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使有泪
6704800000015

第15章 给身边“马加爵”买一双“鞋”,让心灵有一条回归的路(1)

“2·23”凶杀案的主犯马加爵,无疑是一个心灵与精神被彻底摧毁了的人。正所谓“魔鬼的一面是天使”,有记者在走访他的同学时,同学说,他性格孤僻、崇尚暴力;但也有同学说他友好大方,勤俭节约。他长期做苦力挣钱上学,喜欢唱歌,并且他的歌听起来让人感觉激情奔放。一姓戚的同学说,他和马加爵作为相邻舍友相处了三年,马加爵乐于助人,讲义气,同学中无论是谁找他借东西,只要他有的,他都会借。

一女生曾歉疚地对记者说过,因为申请的助学金没有下来,已经没有鞋穿了的马加爵曾一连七天躲在寝室没有出门,不敢走进课堂。假如……于是,一报纸的精神操炼版以醒目的标题向社会发问:此案是《原罪还是他罪?》我们应该如何来《从马加爵反思学校教育》?《如果给马加爵买一双鞋》?《家长对孩子了解多少》?《成人与成才哪个更重要》?《心理咨询如何真正有效》?

“不能让阴暗像癖好一样生长,不能让伤害熟视无睹地进行”。当马加爵还没有成其为今日的“马加爵”,我们要“誓死捍卫孩子的心灵,不能再把他们独自丢在文化与精神的沙漠上,找不到回家的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育好一代孩子,须先教好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他们,更有待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结合,你、我共同参与——

家长:把最需要的精神支持给孩子

真爱,是孩子最需要的精神支持。美国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保罗博士夫妇在《假如你真的爱我》一书中,将爱的定义这样表述:“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子女的爱,是在物质给予的基础上,更多的对他们精神上予以支持。

相对于物质环境的进步,现代孩子的精神环境因素更加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在“我心中最理想的父母”一栏中,学生们这样期望着:是汪曾祺文章中所提到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没有秘密可以保留,尊重彼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解,宽容”,“关心我支持我理解我”;“夫妻和睦,善于与子女沟通”,“能与子女做朋友,有平等的家庭氛围”,“能理解孩子的难处与困难,对孩子要求不过高,期望不过大,能够很好地鼓励孩子学习,快乐地生活,孩子有什么事都期望能对父母说。”“让子女有一定的自主权”。

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影响孩子终身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替代不了的。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许多事实说明,家教环境的不同,使得孩子长大后的成就和人格相距很大。

真爱行为不是自然产物,而是自我培育的结果。我觉得作为现代家长至少应该用心做到以下“十个一”:

1.创造友爱、民主、和谐相处的家庭环境,父母在任何困境面前始终保持从容、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2.学一点心理教育基础知识(比如徐渊明博士的《我们都有心理伤痕》),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尊重子女情感,正确引导子女安全度过早恋期;

3.坚持一项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与孩子一起在学习中进步;

4.周末拿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与孩子像朋友一样地交谈;

5.在孩子生日、节假日等纪念性的日子,周期性地为孩子购买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如成才类系列、生活百科类系列、青少年性教育系列等,并指导阅读;

6.鼓励孩子坚持学习一门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

7.宽容孩子在成长中的一切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并诱导他积极地改正过错,承担责任。同时,以此教会孩子以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对待他人;

8.周期性地带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劳动,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社会调查与学习实践,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向孩子解释存在的社会问题;

9.调整视角,不断寻找孩子值得赞许的地方,时常对孩子表达一些你对他的欣赏和鼓励,保护孩子的天性不受外界伤害;

10.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配备从事各方面学习的硬件设施。

学校:让基础心理教育落到实处

我国高(中)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大部分高校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或在职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心理辅导形式单一,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思想上树立以下两个观念。

一是好的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在“我最喜欢的老师类型”一栏,学生们填写得最多的依次是:“能够帮助学生解答一些思想困惑,能教会学生勇敢地挑战困难。”“富有人格魅力,学识丰富,为人正直,善于言传身教,能使学生产生互动心理。”“讲课仔细,思维活跃,工作负责,谈吐幽默。”“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的心跟着活起来。”“知识丰富,谈吐幽默,普通话标准。”心理学家心丹说,人生最大的危险期存在于13~23岁之间。

释疑解惑是人民教师的天职,笔者认为,学生心理教育应从启蒙开始。一个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以配备了多少名心理教师为标准。而应将每一名教师都培养成学生的心理按摩师。教师也应把心理教育作为自身必修的基本功来操练,自觉把心理学真正融入到所执教的科目之中,而不应是简单的科目知识灌输。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科任教师与学生感情更贴近,最易掌握学生心理,好的科任教师亦应是理想的心理教师。

二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一些学校在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上,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不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够。教学方法死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平时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的教育,积极、互助、乐观、上进的人生观教育,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在追求知识完善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能有其偏颇。

第二,在以往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教育走入课堂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放弃按学业成绩分好差班、以分数排名次、搞题海战术等系列有违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措施。

2.多引导学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构建同学心理互助网络。动员学生自愿者参加,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4.普及家长心理教育知识。改过去家长会单一通报学生成绩为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宽松学生家教环境。让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日趋注重与家教相结合。

5.针对学生易患的各类心理疾病,请法学人士、监狱人犯以案说法,请精神病治疗专家讲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知识。

6.设立心理教育热线信箱与电话。

7.普及适应的性知识教育。

8.在学校媒体开辟重要栏目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解答学生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