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逻辑(套装共16册)
64911700000081

第81章 不必城府太深,也忌坦率过头

我们不喜欢城府太深的人,与之相处会心里没底,没有安全感。同样,我们也不想和直言快语的人相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方的一句话就会让自己很没面子,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心。所以,与人相处,别一副深沉样,也别坦率过头。

1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时下有人视“心直口快”为美德,认为“心直口快”是坦诚的表现,殊不知“心直口快”有时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怀着一颗坦诚的心对待别人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口无遮拦,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的话,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有时还会引起纷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姬安去参加同学聚会。去的时候堵车,她迟到了半个小时,结果一进门,和她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魏萍就开始数落她:“让你早点走,你不走,现在迟到了吧!大家都等了你好久了。”姬安也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感到非常抱歉,于是对于魏萍的指责没说什么。

饭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姬安发现一对曾经非常要好,甚至就要走进结婚礼堂的爱人,如今并没有坐在一起,就无意地问了一下。对方表示说分手了,再也没有说什么。姬安知道自己问了不该问的,心里也有些不大好受。等到过了一会儿那个女的去上洗手间的时候,魏萍就开始说姬安:“你没看他俩的气氛有点不对吗,本来来的时候王一一就有些不高兴,现在你这一说,人家躲到洗手间去哭你高兴了。”

魏萍的指责让姬安特别想对她发火,但是,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也就忍下来了。之后,虽然她们依然还在一座城市工作,姬安却很少和魏萍联系。

虽然我们常常赞誉那些直言不讳的人,也希望自己身边能够有直言快语的朋友,但是当我们真正碰到直言快语的人,尤其是那些经常指责我们错误的人的时候,心里往往会非常不舒坦。即使不会因此而与对方翻脸,也难以消除对方的言语对自己的伤害。

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若你总是不顾他人的感受,当着众人的面哪壶不开提哪壶,那么即便你出于好心,一样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你的朋友刚离了婚,而你总觉得她形单形只的,就时不时地在众人面前说些什么“好好的离什么婚?不然,带你老公来多好?你看我”,“做人啊,还是有伴的好”。这些话不但不能安慰朋友,反而会让对方觉得难堪,认为你在伤害她。

朋友之间,因言语不合造成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也是常见,所以不要主观地认为只要你不存坏心,别人就不会对自己心存怨恨,毕竟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给别人听的,当你的言语伤害到了别人的时候,别人自然是会对你心生怨恨。当这种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会疏远你,要么就会直接对你进行报复。

和亲友交谈尚且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可直言直语,那在职场上和同事、上司相处更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毕竟,大家并不会因为你的直爽而标榜你为个性,或者包容你的失误。

王昆山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也是公司的“大好人”,但是人缘一直不佳,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爽直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王昆山都是直言不讳,结果造成人人都疏远他。

比如说,王昆山的一位下属出现了工作失误,他就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对方,这做得不对,那做得不好。当然,他这么说并非是为了彰显自己多么厉害,而是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知错能改,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可是,这样的指责经常让下属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丢尽颜面。因此,人人都对他不满。

面对上司的时候,王昆山也是如此。比如,有一次公司召开中层以上领导会议,领导说错了一个数据,细心的王昆山立刻站起来纠正,弄得领导脸红脖子粗。结果,领导也不喜欢他。

直言直语的人很坦率,有时候并不是故意要奚落对方,而是真心地想要帮助对方。如果你不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仅不能帮到对方,反而会让对方对自己心存怨恨,这又何苦呢?有些事情,尤其是别人的错误、糗事、私事等,如果无伤大雅,何必那么较真呢?当不提则不提,当隐晦说的绝不明说,当绕开的则绕开。

当然,并非让你杜绝直爽,变得假意虚伪。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要适时地掌握一下运用它的场合和方式。一个聪明的人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心直口快,想什么说什么。照顾别人的感情,三思之后再开口,才能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保持自己的人格魅力。

2有些话打死也不说

你内心的秘密不能随便对人倾吐,否则当别人看透或者知道你的隐私的时候,你的脆弱就会暴露在别人面前。所以当你神神秘秘向别人透露你的隐私时或者当你滔滔不绝向人说你的心事时,你是否想到了这样做的后果?

刘雯在一家设计公司上班。因为刘雯是亲戚介绍过去的,所以即便刘雯学历低、工作能力一般,老板还比较关照,除了支付给她高薪外,公司还专门给她租了一套住房。当然,这一切是绝对保密的,因为这是老板特别的照顾。但是老总怕其他同事知道了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所以再三叮嘱刘雯要保守秘密。

工作后的刘雯,待遇高且不说,还常与老总一起平起平坐,指点江山。看着其他同事羡慕的眼光,她心理上有种极其优越的感觉。“如果能让他们知道我的待遇也不错,他们不是会更羡慕我吗?”所以,当她脑子里产生了这种虚荣想法后,便开始控制不住自己。

有一次,同事聚会,她被灌了几瓶酒之后,便开始试探性地向关系最要好的同事讲了这些。看着同事那大张成“O”形的嘴巴,刘雯感到了一种极大的满足。很快,公司里的同事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结果,不久,老板便开出了辞退信。老板说:“你根本就不足以取得我的信任,我上班之前就与你说过了,这事情不能说,结果你还是说了出去,这样我的员工肯定不服,我不得不开除你。”

《道德经》中曾有这么一句话:“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如今却有许多人,因为某些虚荣心理,特别容易松动自己的牙关,喜欢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装腔作势,以为这样就会比别人能力强。殊不知,越是卖弄,越是向别人全盘展露自己,就越暴露出了自己的弱点。这样,常常使自己陷入被动、不利的境地。

这并不是教你要城府深、能腹黑,反而是保护你自己在这一点上不受伤害。你不知江湖险恶,职场汹涌,就“实心眼儿”地什么都对他说了,那被人摸清底细钻了空子的事情就会时有发生。

卢青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个男同事一直对她不错。有一次那个男同事找了个机会向她表白,说很喜欢她。当时卢青已结了婚,便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他说他不图别的,只要能经常关心她就很快乐。后来有个和卢青关系还不错的女同事发现了他对卢青的关心,就问是怎么回事,卢青也没多想就告诉了她。

但是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卢青和她闹僵了,而她为了达到个人的一些目的,以卢青当初向她透露的情感秘密作为造谣生事的武器。这其中受伤害最大的还是那位男同事,最终他不得不选择了离开,而卢青也为此内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卢青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有些情感上的隐私千万不能说,说出来就可能给别人和自己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心理学家说,人若有心事,应该说出来,才不会在心内郁积,闷出病来。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错的,但是,要说可以,关键是不能随便说,不能什么都说。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们未必跟你是同一条心。小心你说的那些“心里话”,有一天会变成他对付你的“利器”。

所以古训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尽量不说,这只是为了让你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的意识。即使是最亲近的朋友,你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该烂在肚子里的还是要烂在肚子里。否则,你视别人为知心朋友,把老底全都抖给对方,他却因此而小看你,算计你。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都很少谈论自己或他人,更不会轻易就泄露自己的本性。其实,不论做什么,我们都要见机行事,不要盲目匆匆地暴露自己的隐私和过去、心事和秘密。所谓枪打出头鸟,还是给自己一点退路,让别人觉得自己低调神秘点好。

3别人的隐私,要么拒之门外要么烂在肚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也许是过去的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也许是一次不幸的遭遇,也许是自己做过的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也许是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动荡变化……一旦泄露出去,就会对当事者产生各种难以预估的影响或伤害。

但人们似乎都有一大爱好,那就是特别关注他人的隐私。就好比那些名人的隐私,街头小报一旦出现了一篇有关某某名人的隐私,如“某某离婚揭秘”、“某某情变内幕”之类,就容易被哄抢一空。

因此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关于别人的隐私,我们要么遏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打探,要么就是知道了真相也要像守护传说中的宝藏一样地守住这些秘密。

生活中,好友很信任地告诉了你他的秘密,或者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你可能会发现了你的某个朋友的隐私。但是,不管是他有意告诉你的还是你不经意间注意到的,对这些事情,你都不能毫无顾忌地告诉别人,否则会影响你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会害人害己。

余文珍在公司向来与她的好朋友商溪无话不说。一次,余文珍对商溪说了一个她从来不曾对任何人开口的秘密,其实自己的大学学历是假的。余文珍说:由于当初自己只顾着玩儿,所以学习一塌糊涂,最后大学也没考上。但如今没有文凭太难找工作,于是家里人就托人帮自己弄了一个假的大学文凭。商溪听后坚决地说一定替她保守秘密。

在公司,余文珍和商溪的能力都不错,业绩也都旗鼓相当,老板有意提拔她俩。在快到年度选任销售经理的时候,两人实力不分伯仲。但就在选任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公司就开始流传余文珍用“假文凭”的事情,大家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销售经理的位置被商溪夺得。

余文珍当然知道是商溪背地里做的手脚,于是开始了一个“复仇计划”,最后顺利地把商溪的男朋友“挖”到自己身边。商溪知道男友是因为余文珍和自己分手时,欲哭无泪。

如果你的朋友愿意把一些秘密和你分享,那你们之间一定是非常好的知心朋友。对于朋友的秘密,即便她没有叮嘱你不要外泄,但你自己应该心知肚明这种事传出去会不会对她造成影响。即便守住别人的秘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你藏在心中憋着很苦闷,但你还是要把别人的隐私咽进肚子里。

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你以为无关紧要的一件事情,想着说出去就说出去了没关系,殊不知,这样会伤害到别人。为人你可以真诚,但是处世一定要把好口风,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可信,什么话不可信,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否则,一旦说了不应该说的事情,那么伤害已经造成,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不想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你为之珍惜的那份友谊,就好好管住你的嘴巴,不光为自己更要为朋友保守秘密。这样,你才能在赢得别人敬重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把你当作人生中最可靠的“听筒”。

4给带刺的批评裹上“糖衣”

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你喜欢直接指出对方的缺点吗?看到下属犯了错误,你会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通吗?在与同事共事的时候,你是否在他做错了事的时候,不顾时间、场合就当众指出……如果你经常这样做,那就要小心了,每个人都不会喜欢被人指责,即便你是好意。

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当一个人犯了错误,如果他自己已经意识到错误,你还当面去指责他,对其所犯错误加以批评,那狂风暴雨之后,你可能沮丧地发现,你的“善意”并没有被对方接受,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恶言中伤,不要当面指责,而要为带刺的批评裹上糖衣。

岳雅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她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工地上转悠,提醒那些忘记戴安全帽的工人们。

岳雅工作非常负责,每次一碰到没戴安全帽的人,她就会大声批评,看到他们一脸的不高兴,她又会说:“我这还不是为你好,对你负责,对你的家人负责?”工人们表面虽然接受了她的训导,但却满肚子不愉快,常常在她离开后就又将安全帽拿了下来。

看到了这种情况,岳雅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岳雅听了经理的建议,决定换个方式去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批评。

于是,当她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时,就问他们是不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然后她会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建议他们工作时一定要戴安全帽。

结果遵照规定戴安全帽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出现怨恨或不满情绪了。

实际上,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将对方批评得一无是处,彻底地打败对方,而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因此,批评也要讲究方法,否则,直接批评对方的缺点,当面指责对方的错误,不仅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你最好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时候,委婉地告诉他某些方面做错了,或者某些话说错了。即使是批评,这样也让对方感觉温和多了,并且只要你的批评是对的,让他认识到了他的错误,他也很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经常看选秀节目的人会发现专家评委有一个几乎是无往不胜的妙招:先指出选手的优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出不是。例如,对方是名歌手,就先指出他声音不错,台上表演力很强,再指出他缺乏经验,细节处处理不够好。这种方法使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面子上也过得去。这样既达到目的,又保住自己而不伤害别人的批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因工作出色,王静进公司不到两年就坐上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但是个别下属不服她,徐进甚至公然和她作对。

自从王静做了部门经理之后,徐进经常迟到,一周五天,他甚至四天都迟到。按公司规定,迟到半小时就按旷工一天算,是要扣工资的。问题是,徐进每次迟到都在半小时之内,所以无法按公司的规定进行处罚。王静知道自己必须采取办法制止徐进的这种行为,但又不能让矛盾加深。

于是,王静把徐进叫到办公室问道:“你最近总是来得比较迟,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没有啊,堵车又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再说我并没有违反公司的规定呀。”

“我没别的意思,你不要多心。”王静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的敌意。

“如果经理没什么事,我就出去做事了。”

“等等,徐进你家住在苏州桥附近吧?”

“是啊。”徐进疑惑地看着对方。

“那正好,我家也在那个方向。以后你早上在苏州桥西等我,我开车上班可以顺便带你一起来公司。”

没想到王静说的是这事,徐进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喃喃地说:“不,不用了……你是经理,这样做不太合适。”

“没关系,我们是同事啊,帮这个忙是应该的。”王静的话让徐进突然觉得脸上发烧:人家王静虽然当了经理,但是还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而自己这种消极的行为,实在是不应该。事后,徐进虽然谢绝了王静的好意,但他此后再也不迟到了。

两人交谈时,虽然没有一字是批评,但是这样的话却达到了批评说服的目的。在西方欧美一些国家,时常可以看见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批评方法,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话。这样,在批评中加点“蜜糖”就会让人感觉不用那么难堪,从而巧妙地减少了因愤怒而引起的冲突。

据说,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保持着一种特别而又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某些原因犯下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子的中央,然后整个村落的人都会赶过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并用赞美来“教训”这个犯错的人。这些“教训”的人无论是年长年幼都会历数这个犯错的人曾经做过的好事,只要是这个犯错的人曾经做过的,哪怕是极小的好事,也绝不遗漏,这样的“教训”方法让这个族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将错误进行到底”。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批评呢?只不过,这个批评是需要我们将自己的批评藏在赞美之中。让赞美的声音围绕那些应该被批评的人,用赞美的方式实现批评的目的,这岂不是更好吗?

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点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常常收效甚微甚至是适得其反。其实,批评也可以是甜的。在社交中出色的人都明白,用温婉平和的语气,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把批评变成劝说,那批评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5难以启齿的逐客令要讲得不动声色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来访本是乐事,但是对方促膝长谈后仍然不肯离去,那就不太好了。如果你直接下逐客令,坦率地跟朋友说:“我们要休息了,你也回去吧!”这显然是给朋友泼冷水,会挫伤朋友的自尊心。但是,明明都深夜了,明天还要早起上班,朋友一点回去的意思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李菁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但是他有一个朋友却是一个天生喜欢聊天的人。两人的家离得又非常得近,因此,那个朋友经常会在没事的时候找李菁聊天。这一天,李菁非常累,下班之后就想赶紧歇歇,可不幸的是,那个朋友又“如约而至”。

没有办法,李菁只能强打精神应付他。谁知,那个朋友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天南地北地海侃,先说自己一天的事情,然后扯到国家大事。总而言之,就没有他说不到的话题。李菁实在是困得不行了,上下眼皮打架,可是对方还是没有停下来的迹象。结果,李菁在迷迷糊糊中就睡了过去,那朋友这才注意到,于是就告辞离开。

第二天,李菁上班的时候,还是一点精神都没有,一天都是迷迷糊糊,工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出错,被上司批评了好几回。李菁心里委屈,可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身边总是存在着一些“好聊”分子,他们总是把与人聊天当成是人生第一大快事,只要是抓住机会,就喋喋不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没营养的话题,面对这样的人多多少少让人有些无奈。如果是在空闲的时候,随口敷衍两句,倒也没什么,但是如果自己有事,而对方又不懂得看眼色行事,那么不少人恐怕就只能干着急了,因为碍于朋友情面,怎么着也不能下逐客令。

很多客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是在耽误你的时间,他们还以为你非常乐意倾听。所以,只要我们能够让朋友意识到自己确实不愿意听,对方自然会离开。其实,下逐客令并不那么困难,只要我们不直截了当地说对方打扰了我们,对方就一定能够理解。

事实上,聪明的人知道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巧妙动听,这样不仅不会挫伤客人的自尊心,还能为自己节省宝贵的时间。

晚饭后,几位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女教授,谈到夜深,这几个年轻人还意犹未尽。

女教授第二天要出差,行李也还没收拾,还需要早点休息。但碍于情面,又不好直言辞客。她想:“这几个人兴致勃勃的,如果直言明天有事,改日再谈,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但却易置对方于较为尴尬的处境,不太好。”

这时,一个小伙子正好将自己的意见说完,女教授接着这位年轻人的话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要去北京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起谈谈。”

几位年轻人听完教授这话,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如果不能直接下逐客令,那我们不妨让客人意识到你有急事,你并不喜欢听他说这些或者让对方意识到他正在浪费你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委婉动作暗示法。

我们知道,在清代,社会上流行“端茶送客”的习俗,这其实就是一种委婉的暗示。主人接待客人时,如果话不投机或者事情讲完了客人还不想走,主人便双手端起茶杯,但并不喝。此时,客人接到主人的暗示只好知趣告辞。

现在,我们虽然不能“端茶送客”,但是一些肢体动作也会让对方意识到你的逐客之意。客人来你家或办公室坐了一会儿后,你可以有意识地抬头看一看墙上的挂钟或手表,这样表示你还有要紧事,客人便会意识到你有事而告辞。若有粗心的客人还没有意识到,你不妨频繁看表,让来客觉察而告辞。

有时,当来客谈完正事后,你立即打招呼,“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其他的话我们改日再谈”,同时起身与客人握别,那对方也不可能要求强留。

逐客要做得完美,你必须兼顾既有情又有效的原则。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逐客,你都必须不失热情,切忌用冷冰冰的表情和尖刻刺耳的语言刺伤对方,也不宜用爱搭不理等方式表示烦厌之意,免得以后见面时尴尬。话语委婉得体而不失礼仪是最好的“逐客令”,这样才能既达到了逐客的目的,又不伤及对方的尊严和面子。

6传达不幸的消息,话要“曲”着说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不幸,甚至是噩耗,有时会无情地降临到人们的头上。这种不幸带给亲人们的打击像晴天霹雳、地陷天倾一般,令人惊惧、痛苦,难以承受。

如果我们要传达不幸的消息,那就不能坦率地直言直语,否则只会让情况更糟,甚至“祸不单行”。所以,我们需要格外讲究方法,尽可能地减轻或缓解对他们的刺激,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同一病房里,有两个老人都被诊断出得了糖尿病。

冯谷医生对王老先生说:“很抱歉,我得跟你说一个情况,你得了糖尿病了,化验单上的数据说得很清楚。这个病实际上也没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而且有可能死人,希望你能够明白它的严重程度。从现在开始,你的生活就必须进行彻底的调整,从吃喝拉撒到工作锻炼都得注意。你得了这种病,我也很替你难过。”

听完冯医生的话,王老先生非常的绝望沮丧,日日闷闷不乐。

钱梅医生对刘老先生说:“你的身体状况不错,除了血糖水平有点波动以外。你这个化验结果还不错,你的情况本来有可能更糟糕的。现在好多人都有这个毛病,比较专业的叫法就是糖尿病。这个病是完全可以控制住的,要是治疗护理得法的话,对你的生活一点影响也没有。事实上,我觉得你患上这病已经很长时间了,不过你的状态整体上还不错,我都替你高兴。注意点饮食、加强锻炼,你这身体就会越来越好的。”

听了钱医生的话,刘老先生也放心不少。以后,他每日都让自己保持了乐观愉悦的心情,特别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虽然是同样的情况,但钱医生通过委婉的语言,使病人看到沾疗的积极一面,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现实,并且也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决心。

把不幸消息通知当事人时,尽可能地“曲”着说,委婉地表述,这既有利于让对方清楚地知道实情,也更便于接受它们。

这个“曲”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渐次渗透,意思是说,当估计到不幸消息对于当事人可能造成致命打击的时候,就不宜一次性地通知对方。我们可以一次比一次多地把坏消息透露过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之增强承受力。最后把实情说出时,对方就不会感到太突然了。

陈老先生体弱多病,心脏不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是他最宠的,这年过年时儿子来信说要回来看望老人,老父亲十分高兴,在家里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可是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死了。

这个消息如何告诉老人呢?如果直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家人运用了渐次渗透的方式,先告诉他说:出了车祸,儿子受了伤,正在抢救。过了一天又说“还在抢救,情况不好”。又过了一天人们开始叫他做“最坏的准备”。最后告诉他:“医生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没有留住他。”此时,老人已经明白了,显得很镇定。

这种方式对于精神脆弱,身体有病痛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在实施的时候,还可以多请几个人配合着做。比如,请他们信得过的人和关系密切的人在场。这样在通知之后,可以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

其实除了生命、死亡、灾祸,我们身在职场,总有些时候,你需要硬着头皮将一些坏消息告诉领导。但是,要想让领导接受坏消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当你通知了坏消息,他有可能迁怒于你。因此,面对坏消息,如果你能用一种相对委婉的表达方式将它传递出去,也许对听说双方都会有利无害。

市场部申经理正在与一位重要的客户联络感情,在宾主尽欢之际,部门员工风尹突然冲进来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经理,经理,不好了。上次来的那个客户刚打电话来说,他们今年不想和我们继续合作了,而是想找一家新的供应商合作。这怎么办啊?真要是这样,我们会损失四分之一的份额的!”

申经理在还没有被这个坏消息震惊前,就先被风尹的举止惹恼了。再听了她说的话,申经理就更恼了,生气地说:“你进公司都多久了?怎么还这么不会说话办事?”风尹也愣了,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惹怒了上司。

俗话说:“怎么说要比说什么更重要。”向领导传达不幸的消息最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同情心传达。你可以设想领导听到此消息后会有什么表情、心态和状态,然后汇报时就一定要把设想的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当领导看到你的反应时,他为了不失格,会装出大气、静气的样子,反而会安慰你“不要紧张,不要生气,天又没有垮下来,怕什么嘛”;二是先汇报消息再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最好的下属的做派,也会赢得领导的信任。

因此,面对客户流失这个不幸的消息,你这样说也许会更好:“经理,上次来的那个客户那边刚刚出了点状况。客户打电话过来说……”这时,你的技巧在于弱化了消息的负面刺激,给了上司一个缓冲情绪的时间。你在说话时再多用一些“我们”一类的字眼,就可以表明你和领导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

而且,当你有坏消息要向领导汇报时,能否以你的能力之所及,考虑一下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如果能,那你可以接着说:“经理,他们今年不想和我们继续合作了,想找一家新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不过我认为这是好事,我仔细考察和研究了他所代理的地区的情况,物色了两家更有实力的公司,他不退出,我们还无法与这两家公司合作呢!您看什么时间有空我约他们跟您见见,您来考察一下,看选择哪一家?”

大家都喜欢喜鹊报喜,但是当不幸和意外来临的时候,当我们必须要传达不幸消息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合适的时机,委婉地传达坏消息,这样才能减少刺激和打击,让对方容易接受。

7人的“逆鳞”是坚决不能碰的

《韩非子·说难》篇中曾对龙做了如下描述:龙的性情非常柔顺,人们可以和它亲近,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坐骑。然而,它的喉下有一块长约尺许的逆鳞,如果有人触摸了它,那么它必然会发怒,以致伤人致死。

其实,岂止龙有自己的逆鳞,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忌讳,这也就是常说的“龙有逆鳞,人有禁忌”。古人讲大丈夫要慎言慎行,就是告诫人们说话一定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定权衡利弊再开口。否则,一旦触碰了别人的逆鳞,就会使对方难堪,甚至伤害到对方,最终也伤害到你自己。

其实,所谓的“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隐私、不可言说的过去等。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权势、风度多么傲人,也都有不能别人言及、不能冒犯的禁忌。朱元璋虽然成了大明朝的皇帝,成了真龙天子,但他也是有“逆鳞”的。当儿时好友说到“咱们当初一起偷豆子,用破瓦罐煮,结果豆子还没熟,你就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这些话时,他肯定坐不住了,不杀对方不能平息自己的怒气。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上,最好能找出对方“逆鳞”所在位置,以免有所冒犯。

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辞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

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死去。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时口舌的祸害危险性不能小看,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弄不好会使人丧失生命,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

在职场或者交际场合,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利影响。而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就等于阻碍了成功之路。

向南和陈凯宁是很要好的朋友兼同事,同为公司的部门经理,志趣相投,嬉笑怒骂无所不说,私下里没有保留的余地,甚至对方的忌讳也是酒后茶余的谈资。

在一次公司聚会上,向南有点儿喝多了,为了表达对陈凯宁的曲折经历和能力的敬佩,他举起酒杯说:“我提议大家共同为陈经理的成功干杯!总结陈经理的曲折历程,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向南提了提嗓门答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监狱释放证,第三是老婆离婚证!”

话音刚落,众人哗然,陈凯宁硬撑着喝下了那杯苦涩的酒。这“三证”中的两证无疑是陈凯宁的忌讳和痛处,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也不想让人们议论,但向南与他太好、太熟太没有界限了。

从此,陈凯宁对这位曾经的好朋友兼同事的态度一落千丈,他们俩再也回不到当初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地步了。

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事,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以至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俗话说:“当着矮子不说短话。”对于个头低矮的人,最好是不要提及“短”、“小”以及“木墩”、“武大郎”等与矮小相联系的话语,免得他由多心而伤心。对于犯过罪、判过刑的人,最好不要提及“监狱”、“罪犯”等与他的忌讳相关联之事,否则,他会认为你在指桑骂槐。

人总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尊心更强,而且人们非常在乎社会对他的客观评价,所以在公众场合特别应当注意不能触碰别人的逆鳞。即使是无心为之,也不要触及对方的短处,以免伤害感情、破坏关系。

8开玩笑要掌握尺度

同事之间,天天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都不会总绷着脸。茶余饭后、工作之余常开点玩笑,既可以活跃气氛,放松神经,解除疲劳,还可以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甚至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开玩笑毕竟是开“玩”笑,主要目的在于“玩”,所以千万不要把玩笑开得过火。如果开玩笑的效果让人觉得受嘲弄,那就过了,弄不好还会闹出矛盾来,得不偿夫。

敬恺和陈凡同在一个公司上班,所以闲来无事也常开开玩笑,关系一直不错。

有天上班,敬恺无意间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正好是愚人节,于是装作气喘吁吁地跑到陈凡办公室,说:“陈凡,快去你妈妈单位看看,你妈单位出事了!”陈凡一听就着急了,赶紧往他妈单位打电话,结果弄得他妈妈单位的人莫名其妙,还埋怨陈凡怎么乱讲。

等到后来陈凡才知道是愚人节,但他对敬恺咒他妈妈的这个玩笑非常不满,于是就和敬恺理论起来,敬恺却认为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两个人因此发生了误会,并打起了架,虽然最后被大家劝开,但是从此后两个人之间就有了隔阂。

大部分人都喜欢开玩笑,但有时候为了开玩笑而开玩笑,毫不在意对方的心理感受,这样的玩笑实在令人难以承受,也不能带来欢乐,甚至有时候太过玩笑会无意中成了制造矛盾的根源。

尤其,现在很多关系好的朋友喜欢拿对方的隐私开玩笑,比如开玩笑说别人“惧内”,是个“妻管严”,开朋友玩笑说“聪明绝顶”等。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不过是玩笑,但你其实是在制造矛盾。

家具公司老板的徐鸣年过五十,却娶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妻子,并且结婚才两个月,就生了一个小孩。

徐鸣为孩子摆满月酒,亲戚朋友都赶来祝贺。他的一个要好的朋友也来了,这个人心直口快,而且很爱开玩笑。

这位朋友为孩子准备的礼物是纸和铅笔,他亲自把礼物交给刚当上爸爸的徐鸣。徐鸣谢过了他,并且问:“孩子才满月,现在给这么小的孩子赠送纸和笔,不太早了吗?”

“当然不早,”这位朋友笑着说:“您的小孩儿太性急。本该九个月后才出生,可他偏偏两个月就出世了,再过五个月,他肯定会去上学,所以我才给准备了纸和笔。”他此话刚说完,全场轰然大笑,令徐鸣夫妇无地自容。本来很好的朋友,从此断绝了来往。

开玩笑调节气氛本没有错,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分地开玩笑。调侃时说出了他人的隐私,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即使你是言者无意,但也难免听者有心,从此对你恨之入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能什么都说,要绕过别人的隐私、短处,这样点到为止,才能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在开玩笑时,要注意玩笑的性质、范围、内容、形式和掌握分寸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楚,就不可能开好玩笑,这就必定使人落入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讨苦吃的境地。

另外,开玩笑不光要注意方式,玩笑的内容也值得注意,要做到既能引人发笑,又不要影响同事之间的团结。有人喜欢拿同事的一些笑柄来开玩笑,本来人家心里对此就特别忌讳,你再拿来说笑,自然会闹出不愉快,更要切记拿别人的缺点和生理缺陷开玩笑,因为那样更容易引起矛盾。

总之,若要调节气氛,开一些小玩笑是在所难免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开玩笑的对象和尺度,避免给自己平添麻烦和困扰才是最理想的幽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