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28

第28章 百姓餐桌危机几何(4)

紫菜本是一种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较高的海产品,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正常的干品在浸泡后是不会掉色的,可不少商家为了让产品外观好看,便使用色素。据介绍,色素分两大类,即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一般较为安全,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经过一系列有机反应制成。由于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混入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多。

专家称即便是天然色素,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如果商贩大量添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至于成分更为复杂的合成色素,很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属,例如铅、汞,对人体损害更大,有些甚至具有致癌性。尽管合成色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但由于其成本低且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故仍被广泛应用。

揭开毒豆芽的前世今生

豆芽是一种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芽菜,以其物美价廉富含维生素而深受百姓欢迎。然而,令人震惊的是,黑心作坊生产的豆芽却因违规使用添加剂而让豆芽含毒。

【新闻回顾】

《法制日报》记者经深入调查后发现,“毒豆芽”在沈阳乃至全国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根小小的豆芽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中牵涉到了工商、质监、农委、公安4家,而在过去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形成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不管”的局面。

触目惊心3天查获40吨“毒豆芽”

4月8日,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龙江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和平区浑河堡乡下河湾村有人生产销售有害豆芽。龙江派出所迅速开展工作,于4月9日提取到疑似有害豆芽样本。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此情况引起沈阳市打假办高度重视。沈阳市打假办调查发现,沈阳市场至少三分之一的豆芽都存在类似问题。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和经济技术开发区40名警力开展端窝点行动,在浑河堡乡下河湾村一大棚内查获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对蹇某等4人以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拘留。与此同时,警方顺藤摸瓜,在于洪、皇姑、东陵等区的城乡接合部多处发现豆芽黑窝点,并从现场查获大量非食品添加剂。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下午在沈阳市公安局获悉,今天警方又在新民市和于洪区各端掉了一个“毒豆芽”加工点。截至记者发稿时,沈阳警方共查获“毒豆芽”40吨,对12名非法加工点人员进行了刑事拘留。

另悉,沈阳市公安局昨日还向各分、县(市)公安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从即日起至4月21日,以区打假办名义,迅速组织派出所和相关行政部门共同对辖区内农贸市场及可能生产、加工、销售有毒有害豆芽的地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有害豆芽的要立即进行查处。

黑加工点老板:“大家都这么干凭什么抓我”

“我们没想到,虽然警方曾于4月8日到犯罪嫌疑人蹇某的非法加工点取过样,但是他不但没有因害怕查处逃跑,而且还在我们采取拘留措施时说‘大家都这么干,凭什么抓我。’”沈阳市打假办常务副主任郝立志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另据了解,蹇某之所以这样说事出有因,他已经在沈阳加工“毒豆芽”多年,他的黑加工点在3年前曾被当地一家电视台曝光,但结果不了了之,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据沈阳市打假办打击处理组组长荆维强介绍,目前警方刑事拘留的12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1人是来自辽宁省锦州市的北镇市(县级市),另一人是相邻的锦州市黑山县。荆维强还说:“据已经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讲,全国各地都有北镇市的人在用同样的方法生产豆芽,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套‘很成熟的豆芽生产经验’。”

办案民警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黄豆的批发价是2.4元,而照他们这种生产方式,一斤黄豆至少可生产10斤黄豆芽。也就是说,一斤黄豆芽的成本价约3角钱,每斤盈利3角钱,按每天销售2000斤计算,一天的净利润约600元,半年就可盈利约12万元。而高额利润正是造假者热衷生产“毒豆芽”的原因。

监管困惑各部门均称“不归我管”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从根本上解决“毒豆芽”的监管问题,让市民以后能够吃上“放心豆芽”,今天上午,沈阳市打假办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据了解,在专题会议上,各个职能部门各抒己见,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

工商部门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无照经营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能一概以“无照经营”处罚,否则就掩盖了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事实。同时,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该由质监局负责,而不应该由工商部门负责。

质监部门表示:如果将豆芽菜作为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将会导致立法和执法的混乱,所以豆芽菜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

农委部门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初级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而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市农委还拿出了上级对此事的批件。

在各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打假办领导小组副组长安锦荣出面解围,针对有害豆芽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请工商、质监部门尽快请示本行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若不能出具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请各单位就相关责任提出明确的工作意见,由本部门“一把手”签字,上报市打假办。市打假办将根据各部门上报情况,向市政府汇报。

对此,沈阳市打假办常务副主任郝立志认为,应从国家层面来划清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以防止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据透露,目前,沈阳市正在抓紧调研,准备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有效监管“毒豆芽”的问题。(来源:《法制日报》,2011年4月24日,作者:张国强、霍仕明)

至4月23日,沈阳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截至目前沈阳累计打掉有害豆芽黑加工点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缴获有害豆芽超过55吨,并查获了一起非法销售泡发豆芽药剂的跨省销售案。经过沈阳市相关部门的联手打击,毒豆芽在沈阳市一时间销声匿迹。而事隔不到两个月,欧洲也曝出毒豆芽事件。2011年6月5日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农业部长格特·林德曼宣布,初步检测结果表明,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豆芽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源头。他说,这家企业地处于尔岑,已经封闭,进一步检测结果预计6日公布。他呼吁德国北部的消费者不要食用豆芽产品。

下萨克森州农业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家企业生产的豆芽提供给餐馆和食品行业,涉及汉堡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梅克伦堡州等地。

5月中旬,在德国爆发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蔬菜的事件,欧洲多国都发现了类似病例。截至6月9日,已有超过2000人受到感染,30人丧生。德国科研人员最初宣布进口自西班牙的黄瓜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罪魁祸首”,造成欧洲菜农严重受损,后来德国否认这一说法。

德国当局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核对,发现豆芽才是目前正蔓延多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传染源头。

看起来,沈阳毒豆芽事件并非单一的事件,不过,与欧洲的毒豆芽比较,两者之毒似乎并不是一回事。那么,也许有人要问,毒豆芽之毒,毒在何处?为什么有那么多年的发展,至今才发现呢?事实上,在沈阳毒豆芽事件发生之前,在长春、兰州、郑州都曾发现过这种毒豆芽,当地媒体也进行过报道,只是在监管部门缺席的情况下,这些事件都不了了之。

诚然,毒豆芽之毒并不等同于食之即夺人性命的毒药,否则也绝不会存在到今天。据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对于该黑加工点生产的10多厘米长、白净无根须的“漂亮豆芽”,他称:“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豆芽是不该有这么长的,除非是畸形豆芽。而且健康的豆芽还应该有根须,根须处尖细,颜色略微泛黄。而如果豆芽长得太漂亮,是不正常的。”

据介绍,无根豆芽素(无根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粗剂等添加剂均属激素,长期食用会导致各种疾病。

据报道,毒豆芽事件也揭开了沈阳市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的序幕。

【资料】4月24日上午,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许文有做出回应。他表示,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并非网络所报道的各部门不管;沈阳市非常重视,要依法管理,目前已经由市农委全权牵头处理。据了解,沈阳市开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动13天,共破获各类食品安全刑事案件58起,查处行政案件395起,刑事拘留105人,捣毁窝点186个,涉案价值1187.79万元人民币。在此次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动中,沈阳不仅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人员给予坚决打击,还对其产销网络予以全面摧毁,对相关违法犯罪人员一追到底,特别是对为制假售假犯罪违法行为提供场所、运输等便利的人员,依法予以打击,并以共犯论处。

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集中爆发,充分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所面临的严酷形势。说穿了,食品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是上关国家下关百姓的首要问题。曾有人统计,自2000年以来的十年中,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下50起,有害食品也不下50种。被商业利益左右的食品正极大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和非法使用添加剂问题,时任******副总理、******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的李克强在全国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李克强强调,食品非法添加危害性大,一旦发生问题,社会影响面广,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必须高度重视。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会后,******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

2011年5月5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

张勇认为,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前不久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办公厅也下发了相关通知。

张勇表示,近期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些是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还有的则是夸大其辞或没有事实依据,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往往会信以为真、焦虑担忧,也自然会有“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

他说,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样讲绝不是掩盖矛盾、********。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很小,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对于为何媒体总是先于监管部门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张勇说,很多案件是在监管部门查处并公布后,有关媒体再跟进报道的,像假薯粉、问题乳粉等案件。也有一些问题是在媒体先发现并报道后,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调查处理。他不赞成在事件的性质、危害和影响范围尚未查明核实的情况下,就将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冠以“致癌”“致命”“剧毒”等字眼加以报道。

对于三鹿、双汇、染色馒头等问题,张勇认为,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需改进完善。监管链条长、环节多,存在政出多门、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的问题,检测检验手段不强,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个别执法人员监管不严甚至徇私枉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因此,不仅要加强监管检测,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做到企业讲诚信、行业要自律,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