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白驹夜话:教育与人生问题对话
65061700000005

第5章 文明能回归自然吗?

金:文明能回归自然吗?自然是什么?大自然就是地球,它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演变啊,这是大自然的奇迹,宇宙的奇迹。这个奇迹到现在也没法解释清楚。天文学家、地质学家怎么解释呢?物理学家有宇宙大爆炸说、星云集聚说、地质板块挤压说等,至今争议不断。在茫茫太空、渺渺宇宙,不知经过多少时间的孕育演化才得以诞生,就好像孙悟空石破天惊,从宇宙妈妈的肚子里迸发,这个横空出世的天之骄子,它的名字叫“地球”。

宇航员杨利伟上太空一看:蔚蓝色的星球,独一无二的美。地球是个宝贝,又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终于有地壳运动了,有水了,有云了,海洋开始有生物了;按照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这样的进化链,最终人类出现了,这是迄今为止生物链条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的十月怀胎,也复演着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句话,人类是从自然中产生的,还将回归自然。不仅个体生命如此,地球也如此。当地球复归宇宙本体之时,也是人类回归自然之日。

地球是宇宙的偶然,人类是自然的偶然,个人生命的起始是男女结合的偶然,也是亿万精子竞争结果的偶然。骄傲的人类,其文明史是五千年还是数万年?文明的标尺是什么?人类尝试用工具去开发自然时,在自然面前还是很弱小的生命。当人类开始掌握铁器,向自然索取资源时,人类文明的序幕才真正拉开,同时就开始上演部落之间用铁器彼此屠杀、相互争夺领地的战争剧。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是一部野蛮史,人在征战自然的同时,不断彼此征战,谁的力量大,谁的武器先进,谁就占据了制高点,谁获得的自然资源就更多。

人从自然的儿女,一变而成为自然的主人。原始人用石块或木棍敲击果树,野生的果实是自然的有限恩赐。进入石耕火种的时代,自然的馈赠开始增多。人类一旦发明铁器就过渡到开垦时代,从运用铁器工具到运用科学技术,人类似乎插上了万能的翅膀,开始为所欲为,无穷无尽地榨取自然。当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时,人和自然就从亲密的母子关系变成敌对关系,面对这个贪得无厌的孩子,自然母亲开始频频报复,也就造成我们今天身处“头顶雾霾天,脚踏污染地”的窘况。怎样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每个人必须回应的人生难题。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现在,儿女不断地榨取母亲,母亲千疮百孔,实际上已威胁到人类自己的生存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来何以为生?现代人很狂妄,像美国人现在要开发月球,还去探测火星。火星能否成为第二个地球?地球是目前所知人类唯一的伊甸园,地球一旦毁灭,还能找到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尽管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但人类真能找到其他永生之地吗?看来,还得先把地球爱护好,把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

当代人要确立新的文明观。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那时的思想家通过对话留下了智慧的学说,我们不妨回到这一宝库汲取养料,特别是中国“天人合一”观为建构现代和谐文明论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天人合一、回归自然、和谐相处,并不意味着人类无所事事,躺在地球身上,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而是深刻检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失当和矛盾。人不懂自我节制,人类社会的发展如魔鬼收敛不住自己的步伐,那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人不能蒙蔽了双眼,无路可走时才痛改前非。现在是否到了必须反省的时候?因为吃空气都成了问题。连发达国家都恐慌不安,因为空气是全球流动的,要不然日本的民间志愿者为什么到内蒙古去种树啊?就怕雾霾天,风一吹就到日本、韩国去了。上海的雾霾,一半是自己生成的,一半是西北吹来的。现在上海没法治理,你治理好了,江苏、安徽没治理还是不行,所以要全国治理。发达国家说,要全球治理,国界也是挡不住雾霾的。

站在全球的角度,有可能确立新的文明观吗?

H:这个有确立的可能性,只是现在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该问题的严峻。中国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时候,空气质量都是可控的,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英国也曾有污染,现在也得到了治理。如果付出代价的话,空气是可以治理好的。只是现在的经济发展,可能还没有达到能付出这么大代价去治理的程度,这就导致环境还在污染,大气还在恶化。治理的科技手段肯定不是问题,关键是人的态度问题,这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哪个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来看。

金:说到文明,在有些人的语境里,历史上好像中国是一个野蛮落后不文明的国家,是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国家。而所谓的文明国家,指的是西方,工业文明时期的国家。像英国,依靠飞速发展的生产力、科技的运用,实现全球贸易和殖民地的拓展。于是中国人近代以来一直面临着国家灭绝、种族灭绝、文化灭绝的恐慌。无论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还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怎样改变军事、科技、经济的落后面貌,或怎样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都和这个大背景有关。

社会有个预设的现代化的理想模式,即科技越来越发达,利用自然的本领越来越强,支配世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所以要通过贸易,通过全球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让财富不断地积累。如果不能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国就不行了,文明就不如人家。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跑到欧洲考察,梁启超写了本书,叫《欧游心影录》。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看,西方列强就是这样一条发展的路:开拓殖民地,打弱小的国家,汲取财富,输出科技,输出宗教,实际上隐藏在文明背后的是弱肉强食,利益争夺。如果中国也模仿西方国家,走这样的路,欺负弱小的国家,行吗?所以他感到理想幻灭,对西方文明能否成为中国的楷模产生疑虑:是学习你的“文明”?还是坚守我的“文明”?文明的内涵是否要重新思考?

现在地球早已瓜分完毕,所以美国赶紧要到太空探求新的领地。未来的大国之争就是太空技术之争,按照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路径,难以回归自然,只能以地球为基点,向宇宙进军。我们亦步亦趋,还在重复欧美的脚步。这样说的话,难道要否定历史?历史发展错了吗?中国不走这条路,走哪条路呢?就好像是一个悖论。抗衡西方文明,我们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还是以中国文化的博大包容,让你进来,慢慢融化?马背上的民族,军事强大的民族,如清朝的满族,不是入侵中原吗,两百多年前,还是清朝统治着中国,但实际上中国的文化已消融了满族。现在满族语言在哪里,满族文化在哪里啊,几乎没有了。即使是满族的同学,填报大学志愿在民族一栏写个“满”字,他还会讲满语吗?就是高考时增加几分而已。满族已被汉族同化了。马背上的民族要统治中原,只能用先进的文化,用汉人的礼仪去治理国家。贵族教育子弟,要读中国的经典;皇帝要有执政的道义,首先就要汉化。由此历史上清朝的贵族渐渐被中国的文化所同化。

放到全球来讲,放到历史的长时段看,即使美国人、英国人凭借军事武力进来,怕什么?数百年以后,野蛮文化也将被高雅文化同化。因为军事可夺得领地,但征服不了人心。“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的王道文化,为中国历代统治阶层奉为正统。如果中国文化处在高位,则低位的“马背文化”、“导弹文化”(军事文化)最后也将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放到历史的长河、放到大尺度的时段,输赢不在一时。遥想当年罗马大帝的皇权宝剑,还是不敌耶稣宗教的思想芦苇。历史不可以重来,但可以假设。通过历史假设,找到再出发的依据。我们无须自傲,也不必太谦卑,应在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对话和汇流中,探寻新的文明之路。

我们讨论问题时可以百无禁忌,不然哪来的创新思维?当然,治国理政不仅是纸上谈兵,还需脚踏实地。但马克思说,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思考不彻底,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去说服人家?什么是文明?从内涵到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既往的教训到未来的选择,要把“来龙”究明了,“去脉”才能理清。我的观点不一定对,试图引发你们的批驳,有不同的想法冒出来,一起来深化思考。

H: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国内外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金:通常认为西方是文明社会,落后国家走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之路,才能超越自我,追赶先进。今天流行的概念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一个模式,实际是以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为标准。文明也好,现代化也好,历史和现实会存在错位。后发展的国家是否要以西方的现代化为准则,这至今也没有定论,还在探讨中。西方的标准是绝对的吗?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最好的模式吗?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中国能不能走是一个问题,要不要走也是一个问题。首先是能不能走,因为中国国情不一样,发展路途上会遇到很多困惑。是不是一定要选择这条路?能不能走出独特的路,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里仿佛存在悖论,以前你落后,两条腿走路,人家骑自行车,后来骑自行车的又看到人家开车,自惭形秽。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倒过来了,骑自行车变成时髦的运动,上层社会也流行,富裕的人更是崇尚走路。走路是贵族的雅举,穷人却开车,每天驱车一小时,从乡村赶到城里上班。东京的白领更可怜,要先赶到东京外围的大停车场,再挤地铁上班。穷人开车,挤地铁。富人呢?住在乡间别墅,在山边走路。

这个世界很奇怪,以前中国年轻人的理想是开车、吃面包、喝咖啡,现在的中国富人呢,喜欢散步、喝茶、讲禅。农民成了土豪,很郁闷:终于吃上肉了,贵族已返璞归真,吃菜。人老是折腾自己,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社会,总是折腾,不折腾大概就觉得白活。穷人要把自己折腾成富人,富人要回去,体验穷人的生活。来回一折腾,一百年没有白活。不折腾呢,生活太平淡。所以有的人一天到晚吃饱了饭没事干,玩蹦极、跳伞,冒着生命危险寻求刺激。不折腾,一辈子活了个傻命,白活了。折腾过了,犯过错了,臭名远扬也是好的,没有白活。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搞教育的人嘛,对这个问题还真要想一想,人的一生要怎么安排,不要老是犯糊涂。

Y:文明是一种轮回。时间也是一种轮回。

金:文明是一种轮回,这是佛教的语言了。

Y:时尚不也是一种轮回嘛。

金: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什么是时尚?一百年前的老奶奶穿的土布衣服是时尚,这个老奶奶的衣服在六十年前就是平常,在四十年前让人觉得老土,在二十年前是落后,再过二十年又变新潮了。你看国家领导人都穿唐装迎候外宾了,古代人的衣服也变时髦了。所以是有点轮回的意思在里面。看来人的创造力毕竟有限,新的发明在历史上都可找到相似的原型。太阳底下无新事,也可以说一切都是一种轮回。

地球是轮回的,文明是不是也在轮回?人类的历史是不是经常会重现?日常的服饰可证,从最初的时髦,慢慢地落后,又回到时髦。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最初的落后国家,慢慢地有了先进文明,又回到落后。这不是轮回吗?人类不要太骄傲,觉得现代社会就一定是文明的,以前的社会就一定是不好的,这种线性的历史观、进步观,正在遭遇质疑和挑战。轮回能不能成为一种新历史观,这个问题也可以探讨。台湾学者李敖,人家问他:“你最想做哪个时代的人?”他说:“唐朝人。”他是个文人,文人在唐朝很有地位啊。汉唐盛世,既然是盛世,吃饭肯定没有问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这么高,作为文人可以玩文学艺术,他怎么不想在唐代生活呢?当今社会是高科技时代,玩什么?比尔·盖茨等发明的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

L:关于文明能否回归自然,即使回归,肯定不是原始的自然吧?应该是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尽可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和谐是不是与古典文化里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共通之处?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但不是回到原始时代。人可以保留自己的文明,要在不过度破坏自然的前提下,让经济持续发展,并且要尊重自然。

金:回归自然是针对现实的弊端,不是沉溺于乌托邦的幻想。穿越历史,这只是说说而已。今天说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有几个元素是很重要的,一个是电力的发明,电的发明比计算机重要,因为互联网也需要在电的基础上运转。另一个是水的系统。西方发达国家的自来水可以生饮,中国人喝生水经常肚子疼,因为中国的水质不行。一个空气安全,一个水安全,一个电力通达——有些穷奢极欲的追求恐怕需要节制,但现代文明的好东西必须保存。

现代的田园风光中,农场主不需要用工人,都是机械化生产。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结合,使现代农村保持了传统文化的一面,又渗透进了现代科技的元素。基于制度设计,农场土地相对集中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大量财富集中后,通过税收来调节,让普通民众也能受惠。让文明更好地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又不破坏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可以调整好。要把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