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营管理的智慧哲学(套装共5册)
64912200000004

第4章 “和魂洋才”式的经营理念——学习与固守的统一

“和魂洋才”就是指坚持日本本国的传统文化和技术,再融合西方的现代技术和社会文化制度,以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作为企业家中的哲学家,稻盛和夫对于“和魂洋才”这一理念非常推崇,并且将其融入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去。在京瓷集团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和魂洋才”这一理念一直是其经营理念的支柱之一,在京瓷集团的海外扩张过程中,这一理念让京瓷集团的海外企业获得非常不错的发展——融入企业所在国的生产、生活的理念,结合京瓷的经营理念探索出新的经营方式,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动力。

1 “和魂洋才”式的经营理念

1969年,京瓷集团在美国的圣迭戈创立了一家销售公司,专门经销京瓷的产品;1971年,京瓷集团又在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名下创立了一个小型陶瓷厂,专门在当地生产和销售。这两家企业就像两个母体阿米巴一样,不断地开始分裂出新的企业。现如今,在美国有6家京瓷的公司,光是招募的美国员工就高达8000多人。

京瓷在美国发展自己的分支,并不只是简单地海外扩张,可以说,京瓷在美国的发展就是典型的“和魂洋才”式经营。京瓷在美国发展自己的分支,最主要的发展理念就是“入乡随俗”——其风俗习惯、工资体系、管理方式等全部都是美国式的,即便是一些地方有出入,仍以接近美国的方式为主。但是在企业的根本经营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上,这些企业都是以日本的、京瓷集团的理念为主,这就是京瓷的“和魂洋才”式经营。

京瓷在美国做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企业文化上的差距。日美企业之间的经营习惯和企业文化差异非常大——美国人只在上班的时间内工作,一下班就立刻收拾东西下班;而在日本企业中,都是奉行“工作第一,休息第二”的理念,只有把事情彻底地做好才会下班。在日本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凡事力求完美,而美国人只要做得大体差不多就可以了。美国的员工只有在非常具体的操作窗程序下才能够认真工作,领导也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职责权限,任何事情都只按照上级指示的去做,绝对不会去关心别人。而日本的员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员工自觉、自主、主动地去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美国人则崇尚契约精神,任何时候都很难相信别人。日本人较为谦虚,并且强调集团利益。美国的企业领导人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日本的企业领导人总是一副很随和的样子,即便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也经常会换上工作服直接到现场与员工一起工作。

就是因为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京瓷在美国的企业总是出现各种矛盾。在美国的京瓷企业中,权力和责任几乎都是由美籍社长一人享有和承担,而美籍社长的薪水是大学毕业生的20倍左右,并且远远地高于京瓷集团总部社长的薪水。下级的薪水竟然比上级的薪水还要高,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根本就行不通的事情。对此,稻盛和夫采取了“和魂洋才”式的方法——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美籍社长的薪水标准比京瓷总部社长的高,但是比美国的行情低。在稻盛和夫看来,这样的待遇已经足够高了,但是美籍社长仍然认为京瓷集团太过于吝啬,对薪水仍然非常不满意。

1980年,京瓷的一家美国企业聘请的美籍社长在最初上任的两年里,京瓷的这家分公司一直都是亏损的,但是到了第三年却转为赢利。当时,稻盛和夫非常高兴,决定给这个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多发一个月的薪水作为奖金,因为美国人对奖金这一概念一直非常重视。于是,稻盛和夫便去找这位美籍社长商量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给员工发放这笔奖金。

稻盛和夫找到这位美籍社长说:“我准备给每一个员工多发一个月的薪水,因为公司在创立的最初两年内一直是赤字,今年好不容易赢利了,我觉得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所以我想给予大家奖励,你觉得怎么样?”

谁知稻盛和夫的话音刚落,这位美籍社长便非常惊奇地说:“这怎么可以呢?虽然我们美国人都非常重视奖金,但是奖金一直都是给管理者的,普通的工人怎么可以享受这种待遇呢?我相信,如果给工人们发放了一个月的奖金,明天就会有一半的员工不会来上班,都玩去了,这肯定会影响公司经营的。”

令稻盛和夫更为吃惊的是,这位美籍社长接下来又说:“公司在最初的两年内出现亏损都是我的责任,而今年出现盈余也是我努力的结果,这是我的功劳。如果稻盛先生愿意支付每一个员工一个月的奖金,那么其中的一大半应该是发给我的,这是我应该得到的,也是我的权利。”

听完这位美籍社长的话,稻盛和夫说:“在美国也许是这样的,但是我却不想这么做。在我看来,企业的领导为企业的利益应该牺牲自我,你应该像孩子的父母一样,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员工的利益。有这种精神才符合我们企业的发展,才有资格做企业的领导。牺牲团队的利益来满足一个人的利益,这样的领导方式与京瓷集团所要求的理想领导人恰好相反。”稻盛和夫否定了这位美籍社长过分利己、金钱至上的美国式经营风格。之后不久,这位美籍社长就因为和京瓷的经营理念上的冲突而辞职了。

后来上任的一位美籍社长接受了京瓷的经营哲学。在一次述职中这位新上任的美籍社长这样说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哲学,但是在企业的经营上,在人生的基本原则上,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不论在哪一个企业中,不管有着怎样的企业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上都要求努力,都要求取得一定的成果,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要相信社会的基本规律,这些都具有普遍性,都是真理。

“因为企业文化的不同,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有时候会痛苦,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在克服这一类的障碍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纽带。我自己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在超过宗教差异的精神层面上,我在京瓷集团中却感受不到什么大的矛盾之处,当我们能够共享高层次的哲学、文化、理念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不是障碍。”

这位后来继任的美籍社长现在已经领导着有数千名员工,并且年销售额高达数千亿日元的企业。而在美国,他这个级别的管理者收入并不是最高的,但是他却感到非常充实,并且认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就是“和魂洋才”式经营的魅力。

2 堂吉诃德式的固守:固守改变一切

固守是一种魄力的体现,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他们需要固守,固守自己的信念,固守自己的经营理念,让自己的计划在固守中完美地实施,从而获得成功。

1984年的时候,日本政府突然宣布,日本的通信业将实施民营化经营。日本政府的这一宣布,立刻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电信市场一直都是由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一家经营的,所以日本民众一直承受着高昂的电话费。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是,日本政府的这一宣布并没有引起民营企业的反应。当时,所有的日本民营企业都不敢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竞争,因为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的竞争实力实在太过强大了。

就在所有的企业都“按兵不动”的时候,京瓷集团却出人意料地宣布进军通信业。当时,稻盛和夫认为,在这么一个关键的时刻,京瓷集团绝对有责任挺身而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完全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而现在为降低日本国民的电话费用而努力,为社会服务,就是企业责任与义务的体现,这就是京瓷的经营理念。但是,当京瓷集团向销售额超过4兆日元,有着33万名员工的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发起正面冲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销售额不足0.23兆日元,员工不到1.2万名的京瓷集团——势单力薄的京瓷集团就像一只螳螂,不知深浅地伸出自己的臂膀,企图阻止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这辆轰然前行的战车!

而此时稻盛和夫说:“我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但是我是一个喜欢固守的人,固守自己的信念决不退缩。我感觉我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手持长矛义无反顾地冲向那些巨型风车,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依然固守自己心中的信念。所有的人都认为京瓷在参与通信业的时候会遭受惨败,但是我的心情却是,这种国家性规模的事业,也许是需要像我们京瓷这样的企业去参与的。”

稻盛和夫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他分析之后认为京瓷集团并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的长途电话费比其他国家的长途电话费要贵上很多倍,降低长途电话费,为民众做出贡献,这可以说是京瓷奋斗的目标,也是京瓷最大的优势。

但是,“想和做”完全是两回事。同样,稻盛和夫也陷入了“想和做”的困境当中。稻盛和夫说:“当时各种矛盾的想法在我的头脑中不停地做着斗争,这让我彻夜难眠。每一天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我都在问自己:京瓷集团投身电信事业,真的是为了社会做贡献吗?我的动机是不是很纯粹?我还是那个固守自己心中的理想与责任道德的稻盛和夫吗?我真的没有一点私心吗?是为了沽名钓誉,还是为了青史留名?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在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这种自我“折磨”之后,逐渐冷静下来的稻盛和夫终于在内心深处认定自己是“动机纯,没有私心”,“敢于向天地神明发誓,自己没有一点杂念”。于是,稻盛和夫停止了犹豫不决,立刻设立了第二电信电话公司(DDI,简称第二电电),积极参与竞争。

稻盛和夫说:“在通信领域内京瓷集团没有技术,没有知识,可以说一无所有。如果京瓷集团能够在通信领域获得成功,就能够证明:我的固守是对的,我这个堂吉诃德是可以战胜大风车的,这就是我的经营哲学的威力。但是仅仅依靠哲学,京瓷真的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设立第二电电,以自己的后半生去挑战,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证明哲学的力量就是我的唯一武器。反过来说,如果京瓷失败了,这就说明我的哲学并不是能够经营好京瓷的哲学。”

道理虽然说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京瓷集团召开董事会的时候,稻盛和夫提出要扩大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决定却遭到了董事们的一致反对。董事们说:“京瓷集团能够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的发展势头也是不错的。我们的日子都过得很好,可是现在却为什么要在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呢?如果万一搞不好,第二电信电话公司不但没有发展起来,还会伤了京瓷集团的元气。”

虽然遭到董事会的一致反对,但是固守着自己信念的稻盛和夫还是决定去做。稻盛和夫认为:“京瓷已经积累了1500亿日元的流动资金,拿出1000亿日元去扩展第二电信电话公司,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从根本上动摇京瓷集团的根本。我们要有‘和魂洋才’的经营理念,只要我们能够像美国企业一样去参与竞争,通信成本还是有着很大的压缩空间,这中间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如果京瓷做得好,这既能够降低日本民众的电话费用,而且京瓷集团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良性竞争的条件下,可以推动日本的通信业健康发展。”虽然只有稻盛和夫一个坚持,但是最后董事会在他的分析下还是通过了扩大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决议。

就在大家举手通过的时候,稻盛和夫突然从会议桌前站了起来,然后他很虔诚地跪下来磕了一个头,说:“拜托大家了。”稻盛和夫的这一举动让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实际上,稻盛和夫懂得人心,他清楚现在大家表面上通过了,但是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疙瘩,都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赞成。而在稻盛和夫看来,这么大的决策,如果整个京瓷集团不能够铁下心来团结一致去奋斗,那么最后肯定要失败——在开拓新视野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遭遇到很多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到时候肯定有人会说“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这么做”,失去了人心,最后就会导致半途而废。

稻盛和夫的这一举动使众人不但感到惊奇而且很是感动,他们认为,稻盛先生没有私心,为了实现自己的高尚目标,为了固守自己的企业家责任,为了固守自己的经营理念,他居然跪下来恳求大家,他是如此地真诚,如果我们不全力以赴地帮助他,难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于是,稻盛和夫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然而刚开始实施这个举措的时候,还是遭遇了困难。就在京瓷开始全力扩展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时候,又有两家企业宣布进入通信领域。一家企业是国有铁路公司设立的日本Telecom公司,另一家是丰田汽车公司和日本道路公司共同组建的日本移动通信公司(IDO)。他们可以分别利用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沿线铺设光缆,很快就可以形成通信网络。而稻盛和夫的第二电信电话公司只能够自己开辟微波通信网,架设抛物面天线,从最基础做起。从当时的市场格局来看,别说与NTT相比,就是和这两家企业相比,第二电信电话公司也是处于劣势的。

但是稻盛和夫还是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京瓷集团能够固守下去,第二电信电话公司就一定会在日本通信领域创出一番事业来的。为此,稻盛和夫一再地向员工们强调,“我们必须努力,努力去降低所有民众的电话费”,“人生只有一次,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宝贵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现在正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让我们诚挚地感受上苍,让我们赶紧抓住这天赐良机”,“为了这项事业的成功,就算贡献了我的生命,我也在所不惜”。

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所有员工在稻盛和夫的鼓动下,都开始努力投入工作——坚守自己做人的良知,为民众们谋得利益,在贡献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价值,这需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努力地固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第二电信电话公司成立一周年之后,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条件最差的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竟然是三家新公司中业绩最优秀的,成为三家民营电信公司之首。

现在,当初条件最差的第二电信电话公司已经成为仅次于NTT的日本第二大通信企业的KDDI。第二电信电话公司顺利运行之后,为了回馈员工的努力,稻盛和夫在第二电信电话公司上市之后,允许员工们以股票面额购买原始股。但是,作为社长和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创立者的稻盛和夫却实践了自己“毫无私心”的诺言,他连一股都没有购买。后来,很多人都认为作为企业的领导人的稻盛和夫不持有本企业的股票不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所以稻盛和夫在股票开始流通之后才购买了一点,也只是走了一个形式而已。这就是稻盛和夫的固守——如果没有最初的固守,怎么又会有最后的成功呢?这就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固守改变一切。

3 持续学习:平凡变成非凡就这么简单

稻盛和夫说:“学习必须持续进行,只有你每一天不断地积累,将每一分钟、每一个小时都变成学习的时间,在这样的持续积累下,一个平凡的人才能够变成一个非凡的人。事实上,做企业也是这个道理,在我经营京瓷集团的数十年中,我一直都将一个员工的持续学习力看做他是否具有培养价值的关键考察因素,只要员工愿意学习,愿意持续不断去学习,我们就会给他机会,让他成长起来,毕竟优秀的员工才是京瓷最需要的人才!”

持续学习,不论是在企业经营中,还是员工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备的因素。只有愿意学习能够坚持学习的组织和个人,才能够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所谓在企业中的持续学习,就是指每一位员工在每一分钟、每一小时的不断积累。对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只有每一分钟的学习积累才能够成就员工在企业中的一天,只有每一天的学习积累才能够成就员工在企业中的一个月、一年甚至是在企业中的一辈子。

许许多多的大企业都拥有令人惊叹的优秀业绩,但是这些优秀业绩也都是企业内员工不断地重复朴实、枯燥的工作所堆积起来的业绩。

稻盛和夫认为:“任何企业内的成员都必须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员工在企业中描绘自己心中所梦想的蓝图,顷刻间就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这是不可能的事。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宏图抱负,都必须脚踏实地、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蓝图。

稻盛和夫经常将培养员工的过程与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进行对比——“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成为科学的不解之谜,科学家判断,以当时的科学技术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金字塔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令全世界都感叹。而它的建造却是由无数个不知道名字的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数千万的巨石一块块地搬运堆砌而成的。金字塔是凝聚了无数人汗水的结晶,所以历经悠久的历史之后它依然傲立在世人的面前。”

稻盛和夫曾对京瓷工厂的一个部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样的成就,是你自己努力赢取的,我赞赏你的努力和持续学习的精神,我佩服你。”这位部长最初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并且他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在贺县的京瓷分工厂中任职20多年。在刚进入京瓷分工厂的时候,面对上司交代的任务,他总是拿笔将其一一记在本子上。每一天,面对众多的任务,即使是汗流浃背,双眼发黑,他也会努力、认真地完成。当时,在京瓷厂内,他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员工,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从来没有任何牢骚和怨言,这样单纯且枯燥的工作,他孜孜不倦地持续了近20年。

面对大量重复、枯燥的工作,这位员工持续努力地工作了近20年的时间,这种坚持,最终令其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变成一位部长,由平凡变成非凡。这正是因为其踏实努力、坚持不懈所得到的回报。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很多人都说我是成功者,说我具有非凡的天分,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天分所占的比例也只有1%而已,剩下的99%全都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可见,持续的力量所产生的结果是惊人的。

稻盛和夫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任用过许许多多不同性格的人才,其中有众多头脑灵活的人才,他们思维非常敏捷,工作中的要点也能在第一时间领悟,可以说他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候,都是才华横溢的人。同时稻盛和夫也会招聘一些相对的“笨人”,这类人反应并不快速,对于工作上的领悟能力也缓慢一些,他们大多的表现是比较忠厚老实。很多人都会认为如果企业要辞退员工,首先考虑的必然是这些“笨人”,而不是那些聪明的人才,肯定会将聪明的人才委以重任。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头脑灵活的人大多都认为公司给予的任务太过平凡,觉得自己待在这样的公司有些大材小用,于是在不久之后就会辞职,所以,能够留在公司长时间工作的,大多都是那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员工。

稻盛和夫曾说:“这些‘笨人’做事情常常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他们常常就像蜗牛一样,只会一点一点地向前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着。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之后,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由平凡变成了非凡。”此时,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突然之间变成了聪明人,而是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他们都领悟了一套自己所熟悉的流程。非凡的能力并不是突然之间就能够获得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钻研、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持续的过程中熟悉工作,增加经验,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才能由平凡变成非凡。

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才就像是猎豹一样,动作迅速而猛烈,而那些“笨人”就像牛一样,动作虽然笨拙,但是能够持续地专注于一项工作不断努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技巧。稻盛和夫说:“企业中有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没有大能耐,只会听从别人的吩咐认真地做事情。但是,你们应该以自己这样的‘笨拙’感到自豪,因为将来也许只有你会成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企业中许多看起来平凡的工作,只有持续地坚持去做,持续地努力学习经验,才能够为自己最终的成功铺下坚实的道路,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众多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毫无例外地都是因为其能够持续地努力学习、工作,最终才由平凡变成非凡。

4 “极度”认真地工作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稻盛和夫所倡导的“和魂洋才”式经营中,将一种良好的态度发挥到极致是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员工的工作态度一直是稻盛和夫最为关注的,只有员工认真地去工作,他们才能够学会融会贯通,将各种理念与经验杂糅在一起,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改变自己和企业的未来。

稻盛和夫原本并不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他曾一度认为在劳动中遭受苦难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在稻盛和夫孩童时代,父母曾经对他说:“孩童时代的苦难,是应该学会面对的。等过了这个时代,即使有再多的钱也难以买到。”当时的稻盛和夫并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总是对自己的父母反驳道:“如果能将这些苦难卖掉,我是不会有任何犹豫的。”

在很多企业中,多数的年轻人都像当时的稻盛和夫一样,对艰苦的劳动不屑一顾——稻盛和夫曾在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任职,他很快就发现,这一浅薄想法在现实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稻盛和夫所任职的公司曾在日本陶瓷业内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但是在稻盛和夫任职时期已经处于倒闭的边缘,迟发工资、大量裁员是公司处于艰难时刻的代名词。稻盛和夫去购物时,店主都会用同情的口吻对他说:“待在这样的一家公司,将来可能连老婆都不一定能找到。”与稻盛和夫同一时期到公司的职员大多都抱着去另外更好的公司任职的态度,对工作漫不经心,在一起聚会时也总是牢骚不断。

当时的日本社会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稻盛和夫依靠自己大学老师的关系才进入这样的公司,本来他应该怀着激动与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但是当时稻盛和夫年轻气盛,早就将所有的恩义抛诸脑后,嘴上的牢骚话比别人更多得多。与稻盛和夫一同到公司的职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相继辞职,最后只剩下稻盛和夫与一位京都大学的高才生。两人在一起商量之后决定共同报考其他大学再次深造。最终两人都达到了录取分数线,但是在入学时,学校却需要户口簿的复印件,稻盛和夫给老家的大哥写信,要求将复印件邮寄给他,但是等了许久却没有任何音信。最终他只能无奈地送同事进入大学深造,而自己只能留在这所濒临倒闭的公司继续工作。很多年之后,稻盛和夫才知道当时家里收到他的信件之后,之所以没有给他户口簿的复印件,就是因为家里人省吃俭用地送他进入大学,之后又托他老师的关系才能够进入京都公司上班,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要辞职,家里人觉得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的大哥在气愤之余就拒绝了给他寄送复印件。

就这样,稻盛和夫独自一人留在了京都公司。稻盛和夫在苦恼之余常常想,如果自己转行到别的公司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如果留在公司,结果也并不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留在公司或者辞职离开,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稻盛和夫在经过一阵子的苦恼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稻盛和夫的人生。

稻盛和夫想到自己如果辞职,就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感觉不满而辞职,而当时他并没有合适的理由辞职,于是稻盛和夫决定埋头工作。不再有牢骚和懈怠,稻盛和夫将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工作全力以赴。从那之后,稻盛和夫对工作的认真,可以用“极度”两个字来形容。在京都公司,稻盛和夫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尖端陶瓷材料的研究,他将自己所有的吃住都放在了实验室,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他昼夜不分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有时候甚至连三餐都顾不上吃。在公司其他人的眼中,这种“极度”的状态,被染上一层悲壮的色彩。

然而尖端的研究,并不能像马匹拉车一样,只知道用死力气是不行的。因此稻盛和夫用积攒下来的钱购买了许多有关新型材料的杂志和书籍,常常在夜间或者休息时间认真地学习研究。在这样不断努力的工作过程中,稻盛和夫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最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稻盛和夫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有机化学课程,但是在毕业前期,为了能够更好地找到工作,他曾了解了一些有关无机化学的知识。在当时,稻盛和夫也只不过是一个25岁的小青年,但是在专心工作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出色的无机化学研究成果问世,这令稻盛和夫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内的一颗新星。

在这个时期,辞职的念头和以后的人生道路之类的话题,早已经从他的脑海中消失,在稻盛和夫的内心产生了对工作的强烈兴趣,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形容当时的心情。这个时候,工作对于稻盛和夫来说已经不再是辛苦,稻盛和夫对于工作的努力和认真以及取得的优秀成果,令公司其他的成员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尊重。

此前,稻盛和夫可以说是在不断的苦难和挫折中度过的,但是之后,不知不觉间他的人生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最后,直到稻盛和夫人生中的大成功降临,这不仅令他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在社会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但是稻盛和夫却依然愉快地享受于“辛苦”的工作当中。

5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管理法则

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员工,这是稻盛和夫最为注重的管理方法之一。稻盛和夫说:“在我们的企业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领导人去解决,京瓷的领导人不能够只会说不会做,而应该不但要说得好,还应该做得好,首先成为员工的表率,才能够管理好员工。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京瓷的领导人都应该是企业的一个标杆,是员工学习的榜样。”

事实上,在“和魂洋才”式经营中,稻盛和夫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他积极地学习外国的理念,积极地与外籍员工沟通,并要求自己成为他们的榜样,让他们跟着自己一道去努力工作。

稻盛和夫在创立京瓷集团的最开始,只能够接收到来自松下株式会社的订单。可是,松下株式会社的产品价格、质量和交货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当时,在松下株式会社的一次零部件供应商会议上,一直对松下株式会社的苛刻要求非常不满的供应商们对着松下的采购部负责人开火了,大家愤愤不平地发泄着自己内心的不满。

然而,在场的供货商中只有稻盛和夫没有出声,并不是他太懦弱,而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感恩的心——稻盛和夫认为,松下株式会社对京瓷的“折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苛刻要求提升了京瓷集团的产品品质,这对于京瓷集团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正是出于这种感恩的心理,稻盛和夫对于松下的要求十分重视,因为这能够给处在创业期的京瓷集团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稻盛和夫能够接受松下集团的严格要求,他手下的员工却接受不了松下的严格要求。他们认为:我们和其他企业中的工人领着同样的薪水,为什么却要比他们更为辛苦?有着那么多的企业订单可以去拉,为什么我们非要死守着松下株式会社这一家的订单?

可以说,当时很多员工都对稻盛和夫的做法很不满,就连跟稻盛和夫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管理人员也认为京瓷集团如果只接松下株式会社的订单,不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性格倔强且注重坚持精神的稻盛和夫就是不放弃松下株式会社这个客户——“我们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达到松下的水平,到时候我们的产品就是市场上最有质量信誉的产品,我们京瓷集团就能做大”,面对这种情况,稻盛和夫如是说。

话是这样说,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稻盛和夫决定亲自去现场——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用自己的亲身实践阐释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才是京瓷集团最需要的态度,怎么做才能够让京瓷集团快速地发展起来。

深入现场的稻盛和夫和普通员工一样去生产,但是他比员工们要认真很多,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完美。当时,京瓷集团中一个叫作小林纯一郎的员工对于稻盛和夫的做法很不解,他对稻盛和夫说:“社长,我们的产品已经足够好了,你没有发现吗?市场上能够提供的配件就属我们京瓷的最好,但是你还这样要求完美,那不就是在增加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吗?我认为我们在保证现有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一些成本,这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听了小林纯一郎的话,稻盛和夫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告诉他:“你的建议没有错,如果我是别的企业的领导人,我可能会采纳你的建议。但是在京瓷集团中,你的建议我根本不会采纳。我们要追求完美的品质,生产高质量高规格的产品,这样才能够使京瓷和其他企业区别开来。我希望客户们在拿到我们产品的时候会说‘这是京瓷的产品,和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与众不同,京瓷的产品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稻盛和夫在听完小林纯一郎的话之后,认为自己需要更努力一些,因为京瓷集团中的很多员工可能都是这种想法。于是,稻盛和夫拿上行李搬到了一线生产车间,跟工人一同吃住,一边工作一边向工人阐释京瓷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我们这样做就是让京瓷成为高品质产品的生产厂家,让更多的客户相信我们,只要我们努力,那么我们就能够获得不错的发展,那时候我们就能够拿到更多的订单,大家的薪酬水平也会更高,我们都能够生活得更好。”

就是在这样一种身体力行的做法下,员工们都被稻盛和夫的精神感染了,他们在工作中开始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而这种改变为京瓷集团带来了突飞式发展——高质量的产品让京瓷集团获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订单就如同雪片一样地飞来。

面对取得的成功,稻盛和夫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努力,而是在此后的数十年内一直坚持这一做法——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去改变一切。

在“和魂洋才”的经营中,很多时候需要领导人亲历亲为,才能够让员工接受那些陌生的理念,从而成长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在美国开设第一家分公司的时候,稻盛和夫就提倡用美国人的经营和生活方式去管理企业。当时,京瓷在没有招募美籍社长的时候,很多工作都是由京瓷集团派去的代表管理的。当时,那个代表对于美国人的经营和生活方式非常瞧不起,他认为美国人只在薪酬时间内工作的态度就是一种非常懈怠的行为,这对于奉行努力工作生产理念的日本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这位代表一开始试图以各种严厉的规章制度约束美籍员工,让他们努力工作,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目标。但是遗憾的是,不论这位代表制定的规章制度多么严谨细致,却没有让更多的美籍员工去努力工作,而且还让这些美籍员工的辞职率大增,导致企业的生产极度不稳定。

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稻盛和夫亲自飞赴美国,他先是招募了一名美籍社长,让其以美国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员工,同时他还积极地学习美国文化,然后再将京瓷的经营文化和美国的经营文化相互融合,最后实施。比如说,稻盛和夫知道美国人喜欢在下午的时候喝杯咖啡再去工作,于是他给每一个部门都装了好几台咖啡机。结果是,稻盛和夫的这一做法收效甚好,企业的辞职率有了很大的下降。一位美籍员工在一个中午碰到稻盛和夫的时候这样跟他打招呼:“嗨,稻盛先生,你准备的咖啡味道不错,这让我每一天可以多干出好多的活!”

在提升美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上,稻盛和夫还提出了新的经营理念:日本的管理者们都必须亲自到一线去,向美国员工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也让美国员工向日本人学习日本的工作方式。领导们要身体力行,积极地融入到新企业的经营氛围中去,从而更好地发展企业。

可以说,稻盛和夫的这一做法非常见效,此后京瓷集团在美国的分公司越来越多,而这都是身体力行式的“和魂洋才”经营理念的极致发挥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