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29

第29章 百姓餐桌危机几何(5)

毒假血燕横飞,怎一个利字了得

2011年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网站发布信息称,在针对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抽检中,发现血燕产品普遍存在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问题,问题血燕主要来自马来西亚。随后展开的调查则显示,中国市场上大量的血燕原来都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不法商人将白燕窝用燕子粪熏为红色而成。而之所以大量炮制对人体有害的染色燕窝,居然就是为中国内地市场量身定做,因为中国一直传说血燕比普通燕窝更珍贵。这不能不令中国消费者尴尬。而央视的新闻调查则揭示出,染色血燕的背后不但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链,而血燕本身竟然含有令人闻之色变的致癌物质。

【新闻回顾】

血燕调查:90%检测不合格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一种承载了千载传说的滋补品,价格高企,年销百亿,如此高档的滋补品,为何检出高含量的致癌物质?究竟是自然生成还是人为添加?长期被国人推崇的血燕,究竟包藏了什么样的内幕?

业内人士披露:年销百亿“血燕”背后隐藏巨大利益链

燕窝在原产地的批发价最低每克只要8元,从原产地到批发商,再卖给经销商,燕窝的价格逐倍增加,燕窝经销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而且,不良商贩还把鱼胶、果胶、琼脂粉加入燕窝之中以增加重量,而除了“血燕”之外,“白燕”的背后也存在着制作违规和造假等问题。

检测结果:90%血燕不合格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日前,浙江工商部门对全省商场、超市、专营店销售的血燕进行抽查。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查了340批,90%血燕是不合格的。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我们一直都认为吐血有血燕。金丝燕不会吐血,是添加剂染红的,熏制以后加上固色剂亚硝酸盐。

专家忠告:“人造血燕”亚硝酸盐易致胃癌

“人造血燕”曝光后,最让消费者担心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造”变“天然”的谎言,更重要的是这些含有极高亚硝酸盐的“人造血燕”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亚硝酸盐具很强毒性,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长期摄入会增加患胃癌风险。(来源:央视新闻调查,2011年8月20日)

对话“血燕”原产地经销商,其回答不禁令人哑然——

印度尼西亚燕窝商IDA:因为一些人相信血燕是好的,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他们想要红色的,我们就生产红色的,如果他们想要黄色的,我们就生产黄色的。我认为白色的燕窝更健康,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做成红色的,实际上我原来不生产燕窝,直到中国大陆那边下订单,我才生产血燕。

印度尼西亚燕窝商BUDI:我们的红色的血燕都销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不要,新加坡不要,马来西亚不要,主要是香港买红色的,我知道香港的红色的燕窝销往中国大陆。

演播室主持人泉灵:就这样,原本子虚乌有的血燕,经过人为炒作,精心包装,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了所谓的滋补极品。而且,这号称纯天然的血燕,竟然是为中国大陆量身订做的。

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可以造什么,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并无过错。但是,仅仅一个利字,不但制造出稀有的“血燕”产品,还精心包装并形成了一个利益巨大的产业。

那么,真实的“血燕”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其营养成分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吗?安全性可靠吗?《健康时报》的记者们曾为此做了一次专门的实地调查,并揭示了马来西亚血燕生产的真实情况。

【新闻回顾】

血燕到底能不能吃——马来西亚血燕探秘之旅

编者按:近两个月来,“燕窝造假”风波、亚硝酸盐超标让作为传统美食代表的燕窝是非不断,人们对燕窝也质疑不断:燕窝到底能不能吃?“血燕”到底有没有?现在的燕窝莫非都是假的?9月26日,《健康时报》马来西亚燕窝探秘之旅一行13人,从北京出发,奔赴燕窝主产地马来西亚,在当地华人社团领袖的帮助下,徒步进入热带雨林,在深山洞窟里探寻传说中的“血燕”。

金丝燕认“死理儿”,在一个地方搭窝的话,就一直在那里搭,你拆了,它还是在原地再搭。在马来西亚燕窝采摘行业是世袭制,采燕窝人平时睡在满是燕子粪便的燕洞里,酬劳很高,是令人羡慕的专业性工作。

洞壁上,有一片稍稍发红的燕窝。采燕人加吉德敏捷地伸出了小铁叉,很快就将一个燕窝从岩壁上刮了下来,铁叉前面绑上了一个网,轻轻一翻,燕窝就滚入了网底。收回铁叉之后,他拿起燕窝,很有成就感地向我们展示。

在绵延不断的原始热带森林,一行人手攀脚蹬着几乎陡峭直立的“山路”。间或一两只猴子在身前背后跳蹿,不远处一只猿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路旁不时有极其简陋的木屋,那是采燕人的居所。

两个小时后,我们一行13人累得几乎虚脱,终于来到了一个荒草掩映的狭窄洞缝前。稍事休息,我们从洞缝处侧身挤入,登梯、爬绳,摇摇晃晃地落到洞底。洞顶前方有一个透天的圆洞,一束阳光直射进来,隐约能看到洞顶密密麻麻的小黑点,不,那还不是燕窝,那是一群蝙蝠。

昏暗灯光下,小心翼翼从一个宽不到50厘米的梯子上,摇摇晃晃攀到50米近15层楼的高度,打开头顶的矿灯,洞顶崖壁上排列着一个个暗红色小元宝,对,这才是燕窝!传说中的血燕,现在规范的名字叫红燕。

陪同我们的当地人加吉德说:“这就是真正的血燕,但不是金丝燕吐血而成,因为燕子从不吐血。”

哥曼通燕窝山,东南亚的燕窝金矿

加吉德是一名职业燕窝采摘者,生活在山打根(Sandakan)。在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有着不少像他这样年轻却富有经验的采摘者。一个月之前,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日常的工作量突然少了很多。

山打根位于东马来西亚的最东北处,在这个规模不大的海滨城市里,有一座世界上管理得最好、已超过一个世纪的燕窝山——哥曼通燕窝山(Gomantong),它是可食用燕窝的顶级盛产地,也是《健康时报》记者此行的目的地。山打根居民早餐都以鱼虾蟹肉为主,谈及血燕,一位在当地经营了数年海鲜酒店老板告诉我们,燕窝很贵,血燕更贵,一般人都消费不起。

在当地华人社团领袖高强(化名)的引荐下,我们找到了哥曼通燕窝山的一位燕窝洞洞主艾瑞克,而加吉德就在艾瑞克的山洞里常年采摘燕窝。从山打根开车朝东南方向行驶,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哥曼通燕窝山。哥曼通是一座由两个山洞群(黑燕洞Simud Hitam和白燕洞Simud Puith)组成的燕窝山,这里有天然形成的蜂窝状的溶洞,环境僻静,极利于燕子觅食,哥曼通洞口呈现开口蜂窝状,纵深长且隐蔽,非常适合金丝燕筑巢。

“血燕是真实存在的。它非常罕见,红燕之所以红,是因为洞壁上矿物质微量元素渗透到燕窝里导致的。”艾瑞克系好鞋带,起身摊开手耸着肩膀告诉我们。

“大家不是想见血燕吗?跟我来吧。”他招呼着大家。我们整理好装备,进入了茂密的热带雨林。

人类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采摘燕窝,是因为金丝燕认“死理儿”,在一个地方搭窝的话,就一直在那里搭,你拆了,它还是在原地再搭,很有点精卫填海的精神。

千百年来,无数的金丝燕来到这里筑巢繁衍,周而复始。据传600多年前,郑和第一次来到马来西亚,发现了这里的顶级贡燕并带回国献给当朝皇帝,马来西亚燕窝从此名声大振。盛产顶级燕窝的哥曼通洞(Gomantong Cave),曾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哥曼通是东南亚的燕窝金矿,也是马来西亚乃至全世界燕窝迷向往的地方。

鸟粪成山,我们却没有看到血燕

最初一段山路是由木板铺设的小路,上面布满了苔藓,很湿滑,稍不留神就会踉跄一下。路两旁是密不透光的热带雨林,大树间杂着各种从未见过的草木,时时能看到暴露在土壤之外的巨型树根。

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燕窝洞口。这就是着名的黑燕洞的洞口,约二十米宽,十多米高。还没进入洞,就听到山谷中萦绕着一片唧唧喳喳的燕鸣声。洞口顶端有一大片空中穿梭的黑影,那就是飞翔的金丝燕。当地土着说,黑燕洞中栖息着300多万只金丝燕和蝙蝠。

洞高近百米,像一个巨大的穹庐,怪石嶙峋,地上隆起一个个黄褐色的小丘陵,软软的很有弹性——这都是燕子和蝙蝠粪长年累月堆积成的。

洞里的蝙蝠每晚蜂拥而出,白天倒挂在洞壁上休息,堆积的粪便又成了各种昆虫的天堂。洞口处,常有蟒蛇和猛禽聚集,伺机捕捉蝙蝠或受伤的燕子。

洞内有木板铺设的廊道,上面落满了燕子粪,很稀很滑,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越往里走越开阔,不时还有水滴落,地上的岩石满是青苔。当走过一面岩墙,转到正面,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洞,石洞洞口光柱凌空贯入,像是一道屏风,把黑燕洞分成了两部分。

在洞主艾瑞克的指引下,我们在稍高的岩壁上看到了几许白色。“这就是燕窝了,但这不是血燕,你看,它没有一丝红色。”艾瑞克用手电指着这些白色的燕窝。

马来西亚有两种燕窝,一种是洞燕,另一种是屋燕。血燕是洞燕的一种,是金丝燕筑巢于山洞的岩壁上,岩壁内部的矿物质透过燕窝与岩壁的接触面或经岩壁的滴水,慢慢渗透到燕窝内,其中铁元素占多数时便会呈现出部分不规则的、晕染状的红色,因此得名“血燕”。

屋燕是在人工搭建的大屋播放金丝燕的鸣叫声,吸引金丝燕来搭窝形成的燕窝,它的颜色主要是白色,也有部分是黄色的,但没有红色的,因此这类燕窝被叫作白燕。

黑燕洞已被开发成为观光旅游景点,其实这里并没有真正的血燕,血燕的形成需要比较独特的矿物质环境。

采血燕,有时要付出血的代价

燕子通常在每年2~4月筑巢。第一次筑好,采燕窝人就将燕窝取下来,燕子就赶着筑第二次巢,以便顺利生产、孵蛋、养育雏燕,直到七月份雏燕独立离巢了,采燕窝的人会过来再次将燕窝取下。

每年9月至次年4月是燕子繁殖期,这段时间政府禁止采摘燕窝。考虑到燕窝贸易和生态延续性,马来西亚政府已将金丝燕列入受保护动物名单。

洞内有一两处简易木板房,都是采燕窝人的住处。在马来西亚,燕窝采摘行业是世袭制,要求祖先也是从事此行业的人,采撷燕窝的工作非常辛苦,工人平时睡在燕洞里,但酬劳很高。

每年都有人因采摘燕窝丧生。马来西亚沙巴州一带的洞壁往往高达百米,采摘时要顺着一节节竹竿或木梯上到四周岩壁,颤悠悠地进行高空作业。如果燕窝所在岩壁距木梯远,采燕人就要用一种三齿小铁叉把燕窝从岩壁上刮下来,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到洞底,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