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之道
63806400000004

第4章 电脑王国的巨人王安

提起王安,在电脑世界可说是无人不晓。他28岁发明的磁芯存储原理,奠定了电脑进行高速运算的基础。为此,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向他颁发了“杰出成就奖”;1988年,美国发明家纪念馆将王安列为继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等人之后第69位大发明家。

王安出生在中国上海,父亲是小学英文教师。6岁的王安该上学了,父亲把他带到学校去,校长有些为难,因为这所学校最低班级也已是三年级了。

“让他试试吧,就跟三年级”父亲说。

校长看这孩子挺机灵的,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王安开始了他的学习历程。从小学三年级到中学、大学,他一直比同班同学小二、三岁,且个头也小,体力上比不过人家,常受人欺负。但他努力学习,力争在智力上、学习成绩上取胜。这也锻炼了他不服输的进取精神。

在小学,这个插班入学的孩子很快获得了老师的喜爱,他不但跟上了三年级的课程,还成为班里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4年后,王安小学毕业了,当地只有两所初中,只招不到100名学生,初中的入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父母想让他再上一年六年级。

“我不!”王安急得差一点要跳起来,他是班里的优秀生,居然要“留级”,那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王安第一次违拗了父母的意愿,偷偷地去参加升学考试。发榜时,王安居然拔了头筹。这更增添了他搏击进取的信心。

13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6岁那年又以全班最高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学习电机工程。在大学里,王安还用课余时间编辑刊物。那是一本科学文摘。父亲为他打下的英文基础,使他有了用武之地,他想把西方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希望中国摆脱乱世而强大起来。

1937年,王安进入大学二年级时,抗日战争爆发。毕业后,他投入抗战工作,为中国军队设计和制造专用的发射机和收音机。

当时有一项计划,中国将派一批工程师到美国去培训,以便为战后中国重建作好准备。王安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被录取。1945年4月,25岁的王安只身告别祖国,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1948年2月,王安通过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的博士学位。这年王安28岁,距离他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只有16个月。

取得博士学位的王安,向哈佛计算实验室提出了工作申请。实验室负责人霍华德·艾肯博士是第一代电脑的设计人之一。他非常欣赏王安的才华,在接受王安作为实验室研究员的第一天,就交给王安一个有关电脑资料存储的课题,一个当时计算机研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刚刚问世,艾肯博士等研制的第一台电脑是个庞然大物,有数千个机械继电器,数据的存储和运算都用这些继电器来完成,所以工作起来不仅声音响,耗能大,而且速度很慢,功能很有限。

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和扩展计算机的功能,人们急需寻找一种不用机械操作就能快速处理、存储资料的方法。这就是艾肯教授给予王安课题的内容要求。

电脑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除了可以处理和储存资料,而且要有记忆功能。记忆功能是人们衡量电脑容量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记忆资料越多,储存的速度越快,电脑的功能就越大。当时,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上,人们使用的存储记忆装置有多种,主要是:电机式继电器、打孔卡、真空管、阴极射代管、磁带、磁鼓等。王安对这些存储材料分别进行反复的实验和分析,并一一进行对比,最后把眼光停留在最有潜力的“磁性”材料上。

当时,磁性材料存储资料是靠机械装置的工作来完成的,因而造成计算机体积庞大且运算速度缓慢。王安凭着他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对课题敏锐的思考,提出了用电代替机械操作来实现资料储存的办法。

电磁受电流的影响,会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磁通,如果正磁通读为二进位数据的1,负磁通则可以读为0。王安用这一原理来读写记忆资料,却遇到了一个障碍:每当磁通的方向转变时,它所记住的资料随即遭到破坏。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成了王安攻克用电磁材料存储资料的关键。

王安日以继夜地用各种办法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退缩。在那些日子里,当同事们结束一天的工作陆续离开实验室后,王安仍然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工作台前继续苦苦思索。即使是吃饭、走路的时候,他脑子里也尽是电磁、磁通量的变化……

无数次的失败促使他另辟研究的途径,他突然想到:以前一直是想着如何保持已建立的磁通,保持储存的资料不被破坏。这种静态的保持办法是不是可以采用动态的办法代替呢?顿时,一道灵光在王安头脑里闪过,对啊!读取资料时破坏的磁通,只要在读取资料后把它重新写下来,不就可以保持它原来存储的信息了吗?王安顺着自己的新思路重新开始实验,果然成功了。这种重写资料的构想,成为他发明电脑磁芯记忆体的基础。

用电能代替机械能,使计算机的体积大为缩小,而磁通可以在几千分之一秒内转变方向,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大加快。王安这一被称为“记忆磁芯”的发明,为计算机研制工作的突破擎出了一片天地。

在哈佛计算机实验室发明了“记忆磁芯”以后,为了尽早地把自己的发明投入实际应用,王安决定创办自己的电脑公司。

1951年6月30日,王安公司挂牌成立。在美国波士顿南郊哥伦比亚大道的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部电话,加上600美元的储蓄和他的发明,王安开始了在电脑王国里的创业之路。

王安在奋斗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杰出才华。他边搞营销,边研制新产品。从1960年开始,王安的发明和新产品层出不穷。第一部电脑排版机、第一座电子计分器、第一架可写方程式计算机,以及对数器、自动打字机、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相继问世。他不断地创造发展电脑办公新产品,并且在与同行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王安公司制造的办公室自动化电脑系统遍及了全世界。

以后,王安的公司成为美国著名的上市公司,在美国各个州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全世界都有他的跨国公司。1988年王安成为全美华人中的首富,王安电脑誉满全球。

由于王安在电脑创造发明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在企业经营方面的成就,人们赞誉他为“电脑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