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纪连海评点三国志(全2册)
63246800000010

第10章 《三国志·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第一节 袁涣:生命诚可贵,人格价更高

【原文】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译文】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县人。

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

当时各家公子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郡守命袁涣任功曹,郡里的奸吏都自动躲避离去。

后袁涣被公府征召,考试列优等。

升为侍御史。

又被任为谯县县令,未到任。

刘备统治豫州时,荐袁涣为茂才。

后袁涣迁移到江淮之间避祸,被袁术所任命。

袁术每次有所咨询,袁涣常有严正的议论。

袁术不能违抗,然而也不敢不有礼貌地尊敬他。

不久,吕布在阜陵攻击袁术,袁涣前去随从袁术,于是也被吕布拘留。

吕布当初与刘备结亲和好,后来有了嫌隙。

现在,吕布想要让袁涣写信辱骂刘备,袁涣不答应,再三强迫他,仍不同意。

吕布大怒,用兵器威胁袁涣说:“你做就能活,不做就得死。”袁涣脸不变色,笑着回答说:

“袁涣听说只有德行才能使人蒙受耻辱,没听说用辱骂的。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那他将不以将军的话为耻辱,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小人,那他将像将军一样写信,回骂将军,那样耻辱将在这一方而不在他那一方。况且袁涣我之前侍奉刘将军,就像现在侍奉将军您一样,如果我一旦离开这里,回过头来骂您,可以吗?”

吕布感到羞惭,不再逼他。

【评点】

袁涣,字曜卿,初为袁术所用,后投吕布。曹操剿灭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

三国名士灿若星辰,袁涣在里面名气不大、光芒不盛,却值得一书,因为他的人品好。

刘备于他未有生杀养亡的大恩,只不过曾经举荐过他为茂才,也就是曾经做过他的上司。但是他在吕布手下做事的时候,吕布命他写信骂刘备,他却不肯。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在那个年代,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上司,今儿投奔A,为A所用;明儿就可能投奔B,为B效力。甚至像吕布这样的人,那干脆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干爹。大家奔忙来去,一为活命,二为衣食,三才是为一展才干。

袁涣也乱世辗转,不停地换上司,但是却不肯奉新上司的命骂旧上司。并不是因为旧上司有多么钻天入地的好,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恩情,不过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他觉得如果为了新上司骂老长官,自己的人格上就会有污点。

OK,那就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肯。

有人说这叫傻,不知道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吗?眼皮活才能活得长!

可是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死心眼。

比如袁涣。

这是他的真理,所以他就敢坚持。

这样的人,心态都很安详。比如瞿秋白,临刑时说“此地甚好”;而袁涣面对着吕布威胁自己的钢刀,反应是“笑”。

他的脸上虽然笑着,说出来的话却是如刀:“我只听说只有道德才能羞辱别人,没听说过用骂可以羞辱人。你可以骂他,但是假如他是个君子,那他会更加瞧不起你,假如他真像你说的那样,是个无耻的小人,那你就算是骂他,他也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再说了,人家刘备曾经是我的上司,现在虽然你是我的上司,但那时我对刘备就像现在对你一样啊!假如有一天,我们也不是上下级关系了,那时要是我也骂你,你心里是不是也不好受呢?”

奇怪的是,吕布这个夺命阎王竟然觉得不好意思,收起腰刀,此事作罢。

这说明袁涣赢得了吕布的尊重,也说明这个世界上,即使公义被践踏,满面尘灰,它还是不破不灭,公道自在人心。而讲道义的人,总是会赢得天下人的尊重。

所以说,生命诚可贵,人格价更高。

后来吕布为曹操所灭,袁涣又跟随了曹操。

偏偏曹操跟刘备也是死敌,袁涣又陷入两难之局。

那个年代也是虚假新闻满天飞:“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就是说,有人传说刘备已死,曹魏群臣皆贺——消息不确,贺者何来?可是,大家都在贺,那咱也得贺,不管刘备是不是真的死了,贺一贺总没错,起码向魏主表明了忠心!可是袁涣还是念着刘备的这一点旧恩,就是不肯庆贺。

大家都不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去做,叫作“虽千万人,吾往矣”,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大家都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不去做,却叫“悖晦”,就是没眼色,若在官场,就叫没政治嗅觉,政治敏锐性不高。这可是大错误,会要命的。

袁涣已经在吕布那个主子那里为了刘备经过一次生死考验了,这次偏偏他又来了一个特立独行、视死如归。

单凭这份勇气已经让人敬仰,而这种人格,叫人说什么好?只能说“乱世开莲花,香清独芬芳”了。

袁涣为官几年,下世之后,曹操为他的死流泪,特赏赐谷两千斛,还声明:“以太仓谷一千斛赐与郎中令家”,“用垣下谷一千斛送给曜卿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用太仓谷,是依据官法;用垣下谷,是因为他是我亲密的老部下”。

后来,魏文帝曹丕听说了袁涣过去抗拒吕布的事,就问袁涣的堂弟袁敏:“袁涣到底是勇敢,还是怯懦呢?”

袁敏说:“袁涣平时平和柔顺,貌似怯懦,但他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之中,即使孟贲、夏育也比不过他。”

孟贲是战国时卫国的一位勇士。《东周列国志》描述:

“有齐人孟贲字说,以力闻,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手按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人畏其勇,莫敢与抗。闻秦王招致天下勇力之士,乃西渡黄河。岸上人待渡者甚众,常日,以次上船。贲最后至,强欲登船先渡。船人怒其不逊,以楫击其头曰:‘汝用强如此,岂孟说耶?’贲瞋目两视,发植目裂,举声一喝,波涛顿作。舟中之人,惶惧颠倒,尽扬播入于河。贲振桡顿足,一去数丈,须臾过岸,竟入咸阳,来见武王。”

就是说,孟贲字说,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龙,在陆地行走不怕虎狼,发脾气吐长气,声响能惊动天地。曾经在野外看见两头牛打架,孟贲想劝架,一手分一个,结果一头牛服了,一头牛倔强,还拿角乱顶。他就怒了,左手按住牛头,右手把牛角生生拔出来,牛死了!

人都怕他的英勇,谁也不敢跟他对抗(那是,谁也没有牛的力气大)。他听说秦王召天下勇敢力士,就西渡黄河想去应征。结果岸上等着过河的人太多,要按次序上船。孟贲来得晚,想加塞,要先过河,船上的人,可能是船夫,对他的这种不讲理的做法很愤怒,拿船楫揍他脑袋,说:“你敢这么蛮横不讲理,难道你当自己是孟说啊?!”孟贲气得瞪大俩眼珠子,头发根根奓起,眼角撑裂,大嗓门一喝,居然河里涌起波涛。船上人吓得乱跌乱滚,都给滚到河里了。孟贲拿起船桨脚下一用力,嘿的一声,一动数丈,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对岸,直入咸阳来见武王。

夏育则是周时著名勇士,力能举千钧,被后代人作为勇士的代称。

袁涣不过一介儒生,所谓“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即为政崇尚教化训育,凡事宽容思虑以后才行动,外表温和柔顺而内心能够决断)。他的肉中却有一根钢骨,勇气比这两个勇士毫不逊色,实为人间之大勇也!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是不屑于沽名钓誉的,所以他的做法对于一些忸怩作态的人来说,就有些不可理解: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就是说,他先后得到的赏赐很多,都被他分送了,家里没有什么积蓄,他也始终不过问家中产业,东西不够使就从别人那里去取,根本不做貌似清白明察的举动,然而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

人们都有眼睛,如果你是真的清廉,即使你不去标榜自己的清廉,大家也看得见;如果你是真的勇敢,即使你不过一介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的儒生,大家也会给你一份应得的颂赞。

第二节 管宁:空谷跫音,幽兰清芬

【原文】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译文】

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县人。

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送给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了终。

管宁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

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都敬重亲善陈仲弓。

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郡。

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

拜见了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

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

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断诏命,不对管宁宣布。

【评点】

管宁,字幼安,北海人。

长得帅,长八尺、美须眉。

又出身高贵,是管仲后人。

自身又有高洁品行,一生不慕浮名,不求实利,讲学不辍,征召不就,一代高士也。

十六岁丧父,家里穷,亲友资助他财物助他葬父,他一文不取,只倾尽家财安葬父亲。

管宁好学,东汉光和元年(178),平原人华歆慕名千里来访,二人遂成好友。除了华歆,还有邴原,三个人被时人比作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龙头和龙尾之间,发生过著名的绝交事件: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锄园得金”,管宁视之如瓦砾,手不停锄;华歆拿起来看了看才扔。还有一次,二人“同席读书”,有位达官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他置若罔闻,照读不误;华歆却艳羡不已,跑出去看。等华歆回来,他把席割开分坐,说:“子非吾友也。”

有人替华歆抱不平,说人家做错了什么?难道还不允人家近视眼,看不清是不是金子,所以要拿在手里仔细鉴别一下吗?难道还不许人家看看热闹吗?难道看一眼金子就是爱财啦?看一眼大官坐轿就是想当大官啦?

可是无论怎样,这起码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华歆心性不稳,心气浮躁,不是能够静心读书做学问的料。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华歆此后走仕途、做高官,和管宁这个朋友的人生道路是越来越远。

汉末天下大乱,人们纷纷逃难。管宁和邴原几个人相约避祸辽东。

当时辽东太守是公孙度,对这几个有名的贤士的到来很欢迎,专门为他们腾出驿馆。管宁见了公孙度只谈经典学术,不讲政治时局。然后他也没有住驿馆,而是在荒山野谷,自己挖个土窑凑合居住。

中原的避难者听说管宁在此,都来傍他居住,不到一年,这里居然成了一个聚集之地。

他的居所近井,大家时常为了争水争吵。管宁就买来好几个水桶,统统打好水让人来取。人们听说是管宁所为,都十分感动,从此彼此谦让,不再加塞,断绝相争。

他的邻居有耕牛,时常放牛啃青苗、坏粮田。一天,牛又在管宁的田里吃庄稼,管宁就把牛牵到树下拴好,自己割草打水喂它吃喝。牛主人十分羞愧,自此不再纵牛毁田。

管宁言传身教,所谓“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此处人人都学得守礼谦让,户户都习惯和睦相处,风习越好,管宁声望越高。

公孙度死后,儿子公孙康掌权,想海外称王。他想让管宁辅佐,却慑于管宁的贤名,硬是话在心头口难开。

曹操做了汉朝的司空,下令征辟管宁入朝,公孙康不肯放管宁走,就压下诏命,不让他知道,管宁就仍然在辽东过他的相对平静的贫苦生活。

中原局势稳定,许多流民返乡,管宁依旧安居辽东。

可是很快,辽东就变得不宜居了。公孙康死后,弟弟公孙恭继位,是个废物点心,压不住台面。偏偏公孙康的私生子公孙渊心雄气壮,不安于位,跃跃欲试,想取而代之。

管宁眼看着辽东也要大乱,才带着家属乘船回到中原。出发前曾经收受的许多礼物都留了下来,一毫不取。

算起来,他在辽东整整三十七年,住老了一代才子。

管宁乘船返乡的途中,还出现“神迹”,说是黑夜沉沉,遇到风暴,帆毁桅折。大家吓得要命,只有管宁面色如常(就跟他当初锄地得金、豪门过户一样)。这时候,夜幕中突然现一点亮光,一直将船只指引到一处荒岛,大家转危为安。岛上无人,四处无火痕,光从何来?于是人们就说这是管宁的“积善之应”。(“宁之归也,海中遇暴风,船皆没,唯宁乘船自若。时夜风晦冥,船人尽惑,莫知所泊。望见有火光,辄趣之,得岛。岛无居人,又无火烬,行人咸异焉,以为神光之佑也。皇甫谧曰:‘积善之应也。’”)

算起来,这个人的清净洁白,真是令人动容。年少时即清洁,家贫不受人恩;人到中年仍旧立身清净,一毫不肯受人之恩。

回到故乡以后,魏文帝就下诏封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决不肯,说自己老且无能;文帝死后,魏明帝又多次征召他,这还不算,华歆、王朗等朝中大臣更是反反复复地推荐管宁,华歆这个昔年好友甚至提出让位,把自己的太尉让给管宁。管宁一律推辞,到死不曾出仕。

历来想当官而当不上的人很多,不想当官而非给官当的不过寥寥数人。比如洗耳的许由。尧帝听说许由贤良,就到他的家乡劝他做帝王:“日月出来,光芒不息;好雨降落,浸润大地河泽。由于你的存在而天下大治,我却占着天子之位,我觉得我不配做天子,请你做天子吧!”

许由说:“你治天下,天下已经大治,就不要让我代替你。鹪鹩在树林里,只占据一枝树枝,鼹鼠到河边饮水,喝饱肚子就满足了。你走吧,我不想做天子。”

尧又请许由做九州长,也被拒绝。

事后,许由到颍水河洗耳,巢父牵牛犊来饮水,问他为什么,许由说尧让我做天子,污了我的耳朵,我要把它洗干净。巢父就责备他:“你若真心归隐,就该深藏不露,不让人找到,结果你却到处乱跑,制造名誉,所以才能有这样的污染和干扰。现在你的俩耳朵已经被世俗浮名俗利染污了,水也给你洗脏了,我这头小牛犊子可不喝你洗耳的脏水。”

巢父就牵牛犊跑到上游去喝水。

他们不疯,不癫,不狂,他们只是想做清净洁白的自由人。

管宁就是这样的人。

正始二年(241),侍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等人向齐王曹芳推荐管宁,齐王下诏,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隆重礼节去聘请他,而他恰在此时病故,老天爷成全了他洁净清贫的一生。

《三国志》里说他:

“每所居姻亲、知旧、邻里有困穷者,家储虽不盈儋石,必分以赡救之。与人子言,教以孝;与人弟言,训以悌;言及人臣,诲以忠。貌甚恭,言甚顺,观其行,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然,甚柔而温,因其事而导之于善,是以渐之者无不化焉。宁之亡,天下知与不知,闻之无不嗟叹。醇德之所感若此,不亦至乎!”

杜甫《严中丞杜驾见过》诗赞: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人品纵然不能当饭吃,厚黑也不是横行世界的理由。做人真不见得有奶就是娘,也不见得就要讲究什么职场上的你争我抢。我们的世界很繁华,我们的世界也很喧嚣;我们的世界很美好,我们的世界也很浮躁。一览古人行状,好比空谷跫音响,幽兰清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