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她在苦情树下发愿,若夫君变心,从今往后,让这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同心,世世合欢!
第二年,苦情树果然开出了娇柔粉嫩的花,像一把把小扇子绽放在树叶间,随风而散淡淡的香气。
从此苦情树成了合欢树,花是合欢花,只是花期很短,只有一天,叶子也是随了花,晨展暮合。
她的故事太悲凉,女子的爱就是有这样的不甘,明知道他变了心,仍然存着一丝幻想来等待,即便化成草木,也用精诚换和他的相守,哪怕一季只一天相对,也要以最柔软最娇羞的面目出现,落在地上也是自己生出怜惜,这一场爱,她拼得彻底。
总有人说爱情中的女子往往不动脑子,聪明伶俐劲儿都不见了,只是憨憨的,旁人看得分明她就是不真切,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若是真糊涂,那倒也是福气,看在眼里的和握在手里的一样多,永远不会有失落。
可怜的是明明已经知道了的结局,却还努力地去寻找转折,或者只是怪自己太多心,不是别人说不透,是自己不愿意承认。
是自己承担不起。
张爱玲聪明亮烈,专程从上海跑去温州看胡兰成,只需一眼就已看透他和范秀美的关系,不但不说,也不允许自己去想,在她给范秀美画肖像时,未完就撂了笔,胡兰成问她原因,她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一惊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
心里有深爱,怎会不明白。
刻意不提的委屈,到底还是最瞒不过自己。
每当夏天走过合欢树时,看到树上颤巍巍如美人粉痕的花,就想给那个女子托梦去,告诉她,她的相公名落孙山,遭受打击偶发意外变得失忆,他忘记了自己赶考求仕的路,也忘了家里苦守的妻,他丢了过去,幸而情缘不减,还有他们合欢的机会。
古时候的读书人应试真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对于家里的妻子来说,整个全家老少,守家勤田的担子都要压在女子的肩膀上,而送走的人要经过多少的十字路口,要记得方向辨得深浅懂得进退,才可能盼到团聚的一天。
相比而言,夫君在军营倒是更有安全感,即便是浴血奋战生死难料,至少不用担心他的改变,活着等他回来,死了等他同葬,还有什么好怕呢?
合欢花又叫马塍花,宋人苏泂有诗句,所幸小红方嫁了,不然啼损马塍花。
清人李銮宣也有诗句,马塍花发春濛濛,马塍花落啼小红。
这两首都是凭吊姜夔的,那个大雪初停的夜晚,寒意清旷,他和小红乘一简舟还乡,小红轻轻地唱起曲子,轻婉得如天外仙子,他随之吹响洞箫,荡尽沧桑漂泊,在这一刻,倾心相合。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凌渡,回首烟波十四桥。
这一清幽涤尘的才子佳人雪夜图,曾被历来画家意想无限,葱茏地置于画端,任颐这一幅,不取那份飘逸朦胧,独怜素洁清冷,落寞归途,知己难酬,且在这一唱一和间,心里十万烽烟已看透,他笔墨放纵,难掩其情,把宁静化解得如枝上傲松,任风雪斗寒霜,天阔意茫茫。
姜夔是南宋的一抹冷香,伴着清独绝于世上,他一生从未出仕,靠卖字和朋友的接济为生,醉情于文学、音乐和书法,几多音律篇章,除了他,无人可以接续,他体貌清莹,逸气旷达,不觉悲苦,困踬场屋不减风神,若闲云孤飞,去留无意,仿如世外仙人,不沾尘缘一点涟漪。
读他的诗词总能感受到那份发自骨子里的清幽冷隽,回味词意,却又有难说的不甘,他看红尘十分凄艳,独自要咽下三分,剩下的也是在他山河可栖的胸间打磨得散发出静悦,是秋天寒霜里的残红,是深夜清晖里的默念,你会觉得这是他的,这只是他的,倚着南宋不安的半壁江山。
他四海飘零,寄人篱下,不问未来前程,也问不起,周围丝竹旋舞,每个人都似乎是倍加地珍惜这战后的安宁,文人和歌姬,似乎就是当时平和的象征。
那是宋金对峙,南北妥协的时期,江南清秀依然,哪个忍心打乱,不如这样且把今朝为酒欢,也是点缀了一代的风光。
范成大是他的好友,也是当时的词坛巨匠,以一颗刚正不阿的爱国之心,冒着生命危险出使金朝,慷慨抗节,不辱使命,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后便辞官而去,隐居石湖,号石湖居士。
文人做到范成大这样,让人不得不叹服,幼年家贫父母早亡,他一手写诗词,一手做文章,考中进士踏进官场,没有贫寒人家出来的谨慎唯喏,也没有得官之后的突然膨胀,他的目光始终在民间疾苦上,心捧给国家,为胆小的南宋壮出气势。当他发现自己就是舍身成义也挽救不了波澜时,干脆把官服甩给皇上,他不妥协不气恼,国有国运,数得清脉搏,数不清气数,襟怀磊落,潇洒豁达地回了乡,修建了范村,与文人清客酬唱知交。
也由此,他什么都见识过了,对文人朋友也多了些怜惜,他对姜夔还有一份格外的欣赏。
淳熙二年冬,姜夔踏雪至范村赏梅,此时范村内红梅初绽,白雪飘零,竹院深静,范成大已过花甲,身体不安怕冷没有出门,便让姜夔作《玉梅令》词“戏之”,他不知道姜夔能带给他怎样的惊喜,但他相信在姜夔的诗里赏梅,不但能观其风貌,还有暗香盈袖。
姜夔酷爱梅花,咏梅的诗词占了四分之一,纵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不同角度,更多的还是因为心里不同境遇不同惦记,与寒梅相对,总有不同的感悟。
就像面对一幅画,每次读各有不同,它就在那里不添一笔,却总生出不同的情怀,读来读去,面对的全是自己。
范成大用了一个玩世不恭的“戏”,把文人间的风雅挥洒得无形而有意,心里的郑重与四时的花开迎合起来,慢调浅酌,是风流人间的戏,米芾拜石是戏,林和靖梅妻鹤子是戏,戏得痴戏得真,戏得让世人看在眼里,都只是会心一笑。
范成大授简索句,以求姜夔新词别韵。
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他留有《白石道人歌曲》,共收词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带有曲谱。有十四首是他自创的词调和乐曲,三首是填词配曲的,这十七首,每首定有宫调,并以宋代工尺字谱斜行注节,扣于字旁。
这个冬天踏雪寻梅写下的《玉梅令》,就是他词章和音乐共生共伴的代表作。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一句旧时月色,时光缓缓就倒了回去,我在梅边吹笛,冷冷的月色下,回旋我说不出的心曲,你在不远处独立,漠漠清寒似梅花的精魂,忘却风霜轮回,这一刻接近永恒,你是我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忘乎所以,听我留在世间的声音。
无奈年华怕蹉跎,一晃已是那么久的别离,如黄昏里安静的夕阳,徒剩了忧郁,再难找回春风词笔,也许是因为和你分开,所以诗情画意也都随了你去,我唯有相思,想有一天能和你再相遇,想象对着冰清的梅花,就是对着馨香的你。
可恨万物都无情,总有凋谢的离散,在最盛放的时候开始,一天一天靠近归期,片片吹尽,赏尽一世的梅,眼前浮现的,都是我们携手同游的回忆。
姜夔的作品,意足不求颜色似,一番赏梅的词作,天意人事家国山河都包括了,不即不离,想梅花是这般清雅高洁,想记忆里的人是这样难忘,想这江山社稷也有盛衰的命运。
他微笑着站在一旁,调弄古琴,慢吟新词,他只是咏梅,他什么都不想,可我听了,却不得不想。
他想念的女子,流落在合肥,他用他全部的相思来铭记这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愫,几乎他所有和情感有关的句子,都是迢迢飞渡寻着她。
我们无从得知她的名字,只能想象那个声音婉转轻柔似莺,体态轻盈依人如燕的女子,伴随着姜夔的想念,永远地隐藏在了泛黄的宋词中。
总有人想去研究或者考证,这女子究竟走过了一个怎样翩翩若鸿的路程,试图把他们浪漫凄美的故事还原得细致而动听。
而这些,都不重要,他深爱着她,这是心里发酵的秘密,她不是柳永笔下一个个可以随笔带出的名字,她是姜夔小心翼翼的珍藏。
千年过尽,多少文人读到姜夔眼里的深情,多希望也能遇见这样一个女子,也许无法相伴,连音讯都缥缈,可就是能够收在心里,一生坎坷飘零不敢忘。
这样的红颜知己,遇上了,才是真的劫。
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牢。
《暗香》和《疏影》一出,范成大迷醉不已,词意空明澄澈,音律柔美扬抑,特命善歌的青衣小红吟唱,小红也是素淡幽远之人,她看着姜夔的单薄的背影,声声唱出了那份字句之外的清虚醇雅。
心思一碰,竟是那样谐婉圆熟。
小红就是为这曲子等在这里的。
范成大也觉得姜夔的词曲,也还得小红唱才能应时应景,于是,他把小红送给了姜夔。
姜夔布衣困顿,应该是没有能力收留歌姬的,他并没有辞谢,反而欣然收下了,在范村停留月余,新春将至,他选择了在除夕这天,带小红返乡。
从石湖出发,舟行至垂虹桥时,已是夜色苍茫。
总觉得姜夔在世间行走,就是由一幅幅画面勾勒的,此时,雪初停,四顾寂静,团圆喜乐散在万家灯火中,他们乘坐的小船很简陋,几乎难挡风寒,只有苍劲的松枝,对他们如迎如送。
这一幕太过于沉静,已经不知今夕何夕,也不知这船是不是还载着浮生,姜夔沉默不语,面色中有一段淡淡的清愁,他似乎陷在了另一个世界,小红忽然唱起了他新制的曲子,歌声低婉空灵,姜夔看着对面的小红,低垂的眼帘,细小的绽放,他随之吹起了箫,箫声既起,惊起天上人间相顾,如一曲合韵离骚。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再回首时,小红已嫁作他人妇。
小红和姜夔,没有山盟海誓的爱情,只是如怜自身的一段情谊,也更是因为难得的知心,他们相伴走过了几年填词吟唱的生活,也许小红身上还有合肥女子的眉眼,让姜夔不舍,却时日越长,越要放手。
太过于依恋,总是会混淆两份不同的感情,他忘不了和他合奏的琵琶女,也不忍误了与他和声的小红,数年后再次夜过虹桥,他写道,正凝想、明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想的分明是小红,却又依稀隐着那个怀抱琵琶的女子,不言不语。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小红读过他的心,却读不破他的感情,不是情愿陪他吃苦耐贫就能共度一生,她远远地去了,不再人前唱曲,只为自己重温他的心声。
后来的姜夔颠沛转徙,生活益加凄苦,病卒于临安,竟不能安葬,幸得友人相助,长眠于钱塘江旁。
而这些,小红都不知道,否则,她该有怎样的心疼,她一向都知道他的冷寂孤寒。
后来有人凭吊姜夔,以马塍花喻小红,我总觉得不是太贴切,把他们的感情狭隘地定义在了爱情上,他们的情谊比爱情更清明,可以一语知心,也可以一言两相离,皆是因为懂得,而且,回忆里有他,就有那么一丝温柔的眷恋。
这一程,小红到底只是姜夔路过的一枝冷艳,开在他箫声响起的路边,静静听了一曲,就已被他度了魂去。
真想这样来相问,带着一点痴一点怨。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人面桃花
如果不是这首诗,大概没有多少人能记得崔护,唐朝的诗人占尽春光,最有殊色,端凝含情的桃花,却被崔护采撷了去,一场赏花的邂逅,本是无意间,情留得不清不楚,原以为是一厢情愿,没成想是两情相牵,牵的那么执著,一个绝了红尘,一个要随了她去。
在民间一直都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尤其是文人墨客,往往结伴出城,在万物生机的时节里,赏春抒怀,吟诗作对,远咏楚湘,对揽情怀,把春天扮得就是比别的季节娇艳多姿。
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在这一探一寻间,三生石上定下的缘,就安静地上了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