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27

第27章 百姓餐桌危机几何(3)

由于色素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可能有害,应该更严格地限制其使用。对于已知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色素,应该尽快禁用,改用别的更安全的色素代替。即使是有必要使用的添加剂,也应该尽量使用更安全的品种,例如在防腐剂中,山梨酸就比******安全。******的毒性比山梨酸高,而且饮料中的******能与维生素C反应产生致癌物苯,特别是在受热和光照的条件下更容易反应。我们应该呼吁管理部门即时更新食品添加剂标准,推广、鼓励使用无害、低毒的添加剂品种,对于非法添加、过量添加的行为则应该大力打击。但也没有必要因为非法添加剂事件而祸及合法添加剂,害怕所有的添加剂。(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0日,作者:方舟子)

由此,人们似乎可以明白,以色素来制造染色馒头不但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更是制造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食物。

2011年4月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对“染色馒头”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联合调查组表示,“染色馒头”涉案企业的违法事实基本查清。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了行政处理意见,涉及销售“染色馒头”的超市也开展了问责调查。

当天,上海还公布了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新规。其中,明确要求大型连锁超市设置独立的食品安全质控部门,做好所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食品安全培训;把好选择食品供应商的“入场关”,完善准入制度;把好变质和过期食品的“销毁关”以及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退货关”;开展食品风险评估,切实提高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力。

联合调查组要求,上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推行飞行检查、交叉执法、定期轮岗等监管措施;加大抽检力度,丰富科技手段,提高对违法生产销售问题食品的发现能力和查处能力。

此外,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上海将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和检测机制,加大有奖举报制度的实施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参与度。

上海食品安全办负责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歉意。

“馒头是普通百姓每天都买的到的最常见的、最基本的食品,出了问题真的对不起上海人民。”4月14日,在市人大常委会“问题馒头”查处情况专题汇报会上,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委书记王龙兴直言不讳。王龙兴表示,对“问题馒头”事件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坚决不护短”,下一步将开展一系列的专门整治,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问题馒头”入市对不起市民

“‘问题馒头’在上海出现,是很沉痛的,性质非常严重,影响极其不好。”王龙兴毫不讳言,尽管上海的食品安全总体来说良好,但发生此次事件是“极其不应该的”。

王龙兴指出,“问题馒头”性质非常恶劣,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查处,“经过技监部门调查,盛禄企业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将未出厂馒头产品重新用于原料再生产、违法添加色素等行为。”

王龙兴说,“问题馒头”此前曾销往多家超市卖场,令他十分痛心,“馒头是百姓每天都买的,出了问题真的对不起上海人民。”

“问题馒头”查处坚决不护短

王龙兴也强调,在“问题馒头”查处中将坚决不护短,“不能护短,也坚决不护短。”

王龙兴表示,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将抓紧把问题查清楚,不护短,“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产品,监督质量的?通过怎样的手段进入超市的?”同时,他承诺,调查过程将及时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开到哪里”。

此外,在“问题馒头”事件后,下一步本市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进行专项整治,并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技监对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检查重点查处非法添加违法添加物质、乱用添加剂等问题;工商近期对超市、卖场、集贸市场的熟食卤味进行专项整治;食药监对全市餐饮业进行专项检查。”

王龙兴最后表示,希望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帮助我们加强监管。”(来源:新民网,作者:李欣)

至此,染色馒头事件总算告一段落,而留给人们的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难道食品安全一定要等到发现问题才规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发现之时就已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弥补这些损害往往要比预防花费的时间、精力乃至经济投入要大很多。不过,从预防的角度来说,许多食品安全方面的漏洞在未出现问题之时也往往难以觉察。由此而言,预防与规范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一个两难的命题,如何实施预防性监管,需要深入研究与总结并找到有效的对策。

客观地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面最广、最牵扯百姓神经的问题。尽管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仍旧不断地发生。

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拷问农药安全

大河网2011年3月29日报道:南阳市民邓德云一家三口吃了从流动摊贩那儿买来的韭菜后均出现中毒症状;另外一名市民屈瑞敏同样从该摊贩那儿买来韭菜包了饺子,并把煮好的饺子端给两家邻居吃,结果三家吃了饺子的人也都被“撂倒”。昨日,记者在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见到了同在此接受治疗的4个家庭中的10名中毒者,经过医院的紧急处理,目前,他们病情已无大碍。

事发:10人出现同样症状,都吃了同一个地方买的韭菜

今年60岁的邓德云家住南阳市中州路中光厂家属区,她告诉记者,3月25日上午8时许,她在离家不远的永安路口的一辆三轮车上买来半斤韭菜。中午家里来了客人,她老伴就炒了几个菜,其中有一个韭菜炒鸡蛋,用去了大概有二两多韭菜。邓德云说,正吃着饭,她和儿子、儿媳,先后出现腹痛、恶心、眼皮跳、呕吐等症状。没有吃这盘韭菜炒鸡蛋的老伴和客人,都没有感觉到不舒服。邓德云和儿子、儿媳被家人紧急送到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根据他们的症状,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

同样因韭菜中毒在该医院接受治疗的屈瑞敏说,她家住在工业路桐树庄,3月25日上午10时许,她在自家门口的一辆三轮车上买了一斤多鲜嫩的韭菜,中午包了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饺子煮好后,她还给邻居王文雪、张国银两家的孩子分别端去了一大碗。

吃完饺子没一会儿,屈瑞敏和丈夫以及儿子开始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他们一家三口赶紧到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两家邻居吃完后也出现相同症状,其中王文雪的儿子直嚷嚷肚子疼,并告诉妈妈说“眼皮像吃了跳跳糖”一样。

就这样,4个家庭中的10口人同一天下午在同一家医院碰面了。邓德云和屈瑞敏交流后,发现两人是从同一个流动菜摊上买的韭菜。

医生确诊:10人均为有机磷中毒

经过检查胆碱酯酶确诊10个人均为轻中度有机磷中毒,医生对其中3个比较严重的孩子进行了洗胃,并对大家进行排毒、保胃治疗,10名中毒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目前已无大碍。

医专一附院急诊科主任赵合敏告诉记者,有机磷大量存在于剧毒农药中,其中毒症状有: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出汗、瞳孔缩小等,如中毒较深会出现肌肉颤动甚至昏迷。他们接诊的几名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一两天后回家继续服药即可,应该不会损害内脏器官。

农业部门检测:中毒者食用的韭菜农药残留超标

据了解,3月25日晚11时,南阳市卧龙区政府接到报告称有10人因食用韭菜中毒,被安排在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治疗,随之成立韭菜中毒事件工作组。该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和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协助工作组立即展开工作。通过对中毒者家中的剩余韭菜进行取样分析,检验结果为三唑磷农药残留超标。

警方:有毒韭菜的来源还不清楚

南阳市公安局光武派出所负责人刘宛平说,经过排查,开机动三轮车卖韭菜的女子周某,家住宛城区溧河乡胡庄村。截至记者发稿时,警方还没有找到周某,也没有跟她联系上,因此有毒韭菜的来源还不清楚。

全城排查:两个售卖点的韭菜被销毁

据介绍,为及时掌握城区韭菜质量状况,把有毒有害韭菜拒于市场之外,南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月26日对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量贩、流动摊贩的韭菜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当天共抽取样品106个,其中超标样品两个,一个来自市区永安路谢朝献经营的韭菜,一个来自七里园一生缘超市,超标农药残留主要是甲拌磷。该检测中心对这两个售卖点的韭菜一律进行了收缴封存,进行销毁,当天共销毁毒韭菜206千克。

另外,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还对韭菜超标样品的源头进行了彻查,最后找到卧龙区陆营镇和宛城区瓦店镇两个韭菜种植基地,现已对这两个基地的韭菜全部进行了铲除。

该市农业局于27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各县市区开展韭菜产地排查工作,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严防毒韭菜流入市场,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积极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来源:大河网,2011年3月29日,作者:郭启朝)

毒韭菜事件带来的是一个农药安全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毒韭菜事件仅仅邵示出农药安全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指出,生长中的韭菜使用3911灌根,其残留可导致食用者头疼、头昏、无力、恶心、多汗、呕吐、腹泻、重者呼吸困难,昏迷,血液胆碱酯酶活性下降。3911属于高毒农药,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此而言,预防农药中毒不仅要在管理上下工夫,更要进行必要的农药科普,让农民懂得如何使用,这一点也是农药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

农药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提高农药管理水平,增强农药科普力度仍将是提高农药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

天价水银刀鱼你敢吃吗

水银是一种剧毒物品是人人皆知的一个常识,有长江三鲜之称的刀鱼是可口美味也是人人尽知的事情,如果不是黑心商家,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相提并论。相信有关注水银刀鱼的媒体报道定会令读者大吃一惊。

【新闻回顾】

“江阴刀鱼腹中灌水银,太恐怖了!”12日11时37分,在微博上,博友“海自秋天”图文并茂地揭秘江阴不良商贩为牟利,竟然将水银注入身价不菲的刀鱼体内,着实让人触目惊心。

微博“直播”水银刀鱼

从12日11时37分至11时47分,博友“海自秋天”连续发了4张照片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从微博的记录时间和提示上,可以看出“海自秋天”应该是使用微博的手机客户端对此事进行了“直播”。

在11时37分发的微博照片中有两条交叉着的刀鱼,其中一条刀鱼头部有几粒银色的球状液体。而之后连续发布的两张微博照片里,刀鱼身旁的银色球状液体更为明显。“海自秋天”配文字指出,这些银色球状液体是从刀鱼腹部流出来的水银。

“海自秋天”在微博里陈述说,有不良商贩把水银灌到刀鱼腹部,“目的很明显,增加重量,据说还能防腐保鲜,刚采访完当事人,事件正在调查中,一会儿去菜场核实!”

12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这位名叫“海自秋天”的博友,他是无锡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他告诉记者,微博中所提到的事来自一名观众的反映,这位观众称几天前在江阴一水产市场上买到水银刀鱼。为此,他们对此事进行了采访。“海自秋天”告诉记者,这名电视观众在发现所购买到的刀鱼中被灌入了水银后,已经向当地工商等部门反映。而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也与这些监管部门进行了接触,被告知此事正在调查中。

南京曾出现过水银刀鱼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早在2004年2月份,就有媒体报道过在南京市场出现水银加工过的“天价刀鱼”。据当时的报道,南京市民白女士花300元购买了一斤刀鱼回家尝鲜,却发现口味极差,后来更是发现所买的竟然是经过加工的陈年死刀鱼。而在记者深入采访后获知,由于刀鱼价格昂贵,往往成了一些不法商贩的敛财工具。有人在刀鱼身上涂抹银色油漆让刀鱼外观好看,用灌水银的方法给刀鱼增重,并企图达到让死刀鱼看起来能有“回光返照”的效果。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来源:重庆晚报)

染色紫菜让市民望菜兴叹

2011年4月27日,深圳电视台正午30分节目播出一则新闻,广州市民反映在海珠区的梅园肉菜市场买到怀疑染色的紫菜,这些紫菜用水浸泡后会掉色。在记者的跟踪调查中,也证实了染色紫菜来自梅园市场,而一些超市出售的紫菜也存在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紫菜竟然可以把水染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