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奋斗才有机会
6757300000075

第75章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再伟大的目标,再完美的计划,都必须将其付诸行动,才能产生价值与力量。凡事三思固然重要,但比三思更重要的应该是行动,甚至有时候是不假思索就立即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会让行动的火花照亮我们的前程,三思也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个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不愿意成功的人,无论这成功是指赚钱、当官还是做些什么事情。就此而言,每一个人都应该动脑子规划过自己的未来,也为怎样把未来变成现实伤过脑筋。

爱默生曾说:“敢于去做,你就会拥有力量。”当我们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明确了应付的努力,而且制定了达到的目标期限,一切都经过深思熟虑做好了准备,这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立刻着手行动”。那些不成功的人,也并不全是没有上进心的人,他们也有痛下决心干一番大事业的勇气,只是犹豫不前,总是停留在思想的阶段而未付诸行动,到后来各种外部条件强迫他去干的时候,又不知从何下手了。

塞德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准备为公司写一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书,想借此提升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他的想法得到了公司董事长的赞扬和支持,而且他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文笔也很生动,熟悉他的人都认为,这个写作计划肯定会为他赢得很大的声誉和成就。

五年后,一位朋友同塞德闲聊时,无意阐提到那本书:“塞德,你的那本书是不是已经大功告成了?”不料,塞德竟满脸愧色地说:“我根本就没写。”

见朋友一脸狐疑,塞德急忙解释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把它写好,但总感到有什么地方还没有考虑周全……”

多么可惜的事情啊!毫无疑问,塞德有能力写出一部比较出色的企管著作,但他把时间都花在了思考、构思上,迟迟不肯下笔,结果五年过去了,那书还是白纸一张。

也许就学术研究而言,多想想慎思谨述,没什么不好,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但对于一般的事情,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思考的轮回之中;总是不付诸行动。三思要紧,三思而后的行也同样要紧。孔老夫子说:“三思而后行”,重点还是行,三思不过是条件。三思而不行,必然无寸功。

当然,谋划大事情一定要明辨慎思,思考的功夫要下足。但是,世间也并非全是大事,有些小事情有时候并不一定要那样伤脑筋,多想也无益。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过分的延宕会丧失良机。

许多时候,一些人三思而不行,根源在于他们总觉得自己还有考虑不周之处,多想想总不会有什么坏处。其实不然。

这让我们想起了《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民间传说,诸葛先生“三步一棋”,司马先生“一步三棋”,前者谋、动相宜,后者谋多动少,结果尽人皆知。表面上看三套方案总比一套方案强,但实际上战局瞬息万变,方案也需及时调整,所以诸葛亮“三步一棋”的走着看,就比“一步三棋”的坐着想更有适用性一些。

成功的秘诀就是行动,立即行动!一旦确定了要干什么,就要立即行动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凯特林雷曾这样说:“如果你光说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的'达到某个境界的机会也就越大。”

保险推销员史威兹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带着钓鱼竿和来复枪进入森林宿营,几天之后再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泥泞心满意足地回来。

他唯一的困扰是,这个嗜好会花去太多的时间。有一天,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宿营的湖边,回到现实的保险业务工作中时,突然有一个想法:荒野之中,也许有人会买保险。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在外出休闲时,他也一样可以工作了吗?果然,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正是如此,散居在铁路沿线的猎人、矿工也都是他的潜在客户。

史威兹立刻做好计划,搭船前往阿拉斯加。他沿着铁路来回数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不但是唯一和他们接触的保险业务员,更是外面世界的象征。除此之外,他还免费教他们理发和烹饪,经常受邀成为座上宾,享受佳肴。在短短一年内,他的业绩突破了百万美元,同时享受了登山、打猎和钓鱼的无限乐趣,把工作和生活做了最完美的结合。

如果史威兹在梦想产生时没有立即行动,就可能因此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甚至可以说,与他同时有许多人也想到了这一点,而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他们比史威兹行动得晚。

史威兹的这个故事,又让我们想起了一个商场上常常议论的话题来:为什么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成功的几率一点都不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低?症结其实就在思和行的问题上。他们之中,一些人想问题简单一些,想到就做,结果成功了,另一些人则想问题复杂一些,顾虑重重,左想右想,结果总是拖着不做,当然也就不可能成功。只要我们走出了追求完美、拒绝错误的人生误区,有时候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起而行动,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思是个好习惯,但三思之后立即付诸行动更加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