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6324800000022

第22章 转基因遭遇食品安全门(5)

亦在这段时期前后的世纪之交,许多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众说纷纭的转基因食品,并纷纷制定了相关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也表明了这些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2000年3月,墨西哥上议院一致通过健康法例,要求转基因食物标明转基因成分,并印上“此食物经转基因”。日本从2001年4月1日起,规定所有转基因食物都必须经过安全检验;对转基因成分超过5%的食物,执行强制性标签制度;部分转基因成分被禁止,包括“星联”玉米等。韩国政府从2001年3月1日开始,实施转基因食物强制性标签制度。任何公司被发现标签上有错误信息,将被判入狱3年或罚款3000万韩元,没有贴上标签者也被罚1000万韩元。菲律宾新任总统及农业部长视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为政府首要任务,将制定出相关制度细节。沙特阿拉伯政府禁止所有经由转基因生物制造的动物产品,转基因食物进口亦需要附上健康证明。斯里兰卡从2001年5月1日起,所有转基因食物都被禁止进口,政府亦禁止制造、运输、贮存、分发及销售任何转基因食物。挪威被视为全世界监管转基因最严格的国家,政府禁止数种含有耐抗生素标示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及制品进口。瑞士包括添加剂在内的所有食物制品及动物饲料,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都一定要贴上“转基因生物”或“含有转基因生物”的标签。2000年1月,瑞士是第一个把含转基因物的药品纳入标签制度的国家。俄罗斯于2000年7月1日制订了转基因消费品法。欧盟正计划改善标签法例,其实质禁止了任何新的转基因食物。(来源:《科技之光》,2002年7月30日)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不同态度有时也难免会演变成贸易纷争,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最早的一次贸易纷争发生在美国与欧盟之间。

【新闻资料】据统计,欧盟各国半数以上的民众抵制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由于许多转基因作物或食品在市场销售没有贴标签,消费者认为其知情权受到侵害。欧盟委员会从1999年起就没有再批准任何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上市,并开始制定统一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上市法规。这些法规于7月3日获得欧洲议会一至通过后,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各主要党派都表示欢迎,认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健全的转基因法规。欧盟强调,该法规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且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不会构成限制贸易往来的技术壁垒。预计今年秋天欧盟部长理事会将审议通过有关法规,再经欧洲议会二读并得到有效多数通过后,即正式生效。欧盟新的转基因法规刚在欧洲议会通过,美国就提出抗议。美一家最大的农业工会认为,欧盟新的转基因法规“是对美国农业掀起一场经济大战的宣战书”。这家农业工会主席说,由于美国出口的大多数粮食作物都是转基因食品,并且每年向欧洲的出口高达63亿美元,“欧洲议员们想采取的措施,就是为了全面封杀从美国进口的原料。欧盟明显是要保护它的市场。”该工会明确要求布什总统亲自过问此事,“假如欧盟不愿改正,我们就要采取报复措施。”(来源:《光明日报》,2002年7月9日,作者:梁晓华)

美国是世界上支持转基因作物最积极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转基因食品输出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自然会极大伤害美国的利益,而为转基因食品开绿灯又不符合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也是国际贸易争端中隐伏着的一大矛盾。而这种矛盾的消除尚有待于世界各国在对待转基因作物与食品上的观念与政策方面达成共识。

中国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与对策

客观地说,从食品安全问题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之后,没有哪一种食品安全问题如同转基因食品一样引发如此长期持久的争论,而不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有其各自的理由。

事实上,争论归争论,国内食品市场中,转基因食品早已悄无声息地占有了一席之地。2003年之时,香港绿色和平组织即分7次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对近60个着名食品品牌进行采样并检测,结果发现:16个样品含有转基因成分。而农业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01年,中国进口油菜籽172.4万吨,绝大部分来自于加拿大、澳大利亚,而加拿大是世界上转基因油菜籽种植面积超过2/3的国家。2002年1~9月,中国进口大豆458万吨,进口对象高度集中,主要依赖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国分别占到进口总量的41%、36%和23%。美国大豆的70%为转基因大豆,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占90%。由此可推算,中国约80%的进口大豆为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主要都被用来榨取食用油。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中国食用油含有转基因成分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也就是在媒体与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众说纷纭的2002年7月,农业部才在京召开第一届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大会。******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出席会议并讲了话。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农业部直属单位推荐的58名专家组成,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贸易等多个领域,负责安全评价评审、技术咨询及技术指导工作。至此,中国终于有了一个对转基因产品具有绝对权威与发言权的政府组织。

此后,转基因作物在中国又有了一个新的转机。世界转基因作物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化。2010年3月4日,《粮油市场报刊》发一篇署名尹红的文章,文章较为乐观地对转基因作物发展以及目前转基因作物新格局做了详细描述。

【新闻回顾】

全球转基因作物步入新一轮高速扩张期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局(ISAAA)2月下旬发布的“2009年全球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状况”报告,2009年,转基因作物继续在全球迅速推广。在当前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转基因作物是可以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有效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转基因作物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有效帮助解决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

全球转基因作物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1996~2009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70万公顷增长了79倍,年均增加900万公顷,前12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08年增长9.4%,2009年增长7%。转基因作物成为全球普及最为迅速的生物技术。

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4亿公顷,占全球耕地总面积15亿公顷的9%,首次达到全球大豆种植总面积9000万公顷的3/4以上。(为77%)

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1996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仅为6个,2009年则达到创纪录的25个,其中包括15个发展中国家和10个工业化国家;这25个国家的人口为36亿,占全球总人口的55%。

按照转基因种植面积排序,前10位国家分别是:美国(6400万公顷),巴西(2140万公顷),阿根廷(2130万公顷),印度(840万公顷),加拿大(820万公顷),中国(370万公顷),巴拉圭(220万公顷),南非(210万公顷),乌拉圭(80万公顷),波利维亚(80万公顷)。

种植转基因作物农民数量。2009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总量为1400万,高于上年的1330万。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的小型农户首次达到1300万,高于上年的1230万,占全球转基因作物农民总量的90%。这些资源短缺的小型农户主要种植转基因Bt棉花,其中700万在中国,560万在印度,剩余25万分布在菲律宾、南非和其他12个国家。

混合型转基因作物。混合型转基因作物具有2~3种遗传特性,能够突破多种单产限制,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转基因作物发展趋势,目前已经在11个国家(即美国、阿根廷、加拿大、菲律宾、南非、澳大利亚、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洪都拉斯以及哥斯达黎加)得到推广应用,其中8个为发展中国家。2009年,全球混合型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2870万公顷,高于上年的2690万公顷。混合型转基因作物占美国转基因作物总面积6400万公顷的41%。

2010年,美国预计将商业化种植具有8种遗传特性基因的Smartstax转基因玉米。未来的混合型转基因作物将具有抗害虫、抗除草剂、抗干旱、增加特殊物质含量的特性,例如omega-3油高含量的大豆和原维生素A高含量的“金大米”。

四大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2009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6920万公顷,高于上年的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2%,仍然在各类转基因作物中名列第一;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为4170万公顷,高于上年的373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1%;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为1610万公顷,高于上年的155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2%;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为640万公顷,高于上年的59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

不同特性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2009年,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360万公顷,比上年7900万公顷增长6%,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2%;具有2~3种遗传特性的混合型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870万公顷,比上年2690万公顷增长6%,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1%;具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则为2170万公顷,比上年1910万公顷增长14%,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5%。

批准种植和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自1996年以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包含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25个国家和32个批准进口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作食品和饲料,并且允许转基因作物释放进入环境。

世界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2009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50%;转基因玉米占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85%(上年为80%),转基因棉花占美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88%(上年为8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所有转基因作物的41%、转基因玉米的75%、转基因棉花的78%,都是同时具有2~3种遗传特性、多重好处的混合型转基因作物。

2009年,巴西超越阿根廷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1620万公顷,占其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1%;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为50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70万公顷,即增长近4倍。2003~2008年,转基因作物共给巴西农民带来28亿美元效益,其中2008年为7亿美元。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2009年,印度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小型农户达到560万,比上年增加60万;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840万公顷,比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的2002年增长168倍。2002~2008年,转基因棉花共给印度农民带来51亿美元效益(其中2008年为18亿美元),导致单产增加50%,杀虫剂使用量减少50%。

2009年,欧盟6个成员国的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主要是德国于2008年末停止种植转基因玉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比。发展中国家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例逐年增长,预计未来也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9年,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150万公顷,比上年5450万公顷增长13%,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6%,高于上年的44%。

值得注意的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5个最主要发展中国家(巴西、阿根廷、印度、中国和南非),分别位于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3个大陆,人口总计达到26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完全依靠农业生存的人口达到13亿,占全球贫困人口总量的绝大多数。由于受到政府的强力支持,这5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近5700万公顷,占全球总量的43%,成为推动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得到接受和推广的重要力量之一。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肯定。调查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目前销售的加工食品70%含有经过批准的转基因作物成分。这表明,在过去10年间,北美洲共有约3亿人食用过转基因食品,并且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许多国家进口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也没有出现过健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