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市长纪事
6285100000050

第50章 第一移民强村的风风雨雨(1)

大峪乡为济源市第一移民大乡,移民人口占济源移民总数的一半。大峪村为大峪乡第一强村,也是整个济源市移民工程中最大的村子了。之所谓第一强村,不仅因为大峪村人口众多,且因为其位置重要,综合实力相对较强。

大峪村写给我的信中说,他们村位于大峪乡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交通的中心,乡政府大院就座落在大峪村境内,那意思是,对大峪乡这个小小的王国来说,大峪村就是首府。这意思我明白,信中接着说,大峪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且长年风调雨顺,虽然人均耕地不多,但那是全济源市难找的上好水浇地,加以地理位置优越,日晒时间常久,早晚温差大,使这里的耕地结出的果实质优味美,大峪村人在这方沃土生活,又办企业,又做生意,绝大多数农户水准已达小康……这是硬件,是大峪村原有的资本。最后,笔锋一转,写到大峪这方故土曾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为革命成功,做出过巨大的奉献和无私无畏的牺牲。如今,革命先辈的后人也会为小浪底工程再做新的奉献。但是,政府一定得考虑大峪村的现实情况,根据国家移民政策,移民迁移后的新址不能低于原来生存之地的条件……这是政治,村里人已把问题提到政治的高度。这一点,我也懂一点。话说到这地步,对大峪村的搬迁,我能不重视吗?

是的,大峪村人说的是实话,我多次到大峪乡和大峪村走动,又多次在那里就餐,我敢说,就全河南省,也找不到大峪村那样好吃的豆腐,那豆腐必须用大峪这方的井水炮制,否则就会变味。可是,这方土地和这口井,连同乡里的心脏,乡党委和乡政府大院,都会在不久的以后被黄河水淹没于水库之中。

根据大峪村的实际情况和济源市可安置条件综合考虑,最早对大峪村拿出一个小区安置方案。也是因为纯农业的安置,难以保证大峪村人原有的生活水平,因为大峪村已不可能跟随新政府去继续做它们的“首府”了。新政府大楼规划的地方四周没有空间安置移民,也没有耕地可供农民劳作。大峪村只有往市区靠近,实际上,从大环境看,这种靠近,位置更优越了。市移民局将做好的小区安置方案报请省和国家批示。为使国家批准,我们将这次小区安置移民的好处总结如下:

第一,这种安置可以节约耕地1000亩(这是国家一直在倡导的事情)。

第二,小区位置临近城区,有利于移民从事二、三产业,这就保证了大峪村民搬迁后的经济来源和收入,使其不会低于未搬迁时的生活水平。

第三,这种小区安置的尝试,必将为以后的移民工程开辟多种安置渠道,积累宝贵经验……

这种小区安置方案之所以能被多方认可,其中有一条理由是过硬的,济源环境容量有限,耕地数量不足,特别是上好的水浇地。这种安置将对济源带来的好处是,使移民工程与城市建设接轨,利用移民工程拓展城市,推进济源经济发展。由于小区安置的特殊要求,国家计委要为济源的小区安置增加500万元资金,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既能节约耕地,又能培育城市,还能向国家多要钱,最重要的是大峪村愿意进驻小区,此事可谓一箭数雕了,何乐不为呢。

为了这个目标,移民局的局长们,科长们,同志们和大峪乡与大峪村的干部,都在努力着。当然,我也为这一目标展开了“上窜下跳”的外交活动。

1998年初,小区安置方案得到了省政府移民领导小组、国家水利部的批准,最终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并获得了核准。移民干部和大峪乡都在为这一喜讯兴奋,这时候,我的内心还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喜悦之感,就是我又可以尝试一下从没有经历的安置移民的模式了。现在济源市移民村已经有了整建制安置、分散安置、打散插花安置、投亲靠友安置和工业安置,就差小区安置了,这样一弄,济源的移民就可称之谓移民工程大全了。在不同安置的形式中,将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将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因地制宜的手段去解决……这时候,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战略任务,我知道,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才有真正的独特的感受,才可能采出有价值的“矿藏”……

下一步,在什么地方建设小区,这一点至关重要。我组织了市建委、市土地局、市移民局和大峪乡几家单位,到市郊多次考察,在不冲撞和影响市区规划的大前提下,终于选中一方“田园”,这块地方在市南边的黄河路南侧,地盘属市双桥办事处的西留村。地方选好以后,先是移民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考察,接下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的成员又先后到那里考察。人多了难免有不同意见,但总的意向还是定在这个方位了,并以济政纪[1998]30号文件下发实施。确定由大峪村、涧北村、逢南村为主组建黄河移民小区。

接下来是确定小区的具体地点,为这事,四大班子成员及城建局、土地局、移民局,没少到现场考察。事情往往是这样,参与的人越多,就越难决策,五花八门的说法总是统一不起来。

常务副市长是个讲求实效,做事果敢的人物,他说,小区定点是政府的事,小区涉及到的城市规划,土地事项都属政府的工作范畴,不需要其他部门参与,不然,再弄上三个月,也没结果。他说的是真理。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于1998年9月29日,由移民局、土地局、城建局一道在几个副市长组织下终于敲定了移民小区的位置。这个地点,大多数人以为是不错的。

下面,我召开了由移民局、城建局、土地局、大峪乡有关部门的会议,部署建设移民小区的具体任务。我将移民小区的规划、设计直到建筑一系列工作全交给市城建局,由他们承揽这项系统工程。因为是小区建设,就不能像一般移民新村,搞个人建房的办法了。

土地局的任务是将该划给小区的土地,按照移民政策定下价格、数量,操作划拨办好手续。最难的活要算移民局了,移民局负责与安置地点的双桥办事处和划地的村庄协调洽谈。即使国家对划拨给移民的土地有各种详细的规定,一旦操作起来,就不那么顺当了。特别是村民,有那血气方刚,个性火爆的汉子,一听说要划地,就会一蹦三尺地大闹起来。弄不好,就会把事闹大。所以做这事,得特别策略。

为建好移民小区的工作,大家分头忙活起来,大约过去四十天,市城建局委托的洛阳设计院已将移民小区设计好了,设计院的同志向济源市移民局、城建局和大峪乡的同志解说了他们的设计,市移民领导小组的大部分成员也都在场。大家对洛阳设计院的小区设计基本是认可的。这天下午,在市委常委会议室又召开了关于移民小区的会议,这是专门向市委常委的汇报会。********与市长都到会了。看来,小区愈是临近实施之时,领导就愈加重视了。没有想到的是,待常委们听过移民小区的进展情况汇报之后,争论会那么激烈,特别是一位市委副书记,他并不是在指责小区,而是在否定这个移民小区,本来以小区安置移民是四大班子同意的决策,在这个基础上,方才做出了方案,至今,小区地址已拟定了,图纸都设计出来了,为什么又要否定小区?既然这样,当初何以同意?常务副市长终于忍不住了,他对着在指责小区的×副书记,态度极其严厉地质问道,×书记,你是什么意思?你是在提意见吗?还是想搞什么名堂?……常务副市长的音量足足盖过了副书记,副书记有点盛气凌人,他比他还盛气凌人。我知道,常务副市长是故意这样表现的,这么长时间,为了这个移民小区,政府的各级人物费尽了心思,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工作着,如今,小区已有了雏形,副书记并没有耐心地了解实况,就迎头抨击小区的这不是,那也不是,叫人觉得,他不是在对小区提建议谈不足,而是压根就不想叫弄小区。

与会的移民局长们,大都是刚刚从外单位调过来的,移民局老班子的人都走了,新班子的人对移民工程还不了解,看到如此的争论,没一个人能插上话的。也难怪,这位副书记可谓市委的二把手,而常务副市长是政府的二把手,这样的两个人物较起劲来,除非两个一把手出场,其他的人谁还能说什么呢……

这次向市委常委汇报小区进程的会议,可以说是不欢而散了。晚上8点钟,********打电话,让我到他的办公室,我知道,一定是谈小区的事,他与上任********一样,都是在双方激烈争论之时,并不当场表态,而是下来以后,认真听取分管这事的领导的意见。果然在预料之中,一进屋,他就说,移民小区到底怎么样,可行不可……

我判断,他一定听到不少反对搞移民小区的舆论了,他约我来,也是要做到“兼听则明”罢。既然是这样,我就有啥说啥,把小区的得失利弊来个竹筒子倒豆子——倒得干干净净,以使书记更加明白构建小区的益处,还有它的风险。对这些风险我们又做了哪些预防性措施。

其实移民小区的建设,应该是大家都欢迎的事情,至少是在没有出现不好的后果的时候,你没有理由不支持它。首先是城建局欢迎,由于小区的建设,拉动城市的拓展与人口增加,目前,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济源市需要这样做。第二,当地农民和土地局都欢迎,由于是小区安置,每人只分给四分耕地,这样一算,可节约一千亩土地,这对当地安置村的农民,是大好事,土地能少划出去一分,就少划出去一分,这是农民的正常心态。土地局也不想为这种划地忙碌。第三,国家要多补给500万元的移民安置资金,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嘛,咱们节约了地,又多要了钱,500万元是已答应过的。实际上,移民局长们私下与我切磋,在建设小区的过程中,不是不能再追加经费的。这方面,移民干部是动过脑子的,为小区争取更多的钱,总是能找到理由的。

还有,进小区的移民,多是有一定家底和积蓄的,或者有一些社会关系,他们一旦进驻小区,就会搞起二三产业,促进市区的经济发展等等。

除了这么多的好处,我更应该将小区可能带来的问题分析透彻,以解除书记的疑虑。

移民小区的确存在风险,移民过来之后,一旦生活适应不了,二三产业弄不成,或是赔了钱,他们很可能上访找政府说事。他们会把一切不好的后果栽在小区身上,抱怨都是小区安置惹的祸。这种上访,不是一家一户,他是一个团队,是2000余人的一个小区(小区计划安置2000人稍多),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市区稳定。对这一点,我和移民干部做过认真分析和应对措施。首先是小区的移民每人分到了4分水浇地,仅这4分耕地,解决一个人吃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没了吃饭问题,即使二三产业一时上不去,移民也能稳得住。农民只要不饿肚子,就不会无事生非的。另外,进小区的农民一旦安居,移民局将在小区设专门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不仅对小区的秩序进行管理,还要对移民后期扶持与发展做好工作。据悉,移民还可以享受到从小浪底机组发电的效益里提取的后期扶持款。另外,进小区的移民,采用了自愿报名,领导批准的办法,这又为解除后期的故意滋事打了预防针。想进小区的移民,都会自我掂量掂量,只有觉得有进住小区能量的农户,才会毫不犹豫的报名,不愿进小区的农户依然予以农业安置。小区真的建成时,我曾与公安局长沟通过,可以专设一个移民派出所,小区里还要相应的建小学,购物点等,作为一个城市,应该有管好移民小区的信心……

与书记的谈话一直进行了两个半小时,我想,********与一个副市长这样深刻探讨问题,确实是书记对移民太重视了。最后,书记这样问我,如果小区万一进行不下去,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我说,这个问题我早有准备,另一套农业安置的方案,那已经是驾轻就熟的套路了,只是那样的安置,对大峪村来说,也会出现诸多不满意的事情。不过,不管哪种方法安置,大峪村的移民必须按照定好的时日搬迁出老村,这一点没有问题,我们决不能拖小浪底工程的后腿。

书记说,你有预备方案我就放心了,什么事都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书记肯定比我掌握的各方信息要多,有些对小区不同的声音是不会直接传到我耳中的,但是,它都要灌输进书记的耳中。也许,在书记那里,压根反对搞移民小区的就大有人在。我只是想,不知是否真的这样。

第二天上午,常务副市长与我交换了思想,针对昨日会议的争论,做出对策,只管大步往前走,抓紧小区安置工作进程。

下午一上班,那位斥责移民小区的副书记打电话给我,解释说,他昨天的发言完全是从工作出发,是从负责任的角度出发,决没有与移民工作过不去的意思,请我理解……

晚间,我回到郑州家中,这是周末的日子。新任的移民局长打电话对我说,分管土地与城建的×副市长不同意移民小区占拟用的那片土地,这是铁书记刚告诉他的。大概是×副市长刚与书记沟通过,一个小时前,书记曾打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刚回到郑州,他说,那就算了,要不,他是想让我与×副市长一道,到他办公室再议移民小区定点的事。

我问新任移民局长,前几日,你不是对我讲,×副市长同意移民小区安置在黄河路南侧的那片地方吗?怎么又不同意了。因为这个新任局长与×副市长是老关系了,所以有些事我叫他们直接沟通,而这个×副市长,有个习惯,往往班子都参加的会,他一个人可以不去,不管是市长办公会还是常委扩大会。当然不参加会的理由是随手可拈的,我开玩笑地对×副市长说,你是特区,政府对他一个人是特殊政策,所以在几次班子研究小区时,他都缺席。但是,我从与他关系较亲近的移民局长口中得悉,他是同意已经拟定的移民小区的选点的,所以对于他,我还是放心的。这阵突然得知他又不同意黄河路这个点,看来事情又麻烦了。倘若分管土地的人物不同意用这地方,问题立马变得复杂起来。新任的移民局长告诉我,是他把拟定的移民小区地址说错了,×副市长同意那地方,都怪他,要是当时把地址说的就是拟定的地方,当时×副市长就不同意了。

对这种解释,我有点窝火,太扯淡了,可是,又能怎么办,我生气地关掉手机。愈加觉得,这移民小区,看来真难!是不是这里边又掺进了个人情绪或个人成见。我知道,×副市长与常务副市长是针锋相对的,常常在市长办公会上公然干仗,即使市长坐在那里,也压不住阵角,他俩都很有能力和实力,一旦干将起来,别人根本插不进话,若是×副市长以个人感情做事,凡是常务副市长支持的事,他就反对,那就糟了。唉,这叫什么事吗?是不是这回事?不是这回事的话,为什么到这时候×副市长才亮出“杀手锏”。可是,倘若是这回事,你有什么证据?你又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