先生的资产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山姆·威顿开第一家连锁店的时候,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行业中的最顶尖,当他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滚滚而来。

他每天所做的事情除了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工作,除了非常热情地、非常有行动力地提供一流的服务,每当他有空的时候,就不断地研究他的竞争对手。

既然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行业中最顶尖,必须确保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采取的每一个服务策略,都比他的竞争对手做得好。

因此他不断跑到竞争对手的店里,看他们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他们到底哪里比他好,每当他发现竞争对手做得比他好的时候,他就会立刻想出一个方法在那个领域超越他的竞争对手。

只有了解对方,才有可能超越对方;只有了解自己,才有办法改善自己,这是被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实践所验证的规律。

养成一个习惯,研究你的竞争对手。

假如你从事保险业,你就要时常去研究其他保险公司为什么会成功,顾客为什么购买那家公司的产品,又为什么不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

当我了解为什么他们选择我作为竞争对手的时候,我就可以了解如何改变我自己,因为他们都有他们的特色存在,我不看他们的缺点在哪里,我永远学习他们的优点,把他们的优点聚集在我身上,来不断地改正我的缺点。

当我这么做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在市场上拥有不错的地位,也可以产生一些不错的竞争优势,我刚刚提到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他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超越,每天都在研究成功者为什么成功,难怪他们是行业中的顶尖人物,也难怪他们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我非常钦佩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精神和态度,同时我自己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不要批评你的竞争对手,要赞美对方,他们是你学习的对象,因为是他们的竞争使你成长。

永远要了解竞争对手为什么成功,以及他曾经犯了哪些错误,因为当我们在研究成功的时候,我们发现:

要成功,必须要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同时你也必须了解失败者做了哪些事情,让自己不要犯那些错误。

假设你做了成功者做的事情,同时失败者做的事情你也做了某部分,那么效果是有限的。

我们都听过成功的故事,可是很少看到失败的例证,然而失败者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警惕。你一定要了解竞争对手做错了哪些事,因为你要避免犯那样的错误,这样才能确保你在事业上顶天立地,拥有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

五、建立知识基础

我每年平均阅读近百本书籍、杂志,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假设你可以比别人多一份新知识,多一份新的资料,多一个新的技能,那么你就可以在社会上处于一个不败的地位。

有一个人今天去上一个课程,学到一个新的观念,另一个没有去;下一次又有一个新的课程,这个人又去参加了,朋友还是没有去;再下一次又有一个很重要的讲座,他又去参加了,他的朋友还是没有去。你觉得这两个人在一年后,在十年后,有没有什么差别?答案是:

十万八千里。

我个人非常喜欢学习,有时一年之中,我就买了五六十本书在学习,事实上,这些书并非每一本都非常好,而且有些书甚至是比较差劲的。然而,我从这些书中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因为即使是同样一套东西,它加深了我的印象,因此也增加了我使用的几率。

有人问我说:“你为什么能阅读那么多本书?”其实我从小学到初中从来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书,每次都是看前面一页,中间一页,后面一页,就问学校的同学,考试可能会考哪些,然后到时候就上场。

因为,那个时候我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当我了解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以后,我努力地学习,努力地读书,努力地上课,我上各式各样的激励课程。

以前我不懂潜能开发的时候,我的朋友有经营上的问题,我没有办法解;我去学营销之后,我的朋友中有一些是非常高的领导者,他们有领导的问题,我没有办法解决。

为了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我自己得到这些答案,解决我的问题,我开始从事全方位的学习,我学习销售,学习领导,学习管理,学习授权,学习营销,学习说服,学习人际关系,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目标设定,力争掌握全方位的新知识。

我告诉公司的员工“每会必到”,也就是说所有的课程都要去上,你可以从中学到非常多的新东西;了解别人到底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可以作为自己学习或警惕的对象。

这样的话,人们就会有非常大的动力去改变,有很多人上了一次课程,读了一本书之后,可能非常有冲劲,一个礼拜后,他觉得这个冲劲消失了,便怪罪课程没效或是书本没效。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效,只是学习就像吃饭一样,要每天持续不断。只要有几天休假的时候,我一定不断地阅读,一般人都在家里看电视,甚至没有做什么事情。

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像我这样子,是一个阅读狂,我只是希望分享给大家: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成为行业中的顶尖,或是成为世界级的人物,那么你的知识一定要非常的广泛。

不然的话,你跟高阶层的人士谈话,却什么话都谈不上,因为你缺乏知识,你缺乏高品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