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种守望,有时候注定成殇,却依然保持着一个优雅的姿势,向着远方朝思暮想,生命在这种守望中消磨,在这种消磨中体验爱的甘甜和苦涩,所以往往不知疲倦。
像鸟儿舍弃了温馨的巢一样,绕过云雾,在茫茫人海里寻觅着心上人的身影,这样的痴,只因为爱的力量太过强大。
在震古烁今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占据了六位,并且都是北宋前期。尤其北宋这六位大师,散文造诣颇高,诗词也能在文坛上领一代风骚,其中有一位地位尤其崇高,另外五位都是他的门生,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大宋王朝后,大为重视文人,所以,文人在宋朝有广阔的天空。可以说大宋“重文轻武”的独特土壤,对孕育出乐观豁达的欧阳修有很大关系。
看似繁华的庭院闪耀着辉煌,然而在被柳条遮挡着的深处,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柳条遮盖了院落的杂乱荒芜,独独遮不住深深的闺怨。
一向豁达的欧阳修竟然将目光和思绪注视到深深庭院,颇让人费解。所以有人质疑这首词并非欧阳修的作品,因为欧阳修的词和散文都带着乐观色彩,而这首明显没有。
欧阳修曾先后三次被贬,但每次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因为被贬,欧阳修得以进入滁州,并在那里赢得名声,写下著名的《醉翁亭记》。那段时间,他的文章、诗词都充满了乐观,没有因为被贬而满腹牢骚。
虽然饮酒,但并非借酒消愁,而是为快乐助兴,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无论是“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还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都展现了欧阳修笔下的乐趣。
从作品来看,欧阳修的乐趣也不是故作淡定,而是内心坦然。欧阳修的性格耿直乐观,即便遇到伤心事也依然积极面对,比如他的一首《采桑子》中有一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这句很独特,群芳凋零,花败了,竟然感觉西湖好。因为人心态好,所以处处好。
而这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例外,第一句连续用三个“深”字,勾勒出哀怨凄凉,连续三个字出现一句里并用得恰到好处,真是神来之笔。
一个女子独自居住在庭院内,不乏吃穿,却唯独不见守在身边的人,庭院的空旷让自己饱受了凄凉,即便拥有用不尽的金银绸缎,于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她每天的生活,除了一日三餐,更多是百无聊赖,唯有院落里的杨柳在微风中飘荡,算是她可以倾诉的对象。
这样的情景犹如诗人海子笔下的诗句:“你在早上,碰落的第一滴露水,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你在中午饮马,在一枝青丫下稍立片刻,也和她有关。你在暮色中,坐在屋子里,不动,还是与她有关。”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杨柳本是美景,然而,现在却成了引发惆怅的物件,愁也一层层,很形象的比喻。因为重重阻挡了视线,而青春年少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要经历重重挫折才能成熟?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如果说庭院揭示女子的高贵有些牵强,那么玉勒和楼高更是证明这是一个富贵的居所,一个富贵的空巢。登上楼只为望见心上人的身影,却始终没有。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不知多少时光,天天独自默默登上高楼,默默地守望,又渐渐地断肠,强行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只为在深夜独自忧伤时默默地缓缓流淌。
这样的等待有结果吗?为何还要痴痴地望,思念的人儿总是负心,为何还要把心思放在他身上?只为心头的那个执着,那个承诺,纵然明知道自己已经被薄情者伤,却内心饱含着希望。
渐渐地,内心的空虚促使自己不要再有过多的奢望,唯一要求做的,便是独自登上高楼后,能远眺心上人的身影,即便他在章台路,只要能远远的一望,也便心满意足。
一切的痴,一切的空想,都被深深锁在庭院。冲破庭院或许外面的天空更迷人,却还是愿意守在空虚寂寞的庭院里,看杨柳帘幕,思念薄情之人,感受爱的无奈,爱的凄迷。
“雨横风狂三月暮”,不仅是天气凄凉,内心也凄凉,都是因为“无计留春住”,春来春又去,花开花也败,任凭谁也不能阻止,而对于女子又有了新的含义,无法把郎君的心留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份凄凉似乎与花儿一样,孤独中无处倾诉,只好与花为友,但花儿也无法解答,只是默默地随意飘荡。
太多凄凉的景象充斥在这首词中,其他词人的闺怨词或多或少有一丝浪漫的味道,这首词处处透露着绝望,的确不像欧阳修旷达的风格。然而,这首词的主人公是女子,当时有闺怨情绪的千千万万个女子的化身。
欧阳修在滁州时,官场生活不得志,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对当地百姓负责,政绩很突出。在滁州任期内,欧阳修非常务实,不为自己歌颂以求被朝廷看到,而是脚踏实地做事。他对自身的被贬坦然接受而没有抱怨,对百姓的疾苦却非常在意,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不如百姓事情大。所以,悲天悯人是欧阳修的一个性格,也是品质。
那么,既然欧阳修悲天悯人,他关注不幸的女子不足为奇。所以,作品中描述自己时,天大的事情一笑而过,描述别人悲苦时,却含着深情。
爱的力量总是强大得令人震撼,即便挣破任何樊笼也要去努力实践,而思念的力量也是强大得令人震撼,有时候明知结局注定会以悲哀收场,但还是风雨无阻,执着于此,只为内心在相思中找到皈依。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甜蜜和哀愁总是一对孪生兄弟,在爱情的世界里,甜美和悲哀也总是如影随形,甜蜜的爱情让人徜徉在天堂之中,却总是又为随时出现的分离而心忧。
张爱玲曾有一篇叫《爱》的短小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被很多人铭记:“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爱情就是这么奇妙,刹那间的灵魂相遇,便迸射出穿透一切的火花,令人说不清道不明。
一千多年前的大宋,每年的元夕夜,也上演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当我们从现在的夜色阑珊中移步,将夜晚的霓虹和闪烁的车灯变幻,呈现出的一幕画面上,是宋朝的男女老少在灯会中乐此不疲地游玩。
这一天,自帝王到平民,无论老少都可以尽情玩乐,连平时根本不能随意出门的女孩子也可以过一把自由的瘾。处处张灯结彩,处处是烟花。浪漫而令人陶醉的夜晚,让人不断留恋,早在黄昏日落,人们盼望的心已经开始澎湃。到了夜晚,面对如此的美景,每个人恨不得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然后,如此良辰中却依然有美中不足,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一个女子看着美丽的夜色,听着他人的欢歌笑语,心中却涌起阵阵悲哀。去年也是这个时候,这样一个良辰美景的时分,景色依然熟悉,那时候自己也属于快乐的一员,在那个老地方,与心爱的人相恋,那个瞬间让人铭记,当时想把时间留住,那一刻,他对她说了很多甜言蜜语,让她一直沉醉着。他们相互看着对方的眸子,里面写满了温馨,写满了甜蜜。
但是,今天这个夜晚,却是寂寞的,欢笑属于别人,其他的都没变,街道没变,灯火没变,变的只有自己。想起去年这个时刻,仿佛还在昨天,眨眼间已经面目全非,曾经有多幸福,今时便有多少失落。
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写的是元夕节一个失恋女子的情感。
“花市灯如昼”,仿佛白天一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浪漫的情景伴随着激动的时刻,多么温馨,一个“约”字让人无限遐想,已经有了约定,为了这个约定彼此都挂念等待。然而这一切都是过去了,只留下回忆,今天还是这个时间,一切都在,但心爱的人已经不能相见,唯有泪水相伴。
《生查子》这个词牌很独特,因为更像五言律诗。欧阳修捕捉了元宵节灯市上一个失恋的女子入词,于是,她成了一个缩影,有着千千万万个女子的影子。当然,对于男人也是一样,去年还见到美丽女子你侬我侬,今年却不见了伊人,独自行走。
在这样快乐的节日里,有人找到了恋人,有人却失恋,但失恋更让人铭记,所以词人没有记住那些寻找到归宿的人,而是选择了痛苦的人,为这样浓郁美丽的夜晚添加了一丝遗憾的味道。
最后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一句类似于作者的另一首词的句子。作者的另一篇《浪淘沙》中“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句说的是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因为各种原因,和朋友相聚竟然成为奢侈的事情,每一次见面都感觉不易,不知道下次何时再重温旧梦。没有一起赏花的朋友,即便花开得艳丽,还是如同虚设。
但恋人之间的感情和朋友之间自然不一样,朋友之间虽然不经常见面,但还是有见面的可能,还是有相邀的可能,但恋人不同,失恋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再见。在这首《生查子》中,用了“去年”“今年”的对比,便揭示了主人公一个翻天覆地的生活。
越是快乐的节日,对于痛苦的人而言,这样的痛苦就更深刻,犹如欧阳修的门生苏轼在中秋夜咏唱的寂寞:“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元夕夜,这样失恋的镜头在红尘男女中不断上演,时光更替,日月轮回,感情是一个永远莫名其妙的问题,失恋总是发生在这个世界里。
失恋是没有良药的,不同于疾病。一个人爱另一个人,那人不爱这个人,应该怎么让那人爱呢?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答案。本来就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太多人都经历过失恋的味道。有的人长期消沉,开始固执孤僻,有的人淡然一笑,转身后发现世界处处都是美丽的景致。然而,这又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味道,许多人经历了这样一个蜕变,慢慢变得成熟,终于抖落脚下的泥土,昂然抬头,处处是晴空万里。
有一首诗歌这么写:“恋爱使我们欢乐,失恋使我们深刻。松树流下的眼泪,凝结成美丽的琥珀。”只要爱过了,心便不该继续寂寞。
郎船几度偷相访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爱情是莫名其妙的,是无法用格式界定的,彼此眼睛与眼睛的对视,或许注定了两颗心在不经意间碰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日日相守的人或许不觉得,唯有分离而想念,才能体会这样的滋味。
爱情犹如一颗含苞待放的花儿,吐露盛放才更加动人,古代的封建礼教,压抑着爱情的花朵,却无法阻挡花儿在暗处为爱展示迎风飘荡的姿态。那个年代,对女子而言,主动谈情说爱,显得异常另类,在爱情面前,只能是敢想不敢言的心理。正因为这样,不能表露爱意却心中思念,才让那时候的爱情增加了一种迷人的色彩。
宋朝诸多词人中,欧阳修算是离经叛道的一位,他为人率性耿直,在诗词方面也是敢想敢说,尤其是爱情诗词上。
可以说,爱情作品属于敏感话题,尤其在古代,自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大力盛行,主流文学都是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而欧阳修很多爱情的词作一反常态,大胆直率表达富有个性的爱情。他无所顾忌,在爱情词的书写上并不含蓄,甚至自己与歌女的交往也流于笔端。
这和他个人秉性有关,不虚伪不作假,真实自然。
这首《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属于贴近生活的作品,完全是用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爱慕,细腻地表达了女性对于爱情大胆的追求。
那一刻,欧阳修游览在溪水旁,看过了船来船往,在熙熙攘攘的船只背后,一道风景定格在他的眼前,两只不同的船只上,一男一女,他们眉目传情,并不断地观察着周围的情景,生怕会让他人发现自己的行踪,两人开口说了几句话,却很焦急,一副赶紧说完好散去的样子。两人待到即将分手时,又总是恋恋不舍。
终于度过了畅快的一段时光,两人都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到了分离的时刻,又开始期盼着相见,见面又这么匆匆。欧阳修苦笑了,为天下像这样的更多的男女叹息了。那一男一女不得不分离,表面还要装作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样子,继而期盼着下一次的相会、下一次的溪水涨,溪水涨潮便是他们的渴慕、他们的信仰。
欧阳修为这一对情侣感动了。
“近日门前溪水涨”,唯有溪水涨了才有机会相见,平时希望见面有多么不容易呀!“郎船几度偷相访”,这里更好地揭示两人的私定终身,他们或许是因为世俗的压力而不得不遮遮掩掩,毕竟那个时候可是不能自由恋爱的。在此前的你来我往中,两人慢慢产生了情愫,瞬间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或许他从来不说“我喜欢你”,她也从来没表达过“我爱你”,但彼此含情脉脉地凝视,已经把爱慕表达出来,渐渐地,他懂了她,她也懂了他。
欧阳修在爱情上是坚持两情相悦的,反对包办婚姻,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前卫的,这一点更显得他与众不同,所以这样的秉性反映在词中,也给予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这个词作,不难看出,欧阳修是在赞扬女子恋爱中的勇敢,是讴歌自由恋爱。
由于见面非常不容易,每次也不能尽兴,“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船太小了,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根本无法静静地你侬我侬,所以不见面有不见面的痛苦,见面也有见面的痛苦。这一句揭示了这样一个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无疑感人至深:“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这已经表达出爱得极致。苦于相思又受世俗牵绊,还不如化作莲花,自由得可以亲近对方,也愿意郎君成为海浪,那样彼此可以经常亲近,不必像现在一样为见面发愁,为更方便地亲近而烦忧。
当爱情到了一定境界,人往往浪漫地希望自己以其他形态出现,只为和恋人相伴。当世俗的铁门束缚了自己,锁链让自己无法亲近远方的深情倩影,那时候看到自由自在的鸟儿可以在远方不断盘旋,就有了化身为鸟的愿望。
爱,到了这种境界,已经是痴了。
所以,白居易有这样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化身为鸟,愿做枝条,只为能和恋人长相厮守。
所以,民国才子徐志摩的诗歌里这样写:“假如我是一片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化成雪花贴近心上人,多么浪漫的想法!
欧阳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溪水中的美景,在古代,人们对爱情的表达总是羞涩,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今天,人们已经很难体会那时候的感觉。彼此不经常见面,盼望着有机会见面。直到见面,还要瞻前顾后,羞羞答答。想尽量放下矜持,却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长谈,真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鸳鸯,甚至想变成莲花,与情郎常相伴。
今天,地球村已经成为一个不再陌生的词语,联系的方式日新月异,即便远在海角,一个电话轻轻松松就能联系到。所以,如今这个世界,除非是死亡,根本不能让人彻底体会到刻骨铭心的分别。而现在的恋爱自然也不必羞羞答答,比任何时代都开放。因此,古人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今天已经难以体会到。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中的恋人饱受了相思之苦,那时候人们的恋爱总是受到父母的阻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害了一代代的人,那时候,欧阳修已经在公开地歌颂自由恋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感谢这位多情的词人。
现在,“父母之命”基本被束之高阁,父母的见解只是一个参考,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也愿意子女在爱情上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
今天的情侣可以大胆地在大街上手牵手,可以彼此挽着臂膀行走在商场,可以在灯火阑珊处拥抱彼此,倾诉衷肠。
如果欧阳修看到今天的场景,应该会笑得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