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市里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能容纳六百人的市委礼堂已是济济一堂,各局委、乡镇、办事处及企业的重要人物都来了。这个会议是政府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主席台上坐着市里的主要领导成员,市委书记高文焕与市长耿建国当然地坐在前排正中的位置。市长作重要讲话时,他先向与会的同志宣布了一项市委常委会的研究决定,即:由焦市长分管济源市的小浪底移民工作。此刻,高文焕书记插话,重审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大家在移民工作中服从焦市长的领导。
两位领导在这种场合告知各路诸侯及重要人物,小浪底移民工程由我主管。的确使我有些激动,之前他们在其他场合已跟我谈过这事,但那种形式没有今天的隆重,似乎也不大正规,或说那只是非正式地宣布了我的分工。而且,虽然说是让我管移民工作,实际上却管不了,移民干部中,也很少有人向我汇报工作,移民工作仍然在先前的不大规范的状态下运行。我反而有一种被蓬架半空的感觉,看来,口头的指示要落实下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那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
也许,市委书记和市长是为将我分管移民工作的决定真正落在实处,方在这种庄重的场合再次公布这项决定。
就在这一天,就在召开经济会议的时间,市委、市政府的两家大门口正拥过来大量的移民,他们堵住大门,忿忿地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与他们对话,立即解决他们的问题。至于解决什么问题,当时我尚不清楚,只是知道,市信访局和公安干警与上访的移民短兵相接了七八个钟头,成群结队的移民方不大情愿地退出了市委和市政府的大门口。
自二月二十四日,市长在市经济会议上宣布我分管移民工作之后,我先前计划的调研工作就停止了,也是因为不少移民的事涌了过来,其中有许多移民的告状信,他们多是告移民村村长、支书和会计的,大多是因为移民款的事。他们的实物补偿款难以及时发放,又常被以各种名堂克扣;另外是一部分移民,要求在本市安置,坚决不去温孟滩安家落户。之前政府已将他们的去处规划到温县与孟县一带的黄河滩地,在那地方为他们划拨了土地。尽管这种规划是保秘的,移民们却已知晓政府的这种决策。他们曾成群结队地去过那距济源百余里的未来家园,那是一片荒凉的河滩,位于黄河岸畔,由于没有建筑又缺少树木,那地方就显得特别空旷,加之土质不好,一刮起风,风就携带着沙粒在这片广袤荒野“嗖——嗖——”地吼叫,而济源小浪底第一期移民,搬迁的地方是距济源市区不远的沃野平原,如此一比,真是天上地下,他们的心理哪里能够平衡,所以就来政府告状上访。除这类上访者外,还有一些个例的问题,一个移民村一个样儿,什么想不到的事儿都有。有一户移民,刚刚搬进移民村的新房,家中突然起了大火,把家产焚烧一烬。他来上访,要求政府赔偿家产。他说,要不是政府叫他移民,哪里会遭这种倒霉事;有一户移民,在搬家过程中,家中有人从拉家什的汽车上摔下来了,至今伤势不好,他们要求政府付医疗费和生活费。他们也说,要不是移民,好生生一个人,哪里会成今天这等模样,都是为了国家的大工程,才倒霉了。如今,这事你们政府不管谁管?
我接管移民工作时,小浪底施工区的移民已经移走,库区一期的移民刚刚搬迁,遗留问题颇多。政府正在想办法稳住已搬迁的移民,而二期、三期移民还没有启动。这部分移民数量大(是已搬迁过的移民的二倍),难度更大。
眼下,到政府上访最多的是刘庄移民新村。在市郊的刘庄移民新村,已盖好了九十六套新房,尚有百余套房屋正在做着盖房的准备。可是,由于建房的宅基地地势低凹,适逢一场大雨,使新房进了水,他们不想要进了水的新房,要求换到新的移民点,照他们的意思,政府应该再为他们选择新宅基地,重新盖房。这时候,国家补偿的建房款,已经用它建了新房,再盖房还需要花钱,这钱谁出?国家出过钱了,还能再出第二回吗?当然不能,济源市政府出这钱吗?当然也不会出。倘若真的换宅基地,还得重新找地,协商划地,谈何容易。刘庄位于180米(小浪底水库蓄水的高度)之下的围堰区,这是库区第一次蓄水就要达到的水位。大坝合拢已定在今年10月30日,之后库区就要蓄水。在此之前,刘庄必须搬出老村,还必须留出充足的库底清理时间,也就是说,小浪底工程留给刘庄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否则,将会出现水赶人走的被动局面……
咋办?我想,刘庄何以把自己的家园建在一个低凹处,难道他们就不懂这浅显的道理吗?低凹的地方是很不安全的……用什么办法解决刘庄的问题呢?时间是不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