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21

第21章 转基因遭遇食品安全门(4)

19.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指导行业关于制造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草案中,明确指出哺乳动物细胞有摄取裸露的或自由的DNA的可能性。英国农业、渔业和食品部(MAFF)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文件发表的评论指出,转基因的DNA的基因转移不仅可以直接摄入,也可在农业耕作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在与植物粉尘和空气传播中的花粉接触而摄入。这一警告的重要性与最近来自德国耶拿大学的报告相同,该学校的大田试验表明,遗传修饰过的基因可以通过转基因农作物的花粉传播到蜜蜂幼虫肠道中的细菌和酵母。

20.大多数商业食品加工过程不能破坏植物DNA。例如磨碎和研细、用90℃高温处理,谷物DNA基本保持完好。饲料贮藏仓库中的植物DNA也很少降解,因此英国农业渔业和粮食部的一份特别报告提出,禁止把转基因植物或副产品用作动物饲料。

21.人类口腔中的细菌有一些显示能够摄取并表达包含耐抗生素基因的裸露DNA,在呼吸道中也存在类似可发生转化的细菌。

22.在实验室已经发现,由转基因植物携带的耐抗生素标记基因,能够水平转移至土壤的细菌和真菌中。野外检测显示,在转基因甜菜种植之后两年,转基因甜菜的DNA还顽强地存在于土壤中。有证据表明,转基因DNA的片段已水平转移至土壤中的细菌。

23.最近的基因治疗和核酸疫苗研究(包括DNA和RNA)明确无疑地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都可能摄入裸露和自由的核酸,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将其整合。急性中毒性休克、免疫反应延迟和自体免疫性反应等不良影响已被发现。

24.英国医学协会在一项中期报告(1999年5月)中呼吁,无限期叫停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对新型过敏症、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蔓延和转基因DNA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5.2000年1月,蒙特利尔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谈判成功,130多个国家的政府已同意执行预先防范原则,并确保将国内和国际各级生物安全立法的重要性,提高到优先于世贸组织的贸易协定和金融协定的位置上。2000年3月,在日本千叶召开的国际食品规范委员会达到了同样的结果,与会代表同意为制定转基因食品的严格管理程序进行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商业化销售前的评价、长期监测健康后果,对遗传稳定性、毒素、过敏原和其他意外影响进行测试。在2000年5月内罗毕会议上,68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26.我们敦促各国政府,充分注意最近的大量科学证据,关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多种产品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危害,根据完整的科学原理采取预防性原则,从即日起立即暂停向环境释放新的转基因生物,其中包括露天的大田试验。

27.关于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生产效率,有持续不断的研究记录可以证明。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证据表明,小型农场比大农场更高产,更有效,更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小农户更倾向于合理管理自然资源,更倾向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在1989年苏联东欧剧变引发的经济危机中,古巴放弃了曾经的大规模、高投入的单一耕作形式,向小规模的有机与半有机农业转变,把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倍,同时减少了一半农业投入。

28.使本土农业知识和经过调整的现代西方科学知识相结合,这一类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这种农业模式的产量已经增至二倍和三倍,而且仍在继续提高。全世界据估计有1250万公顷土地已经成功地采用这种耕作方式。小农户也具有承担这种环境友好型技术的能力。这种农业模式可以恢复已经被常规(现代化)的密集型农业放弃了的边缘土地。它是修复被常规(现代化)农业技术破坏的土壤的唯一可行方式。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使小型家庭经营的农民摆脱贫困和饥饿。

29.我们敦促所有国家的政府拒绝转基因农作物的道理是:转基因作物不仅危险,而且违反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道。各国政府应支持的是与此正相反的研究,即开发真正造福于全世界家庭农业的可持续农业的方法。(引自中华网社区,club china com)

由此,我们可以说,转基因产品并非一个完美的新生儿。那么,世界各国对******的反应如何呢?事实上,在这段时间前后,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也不完全相同。

《北京青年报》曾于数年前刊发了一篇有关世界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文章,对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来说,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再摘引如下:

【新闻回顾】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态度各异

除了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情有独钟外,世界各国似乎都对转基因食品心有疑虑,其中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态度最为积极。虽然目前的确没有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事实,但是基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想法,很多专业人员提出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管理方法和法规。这当然遭到基因工程研究者和种植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会阻碍科学的发展。孰是孰非,一时难有定论,选择权就交给您了,吃不吃由您自己决定。

美国:严管也堵不住漏洞

虽然美国人目前能合法地吃上转基因作物食品,但其管理也算是比较严格的。这不仅反映了公众对转基因食物的担心,而且表明人们担心转基因对生态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最近的一些调查表明,转基因作物食品可能会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摆上人们的餐桌,因为目前针对转基因作物的法规太容易突破了,想对这些规定打几个擦边球简直是轻而易举。

美国目前的法规是,转基因作物要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农作物分开。比如,抗虫的转基因玉米必须种植在其他玉米400米远的地方,种植时间要与附近其他农作物错开2周,或早或晚。目的是保证它们不会在同一时间开花结果,引起基因漂移。这种规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转基因作物,如小米、水稻、大麦、甘蔗等。如果违背上述规定,将面临25万美元罚款(对单位)和5年以上监禁(对个人)。

这种法规无论在专业人员还是一般人看来都感到比较严厉。但是不断出现的事实却表明,这些法规可能并不管用,转基因作物不仅可以进入环境,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进入人们的饭碗。

首先,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间隔距离并不管用。比如,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野油菜花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可以达到3千米之远,而且污染率并不随距离的增远而减弱,也就是说在这3千米范围内,花粉转移的概率一样大。对照美国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只有400米的间隔,就能毫不费力地判断转基因作物是否会随花粉飘移而转移。而美国制定这个400米距离的背景是,假设将基因污染的可能性降到0.1%。但是,澳大利亚的研究说明,基因污染风险不会因距离加大而减小。

另外,不知不觉的基因污染还有另一种现象。一些没有预料到的转基因可能进入人们的食物链。比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Prodigene公司申请种植一种含有鸡蛋蛋白质(实际上是一种抗生素蛋白)的玉米。这种抗生素蛋白可以杀死或抑制26种昆虫。由于申报种植这种作物的目的是生产出含有鸡蛋蛋白质的玉米,而不是杀死昆虫,因而在审批上就不会考虑这种转基因事实上具有抗生素的作用。

此外,这种蛋白质也并没有被划为一类药物,因此可以不受相关法规(关于药物化农作物的法规)的制约,审批者也不会考虑这种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而且不会想到这种蛋白质吃进人体后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尽管它只是对昆虫有杀害作用。

这种情况说明,无论种植者有意还是无意,都可能找到目前转基因法规的漏洞,从而让许多意想不到的转基因出现在人们的食物中和生态环境中。

对这种情况做另一种证明的是,目前一些公司在申请转基因作物试验时的避实就虚。比如,有些公司会以对基因技术保密为由,给某种需要试验的转基因一个代号,并作出一种粗略的描述,如S基因编码人类的一种激素,它对无脊椎动物无害等。这样,在审批时就会让人摸不着虚实,而一旦批准,有谁会保证这样的基因不会扩散,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呢?

虽然目前的确没有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事实,但是基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想法,很多专业人员提出了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管理方法和法规。例如,绿色和平组织提议,凡是转基因作物就不能在空旷的田野中栽种,而只能在大棚或洞穴中栽培。此外,应该严格审批转基因药物,凡是吃的作物都不要用来培植转基因,只有那些不用于吃的作物可以用于转基因实验。

这些提议当然遭到了基因工程研究者和种植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会阻碍科学的发展,而且美国人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转基因食物也没有事,农作物中即使是抗生素类的转基因也都是蛋白质,人们吃了后也会消化它们。因此,反对者如绿色和平组织者提出的问题岂非杞人忧天!

反对者的回应当然也是有理由的。如果是抗生素,人们吃了之后明显的副作用是产生耐药性,同时会对环境造成灾难,这难道不足以提醒我们当心转基因作物?

欧盟:严格控制

除了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情有独钟外,世界各国似乎都对转基因食品心有疑虑,其中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态度最为积极。2002年下半年,欧盟又出台了更严格的限制转基因食品的新法规。

欧洲议会2002年7月3日通过了一项提案,在两年时间内必须在欧洲所有超市中对所有食物贴上清楚地标明食物成分是否包含转基因的标签。不过,这个决定有可能加剧尚未论证的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健康和环境的争论,并造成欧盟和美国之间进一步的贸易摩擦。而美国是强烈反对这一做法的。

欧洲议会支持的提案包括增加食品标签内容,支持更严格地测试和鉴定食物以及动物饲料,尤其是当后者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被转基因材料污染。欧洲议会也支持要求企业追踪食品来源的管理规则,只是对很小部分的转基因饲料饲养的动物所生产的肉类、蛋类和乳类不强行要求贴标签。

而且欧洲议会将只要含有1%的转基因就确定为转基因食物的阈值标准削减到0.5%的含量。但是一些生物技术产业对此评价为“不现实”。一个叫做欧洲生物的工业集团说,欧洲议会的行为是对新技术的歧视,会减少消费者的选择,阻碍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同时又对安全起不到丝毫作用。但是英国伦敦消费者协会却欢迎欧洲议会的这些决定。该组织的雷切尔·苏通说,理所当然地,随着测试技术的改善,贴上转基因标签的阈值水平应当逐渐降低。

非洲:挨饿也不吃

尽管去年8月南部非洲闹饥荒,但一些国家还是拒绝了美国援助的转基因玉米。乍一看非洲一些国家在饥饿之下拒绝转基因食品是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并没有消除。这种怀疑并非仅仅是对转基因食品对人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转基因食品是否是消除贫困和解决全球人口吃饭问题的适宜手段,支持者当然会竭尽全力让公众相信转基因食品的无害,特别是在欧洲这种说服会异常艰难。但是这一技术对全球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影响正在日益增强。这便产生两种结果,在富裕国家可以使粮食更为丰富因而压低价格,而在最穷的国家则削弱其农业生产。

在撒哈拉以南,南非是唯一能适应市场的商业需求而培育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其他国家目前只能被迫在紧急情况(如饥荒)下,有效地接受这一技术,但是对他们无法做到知情同意。

另外,美国的援助机构并不能防止这些转基因食物被送到黑市销售,而那些没有受灾地区的人也可能得到这些种子并在当地播种。因而这些转基因作物很可能在违约情况下进入当地的农田。

非洲当地对转基因作物蔓延后的贸易担心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欧洲消费者一直拒绝转基因食品,许多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已经全面为转基因食品贴标签。因此一些非洲国家已被欧盟视为非转基因食品的出口来源。非洲人也认为他们赚钱的非转基因食品市场在欧洲,因此他们愿意保留自己的选择。

鉴于目前对转基因食品没有定论,最好的方式是让各国自主选择高新技术和市场,同时真正发展自己的经济。而对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选择权在您手上,吃不吃由您。(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