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白驹夜话:教育与人生问题对话
65061700000003

第3章 人越自由会越快乐吗?

金:讨论“自由”比较难,这个话题已有众多的研究成果,若对其做一个梳理,那是几天都说不完的。我们今天要以另一种思路,从另一个层面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青年人关注这个话题?这证明我们现在还不太自由。提出这个问题本身,说明它还是稀缺资源。如果你感觉到自由的话,可能不会谈它。青年人现在为什么缺乏自由?

H:这里所说的自由是指什么呢?是什么都不用做,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是从事着自己乐于从事的工作,有个温暖幸福的家庭?这些就是自由吗?

金:确实需要界定一下,自由到底是什么。

L:其实跟过去比,我们现在是很自由的了。尤其对女孩子来说,能够在社会上比较自由地展示自己了。我也在思考,人是不是越自由就越快乐呢?比如小孩子,没有人管束了,他们就真的会快乐吗?周保松博士认为,“自由”是分不同性质的,像思想言论的自由是一种自由,而随地吐痰、任意闯红灯也是一种自由,只不过两者性质不同。他认为自由是一个人能免于束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状态,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由都值得追求。如随地吐痰和闯红灯,这类自由不应该追求。不能随地吐痰和闯红灯,看上去是一种限制或束缚,实际上对人是有好处的,而且也是合理的。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一定要接受一些合理且必要的约束,不能不顾社会公德和生命安危,去追求“闯红灯”性质的自由。他指出,自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和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求。比如思想自由、政治自由、信仰自由,这些都是人之为人所必须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来便是一种政治动物,但如果长时间不参与公共事务,就会失去参与政治的能力。人没有思想自由,就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自由更多是指人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利。现代人都追求自己想走的路,都想活出自己的人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婚姻。虽然在选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但是我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他还提到如何追求自由,比如:“在政治上,我们应该追求人人平等,每个公民,不论男女、种族、肤色、信仰、贫富,都是国家的主人翁,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去参与和决定国家的未来。在教育上,我们应该致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有判断力和有主见的人。在经济上,我们应该尽可能透过资源再分配及社会福利,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充分的物质条件过上自主的生活。在文化上,我们应该致力创造和维持丰富开放的文化环境。”

自由的国家是要保障公民享有一些根本而重要的基本自由,就这种基本自由的范围,可依据联合国人权宣言和某些国家的宪法归纳出一张“自由清单”。它“包括人身自由和免于任意拘禁虐待的自由、思想言论和新闻自由、良心和信仰自由、集会结社和参与政治的自由,以及迁徙择业和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照此衡量,中国目前的生存状态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自由的。这张“清单”所提到的自由,我们大体拥有了。

金:说到自由的概念,真是三天三夜都谈不完。刚才丽丽说,现在的自由比之前多了,这也是事实。自由涉及的层面有:政治、法律、哲学、艺术、生活等等,从红绿灯设置到自由的基本原则,大家都可以讨论。

我要说的是,归根结底,自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没有时间,你怎么自由?自由就是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造出来的概念。必要的最少劳动时间保证了你生命存在之外的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一切自由的源泉。所谓的思想自由、创作自由、旅游自由等,即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自由,这一切的自由都是以闲暇时间为前提的。

为什么人没有自由的时间?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约100年的时间,不就是自己的时间吗?它们还真的不是你的时间,要保证生命的存在,你必须要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这就是不自由的开始,所以你的自由的前提就是你的不自由。什么是不自由呢?就是为维系生命,你必须付出劳动。由于人一生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所以人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不自由的。一旦我们花很少的时间劳动,让生命获得了大量的闲暇时间,我们就称之为自由。

如果对自由进行考辨的话,中国的自由,最早应该是庄子提出的自由意象。自由作为概念,大概是古希腊时开始流行的。古希腊有自由民和奴隶之分,奴隶最大的不自由是什么?他的生命不是由自己做主,他的时间也不是由自己做主,他的生命、他所有的时间都是由奴隶主控制的。奴隶主让他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他就得做。自由民是什么?就是我的时间我做主,我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生存需要的物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出卖劳动力的自主权在我自己手里。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的生命,生命就是我的时间我做主,不管你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现在的年轻人,怎样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多的生命的闲暇时间?这是一道艺术难题。你去找一份工作,每天干八小时,一周休息两天,那么每天8小时必要劳动之外的时间,就是你自由的时间。中国人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而且将这些时间支配得有点意义、有些价值,这个世界也就丰富多彩了,中国人也可能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从哲学层面去梳理自由的内涵,恐怕一天都谈不完。今天讨论的重点,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思考它?是觉得自由不够,也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够。所以对于当前中国学校的新课改,我主要的一个观点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是“砍课”,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让他有选择的余地,这是课改的最大意义。我经常说,“用时间换空间”。现在让你去旅游,你为什么不去,因为你没有时间。如果给你放假,你就能去了。所以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讨论自由,首先就是时间,如果有时间,放你一年的假,你就能周游世界。一个人自由的时间越多,他的自由空间就越大。马克思说以往的社会都是不自由的,唯有共产主义社会让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因为那时社会财富极大涌现,我们用于必要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这也就保障了每个人的更多自由。

马克思所谓的“自由发展的人”,还不是中国教育界长期流行的“全面发展的人”。什么叫做全面?这是一个虚幻的空间概念。三百六十行,你行行都能做,就是全面发展吗?这是不可能的。所谓自由的发展,可能是全面的发展,也可能是片面的发展。一个人有时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去尝试一下,浅尝辄止,这可以。如果一个人拼命地研究一门艺术,比如李宁一辈子就研究体操,他在体操方面发展得非常好,就是片面的发展,这也非常好。这不是别人勉强他去做,而是他天性喜欢。那就让他去做。他的一切时间都花在体操上,他也是自由的人。无论你作何选择,都没问题。前提是你的自由选择。教师引领学生,让他们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能培养出幸福、快乐的人。

人生到底几个字?如此看来,争取最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我们如何让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个体生命呈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中小学生,都不自由。课时是固定安排的,你就要思考这是不是合理,是否需要一种弹性的安排,让我们更好地获得发展?如果你在学校任教,你就可以研究这些问题,虽然你不能大范围地改变现实,但至少在你可以改变的范围内,在你的班级,在你的课堂,通过你的设计和改造,既完成了必要的工作(学习)任务,同时缩短了时间,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

Y:应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时间,但如果一个人没有管理时间、运营时间的能力,可能他也不能享受时间带给他的自由。

金:这个值得分析:一个人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这个问题成年人可能不存在。有空闲时间,你不知道怎么用?我来教你怎么用?谁来定一个标准,告诉你时间如何使用,方有意义?是以成人的判断为标准吗?孩子有无辨识能力?一定要老师、父母、监护人来引导吗?未成年的孩子,他有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不是要给他必要的限制?谁来限制,是老师还是父母?

也有人不喜欢自由选择,认为过度自由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使他不知道如何去享用自由的权利。比如你到超市去,你有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但在成千上万的商品中,却不知如何选择。那么,我不要这个自由选择的权利,请人代我选择三样能维持生命的物品。但代你选择的人能否选择好?现在商品越来越多,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人们普遍面临选择的困惑。

我有时去旅游,导游说,这条线路很好,那条线路也不错,然后让我选。我通常都说,你是导游,这两个地方我都没去过,你让我怎么选?我的选择可能是错的。你就站在第一次来的游客的角度,根据你的经验和专业背景来帮我作个判断,于是他就建议我选哪条线路。当然,让别人给你选,他付出了劳动时间,如果满意,就要给他报酬,譬如小费。

L:小孩子没有能力作选择,也会选错,所以需要划一个年龄限制;成年了,才赋予他选择的权利。可是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为他创造一些选择的机会,可能他长大了也不会选择。比如大学生毕业后都要选择工作单位,他们早已是成年人了,但还有部分人不会选择,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虽然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却失去自主选择的能力了。

金:这里有个方法论和标准。对于小孩子,监护人应该给他机会,锻炼选择的能力,但要把握一个尺度,即是否危及他生命存在的尺度。基本的底线不能突破,比如他要尝试跳下悬崖,你必须阻止,因为这危及生命的存在。他要杀个人体验一下,这也不可能任由他做,这个底线必须划出。就是危及自身生命的存在,或他人生命的存在,这两条底线绝对不能碰。

更靠得住的准则就是法律:法有所禁不可违,法无限定皆可为。如果他要唱歌,他要跳舞,或在地上涂鸦,你说这样不可以,谁给你阻止他的权利了?这是他的天性,就应该让他去尝试。你提供的空间要足够大,提供的选择机会要足够多,但选择是他自己的事情。这里可能隐藏着一个初选的路径依赖,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初次的选择对他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人的发展会自动产生一个路径,这条路径会封闭其他的可能性。但有什么办法呢?人有太多无奈啊。一个国家选择走哪条路,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烧成夹生饭,还能退回去吗?这是民族性和文化性的问题,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民族是这样,个人也如此。

比如我自己,今天为什么成这个模样,就是一系列的选择造成的。我为什么高考读了中文系,为什么听了教育方面的报告,考研选择了教育系呢?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当初我不考大学,或不考文科,考理科,我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所以初始的选择特别重要,选择需要你自己去思考,也需要过来人给你一些参照、提示。人生有多种选择,比如说上学的选择、就业的选择、家庭的选择,但出生是没法选择的。这是人生重要的关口,谁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你可以离婚,家庭可以重组,学校可以退学,工作辞了可以再干,现在的选择空间是变大了,但是你前面的选择对后面的选择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