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天,是3月5日,清晨六时我就从济源往省城奔去,去参加一个签定移民目标责任书的会议。会议8点半钟开始,主席台正中坐着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明义,他是分管小浪底移民的省级领导,国家水利部移民局长、小浪底建管局副局长、小浪底移民局局长、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等重要人物都坐在主席台上。会议照着计划的程序紧凑的进行着,当有关人物的讲话过后,就开始签定合同书了。会场上响起热烈欢快的音乐。大约是在10点左右,我踏着音乐的节拍走上台,与王明义副省长签订济源市的小浪底移民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中清晰的写道,乙方济源市向甲方河南省保证二期移民1999年济源市共3921户,14092人,在12月31日之前全部搬迁移出,在这沉重的任务里,其中有2583户9326人必须在汛前搬迁出库区,而大峪村就属于汛前搬出的移民。在责任书的乙方济源市责任人一栏中,我签上了“焦述”二字,省政府副省长在甲方一栏中签上了“王明义”三字。双方签字以后,紧紧握手,电视台在现场录了相,中午与各位领导共进午餐,庆祝1999年移民责任书签发圆满结束。吃过午饭,我马不停蹄飞车直奔济源……
是的,已经没有一点歇息的时间,即使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地干下去,大峪村的搬迁也是很紧张的,满打满算,从眼下签定责任书的3月5日到七月汛期,也只有4个月的时间了,至今这个大峪村别说建房,连宅基地还没有定下,怨谁呢?怎么会弄到火烧眉毛的紧张地步?你敢说是关键时刻大换移民班子惹的祸吗?绝对不敢说,这是政治。这时候,哪里能去追究责任啊!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干,用实干挽回时间,挽救失败。
三月七日晚上,我与移民领导小组的同仁们策划到大半夜,决定明日10点半在政府集合,然后开往大峪村现场办公,加快解决大峪村搬迁问题。待我走进卧室,真是精疲力竭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睡不下,这时候,身体又出了毛病。
凌晨6点,我就到医院输液,身体不争气,又拉肚子又发烧。到10点了,瓶中的液体还余四分之一,没办法,只好叫医生拔去输液针头,我立马赶回政府,这时候,市委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正先后往政府二楼会议室走。人到齐后,大家又商量一下今日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对策,尔后,就驱车往大峪村开去。
大峪乡虽然人多地阔,但是经济实力不中,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仅靠农业耕作,是不可能富起来的,特别是这个位于山峦之中的乡,论交通和区位,都缺少优势。即使在乡中心位置的大峪村,别看他们把自己称谓是大峪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首府”,其实也是比较穷的,论人均收入,只能是济源市郊平原乡镇的一半还少。但是这话不能在大峪村直说,说出来立马遭到大峪人的围攻。对于即将搬家外迁的移民村,整个团队的心态都是在夸自己如何的好,好上加好,这时候,绝对不是哭穷的时候。移民很精。
也是由于经济状况的缘故,整个大峪乡找不到个合适的开会场地,只有距乡政府不算远的那所大峪中学,有一个能容下100多人的大教室,会议地点就定在那地方。
市领导到大峪村现场办公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待午后一点半钟我们往那学校的大教室走去时,涌进学校四周的人已多得难以数计,只见成群结队的,三三五五的人流纷至沓来。我们坐在临时会场的主席台时,台下100多个位置早已座无虚席,室内的过道上,教室四周的墙壁边,都站满了人,教室外边的门口、窗子边,以至墙壁根,已经拥挤过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平时老百姓想见领导总是难见得到,老百姓又对到底要在哪里安家倍加关注。许是这些原因,人才一下蜂拥过来,我在为这种现象作自我解释。大峪乡的书记和乡长在会场跑前跑后,维持着秩序。
我与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人大政协的两位领导,移民局长都坐在主席台上。环视这间会议室,的确太破旧了,房顶是用苇子打起的,苇子根根之间并不严实,上边铺就的泥巴裸露出来,不时有一小片一小片的泥土掉下来,桌子和凳子十分的破旧,城里的学生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桌凳,不仅木面坑坑斑斑,颜色灰不溜秋的,特别是木头的质地,用手一扣,准能扣去一团木屑。至于那门窗、那地面,就更不规整了。这就是大峪文化中心的学府,但是,在千千万万山里人的心目中,这不失为神圣的文化殿堂。看看,我们的农民生活,我有点感动,看着这一切。看着并没有见过世面的台下的山里人。我有理由和资格对他们不负责任吗?多朴实的人,多朴实的山村啊……
会议由乡党委书记主持,他首先宣布会场纪律,然后由我谈大峪村规划安置的变更过程及当下的移民形势,特别强调了由小区安置变更为农业安置后,政府为大峪村划拨的耕地与宅基地都是第一流的。最后,我又把甘河的概念谈了一下,甘与干是截然不同的……之后,市委组织部长讲话,他对我的一些话做了诠释,并特别强调,眼下各级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与政府同心同德,带领移民群众,迅速搬迁,这个时候,是组织对每个干部最好的考察……
组织部长讲话过后,安排的是移民代表与领导交流沟通,代表们可以举手发言,由乡党委书记指定发言人,并介绍发言人的姓名,所在生产队及所任职务。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
问题之一:俺大峪人都会做生意,不跟俺安置在临路临街的地方,咋做生意?原来叫俺去黄河路,那地方中,要是换别的地方,坚决不去!
这是一个50来岁的汉子提出的问题,他身材微胖,体态有点臃肿,着一身黑色布衣。据说,他是村民首席代表。
问题之二:俺大峪村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的中心位置,叫我们搬迁下去,为啥不叫俺落户到济源市区的中心?
这是个瘦子提的。他的两只小眼睛很有神,说话时扑楞的像打滚,眼珠子却斜视一方,余光又晒在另一方,眼光中分明充满了怨气和怒气,那意思是,政府对不起他们。
问题之三:大峪村的人浇地用大峪河水,不花钱,小孩们上学,老人们看病,走不出一里地就行了,叫俺们下去,用水还得掏钱,孩子们上个学,老人们看个病,都得跑老远,俺不习惯。
提问题的是个中年女姓,又高又壮,脸盘大,嗓门厚实,她的身边坐着五六个妇女,她在说话时,几个妇女在小声的向她嘀咕着什么。
问题之四:俺大峪村,自古都在黄河边,村里还有大峪河,俺们村才一直兴旺。为啥,因为俺们是大鱼,大峪就是大鱼,大鱼就得跟大河在一起,这不是俺说的,村里老人都这么说。政府非叫俺去“干河”,不论你们咋解释,甘河就是干河,一听那声音,谁不懂啊!这不是把俺大鱼往火坑里推是啥?
问题之五:既然焦市长说,甘河这地方多好多好,你市政府咋不搬到甘河?你焦市长咋不到甘河办公?
说这话的人个头特矮,矮得出奇,只是比株儒略高一点,皮肤黝黑黝黑的,他的动作很是机敏,从我进会场就发现,他在下边窜来跑去,一会儿与这个人耳语,一会儿又找那个人说俏俏话。这时刻,他黑的发光的面庞上,涌出一种颇调皮捣蛋的笑意。
坐在我身边的组织部长听到这话,立马要发脾气了,他从嗓子眼里挤出几个字:“简直胡扯——”,由于话音低,远处的人是听不见的,我轻轻地对他说,说吧,叫他们把话说完……
叫他们把心里想的全倒出来,咱们才能知己知彼。也许是我与移民打交道多了,天天接触他们,什么样的人都接触过,就使我对“百姓”这个词有了另一种理解,像一个老移民干部讲的,百姓,百姓,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性。
实质上,这次现场办公,也算一种“火力侦探”,看看大峪村对农业安置到底有多少意见,有多大阻力,根子在什么部位?
对移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当场就给予了答复,可说是一问一答。直到代表们提不出什么有新意的问题为止,这时间,进行事先安排的另一项事情,叫移民局长读一下国家水利部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实施有关事项,没有想到,当局长刚刚读了两项条文,就有人站起来,领呼口号:“坚决不往甘河去!”一人领呼,众人跟着喊:“坚决不往甘河去!”
“坚决进黄河移民小区!”
“坚决进黄河移民小区!”
坐在主席台上的政法委书记已经站了起来,往那领喊口号的方向发出质问:喊什么喊,领导来与你们对话,你们报的什么态度!?
乡党委书记已经走下主席台,去找带头喊口号的人了……这时间,会场骚动起来,一部分人涌出会场,一部分人在会场里交头接耳,气氛吵杂极了,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赤膊上阵维持着秩序。
会议是在这种气氛中草率收场了。我们走下主席台,走出会场。呀——满操场(学校的操场)黑鸦鸦的一片人,像盛大节日般热闹,走进大峪街,人流已拥动起来,拥挤的场面绝对比农民赶庙会还热烈。乡党委书记小声对我说,快走,快走,焦市长。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依旧像散步一样,边扫视人群,边往乡政府大院走着。在我身边的是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还有乡里的诸多干部。乡干部们似乎成了保骠,在我们几个人周围跑前跑后,一边开道,一边簇拥着我们。走至乡政府大门,门口已围堵了厚厚实实的人群,乡里几个身强力壮的高大汉子吆喝着,让一让!让一让!随着有力的手臂拨拉开一条狭窄的通道,我与几个市领导人物被前呼后拥的推进了网状大铁门中的一扇小门,进了乡政府大院。这时间,那小门“卡嚓”一声,落锁了(大门本来就锁着的)。也就在这时候,外边突然拥来了加倍的人流,边喊着,不能叫他们(指市领导人物)走,不能叫他们进去,我们有话说——
我想,刚才在会场开会的时间不能说不充分,能将这几个市里的人物弄在一起,来现场听移民的心声,确实够意思了。即使他们说还有话说,那话也不会突破刚才对话的内容了。
乡干部把我们暂时安置到一个个房间,大多是乡长与副乡长的办公室,这时突然发现人大的副主任与政协副主席没有进乡政府,乡书记马上用手机打电话,方知他俩已由公安派出所的人招呼着,现在正在乡派出所坐着。我刚刚进了一个房间,还没坐稳,这时,有位乡里的老移民干部悄然进来,很是中肯地对我说,焦市长,今天你不该来的,大峪人对您一向都是很尊重,他们是对着×书记(那位反对小区安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分管土地的副市长)来的,大家都知道,他们把咱大峪的小区弄黄啦,他们不该做那种事……你这一来,唉——
我惊叹当下信息的灵通,最底层的人,也对市委常委们说什么话了若指掌。我也领情这位老移民干部的好心。其实,在我往大峪乡来之前,就有好心人私下对我说,你别去,他们(大峪村)是要求×书记和×市长来说事的……可是,移民的事,能把个人的分歧与恩怨带进工作中吗?今天,我只能站在挡“枪眼”的位置了,谁叫我是主管移民的市长呢。
转眼到了晚饭时间,乡干部问我,饿不饿?我说,早忘记吃饭时间了。他们说,原来在大峪街营业饭店准备的一桌宴席,都叫老百姓抢着吃了,现在乡政府的食堂里啥菜也没有,想做饭也做不成,大门依然紧锁着,外边还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被老百姓围堵着。这时候,我和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又到了一个大房间,时间虽然进入3月8日,但农历还是早春二月,气温乍暖还寒,乡里取暖条件差,惟一的设施是安上烟囱的煤球炉子。大家围着火炉,都有点无可奈何。乡里的书记与乡长都觉得很没有面子,市里这么多领导来关心大峪村的移民,却叫移民把他们围困在乡政府。他俩只是说,外面的工作正在做,人很快会撤的,两人还不时的用手机与做工作的人通着话。这时,有个乡干部提来一箱方便面,说,要是饿了,先泡包这东西吧……
围堵乡政府大门的人群想的也太简单,他们提出,只要政府同意在黄河路建设移民新村,他们就立马撤离。这可能吗?我叫乡领导告诉他们,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围上三天三夜,政府也不会让步的。
双方这样僵持下去,大约在晚9点多钟,就有人不再想围堵大门了,有人开始走掉,“撤退”开始了。是啊!天很冷,北风嗖——嗖——地吹起来,还夹杂着似雨似雪的“迷雾”,我是从屋子里走到院落里才发现这鬼天气的,看着较原来少了的乡大门口的人群,心里有点说不出的酸楚,这是何苦呢,大约到了11点多钟,大门口的人撤离完了,劳累了一天的我们方驱车返回市里。接下来的故事更是叫我困惑,因为与我发生矛盾,甚至对抗的移民,其实都是自己的同胞,这种感觉真有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了!我实在不忍心回忆那伤痛的记忆,只想把大峪村移民的进程简单地记录一下:
3月12日,大峪村有人组织队伍赴首都上访,被乡政府拦截。
3月16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对大峪村采用了政府行为,将带头不搬迁的四名生产队长戴上手铐,以扰乱社会治安、阻挠政府履行公务干扰小浪底移民工程的罪过送进济源看守所。
3月17日,大峪村大乱,扬言要进北京上访,进小浪底工地围堵施工队伍,进省委找********说理,坚决要求无条件放人!
这一天傍晚时分,天下起小雨,200多名大峪村民将市委大门围堵,我与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组成三人小组,负责解决问题,与大峪村民谈判,直至次日凌晨。
3月18日,清晨,围堵市委的大峪村移民逐渐散去,双方谈判依然进行着。当天傍晚,大峪村支书表态,只要政府放人(抓走的四名队长),大峪村就照政府规划的地点开始建房,政府则说,大峪村只要去政府安置的地点建房,政府就去放人。
3月19日,市委召开处理大峪村问题会议,市委的主要领导都来了,公安部门的人也来了,各路信息汇总以后,可以确定大峪村闹事,幕后有人物策划并指挥。有人却公然怀疑刚卸任的移民局长与此事有染,我立即否定,告诉他,原移民局长是个守规矩有原则的干部,我了解他,即使他再不满意,也不会干这事。这次会上,定出了逐个放人(已抓的四人),放人的节奏应该与大峪村在新宅基地盖房的进程相一致。
3月24日,大峪村终于开始抓阄分宅基地,准备在甘河移民新村开始建房,安置乡(镇)承留镇把先前尚缺少的20亩宅地已经调出且划拨到位。
一个移民强村历经了如此的风风雨雨,终于踏上搬迁的历程……在移民这种系统工程中,这只是大峪村的一个章节而已。
而原规划进小区的涧北村与逢南村,在小区变更后分别被安置进亚桥乡和克井镇,这些工作正在与大峪村的移民工程齐头并进,其工作强度和难度并不比大峪村差,只是特点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