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使有泪
6704800000025

第25章 “代管”谁管(2)

这所看起来似乎是为留守孩子量身定做的学校,却被一个举报电话打破了它已往的宁静。2007年8月中旬,有人匿名向教育部门举报:学校以托管班的名义向学生家长乱收费。虽然当时学校依据教育局意见召开七年级家长会议,宣布退还捐款时遭到了家长的普遍抵制,退款一事搁浅,可校长杨自武的心却因此悬了起来。

“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只能管个温饱,离我们的期望值太远,不要只谈钱了,请多关心我们的孩子!”学生家长汪俊杰的话代表着部分家长的心声。

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李德贵曾前往江镇初中进行过实地调查。他认为,留守孩子的课外监管,并不是学校应尽的义务,江镇初中开办托管班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以家长捐资助学的方式获得报酬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应该是可行的,但却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学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监护有力,以及家长对捐资如何进行专项监督管理等,都还有待摸索与论证。

针对农村留守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忧家长之忧,开办专门的“托管班”,这本是一个可贵的尝试,但据笔者调查,自从这个惹争议的“托管班”经媒体报道之后,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托管班”的是是非非,许多学校负责人皆说,由于与目前教育管理体制相冲突,没有相关硬性政策支持,怕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事端,所以很多原本准备开办或者已经在尝试开办农村留守孩子收费“托管班”的学校开始拘谨起来。倒是以个人名义受家长委托而接管数人或者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农村留守孩子“托管之家”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了。这样的“托管之家”,有的的确对孩子有帮助,但也有不在少数的“托管之家”,实际上仅是提供吃住的“寄养之家”,“管”字依然谈不上,孩子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诸多隐患。

代管,你管了什么

一次我到一山村学校走访,正赶上一个班在开家长会。那天到会的监管人,孩子父母只占13%,70%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而非父母、祖(外祖)父母的监管人中,来参加家长会的仅三人。大多数的代管家长来学校,只是为了问个分数,而那些行使代管权的老人既听不懂老师的话,更无法和孩子交流,老师根本无法通过他们达到开家长会的目的。据我对另一所山区小学的数据统计,学校四年级有三个班,人数分别为60人、60人、58人,父母皆在外或父母一方在外的学生比例为,一班50%,二班39%,三班68%。留守学生的抚养状况显示,由祖辈抚养的占50%以上。另一所山村中学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59名留守孩子中,只有21个孩子的代管家长参加过学校的家长会,半数以上的代管家长根本没在学校挂号,主动打电话过问过孩子在校情况的代管家长更是少得可怜,仅有三人次。一次,我和一老师在半路碰到了一个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老师建议他有空就到学校去了解了解孩子的情况。那个监护人却说:“跑一次学校得花个把小时,自己的正事都做不完,哪里有这么多时间跑?”分析这种状况,一位老师十分忧虑地说,它至少反映出目前孩子监管中存在的两大类问题:一是监管人的能力问题,二是监管人的责任心的问题。

哈市某小学四年级女生小茹被人强奸怀孕案发后,案犯张某主动交代,从2004年7月起,作为邻居的他多次利用给钱上网的方式诱奸小茹,第一次得手后他曾担心过好长时间,但发现小茹的奶奶并未觉察,加之他深知小茹的父母一直在北京打工,过年都没回来,于是变得肆无忌惮。而小茹的奶奶在案发后也承认,自己年纪太大了,除了照顾孙女吃住外,别的无能为力。

后面还要提到的震惊全国的四川13岁少女小英生子案,更是引起人们对这种隔代抚养的诸多质疑。一个正在上学的小女孩从怀孕到生产,其间长达八九个月,小女生从怀孕之初的妊娠反应到身负重达三公斤的婴儿,她身体的变化会有多大,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而整整八九个月的时间,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其他亲人邻居,竟然没有一个人“察觉”到她的变化,其间就包括天天看管她的爷爷奶奶。如果父母在家,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在留守孩子中,由于爷爷奶奶看管能力问题而导致孩子伤残、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次,笔者在某地就留守孩子问题组织几位乡镇宣传委员和妇联主席座谈,就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两岁的孩子感冒了,奶奶拿出一包药冲了就给孩子喝,孩子见气味不好闻,哭着吵着不吃,奶奶就强行将冲剂灌进了孩子喉咙里。不到半个小时,孩子气息全无。奶奶哭得死去活来:村医告诉她,她喂给孩子的竟是一包“毒鼠强”。

除了客观上的能力的问题,从主观上,隔代抚养还有个想管,但不敢管的问题:又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说轻了、说重了,都不好。“我们怕,其实学校老师也怕”,“你想他爹妈不在身边,万一出了啥事哪个担得起?所以对孩子只能管吃饱,管穿暖,别在学校闹出事来,就算万幸”。

这种“不敢管”、怕“担不起”的态度,客观上纵容了孩子,也伤害了孩子。21CN网以《父母国外打工三年,14岁儿子成抢劫犯》为题报道过这样一件事:14岁的小雷父母长年在韩国打工,年幼的他跟随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小雷花钱大手大脚,并沾染了打架斗殴的不良习气。姥姥、姥爷管教他,小雷不但不听还威胁他们:“再管我就离家出走!”想到女儿女婿在国外拼死拼活地挣钱,两位老人多次在给女儿的电话中想告之一切却欲言又止,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对小雷的变化只字不提。老人的态度无疑纵容和助长了小雷的畸形心态,自从迷恋上网后,小雷就在某网吧里长期包了一个单间……钱不够上网了,他便起了抢劫的念头。有一次,小雷伙同另外两个男孩抢了一个过路女孩的小灵通,随后,三人又来到某银行门前想砸开自动取款机直接弄钱,钱虽未取出,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自动取款机被他们砸得面目全非……审讯中,警方发现另外两个孩子同样只有14岁,并且他们的父母也长期在外打工,一人寄宿在姑姑家里,另一个则同样是与爷爷奶奶生活。

因为代管人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造成实际上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使孩子实质上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出现的问题更是防不胜防。有的走上自我毁灭的犯罪道路,有的为了满足一时私欲而残害他人,有的甚至导致几个家庭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今年十一长假,是多少骨肉分离的打工父母乘了假日回家与父母子女团聚、尽享天伦之乐的日子。而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或全家出游,或走亲访友之时,某村盼不回儿子媳妇的六十多岁的刘奶奶和她没有等回爸爸妈妈年仅八岁的孙女小小却永远地闭上了那双惊恐的眼睛。就在凌晨一点,一把罪恶的砍柴刀残忍地夺去了她们祖孙俩的生命,乱刀之下的祖孙俩被劈头断颈,腿砍断,手指砍断,脑浆迸裂。其状惨不忍睹。所在小商店的1000多元现金,两条香烟被盗。

“还得了!砍了老的,还要杀掉小的!”“把杀人犯抓到,一定要严惩!”“抽他的筋,扒他的皮!”是谁跑到村子干下这伤天害理的祸事?村里人均把嫌疑的目光抛向村外,认为是流窜犯丧心病狂,撞到村里谋财害命。

而经公安调查,案情真相大白后,谁也不敢相信,是被害人同村邻居年仅13岁的宁某为筹钱上网伙同他人制造了这起血腥大案。

笔者来到这里调查时,正逢大案发生之后的第四天。调查得知,这是一起典型的农村留守孩子屠杀留守儿童及其代管家长的重大惨案。由于案犯长年缺少父母有效的管教,加上被害人一家壮年夫妇均已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老少缺少安全防范意识,仅因一念所驱,罪犯原本还很稚嫩的手,就这样轻易地、血淋淋地撕开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今生无法落幕的悲剧,一把砍柴刀砍向祖孙俩的同时,也向我们这个社会敲响了凄厉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