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以耕的这本《西厢记册页》,把肖像和花鸟画法结合在一起,不仅注重人物表情,而且反映内心情感,加以细腻的环境渲染,一草一叶都不含糊,费以耕的仕女画深得家学,女子体态袅娜,清瘦柔弱,我见犹怜。
在他流畅的笔意下,柳迹可寻,发丝可见,配上颜色,比想象中真实的原貌还要好看。
只见画中粉墙隔院,花静枝浓,女子未语含羞,心绪无端,普救寺里,春光无限。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王实甫的名剧。
里面的人物和情节,今人大都太熟悉了,张生、崔莺莺、红娘,包括里面的普救寺都因此而有了名气,让清为之地有了人间情感,它护佑的可是痴男怨女。
书生张君瑞去往京城,路过普救寺进大殿参拜,上有菩萨,心有圣贤,脚下还有要奔的前程,身体还没转回来,冷不防地看见了相国的女儿崔莺莺。
竟是五百年前就已定下的冤。
也不再理会功名了,十年寒窗的苦,抵不过一面之后的情牵,牵的不仅仅是心,连魂都跟着去了。
他找了个理由,应试需要静房温习,遂向寺里借了间房,好与莺莺朝夕可见。
崔莺莺是随母亲一起,带着幼弟护送父亲灵柩回乡的,暂居在这里。老夫人管教一向严格,莺莺生长于侯门,自然温顺,深居简出,不见出来。
张君瑞左思右盼,只见俏丽的小红娘。
若共她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她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同样的话,宝玉也对紫鹃说过,曾经一直觉得这个张君瑞实在是不安分,看见莺莺立刻喜欢上了,看见红娘,也立时暧昧,可是再三读过《红楼梦》,宝玉对其他女子都是怜,只有对黛玉才是爱。这话他是对着紫鹃说,可戏的人是黛玉,黛玉也明白,所以立刻就恼了。
所以再看张君瑞这动起的心思,也念他是对莺莺的一份痴情吧。
总算找了个机会跟红娘说话,絮絮叨叨地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莫名其妙地,好像见家长似的。
我每次看到这里都忍不住要笑起来,面对自己的一腔心事,又不知如何给对方告知,盘算了又盘算,思量了又思量,好像把所有的对白都设计好了,别人怎么变招式,他也能稳接不乱,可一打照面,心里什么都没了,慌乱地如同上了天子朝堂,话也没逻辑了,张嘴自报家门,以为还可以留得一点面子,谁知泄露得再无遮掩。
就是要打小姐的主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满腹经诗子集的读书人,被一个小丫环义正词严地教训了一通。
小姐在西厢,云淡风轻夜烧香。
隔着墙,有人诗挑。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被这诗的清新文雅而打动,依韵和了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听完这诗,我也是且喜且忧,莺莺回的不是诗,倒是张君瑞日思夜想的一片情,她的芳心动了念头,如一片花瓣飞入湖心,惊起无边扩散的波纹,再也由不得自己。
女子在世,也是一场修行,与花魂月魄一样清洁,是深山空谷里的灵妖,不沾人间雨露,可一旦有了凡心,向往的就不再是脱胎换骨极乐无忧,而是普普通通的飞花逐水,有了情有了泪,有了收不回来的漫长一生。
那么严格的礼制和家教,莺莺就这么轻易地被隔墙的一首诗打动,听便听了,还要和上一首,还那么大胆地把自己的苦闷一股脑道出。
她知道那边的人是谁,天下也只一个张君瑞,此时不差分秒地停在那里。
小姐和书生,原是两生情,最初那一个照面就已见了分明,这一对一和,一递一声,不过是表心迹。
看破红尘的长老,还连带着操心别人的家事,好比民间请菩萨拜观音,每日里拈香,大事小情都要虔诚念叨,天然的喜性就是这么没有法则,比起那些善讲大道理的伪道学,他们更真实,更有一种空阔光明的喜悦,天道贞亲,舍不得这土质,由此才更绵密深长,代代繁茂。
所以,长老帮助张君瑞来莺莺父亲灵前上香,道姑收留陈妙常,都一样是喜人世团圆的菩萨心肠。
张君瑞为莺莺,前途后路都不理了,孙飞虎为了莺莺,不惜动用三军。
一文一武,莺莺可走的只剩下了黄泉路。
老夫人情急之下立诺,谁能退了兵,就把小姐许给谁为妻。
孙飞虎忙来忙去,全都帮了张君瑞,他给统领十万大军的白马将军写了一封信,这故人就来解了围。
老夫人安排下酒席,酬谢君瑞,两个年轻人激动万分,心里已经郑重地确定对面的人是上天有缘,母命有言的姻缘中人,老夫人不紧不慢,莺莺,先来拜见哥哥。
逼着人造反呢,相国夫人还不如仗义的小和尚惠明,连红娘都看不过去了。
自古才子佳人的故事,情节多有相似,一心相许的时候总有个古板的家长来棒打鸳鸯,看得多了,忿闷之情便不再那么强烈,可这种晴天里起轰雷,说不得怨不得,暗地里肝肠寸断泪不停的痛,还是会在心里荡来荡去,故事可以当是虚构,感情却不是想编就能编出来的。
汤显祖写到杜丽娘死去时,一个人跑到后园子放声大哭,几乎哭到晕倒,戏剧是舞台上的冲突,可是作者一定先柔肠百结把爱恨情仇演了个彻底,用十分心血才能得这三分凝眸,终得成书,看的人,能体味一二,就是作者的福气,剩下的浓烈痴绝,都是来源各自的心。
在别人的故事里,动自己的真情。
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这是笔墨间最终的牵连。
尤其是对元代的文人,总会有种放不下的哀叹,元政府根据职业把天下臣民分了十个等级,其中八倡九儒十丐,看得让人心酸,宋朝处处被看重的文人,换了一个朝代就直接落到了最底层。
元代留有一篇《朝天子·志感》,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当时长期不开科考,读书人断了道路,江山该着让一个放牛的穷小子捡了去。
可这些并没有影响元朝文化的发展,朝堂是天子的,民间是自己的。
元朝的戏曲到了鼎盛时期,《西厢记》《拜月亭》《琵琶记》《墙头马上》,一直渗透到着明清,《水浒传》《三国演义》起笔就是恢弘巨篇,直接带领章回小说登上高峰,黄公望和赵孟頫且书且画直开新意,还有自顾自美丽的青花瓷,元朝的文学艺术扑啦啦开得满野灿烂。
相比于诗词,戏曲更泼辣、直白,更贴近于人情世故。
君瑞危难之际立了大功,已不再是单单的书生形象,立刻放大到还有英雄豪杰的气概,老夫人变了卦,小姐赌气伤心也没奈何,红娘却看不下英雄落难。
她引领着莺莺走到君瑞房外,借故离开,里面的弦顿时改了调。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莺莺听得伤感不已,心事重重。
君瑞似乎也是用了所有的爱意来奏这一曲,一曲即了,相思不起。
莺莺让红娘前去探望,并捎回了君瑞的书信一封。
红娘的机灵聪慧绝不只是大事面前的从容,而是小事里就想得周全,知道做事的把握,拿捏得很有分寸,也是她了解自家小姐,哪怕是在她这个最近的人面前,也要有一副女孩家的尊贵,若就这么直接把信交给她,弄不好还会怪她轻浮。
她把信放在妆盒上,也是没免了挨骂,莺莺兜了一大圈,其实在乎的还是手里那张薄薄的纸。
爱情的千难万险,她是一脚踏了进去。
且回了一首溢满香尘的诗。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良夜迢迢,闲情寂静,花容月貌的小姐正在拈香伏拜,有兴致的书生跳过墙来。
小姐义正词严,很不客气地教训了他一通,窃玉偷香的事情没理清,小姐心事难猜,是她自己都解不开,心里已把张君瑞视为终身托付,却又下意识地遵从礼教规矩,诗写的是真,心里的情感铺陈,这话说出来也是真,这里面含了一点怨,不背菩萨,有情相系有缘相聚,也有机会相配,为什么就是不肯给那个份。
她不能哭不能吵,既失体统又失身份,会被人嘲笑,也只能骂两句小丫头,表示自己不在乎,可看见了这个有业冤的人,就怎么也忍不住,这脾气和委屈,也只能冲着他。
把他推到“理”之外,还是紧紧抓着情,她还是放不下他。
红娘再出场,颠着小碎步,头上花枝轻颤,她眼神活泼俏丽,声音轻快,手里拿着一个棋盘,一走一摆,煞是好看,配着西皮快板的唱腔,一出浓情大戏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张君瑞和崔莺莺,定了终身。
君瑞为情所伤,良药无医,莺莺疼在心上,她是唯一救他的药方,所以她来得坚定,自在成仁,生无挂碍。
老夫人看出了端倪,没办法,也值得应允,但要君瑞立刻进京赶考,求取功名。
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送君瑞,一声一悲,休要停妻再娶,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
君瑞去了,长亭复短亭,一枕鸳鸯梦不成。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半年后,君瑞高中状元,两人团聚共数日月。也让人看后觉得,这样的结局是一开始就猜到的,一定是这样才称得上人生有期许,志在圆满。
暮春时节,花正凋零,沁芳桥旁,宝玉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书,桃花随风而落,纷纷似雪,宝玉用衣服把落花兜了,倒进河里,正遇见手把花锄,臂挽绣囊的林黛玉,藏不及,书被黛玉拿了去,有段感情是捧起来就放不下的,他们坐在旁边一同看起来,直看到痴痴忘我,脱口而出心里压了太久的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他们看的就是《西厢记》。
我曾经想,若冰清玉洁的黛玉看的是《莺莺传》,她一定会怄几天气,一定会更加不安定。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根据金代董良的诸宫词《西厢记》艺术加工改编而成,这个故事最早却是出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不同之处就在一个结局,书生与小姐告别,中状元的是戏曲里的张君瑞,一去不回的是传奇里的张生,或者应该说是现实中的元稹。
张生落榜,也没有再回来,只是给她捎了些脂粉,莺莺千言万语也只是轻怨,已经委屈得像个弃妇了,远不如戏里她对跳过墙来的人一通骂来得让人觉得舒坦,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才是可追忆的爱情,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自哀自叹,爱情反而像浓雾,包裹得周身全是,却一丝一两也握不住。
最可恨的是张生把这场艳遇当成炫耀的资本讲给别人听,把一个女子的私情点播得到处张扬,他的人品就再也难提起来,当时有人也看不过去,问他究竟是什么想法,他居然说,莺莺天生是尤物,不遇上我,也会遇上别人,更是拿她比妲己褒姒。
好像他逃过了纣王幽王的劫似的,不禁有些好笑,再读也就不恼了,碰上这样的男人,也只能怪自己命不济。
金岳霖深爱林徽因,爱得世人皆知,为她终身不娶,直到她去世后,他仍然记挂着替她庆生辰,他是庆这一天,人间有了她的存在,让他的爱才有了着落,让一生有遗憾却不虚空。
有人采访想知道他的心里话,他面露深情与悲哀,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他爱得堂堂正正,爱得清白刚烈,充满对林徽因的敬慕和呵护,他的爱,深阔如海永不干枯,让所有的人都哑口无言,这是他永远的人间四月天。
后来,张生和莺莺,男婚女聘各自成家,张生找了机会想见莺莺。
莺莺却不想再见他了,他伤了她的心,更伤了她在尘世的爱情。
只是留给他一首诗,是警语他,也是提醒自己。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在爱情里打了滚,几近风尘,最后走进寻常人家,也让人放了心。
《西厢记》和《莺莺传》还有一点不同,唐代的莺莺不是相国的女儿,充其量只是殷实富户家的小姐。
董良和王实甫都读得明白,也化解得无奈。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