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明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处处算计,不肯吃一点亏,结果只能是占了小便宜,失了大利益。反过来,不计较得失,把便宜让给别人,表面上看是吃亏了,但暗地里却得了大利。
1没人愿意和小气吝啬的人做朋友
喜剧大师莫里哀笔下阿巴贡是个“连赠你一个早安也舍不得说,而说借你一个早安”的吝啬鬼。看过这部剧的人,可能会在台下被阿巴贡的种种吝啬行为逗得发笑,但是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绝对笑不出来,甚至会对他避之不及。
许晴的朋友王允月非常小气。关系好的时候,每次两人出去都是许晴出钱,虽然王允月的工资比许晴低一些,但是王允月好像把许晴出钱当作了理所当然。
王允月出门从来不带一分钱。每次许晴和王允月出去玩,许晴要请王允月吃饭,请王允月玩,回来的时候还要打车送王允月回家!一次,许晴和王允月出去,碰到了王允月的男朋友,于是三个人一起去吃火锅。到了最后,连茶水都喝完的时候,王允月的男朋友也没有付账的意思。当服务员拿着账单走过来的时候,他突然和王允月聊得“热火朝天”。等王允月付钱是不可能了,许晴愤怒之下付账走人了。
过了不久,王允月说那天实在是两人都没带钱,为了赔罪回请许晴。等到了以价格低廉著称的饭馆并开始点菜的时候,王允月跟服务员说:“你们这里的菜怎么这么贵?”说得服务员不知如何回答,许晴只好打圆场。等到把菜点完了,服务员问:“请问你们需要什么酒水吗?”王允月直接否决说:“你们这里的酒水这么贵,叫我们怎么喝啊。”许晴听她这么一说,吃饭的兴致已经减了一半。吃完饭结账的时候,王允月又在前台和收银员磨叽,要求给打折,看到她这样,许晴觉得这次的饭吃得真是不痛快。
从此,许晴也不找王允月出门玩了,对王允月的邀请也以各种借口推掉了。
生活中,总是有些人特小气,害怕自己吃亏,更害怕别人从自己身上占到一点的便宜。比如吃饭从不埋单,和人办事算计一点小钱……虽说在理财方面讲,会“算计”的人不受穷,但与人相处,还是大方一点更招人喜欢。否则,亏你也许没吃,却付出了失去了朋友的代价。
在与人相处中,吝啬是非常讨人嫌弃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恶习。一个吝啬的人总想着获利而不知道去付出,这样的人会让人看不起他,也懒得见他,总有一天朋友都会慢慢疏远他,最后只能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再加上没有长远眼光,只看到眼前利益,因此即使他再节省,也难有大的发展,也不会获得很多钱。
人与人相处,不是我帮你就是你帮我;不是你占便宜,就是我吃亏。当你总是计较自己那一点付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对你的付出呢?
大学时代,姬颜给大家的印象是心细如发但做事不那么雷厉风行。虽然大家通常会为她的好心而动容,可说实话,关于她的将来,还真没有人特别看好。
毕业实习时,他们那一届大多被分到一家由一些女性占据领导地位的国营单位,大家都觉得有点不那么自在,但姬颜与她们很快就融成一片了。
一次公司年末聚餐,一些妈妈级的同事们都把自己的小孩子带来玩,一般没有结婚的女子顶多出于礼貌过去逗孩子几分钟,吃饭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孩子的油嘴、油手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但是姬颜却不然,她看起来是真心实意地喜欢那些孩子,她坐在小孩子旁边,喂他们吃饭,给他们擦鼻涕……哪怕是自己吃不好饭,而且干净的衣服被弄得脏兮兮的。席终,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阿姨,妈妈们也同她结成了好友。
实习结束时,公关部可以留一个人直接转正,但大家怎么也想不到会是外貌、英文都一般的姬颜。她没有使用什么特别的手段,只是一味真诚地待人,哪怕自己吃点“亏”。
助人与自助是一种结合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与技巧,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虽然,感情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结出果实,但是我们要知道,唯有人情、友谊是人在生活中、事业上最好的资源。你今天通过做某些事储存了人情,日后你有什么需要别人帮忙的,别人自然是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
没有人愿意和小气吝啬、不愿吃亏的人成为朋友。太斤斤计较自己的付出,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虽然精明但难有成就,何不大方一点呢?
2再精明的小骗术,也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很多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创业做生意,总喜欢耍些小花招,只要看到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就两眼放光,用尽欺诈的手段,争抢拼夺。试想,当别人知道上当受骗,还会和你有第二次生意往来吗?那么,你的精明小骗术,注定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其实,旅游景点的店铺经营者都有“赚一票就跑”的心理。他们认为游客都是第一次来,以后他们也不会再来了,不可能当回头客,所以宰一个是一个。这种为了挣钱不够信誉的行为,更不可能带来回头客。日子久了,店铺没有口碑和信誉,哪里还有生意上门呢?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销售员往往把推销定位为“一锤子买卖”。只要将商品推销出去,就算大功告成。这些销售员没有考虑过客户购买商品后的使用情况,他们只是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进行一种十分低级的推销行为。
苏墨做保健品销售已经3年,但是,因为没有成绩,在公司依然是个最底层的推销员。3年里,苏墨整天忙忙碌碌,路没少跑,话没少说,可几年了他却还没有积累到固定客户。于是他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在推销的过程出了问题?
原来,在给一位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时候,那位老人问:“我常年骨质疏松,没少吃各种各样的钙片,都没见有效,你这个东西难道比钙片还管用?”“瞧您说的,老伯,我们是全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生产的东西只有质量保证才能通过。我不是和您吹,您吃我的产品不出两个疗程就会见效的。”
“那我的老伴儿老头晕,吃这个会管用吗?”“管用,它有安神的作用,吃了安神、提神,自然可以管头晕了。”
听信了苏墨的话,老伯一下子买了3个疗程的。然而,当苏墨再一次出现在老伯所在的小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的时候,有些老人却当面指责他说:“都是骗人的,张老头上次买了都上当了,说是两个疗程就能治好他的骨质疏松,现在他用了半年了都还没见起色呢。”
原来这种产品不过就是起保健作用,但是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苏墨不惜用“可以治病”的说法来诱导老人。虽然第一次成功推销出去自己的产品,但是却招到全小区的人的不信任。
事实上,推销绝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如果你信奉推销就是“一锤子买卖”,把你的商品说得完美无缺,客户未必信任你;即便是你的口才了得,最终说服客户购买你的产品,但是当客户用过以后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有了上当的感觉,他以后自然不会再相信你。真正优秀的推销员,在和客户交谈相处的过程中,他不仅就商品而谈商品,而是着眼长远,从满足对方利益的角度来谈商品,这样他才可能将对方变成自己的合作伙伴。
消费者维权网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花卉消费暗藏玄机,盆花买来一周就枯了》的文章,被花卉苗木类各大专业网站纷纷转载。该文以福建省泉州市几位花卉消费者的买花经历及撰文记者的“明察暗访”,发现盆花易死系人为所致。
原来,是一些“黑心”花店老板为了加快销售周期,在盆花中做了手脚。
为了加速盆花的死亡,花店老板可谓费尽心机。他们给盆花盆景过量施肥,把花从种植大棚取出或者从外面批发进来后,在装盆的时候在盆底多加花用复合肥,这样花就会因为吸收过量的营养而枯萎死亡。
另外,许多花贩为了给鲜花一个好卖相,大量使用有害化学药剂,比较普遍的就是使用亮光剂。有花店用矮壮素、亮光剂等化学药剂喷洒植物,让花卉开得更加鲜艳,让叶子油光发亮。但如果化学药剂已被植物吸收,将大大缩短鲜花的寿命。
姑且不论这些“黑心”花店老板这么做是否违法,单凭他们这么做的动机,就已经显现出贪婪无度的奸商心态。面对商家的这些短视行为,花卉消费者会有什么反应呢?
长期养花的人,会把花卉当作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同时他们对盆花的养护方法自然是了然于胸。假如三番五次地在花店里买到“中途夭折”的花卉,他们会猜出是花店的花卉有问题,就会逐渐减少盆花的购买量,这无疑使花店经营者损失掉一批购买花卉的中坚力量。
偶尔买一两盆花消遣的消费者群体,他们的花卉消费力量也不容小视。这类消费者有潜在的持续性消费的可能,假如他们刚开始时就能把第一盆花卉养好,那么只要家里空间足够,他们会很乐于再养几盆花。相反,假如许多初养花者屡屡“碰壁”,养的花卉一盆接着一盆死亡,那他还会持续不断地去养花吗?
无论花卉消费者是否知道盆花死亡的真正原因,他们都会减少这类盆花的消费,花店老板所谓加快销售周期的如意算盘恐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很多生意人都抱着“无奸不商”这句话,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来获得利润最大化。纵观世界富豪,几乎很少见凭借欺诈、以次充好等手段成为大富豪的。
据说,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最具有经济头脑的人,他们的成功固然有其头脑聪明的原因,但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在生意上,从来不做一锤子买卖,非常讲究诚信。在他们看来,那种“只要每个人上我一次当,我就可以发财了”的想法无疑是自取灭亡。其实,犹太人是最有理由做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因为他们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自己的家园,被人到处驱赶。但实际上犹太人绝少有这种劣迹,反倒是以其极高的信誉闻名全球,他们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也都非常好,从不以次充好,欺骗别人。
在为人处世或创业做生意的时候,如果你不懂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只是以眼前的“利多利少”为唯一标准,可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精明的小骗术,也只能为你带来一次利益,但是你必定会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样的精明,何尝不是一种愚蠢呢?
3弄虚作假的南郭先生,总有一天会露馅
混吃混喝的人自古就有,成语故事“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先生可以算是“以混为生”这一类人的榜样。不过,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被揭穿伪装。现在,职场上也常常有“南郭先生”,不过,那些没有真本事,或者无视公司规定弄虚作假的人,早晚有一天会露馅。
现在,很多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即便自己不会做某事,不具备某种经验,还是会在简历上填写这些技能和经验。据一个老板说,他急聘一个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助理,可面试了不下30个人,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最令人生气的是很多人明明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可是他们还是以有经验为由,滥竽充数混进了面试的队伍。因为这种“经验欺诈”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这位老板看过简历之后,往往要求面试者上机操作或者动笔设计,结果,很多人撒的谎就不攻自破了。
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真才实学,整日滥竽充数,投机取巧,即便能通过一时的争功、抢戏取得一些好处,那也不能长久。毕竟不是金子自然经不住职场的锤炼,早晚都要被淘汰。滥竽充数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在这个“在商言商”的时代,商业是需要讲究效益最大化的。如果你做不出成绩,就算是混进了好公司,但你只是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
周建在某知名日本公司负责售后服务,空闲的时候,喜欢到宁文才的球馆打网球。并且,他偶尔会在上班时间约球友打网球,大家都没空,以至于他只能和做教练的宁文才打。
有一天,打完球一起喝咖啡,宁文才问周建:“你怎么能在管理严格的日本公司里溜出来打球?”周建很自然地回答说:“我们公司有几个大客户在外地,公司时常派我去检查已经卖过去的设备。但设备质量不错,很少出问题,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谎称去外地出差,实则猫在家里休息,这样一两年来已经虚拟‘出差’了十多次了。”
宁文才惊讶周建如何能撒这样的弥天大谎,而周建毫无歉意地解释,他自有办法开到旅行社的机票、发票和出差地的一应吃住行的发票,还乐呵呵地说:“这些报销的收入几乎跟我的工资一样高了。”
几周后的一个周日下午,周建又来打球,大家打趣地问周建:“现在在哪儿‘出差’?”他说:“在厦门,周一才回公司。”未几,他突然接了一个电话,继而声色紧张地走开,一会儿回来,面如土色。
大家问他原委,他说是老板来的电话,问他在哪儿,他轻车路熟地回答说在厦门,老板说他也在厦门,正好可以和他开个会。周建一边脑筋急转弯一边迅速地说:“我在机场,正打算回去。”谁知老板说他也在机场,可以在机场开个短会。走投无路的周建只好说出真相,老实交代他并没有去厦门出差,但又撒了一个新谎说是因为家里有事。
两周后,宁文才和周建在球场见面,周建说,他已被炒了鱿鱼。说起之前的“机场巧合”,原来并不是真的,是老板察觉到了他的“出差骗局”而将计就计设的局,这下他可以天天名正言顺地在家打球了!
说得天花乱坠,看似精明能干,其实不过是无用的绣花枕头。这些人常常自知无能,便万分警惕周围任何威胁自己利益和位置的事或者人,往往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欺上瞒下,两面三刀,最后把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搞得乌七八糟,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发展。
能在职场有所成就的人靠的绝对不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而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反之,没有专业技能和经验,那你在职场就是可有可无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别人来顶替你的位置。经济危机来临时,那些被公司留下的绝对是有真才实干、不可替代的人。
虽然现在出来混的人也越来越多,混得好的也不乏其人。但是,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以图提高自己的价值的行为,终将被有识之士识破,从而导致更糟糕的结果。想要真正掌握职场免死金牌,还是应当脚踏实地地工作,修炼自己、培养自己。
4偷懒耍老板,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在办公室,把公文袋与档案夹堆得很高,让老板知道有很多事情在等着自己处理;在自己的格子四周贴满便利贴,让上司觉得自己有上百件事需要备忘;同时开着QQ跟写字板,灵活切换窗口,假装写文案;把开着帖子的浏览器缩小到一个小窗口,慢慢拖着看,随时可以根据老板的位置最小化或关闭……
看到这些,大部分“装忙族”都会会心一笑,心想:“这些我都做过。”确实,很多上班族为了维护自己在同事或领导眼中的形象,常常用“装忙”来表现自己工作努力,且能把偷懒进行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过,纵观职场,许多成功的人大多不是凭借这些小精明升职加薪的。这种总是想占公司的便宜,想赚得多、做得少的“装忙族”在一次次的偷懒、耍滑中,最终必定会把自己算计进去。
陈毅是一家时尚杂志编辑部的主任,在招聘编辑的过程中,把挺有才也重视工作机会的张海招纳进来。
作为时尚编辑,平时工作时间QQ在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张海算是让陈毅开了眼。原来,张海上班的时候同时开着三个QQ。据说,一个工作用,一个朋友用,一个闲聊用,但是张海似乎有充足的时间。每次陈毅从他身边走过,大都能看见他在以极高的工作效率向QQ消息窗口里面输入文字。因此,陈毅虽有意见,但还是忍了下去。
谁知,一天正上班,张海忽然大声欢叫起来:“哈哈,真的是!”然后激动地向办公室的人大声叙述他在网上打听到了某明星的隐私。后来,这番举动自然严重干扰了别人工作。陈毅便暗示他,应该排除干扰,专心自己的工作。第二天,张海安静多了,QQ也只开了一个,似乎整天在那里专心找选题。
不过,不到一周,陈毅就发现张海根本没有改,只不过是启动了“预警系统”。也就是说,每次听见陈毅的椅子一响,他一敲键盘,各种窗口就全部缩小了。陈毅什么样的员工没见过,这点偷懒耍滑的招数自然清楚。很多次陈毅站在不务正业的张海背后喝咖啡,在跟其他同事寒暄时都有“无意”中看张海的屏幕。
试用期一个月不到,偷懒耍滑的张海工作错处频现,甚至还违规操作,把未经审核的稿件送到排版处。这下,陈毅就觉得不能姑息了,决定早点让张海走人。
自以为精明的人用各种方法偷懒耍老板,事后还自己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高招。可耍的是老板吗?显然不是,用这种偷懒、敷衍的工作态度工作,那你耍的不过是你自己。事实上,就算你不在老板的眼皮底下工作,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失去对你的监督,就算是你运气好、算计精,瞒过了老板,但是,长久下来,你自己也形成了一种惰性,在业务能力上也会逐渐下滑。相信,一个没有业绩的人,在公司里是不会受老板欢迎的。
作为一个员工,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就算老板不在身边监督你,也不应该放松自己。只有发自内心的勤奋和努力,才能让你在工作中做出更可喜的成绩。不要以为,你的工作只是为了做出样子来给老板看,老板要的是实际业绩和工作效果。
没有工作经验的连星的第一份工作是当饭店服务员。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而连星却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至二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看到她的才干、准备提拔她做大堂经理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几年后,连星不但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并且把它经营得红红火火。
事实上,优秀的员工之所以努力工作,并非只是为自己的饭碗与薪水,他们有更高的需求。把工作简单地视为换取劳动报酬的想法是低级的、短视的,有望成就事业的人永远不会把眼睛停留在薪水上,相反,他们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总之,别以为老板不在,我们“装忙”,他就不知道事实。上司和老板在职场那么多年,什么事情没有见过,你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他们自然明白。自以为精明的我们要是趁老板不在偷懒耍滑,那离我们被炒走人也不远了。不是常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吗?自作聪明、敷衍工作,反而会让我们更吃亏。
5把吃亏当成投资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很多人会这么想,吃亏,凭什么啊?我去公司上班,为什么要被别人欺负?我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利润,我干吗白忙活?朋友之间原本是平等的,凭什么就是我来谦让你,成全你?但总是有一些“傻瓜”,他们不仅不介意吃亏,还会大张旗鼓地吃亏。因为他们知道,多付出一点,就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从学校毕业以后,风江找了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他热情真诚,同事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风江绝对没二话。由于出版社的工作很忙,人手不够,所以编辑部的人有时还要兼顾一些发行部、业务部的工作。很多人对此提出了抗议,只有风江一个人默不作声,主动承担起了其他工作。有的时候,甚至是那些搬书、装书的力气活儿,风江也是经常干。
有同事背后提醒他,不要这么傻干,这样做又得不到什么好处。风江闻言只是一乐,还是仍旧照干不误。后来,风江成为领导支使最多的人,他像每个部门的临时助手一样,连员工都知道可以去叫风江帮忙。在出版社的这几年,里面的所有业务流程,风江全程都参与过。
后来,风江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由于平时在出版社的那些额外付出,让他对业务上的事驾轻就熟,很容易就进入了状态。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吃亏”、多付出一些的道理,总是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对于老板安排的额外的工作,不是抱怨,就是消极对待。这样的员工,搞不好饭碗都难保住,更不要说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了。
其实,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阅历浅、经验少,还不是计较回报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多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累积一些人生的经历和知识,并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所以,哪怕那些付出在表面看来是额外、吃亏的,你都要去做。如果你能比自己份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做得更多一点,多为你的老板和客户着想,那你就更有机会获得别人的青睐,更容易成功。
其实,职场是这样,生意场何尝不是呢?我们都知道,温州人做生意是出了名的厉害,在他们心里就遵循着这样一种规则。面对明明是吃亏的事情时,总是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把吃亏当成是一种投资。
胡明是一位电器设备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一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遗憾的是,胡明找遍了公司的库存,就是没有这个配件。但是,这位客户着急得很,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他所在的企业就面临停工,而停工一天的损失将达5万多元。
看到客户如此着急,胡明一边安慰,一边承诺一定在一天之内把货搞到。客户刚走,胡明便亲自出门打的直奔其他供货方。谁知,去了好几家,都没有货。没办法,他只好连夜乘飞机到深圳的供货点提货。
费劲了周折,胡明终于拿到电器配件,拖着一身的疲惫,连夜从深圳赶回自己的城市。第二天,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客户感动得无法言语。
但是,这次生意对于胡明来说,却是一桩赔本的生意。因为一个配件才300元,利润也就30元,但是胡明却付出了3000多元的交通费。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胡明亏了好几千元,但是他却得到了客户的信任。第二天,客户所在的企业就敲锣打鼓地拿着锦旗,送来大匾,答谢胡明的诚信,并且也没少在业内其他企业宣传他这种一心想着客户的事迹。
当然,胡明生意自然是越来越红火,得到的财富自然比区区几千元的损失要多得多。
美国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耐特说过:“有时候,能吃亏就是福,会忍让就是成功。”真正明白做人、懂得做事的人便深谙其中的道理。就好比那些赞助,眼前看来,所投入的资金与产出并不是成正比的,想要立刻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往往是不太现实的。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企业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企业无形知名度提高了,媒体对交叉点的报道和关注度都高了。当下吃亏的投资,事实上是一种更明智的、长久的广告形式。
谁都想得利,没有人想吃亏。但事实上,有时候,如果你吃点亏,以后会占大便宜。以吃亏来交友,以吃亏来得利,是一种比较高明和有远见的办事技巧。可见,吃亏是一种长远投资。因此,聪明的人总是会在利益抉择的时候为他人着想,能不计较的就不计较,能成全的就成全,能帮忙的尽量帮忙。虽然一时可能有所损失,但日后的回报自然也不会少。
6用吃亏的方式赢得人心
生活中我们想要永远占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很多时候吃亏不可避免。有的时候,我们虽然吃了亏,但却因此赢得了人心,这其实是占了大便宜。
魏国公韩琦有两只用举世无双的宝玉做成的玉杯,他非常喜爱。他为了让玉杯更加光艳,就用白金装饰它。一次,韩琦宴请朋友,一位朋友不小心将两只杯子打碎了。
朋友知道这是韩琦的珍爱之物,所以甚为恐慌,连连对韩作揖道歉。没有想到韩琦不动声色,笑着对友人说:“所有的事物,或成或毁,都有它们自己的命运。你是失误打了它们,并非故意,何必道歉呢?”
韩琦的一席话,让这个朋友敬佩得五体投地,更让来赴宴的其他人见识到了韩琦的度量。韩琦的亏吃得值!
其实,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在危急时刻拉自己一把的朋友,如果其他人看到你如此对待朋友,那他们也会觉得你值得交往。在与人相处时,当别人因犯了错误而让你自己吃亏的时候,其实正是搞好你们之间关系的好机会。如果你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便吃了亏还能大度宽容,那么你就能赢得了人心。在营造人际关系网的时候做到了“人和”,那你的成功之路自然就有了保障。
你若总是双眼盯住眼前的一点利益,一点也不肯吃亏,这样的做法会让你在别人的心中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失去了别人的认可,你以后还哪里有便宜可占呢?而且,如果朋友有难,你却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肯施以援手,那么这不是失去了“义”?古人常说“无义之人不可交”,你不肯吃亏,失了道义,那反而是吃了大亏。
当有人问到“小超人”李泽楷“你父亲在生意上都传授了你那些秘诀”的时候,李泽楷笑着答说,其实他父亲并没有传授什么赚钱的秘诀,而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说过:“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他还告诉儿子,和别人合作,假如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出任了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江实业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80年代初的年薪。但是二十多年来,李嘉诚年年如此。李嘉诚的这一举动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于是,大家都特别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当他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时,投资者也莫不纷纷购入。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李嘉诚是大股东,至此得到大利的自然还是他。而且,李嘉诚想办什么大事,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和支持。
李嘉诚是一个善于吃亏的行家,因为他所吃的亏,都是可以为他带来好处的亏。表面看来,李嘉诚是亏了,但他争取到更多人的心,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值得信赖和合作。乐于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意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这个笼络人心的吃亏手段。
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现实当中,如果你只是做一个干活的黄牛,而不知道表现自己,那么,结果你肯定会吃亏,吃亏之后,你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些人可能也是无意之间让你吃了亏,但如果你不说出来的话,他就会不知道。相反,如果你能用一种方法把亏吃到明处,让这个令你无意吃亏的人意识到之后,他会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而你也会因此获得补偿。
总之,吃亏有时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时候,你可以吃点亏,用这点亏来赢得别人的心,让你占了“人和”的先机,如此一来,你想要的东西就会不期而至了。
7精明而不太精明
什么是“精明”?“精明”表现为不计较眼下的得失,把眼光放长远,所以,精明的本质就在于长远的眼光。很多精明人的行为在别人看起来都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很吃亏。但精明人看的是将来,他们并没有死盯着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不放,这样才是“精明”。
那“太精明”又是什么?太精明的人看起来也很精明,但他们的致命之处在于总是盯住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做任何与眼前利益无关的事情。这样处处算计、太精明而不肯吃一点亏的人,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林经理常负责接待公司的领导,这次接待的便是徐总。这位徐总每年都要来北京几回,闲暇时甚爱逛古迹。
开始时,李林摸不清徐总有多大权力,脾气好不好,就很谨慎地陪着他游故宫、天坛、颐和园。可时间一长,李林见徐总没有总经理的气势,又主管技术,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时常私下评论徐总这不好那不好。虽然在徐总面前,李林有点卑躬屈膝,但是他背过脸来又毫不掩饰地不拿人家当个事儿。
后来,再一次逛故宫的时候,李林就以“我刚想起来了,下午有个会议!这时候呀,故宫人不多,景色也好,应该去啊!可我这会议太重要,要不我也想去走走”为借口来拒绝。甚至,有几次李林还假装出差不在,实际是做足疗按摩去了。
接待时,李林常常请徐总吃饭,毕竟公司可以报销,因此李林很舍得散财。拿着菜单,李林就什么贵点什么,而且明显超出了两人的量。徐总劝他停,李林的东道主热情却不依:“您也难得来一次,还吃得惯中餐吗?不合口味咱们可以再叫。”
刚送走了徐总,总部的调令就来了,让李林担任行政部经理。行政部是无利可图的闲职,工资也比现在少很多。难道是徐总?等李林回过味儿来,他追悔不及。
现在职场常有“太精明”的人,比如做成了是自己的本事,失败了都是别人有错;在上司面前卑躬屈膝,处处讨好,却对同事不冷不热;总以为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就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而等到前程灰暗,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却怨恨别人;公司一有点风吹草动,经营不稳,就赶紧跳槽……
这样的“精明人”太攻于心计,善于为自己打小算盘,很少为别人着想。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时时处处唯恐自己吃亏。这样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也很难得到上司的信任。
事实上,真正的成功者都选择做精明人,而不做太精明的人。因为精明让他们获得了长远的利益,而太精明只能让自己得到眼前的一点小利,而且还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利益。成功的人都是真正精明的人,最明白如何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王宝强一副憨憨的模样,别人都叫他“傻根”。但是,王宝强却在演艺界混得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王宝强是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他只是憨憨地一笑,不与争辩。就算这样吃一点亏,他也不生气。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并不傻,但是他知道太精明不好,“装傻”却能让他在演艺路上走得更远。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正面的精明呢?
反观那些太精明的人,他们往往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总觉得世人皆醉,唯我独醒。试想,当别人都醉的时候,如果你醒着,那就会被周围的人所抛弃和孤立。真正的精明者绝不卖弄小精明,他们懂得生活的真谛,能够把握做人的原则。而太精明的人往往重“小利”而忽视“大利”,斤斤计较却不知轻重,机关算尽而本末倒置,弄得人都远离你,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现代人处处都在学精明、学心计,其实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最终让自己吃大亏。精明可以,但是不要做那种太过精明、不能忍受眼前一点小亏和小挫折的人。我们常说,吃亏是福,这样的精明不知会折多少福呢?在为自己取得一点点小利益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太精明的人是否会想到,他已经失去了更大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