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使有泪
6704800000014

第14章 是谁给青春灵魂戴上镣铐(2)

以文化高分论优劣,论去留,成了悬在学生心头的一把双刃剑,它的杀伤力,无论是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考试成绩差的学生都不能小视。相对而言,成绩好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差生更大,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多。差生有了进校时的心理底线,而好生却“高处不胜寒”,时时提防已取得的高分会因某一场考试跌落下来。

高三男生付强,进校以来成绩一直很好,班上和学校每次开家长会的表扬名单里都有他。他也十分地用功,特别是进入高二后,为了不落下名次,他更是把中午和晚上规定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复习。可是,大脑长期处于竞技状态的他还是没能熬到高考就出现了问题:在高考前的几个月,每当听到有考试的通知,晚上就开始梦到蛇,醒着“听”得到蛇爬动的声音,睡着了又感觉蛇压到了自己身上。直到老师发现他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败下阵来,问他原因,才知道原委。

付强说,他从小就怕蛇。多年来,每当心理压力过大时,就想到了蛇,并感觉到蛇的存在,他无法抗拒他对蛇的恐惧心理。

在调查中,有一名同学说,他们学校周末的半天休息制度,是一名学生用跳楼自杀相要挟的手段争取回来的。这名不堪忍受学校无原则补课的学生,在一次星期天下午得知又要补课时,竟爬上最高的楼层狂喊:“再不放假,我就跳楼!”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才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让步:直到现在,一直保证了星期天下午的学生休息时间。

可是,又有多少学校会采纳学生有理的建议呢!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人才,长知识打基础的地方,以分数决定前程的应试制度、与社会割离开来的封闭式教学制度,极大地剥夺了少年好动的天性,也禁锢了他们求新求知与创造的主观欲望,剥离了他们人格、品德生长的空间,促成了青少年心理不同程度地扭曲,也给教育留下了不应有的尴尬。全世界每年的自杀率为十万分之十,我国每年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二十三,我国高校自杀率则为十万分之二。名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名校道德素质低下者也时有所闻。

社会环境的灰色污染,导致青少年对校园外的恐慌和漠视

——“思想得不到尊重,理想也得不到尊重,家庭、学校、社会三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学习完全是被动。我只能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社会矛盾不可以调和,只能靠自己去适应”;“给了太多的框架限制,让人茫然无措”;“学校的学习压力繁重,我无法了解社会”。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各种外来思潮泥沙俱下、各种观念相互冲突,诸多社会问题肯定在所难免,这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而笔者所调查的大多数学生,他们却有着对校园外太多的恐慌与漠视。有的学生对社会诸多现象所怀的消极心理毫不忌讳,对社会问题的存在要么是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要么是看不到发展的主流,全盘否定成绩。追根溯源,其主要原因是现行封闭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学校与社会的脱离,使学生严重缺乏正确分辨事物、科学判断问题的能力。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视。综合而论,社会环境的灰色污染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是成人唯“钱”是论的处世观与及时行乐的道德观。不少学生说,“当今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已经演变成了算计等卑劣手段”,“社会竞争太残酷太激烈,使我们畏惧、担心”,“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格道德的迷失,物质文化发展过快而道德素质跟不上”。成人越来越忙的生活节奏,唯利是图的人际交往,以及很多的社会现象变相地告诉了孩子们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如何爬在弱者的肩头做一名强者。我们唯一忘记告诉孩子们的是,善良是人类的本性所在,快乐是因为人们有一颗仁爱而知足的心。

二是纸媒体、网络、影视、娱乐业的消极负面影响。不少学生说:“社会上动不动就拿刀砍,学校学生有矛盾也学着动刀砍人。”有一名重点大学的男生甚至说出这样的话:“这个复杂污浊的社会产生出些什么都是很正常的,不相信吗?请看各报纸的社会新闻版。我有很多好的建议,但说了有用吗?”不少媒体以片面地猎奇暴力凶杀滥情等社会丑恶现象来追求经济效益,客观上误导了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道德观念。

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在网络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寻找到色情、暴力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回避社会现实,淡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化与同学的友情甚至亲情。在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下,许多学生在网络中寻求不正当的刺激,有的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系列品行障碍。笔者从调查中发现,有90%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中16%的学生已经达到病态般的痴恋。

学生上网聊天,只要一聊到古惑仔,都能聊到几个小时。有的小孩子自制假手枪,模仿《古惑仔》里的样子在大街上走,于是,还真有专门的商家投其所好,打造了有古惑仔装束和刀具的专卖店来迎合孩子疯长的歧望。有的中学生男女租房同居,有的甚至发展到数名男女同学到外群居。学校周边数不清的网吧、非法出租屋恰好为他们提供了麻醉和放纵自己的场所。在有些影视媒体大肆进行滥情渲染的不良诱导下,有的学生甚至到宾馆找“小姐”到包房招待同学。

三是社会日趋恶劣的治安环境。“社会问题我觉得好困惑,好像不是某一种力量就能改变的,整个社会平静下隐藏了太多的不安,阳光下有太多的阴暗”。有一名学生说,一次被同学打了,回家后他父亲教给他的办法,竟是“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打别人三巴掌!再打你,你就拿刀砍,砍死了我给你送牢饭。反正这个社会已经是弱肉强食,没办法,只有来硬的”。

四是就业环境仍然不优。“一方面是各大学院校盲目扩建扩招,一方面是人才市场大量有用人才在不断贬值”、“我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就业问题,别人杀人放火都不关我的事,我也管不了”、“对青少年发展来讲,社会的阻碍最大,一个不完善的制度下,社会的各种机制根本没有提供一个真正的平台”。

不少学生在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下,人生坐标发生重度倾斜。他们更多的只注重个人的努力,向往的大多是小家的安逸。

而作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丧失、社会奉献意识淡化,而将个人的功与利,作为了他们主要的奋斗目标。

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个人理想大都与祖国命运与前途有关,尽管家道贫穷,但志向远大。而在笔者所设置的“理想”、“偶像”等栏中,不少学生毫不掩饰地填写着类似的理想:“风光一生,然后死去”,“不能流芳千古,就选择遗臭万年”,“我的理想是让自己有份好工作”,“赚钱多的工作,就是我理想的工作”,“找个安稳工作,娶个漂亮老婆,生个大胖小子,过开开心心的日子”,“能永远和家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