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使有泪
6704800000032

第32章 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1)

2000万,一个不能少

2006年春节晚会,农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国花,同是中国娃!”喊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泪的梦想与企盼!2007年元宵晚会上,打工者一曲《挥挥手》唱出了多少农民工难言的辛酸!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可喜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中国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近两届人大政协会议的胜利召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已成为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温暖的阳光已经开始照向这一世纪之难的冰山。

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落实。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改革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状况,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农村城镇化进程所付出的一种重要的成本和代价,因此,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全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应仅仅由农民工自己来扛、一部分社会工作者来扛、某几个部门来扛。生活在我们同一片蓝天下的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全社会来共同关注。

很多的事情可以等,唯有孩子的成长不能等!那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区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抓起。“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倾耳细听,孩子们的歌声言犹在耳。笔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心在,爱就在,爱在,责任就在。只要有爱的阳光雨露,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就会如迟醒的蓓蕾,一个不少地绽开在祖国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天!为此,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笔者以为,各有关方面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改善家庭育儿环境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教大环境,是留守孩子幸福成长的第一要素,也是外出父母的第一责任。

外出父母一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大家庭氛围,为孩子的“留守”留下有更多亲情之爱的空间。无论是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其他亲戚朋友为代管家长,作为外出父母首要的任务,就是积极、妥善地处理好与代管家长、与学校班主任老师、与邻里的关系。针对代管家长家庭实际,除孩子必须的费用开支外,还应适当承担一些诸如孩子生活费之外的经济负担,并利用假期谈话或平时电话、书信等形式与相关成员沟通交流;针对孩子身体状况、性格优劣、兴趣爱好等实际,应积极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老师及其科任老师联系,和他们共同商讨和确定适用的教子良策,特别是真诚地表达父母对相关老师额外付出的感恩之情,并及时将变动的联络电话和工作单位提供给他们,尽量以自己的诚意,促成孩子周围更多的人愿意担负起对孩子的亲情代管、教育管理、协管的责任,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能给予爱的温暖环境里。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父母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孩子相隔千里之外仍然能够感觉得到父母的疼爱。

父母双双外出,对子女的行为发展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留守一人在家,影响相对就会小。父母外出务工,最好留一人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不得不双双外出,则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改电话联系为主为书信为主,生日祝福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相辅的形式,保持与子女经常的联系。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一般图简单便捷,习惯于用简短的电话交流与孩子联系,能够收到父母信件的孩子不到4%。而从调查中了解到,匆匆忙忙的几句电话交流,往往让孩子感到余言未尽,而凡收到了父母信件的孩子都说,这些信件更让他们时时感受得到父母的关爱所在,在遇到困难或思念父母时,他们就会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些父母的亲笔书信,哪怕一句话两句话,他们都会珍藏一生。在实际生活中,书信比电话更能表达父母理性的情感,具有可反复阅读价值和珍贵的保存价值,如父母的替代物,尤能获得子女的珍视。

三是讲究家庭教养艺术,以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为第一要务,激发孩子多方面潜能。家庭教育方式是在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分化的,它是造成儿童社会化水平高低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留守孩子生活相对孤独,大多容易滋生自卑心理,形成忧郁性格,父母首要的,是给予孩子充足的自信。在经常性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的过程中,无论采取哪一种交流方式,首先都要认真倾听子女的心声,细心询问他们的生活、身体与学习情况,无论孩子做到的成绩与其父母期望值相差有多远,都应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好的建议。遇到儿女确实存在的严重问题,应改变****型、放纵型等简单或粗暴的管教方式,少些严厉与惩罚,多些委婉与鼓励,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并适时加大与代管家长的联系频率,使孩子在父母浓郁的关爱中滋生积极努力、乐观向上的强烈欲望。

其次,是教会孩子迎战挫折的能力。如尊老爱幼、宽厚待人、帮难帮困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锤炼,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生命安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勤劳刻苦、迎难而上的顽强斗志的激发。无论父母走多远,这些都是作为父母必须对孩子履行的成长教育的基本责任与义务。父母在外,除电话、书信等教育方式外,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假期、孩子生日、节日等,还可采取购买孩子有阅读兴趣和适合孩子成长需要的相关书籍,光碟,代替父母适时而教。其三,教会孩子抵御社会不良诱惑。在裸露的社会环境下,孩子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诱惑。首先父母应切实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减少社会环境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父母外出打工,无论何种原因,都应选择从事合法职业,不做非法活动。选择代管家长时,也应选择遵纪守法、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的和谐型家庭。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切忌表露外出打工带来的负面情绪与影响,多谈艰苦奋斗带来的人生收获,并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激励孩子自立自强。特别是在与孩子极其难得的共处时间,应以对孩子亲情给予与生活能力教育为活动重心,抑制自己玩乐享受等低级趣味的欲望,不参与、更不允许孩子参与打牌赌博、迷信等危害家庭与社会,不利孩子成长的活动。多为孩子的生活、学习提供细致入微的帮助。多带孩子参加孩子感兴趣、有教益的社会活动。如果父母不得已选择了离异,则更应该多多尊重孩子意愿,不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形象,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妥善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有父爱有母爱的快乐中成长。孩子有了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战困难挫折的能力,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家庭与学校众目期盼的学习成绩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留守孩子身处与众不同的环境,收获了与众不同的亲情,才会取得与众不同的成绩。

完善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应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立足现有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加强对留守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树立为家庭、祖国、为社会奉献的理想。

与此同时,孝德教育应创新化。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懂得孝道,学会感恩,让孩子从小明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是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第一步。在常规教学上,应结合作文与课外活动开展,鼓励留守孩子给父母写信,鼓励留守孩子对代管家长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用“谢谢”表达感恩之心,鼓励留守孩子以父母外出谋生、创业的艰辛故事为主题,歌颂自己的父母,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父母、采写自己的父母,以父母的故事来触动孩子、感动孩子、感动师生、感动社会。激励孩子以自强自立来报效父母。鼓励留守孩子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法制教育应多样化。采取聘请法学人士来校讲课、少年犯现身学法、组织到少管所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学活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少留守儿童从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和感情寄托的可能性。

心理关注应亲情化。班主任老师应成为留守孩子精神层面的第二母亲,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细微的心灵关注。建立留守孩子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针对班级留守孩子实际需要,一是可以开展非留守孩子与留守孩子“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二是可以以行政区域或以学生兴趣小组划分,组建留守孩子临时互助小组;三是可以适当开设心理课程,设置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针对学生特点,分类指导;四是可以征集“家长志愿者”与沟通困难的留守孩子开展亲情互动。可以尝试吸纳一些有亲和力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让留守孩子在留守生活中获得情感慰藉和心理支持。

课外活动应经常化。充分利用室内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室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室外山水环境、田园风光、企业、事业单位调研课题等资源,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孩子的内心。

家长学校应实质化。针对农村新形势,一是要分析农村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父母双双外出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为主的家庭教育中,要解决溺爱孩子、隔代教育中的代沟、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等问题。在父出母留或母出父留的家庭教育中,着重解决严慈结合,尽量弥补缺陷。在父母双双外出、寄托亲朋或邻居的家庭教育中,要他们担当准父母的责任,把被托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教育。对父母双双外出把孩子寄宿学校或租住民房的家长用书信或其他方式向家长说明这类教育方式的不利和危害,处理好家庭发展和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让孩子失去必要的家庭教育。二是家长学校要以家长为主体,确立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让家长在观念上形成家庭教育中以孩子为主体的意识,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新型的家庭关系。在家庭教育中注入民主的活动。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从配合、从属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建立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第一责任人和终身责任人的观念,从“要我教孩子”转变为“我要教孩子”上来,最大限度地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三是可以根据留守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利用家长会等活动,对代管家长进行培训,以利于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了解法律常识,能够以身作则,真正承担起对留守孩子进行监护的法定义务,循循善诱,教育好孙子女。同时,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纠正,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他们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对问题少年,还应采取学校、社区共同确认社会性的监护人,通过采取强制变更监护人的措施,规范少年行为。

新增儿童教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