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白驹夜话:教育与人生问题对话
65061700000004

第4章 天·地·人为何成“两会”民生关键词?

金:今年“两会”(人大和政协全会)热议的一个关键词是“天”,因为连续数年,“两会”期间,从首都北京到各地方都是雾霾天。以前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现在吃饭倒不成问题,吃空气变成头等大事了,老百姓连新鲜空气都吃不到。

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话还真说对了。中国的雾霾天,搞到看不清月亮的模样。前两天月全食,上海天气好,月亮从大大的圆慢慢变成橘黄的线圈,这是难得的赏月良机,因为阴历八月半时未能赏月,到了九月半恰逢这个百年奇观了。但是在深圳就无法欣赏,因为阴霾天。所以深圳人很苦恼,把电视机搬到户外。上海在直播,深圳再转播上海,这是直播的直播,给深圳老百姓看。

现在赏月亮、观星星都要掏钱,比如跑到新西兰,观察满天星。东华大学的摄影教授在新西兰自驾游,回来给我看照片,哎呀,原来星星是这样的,从天上瀑布般落地,铺天盖地,真乃“银河落九天”也。还记得小时候看月亮和星星,唱着“天上星,亮晶晶,青石板上钉银钉”,你给孩子唱这儿歌,他觉得莫名其妙,现在城市的满天星都是光污染。

雾霾天是个最大的问题,它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富人、贵人也是须臾难分。食品可以特供,但空气有特供吗?所以有人说,雾霾天好得很,可以促使当政者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达官贵人也要吃空气的,总不可能把空气也搞成特供吧?也可能特供,江苏的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就在开发空气罐头,但老百姓哪能消受这个呢?18元人民币一个空气罐头,古人说,清风明月,不用花钱买,现在要花钱,还成了个奢侈品啊!真成了笑话,比吃饭还贵!富人还可以暂时离开,出国度假旅游;或躲在家里,家里装有空气净化器,在家里打电话、上网办公。可老百姓每天要上下班啊。所以这是个“天”大的问题,必须重视。

还有一个“地”的问题。两会关于土地问题聚焦的是房价,居住权的问题。现在房价这么高,老百姓的安居房成了问题。这个地的问题不仅是住房,农村的土壤污染,目前比居住问题更严重。

第三个就是“人”的问题,指的是医疗、养老、就业等。年轻人是就业,生病的人是医疗,年纪大的人要养老,这都是人绕不过去的大问题。人的问题还涉及读书、教育。所以总结起来就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人生四大问题。“两会”的天、地、人,这是人人关注的重要话题。从研究生的角度,你们也可谈谈看法,考量一下自己的智慧。给你民主,让你参政,你能讲什么,有真知灼见吗?如果你是未来的执政者,是公务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

L:这问题蛮难谈的,很多人都在谈……

金:声音响一点。你声音模模糊糊就是思维模模糊糊。

L:感觉挺难谈的。说到天气污染很严重,很多领导纷纷表态,“几年后污染程度会减轻多少……”既然能预测到多少年可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提前把它解决呢?是等待技术成熟?还是有别的考虑?为什么不能提前落实措施呢?

金:前不久某个会上,中央领导提出北京是首善之区,大气污染的整治是否应有个时间节点。北京市领导表态,大约三年如何。中央领导就说,如果三年以后做不到,你如何承担责任?这个很厉害,等于下了军令状。今年北京又在雾霾了,且又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意见纷纷,有的委员发牢骚,说这时开会,无异于投放了数千“废气吸纳器”,我们都上北京为减少雾霾作贡献了。所以领导的压力特别大。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重点治理,空气质量很好,一些污染产业都迁走。上海在世博会期间,空气也不错。说明办法还是有的,当然代价也很大,限产、停工都有。我们也不能老用这样的方法让空气好,治本之策到底是什么?

M:为什么不提前想到应对措施呢?这可能与发展模式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之前也经历过环境非常糟糕的时期。我们以前太穷了,急于发展,急于成功,走的可能也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现在强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摊子已经铺得很大了,勒令工厂停产,或让街上的小汽车都消失,这也不大可能。这就警示我们要有远见。大城市已经遭遇了环境问题,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它的发展模式应该怎样呢?不能只引进工厂,却把河水污染了,农田污染了,这样就没法住人了。挣钱了,环境却不好了。可见,决策者首先要有长远眼光。

H:但是你说的这个也不现实。一般政府官员在一个岗位上的任期也就几年,任期内,他可能就不会考虑这地方以后的发展,所以官员任期之内的考核要完善。

M:官员要接受民众监督,不能任期满了走了,把烂摊子留给后边的人。

金:这个问题就涉及滞后评价的制度设计。对于政治家,为官一方的人士,可能在其任期上的评价权重要放轻,他去职后,要加重这个评价,所谓“政声留于身后”,是吧?离开了这个岗位,再来评价,过一段时间,来个盖棺论定。“后设评价”是医治急功近利的良药。任上搞一点面子工程,然后就升官了,让继任者擦屁股,这不行。你签字的项目要终身负责。

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作为北京十大建筑工程之一的人民大会堂的设计顾问,这个设计施工图的安全,周总理说要把茅先生请来签字。作为设计安全组长,字一签,从此晚上睡不着觉,责任重大啊。虽然从设计理论上讲,人民大会堂可以抗八级以上地震,但真的能吗?后来唐山大地震,北京人民都睡不着觉,茅先生说从此以后安然入睡,人民大会堂经受了考验,他就放心了。一个科学家,签字以后,他有责任感,要负一辈子责任。当政者也应这样。用这来矫治短期行为。

X:说到天地人,这个问题背后,就是人应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而要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共处。“天地人”可能蕴含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与“文明和自然”的话题也有一定的关联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金:与这个问题是关联的。

X: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要以对环境最少的污染,来求得人自身最大的发展。而环境污染对人的生存会造成威胁,自然界也会报复人,但是人总战胜不了自己的欲望。

金:讲天地人,天是雾霾天,地是住房困扰及土地污染,说到人呢,离不开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制度的巧妙安排。从教育,到养老,生命的终结,包括生命的中间过程,比如年轻人要就业、居住,要去取得物质资料让生命得以续存,这些都要向自然索取。在获取的过程中,人不断地和自然互动,可能人类的获取方式有问题,导致自然的报复。人的生命健康受威胁的问题就日益突出了,现代人面临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双重压力。

人在榨取自然的过程中,需结成特定的团体,使人更有力量,更多地获取资源,这就导致自然与人形成紧张的关系。而人在组团合力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如何分配自然资源的问题,于是人与人、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人际关系也日趋紧张了。这是双重紧张:人与自然的紧张,人与人的紧张。

人还有第三重紧张,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两个“自我”在那里争斗:理性和感性的两个人,纠缠不清,内斗不已。如果“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过了度,就可能演变为“其苦无穷”,或再加上一个“与己奋斗,其苦无穷”。

可见,人的问题,才是天地人的关键所在,即本源问题。正本清源,可能还是要回到教育的视角来思考:这个人字到底怎么写,怎样走好一生的路?

马克思的理论是人不能脱离物质存在孤立地发展。但所谓的物质存在,本身是个弹性的概念。孔子的学生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基本的生存需要,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传统社会也不会让老百姓饿死,碰到灾荒,皇帝、富户都要开仓救助的,这是社会的底线,基本的良知。

吃饭问题,看来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当然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人相食”的极端惨况,到了这样的乱世,这个朝代也将被推翻了。一般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传统专制社会,它都有一个底线,即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吃饭。当社会矛盾激化,老百姓吃不上饭,或者穷人每天仅一碗饭,还没咸菜萝卜干,富人却山珍海味,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就动荡不安了。

基本物质需求,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怎么解决呢?马克思的理想是,获得个体的自由,人类的解放,人尽其所能,取其所需。这个理念是不错的,要真正践行是不容易的。社会主义时期“各尽所能”,你做得到吗?你能不能尽己所能?然后“各取所需”,这各取所需更复杂。按理说生命存在,像我这样就是每天三碗稀饭,也是各取所需,没花多少钱。但人家的各取所需呢?能够乘私人飞机、驾游艇,周游全世界。我难道没有这个需要吗?哦,我也有这个需要了。当你有飞机、游艇时,人家玩宇宙飞船了。美国的富人第一个上宇宙飞船去环球一周,花八千万美金。那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吗?如果全世界七十亿人口,都到地球外转一圈,可能吗?

你说,为什么不可能?经济、科技不断发展,总是有可能的。我总觉得不靠谱。为什么他的需求满足了,我的需求不能满足呢?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吗?“各取所需”这个概念似乎是对的,真正实践起来,你自己都没搞明白,你到底“需”什么?所以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人首先要吃饭是对的,吃饭是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需求。健康的空气、清洁的水、基本的安全食品,这是人人需要的。至于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美国人喜欢吃面包,中国人乐在啃馒头,各得其宜。如果有人渴望每天享受山珍海味,如鲍鱼、猴脑,这是物欲,不是人类正常的物质需求。在我看来,个人的正常需求都满足了,就离共产主义不远了。而畸形的物欲,只会偏离人间正道,撕裂社会,最终也毁灭自我。

现在人类创造的的物质财富,保证全世界七十亿人口吃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在讲这个话的时候,非洲穷人的小孩,可能正濒临死亡,就是没有粮食吃,因为当地的或人类的制度安排都出了问题。社会制度应保证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在此基础上,各自更多的需求如何满足则当另议。也许人类应抑制无限的物质需求,去开发其他个性化的需求。所谓人各有志,像马克思讲的,上午钓鱼,下午绘画,傍晚散步,这样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对地球也没有大的损害。

人的需求问题,本质上是文化和教育的引领问题。人类的心态健康,或通过教育使心态健康起来,方可筹划未来的人生方向。天地人的问题,要说复杂,很复杂;要说简单,又很简单。一念之间,回归本源。问题是人造出来的,还得由人来解决,解铃还需系铃人。

L:上学期政治课上,授课老师说她曾去朝鲜旅游,见朝鲜人平时吃得艰苦,就是用豆腐下饭,各种做法的豆腐,如红烧豆腐、小葱拌豆腐,最好的一道菜是土豆炖牛肉。但他们吃饭很放心,食品肯定是纯天然的,不会有安全隐患。现在的朝鲜很像新中国初期。

金:“文革”期间。

L:对,类似“文革”。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看似什么东西都有了,老百姓也能吃上各种各样的蔬果了,肉类都非常丰富,但是食品安全真的成大问题了。前不久,北京还查出加了漂白剂的猪蹄。这些现象,是不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包括空气污染,北京为缓解空气污染压力,实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措施,但也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比如英国。伦敦曾被称为“雾都”,污染也很严重,泰晤士河还曾被宣判过“死亡”。但现在英国的空气质量有很大的改善,泰晤士河也“死而复生”,其中有益的经验,我们如何借鉴?

金:你说到两个向度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借助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以英国为例。英国是值得研究的,世界工业革命后,这个国家叫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沿海商贸发达地区开始,商队伴随船队,沿着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向全世界开拓。荷兰的学问被日本人称为“兰学”,日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开始学“兰学”。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及葡萄牙,最初的发展跑在英国前面。但英国后来居上,提供了更多现代化的要素,包括科学发明、制度安排、文化理念、组织架构、环境治理以及它的语言传播,使其影响越来越大。

英国的殖民地在世界上最多最大,美国也是英国的新殖民地,后来独立了。像新西兰、澳大利亚,还有加拿大,现在都是总督制,是英联邦国家。这个小小的岛国,它的无敌舰队,向全世界征发,到处撒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英国好像落后了,跑在前面的是美国。美国继承的是英国文化,与法国、德国的文化不一样。英美文化,与大陆文化(法德文化)有差异。德国文化思辨,法国文化浪漫,英国文化实证,这是它的优势。英国的君主制,使其革命不像法国那么彻底,法国革命搞得腥风血雨,英国转型则比较和缓。这里不是说民族有高下,文化有优劣,只是指出差异,从差异里思考可借鉴之处。人说英国的乡村最美丽,德国的城市最干净。德国城市的干净以后有机会可去看看,英国乡村之美丽也是我的切身体验。工业革命时搞圈地运动,乡村的田野风光都没了,有的是“雾都孤儿”,泰晤士河的污染,现在又恢复到花园一样的乡村。田园牧歌,乡野风光,随手拍出的照片,赛过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油画。

新西兰原来是英国殖民地,几乎是英国的翻版,它是以林业、牧业、渔业及旅游业立国的。英国还有一些工业,新西兰实际上没什么工业,但老百姓福利非常高,真的是福利社会,甚至吃喝拉撒睡都包下来了。失业了没关系,每月有救济金,国家养着,懒人只要物质生活要求不是很高的话,青山绿水,吃饱了饭没事干,每天就这么逍逍遥遥过日子吧。即使犯罪判刑,监狱里的生活也不比领救济金的人差,当然被监禁者最大的痛苦是不自由。而人的渴望是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的是自由最可贵。但这也许是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说的,一个人连饭都没得吃,还会思考自由吗?

有个中国老头,犯罪进了监狱,别人问他,你都七十多岁了,怎么还犯罪呢?他说一个人在家太寂寞,进监狱还有些狱友可以交流。你看,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大体也解决了,现在中国也将面临发达国家才有的更复杂也更高级的问题。这虽说是笑话,却道出了实情。你还说了一个什么问题?

L:关于朝鲜。

金:朝鲜的老百姓物质上没有很高的需求,但听说他们有饿死人的情况。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听说朝鲜的住房还不错,都是国家提供的,孩子受教育也不花钱,吃饭也有基本保证。是否这样?难以把握真实的状况。其政治三代世袭执政,这是否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疑问。

你刚才说中国以前跟朝鲜很像,人的物质欲望不强,是不是回到以前比较好?我想恐怕是不行的。假设让你移民到朝鲜去,你愿意不?有人说,最好回到“文革”前时代。我说中国这么大,不妨划个地方恢复以前的建制,比如找个区域经济既不是很落后,也不是很富裕的地方,愿意过苦日子的人,请君入瓮,去过乌托邦的日子。这是可以的,只要本着自愿,但你不能强制他人也走这条路。

邓小平的智慧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像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四川先搞起来的。有的省就不搞,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合作社、集体化是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干嘛走单产包干的羊肠小道?邓小平说:不批评、不施压、不着急。中国地方大,发展有差异,允许暂时想不通,等待转变观念。邓小平这招确实高,结果老百姓不乐意戴个空帽子啊,看着美,却是个肥皂泡。老百姓首先要吃饭。人家粮食越打越多,我们为什么不能包产到户啊?下边的压力反弹上来,上面的领导也没办法,全承包到户了。好的政策,让老百姓自己来作选择。当然,这问题也不简单。单干不利于规模效应,现在各地又在探索家庭农庄;有些企业还到农村来探索新型的集体农庄,农民以土地入股。国家大了,治理不容易。民主有什么好处呢?民意测验嘛,看绝大多数人喜欢什么,至于少数人的权利也不能剥夺。所以平衡点怎么把握,这是治国理政的关键。

说到天地人,它们是“两会”的三个焦点话题,要不复杂,也不会成为焦点。假如让你们到两会上去讨论,你们怎么解决?我也是一孔之见,谈一点想法。众人的想法集中起来,拿捏一个平衡的“度”,先试试看。如胡适说的,点点滴滴的改良。设想一个乌托邦的完美计划,一定要照此办理,搞得好入天堂,搞不好下地狱。一般来说,天堂的可能性比较小,地狱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人类的历史一再告诫我们,人不是上帝,人唯有自省局限性,才会跨出稳健的路。你想,人的脑袋都差不多,凭什么你脑袋里装的是上帝的旨意?代表人民的利益,集中众人的智慧,点点滴滴、坚持不懈地改良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