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晚八时,市移民局的五名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规划科、安置科和财务科三名科长,都准时进入了市政府二楼的小会议室。
这是我分管移民工作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我太需要了解移民工作的真实态势了,太需要知道其中的真实故事了。为使会议开的成功,火力集中,防止漫无边际的乱扯,我拟了几个项目:
一、济源市的小浪底移民工程发生过哪几件大事?
二、移民工作眼下最大的问题和风险是什么?
三、移民工作中还有哪些潜在的问题?
我为这次会议做了开场白: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我有个要求,要求大家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倘若谁在这个会上讲官话、讲套话,甚至讲假话,那么,你现在就可以走人,不要参加这个会。为什么,大家心里清楚,移民工程出现了许多症结,这已是不争的实事。我们现在要治病,治病首先要弄清病情、病源、病根,如果大家都不说真话实话,怎么弄清弄准病情,好了,请大家畅所欲言。
会议从晚八点开至午夜十二点,整四个钟点,散会时,大家都说,这么多年了,没有这么样的开过会,也没有哪一个领导能这么认真地陪我们坐四个钟头,我们也没有这么痛快地倒倒心中的苦水,今天真痛快啊!……
会议中,大家的确是在心碰心地说话,没人在胡诌乱侃,更没人耍贫嘴说假话,谈的都是真事,都是干货,是活生生的事。只有一件事好像与移民工作关系不大,大家都要求建起移民局家属房,地皮已弄到手三四年了,就是盖不起房,在运作建房的过程中,其中需要土地局、建委及出让土地的招商局等部门的共同配合支持,移民干部去说这事,人家总是不重视,加之移民局长被捕判刑,这事就更难了。听到这话,我心中有谱了,当场表态,建家属房的事,我一定全力以赴,把事弄成。只要大家铺下身子,把移民工程做好,把先前的谬误改过来,把今后的规划做好……
要叫马儿跑,得叫马儿吃草,移民局既然已经有了建房的地皮,还能有多大困难建不了房子。这事,我相信,只要领导重视,肯定能成。凡是没有做成的,肯定是领导没有真抓实干。别看建家属房的事与移民工作没有直接联系,可是,这种与大家都有好处的事,要是办好了,最能讨好群众,也是赢得人心和信任的绝好事情,你为大家办好事,大家也会听从你的指示,支持你的工作。
这次长会,使我听到了许多在正规场合、在庄严的会议中、在例行公事的汇报工作时、在书面的工作总结里见不到的东西,就是真情实话。
这次会上,当谈到济源市九千人(移民)到底是出市安置妥当,还是留市安置妥当时?我特地强调,希望大家一定凭良心说话,只要不扪着良心说谎话,说假话哄领导,哄自己,就是好干部,否则,就是坏干部。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们的干部一定要诚实、忠实,对这事,下去后我还要做认真的调研,反复的访问,客观的比较,反正我要把实事弄清弄准,不然,是不罢休的。
与会的五名副局长,其中四名发言,一致说,9000名移民出市安置十分不妥,后患无穷,若能留市安置,是最好不过的了。另一名副局长讲,出市留市各有利弊,他说他一时也拿不准到底怎么着好。中层的几名干部,清一色地倾向留住这9000名移民,别叫他们出市,那种做法太难太难了,且后遗症很多……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济源市要做出让9000人出市的安置规划?而且这种出市的规划已通过省政府移民部门批准,报到了国家水利部。眼下,水利部已批准了这个规划,国家计划委员会也已同意了这个方案,并绘制了图纸,开始了资金投向工作。
我诚恳地问大家这个问题,局长们讲,这事不好讲,这个9000人出市的方案,只是个别领导的个人义气,感情决策的结果,根本没有与移民局和移民乡认真研究过,也没有征求我们移民干部的意见,就将原来9000人留市的方案变更为出市了。
我方知道,最早的规划方案也是留市。又从大家的谈吐中得悉,是某项要求没有得到上级移民部门的认可,时任移民的决策者就以让省里安置9000名移民为“要挟”,以期使对方让步。大概那位领导想,只要济源市坚决将这近万人推给省里,不怕他们不让步。谁不知,安置移民是最麻烦最棘手的事,他们不会揽这种事。理由吗,很足,济源市土地紧张,已没有空间安置……谁知上边却没让步,一口答应安置济源的9000名移民。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济源市到底有没有环境容量安置这9000人?我问大家这个问题。大家说,济源市耕地虽然并不富余,但是若安置这9000人,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有人就罗列了几个位于平原的乡镇,说那里还有环境容量,足可以安置这些移民的。
既然这样,移民愿意留市,本地又有能力安置,留下的移民又能带着移民资金落户,拉动经济发展,政府何乐而不为呢?何必故意做老百姓不高兴对国家也没有好处且有隐患的事呢?
这时候,有个副局长谈了河北省迁西县一则移民返迁的故事,一时使我毛骨悚软,十分震惊,也更坚定了我要认真对待这9000人出市安置还是留市安置的问题。
大家共同认为,使9000个移民出市安置的最大后患是返迁。返迁的故事并非凭空想象,建国以来的多次重大移民工程,已是屡屡发生的悲剧。由于移民怀念家乡,加之所迁往之处远远不如老家的生活环境,他们就会日思夜想,念念不忘老家故园,那心思情感,自然无法用言语表达,终有一天,只要有个什么导火索一点燃,成百上千的或成千上万的移民就会“揭竿而起”,浩浩荡荡地开回老家去……
这是一个可怕的后果,这种后果远比洪水泛滥利害。洪水泛滥的侵扰只是一时,返迁的移民酿成的灾难可能是几年、几十年,乃至影响了移民的一生和后代。远的不讲,仅距济源小浪底西南方二百公里的三门峡大移民,因为移民返迁,造成的痛苦、损失、伤害,可说是凄惨无比了,同时,给国家也带来了灾难和损失,致使一方天地的社会秩序紊乱、政府官员烦恼,返迁移民成了人见人怕、人见人怨、人见人躲的“瘟疫”。
我问与会的移民干部,既然出市这么大的风险,你们为何不把这些话早点告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呢?他们说,还是不想惹人,因为分管领导是这样定的,我们也不敢硬顶啊!
然,在这次会中,我得悉的河北省迁西县移民进驻县政府的事件,更令人警惕和深思。
七十年代初,为国家的引滦(滦河)入津(天津)、入唐(唐山)工程,还有潘家口蓄能电站等工程,河北省迁西县需移民两万多人。由于对相当一部分移民安置不当,移民后的生活环境远不如原来的老家,造成移民诸多实际困难。从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十多个年头中,移民就没有安生过一天,时光进入1984年,突然的一天,2500多个移民聚集到了迁西县城,呼天喊地的冲向政府,先是砸烂县政府招待所的门窗,抢光了县移民迁建办公室的所有物品,而后,这支大军就进驻了迁西县政府大楼。
俗话说,法不责众。如此众多的农民冲锋过来,是县委、县政府没有想到的事,在人多势众的压力下,政府官员节节败退。移民占据了县政府大院,他们在办公室铺起床铺,在走廊中垒起炉灶,由于人太多,厕所承担不了应有的功能,政府大院中旯旯旮旮的地方就挖起临时救急的茅坑,还有那人,干脆随地大小便……一时间,政府里炊烟燎绕,粪便横流,吵闹喧哗,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2000多人一个吼声,一种要求,要求政府重新为他们安置家园,先前安置的家根本无法生活。移民决心已定,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乖乖,安置这么多人(远不止来政府的二千余人)谈何容易,眼下去哪里划这么多耕地?去哪里弄钱建这么多房屋?还有吃水、架电、修路等等配套设施,对一个小小的迁西县芝麻官,他们着实有点束手无策,面对情绪激烈的对手,移民们却心安理得,觉得进驻政府理所当然,政府若不赶我们离开老家故园,我们何以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是啊,老百姓不是没有道理,只是这方法,这手段太离谱了。可是,做官的若能早就把老百姓当人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是党政干部经常挂在嘴上的座右铭),哪里会使迁西县的农民安居不下呢?也是他们如今的新居(移民后的住地)太差劲了(事后我曾专程去迁西县看过那方王国)……
如此僵局,一下就是四个多月……
县政府的人,在四个多月中就没敢进那本是自己的办公场地。四个多月,一百多个日子,迁西县大乱了,经济陷入瘫痪状态,老百姓怨声载道,当官的一个个如惊弓之鸟,这地方哪里还像个有执政党执着政的天地,简直是无政府……
这些天方夜谭式的移民故事,像十八磅重锤,狠狠地击打着我的心房。然而,我必须马上回到现实,面对9000人是出市,还是留市,我必须尽快决策,果断决策,正确决策,不许失误,只能成功。若照先前规划的安置方案,叫这么多的农民去温孟滩安家落户,能送得走他们吗,即使采用极端手段,用警力武装押送(以往的移民曾用过这种手段),将他们送进了异地新家,能稳得住吗?人,毕竟不是物件,放在哪里,它就安安稳稳地在那地方不动了,人是活的,是有脑子,有思想,有胳膊有腿的生灵,他会来回跑动哩!一旦这9000号人蜂拥返迁,可就惨了!可是,现在将出市的规划方案变更为留市安置方案,现实吗?行得通吗?这个出市的方案,不仅是济源市前任班子定夺的,而且经过省政府、国家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层层批复核准下了文件,绘了图纸印成了白纸黑字的即定方案,已经开始运作了啊!生米做成了熟饭,怎么,你上任后就要去干这种事吗?倘若真去做这事,个中麻烦,风险可想而知。一时间,我陷入深深的困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