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管小浪底移民工程以后,可以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这个特殊的工程中泡着,到小浪底工地的活动,只能是移民工作空间的“插曲”,本来,小浪底移民工程就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组成部分,也由于这种关系,加之我的作家与市长的双重身份,对小浪底工程就有了更多的兴趣,特别是对在小浪底工地生活的人。在小浪底工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中,也有不少人知道济源市有个作家市长,是分管移民工程的。也是由于这种格局,使我很快成为了济源市四大班子中最熟悉小浪底工程的人,当然还熟悉那里的各级人物,从水利部长到司机班长,从建管局长到招待所长,从老外经理到外国工地小学校长……无疑,这种熟悉使我对小浪底工程更加理解了。从而,又使我对移民工程的总体把握有了飞跃的长进。
在小浪底,没有人怀疑这项跨世纪工程的艰巨性,它是全世界最难的工程之一,同时大家公认,比工程更难的是移民。特别在外国人心目中,他们把移民工程看得是难上加难的事,移民是世界级难题,这个概念是从国外传来的。因为它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对小浪底库区及施工区的20万人口的迁出,老外们一直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的国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倘若他们的国家遇上必需迁移数万和数十万名的移民工程,他们宁可变更方案,或是放弃这种工程,也不会搞规模如此之大的移民工程。是的,在西方,即使做几十名、几百名的移民工程,也会弄得政府精疲力竭,甚至有进展不动而导致失败的结果。这种移民工程,大概只有在中国能做得成。说这话的我,并非自我感觉良好,也非自我夸耀。因为我并不认为许多做法是进步的,是文明的。我没有能力去诠释国外的人权、居住权之类的政治问题,我也没有能力或说没有必要去争论孰是孰非,我只想客观地陈述现实,而不对现实加以评价,因为人都是有局限性的,甚至都有自己的偏见的。也只有亲自经历并指挥了这场“战役”的人,而又去理智地反思其中的诸多行为之后,方有了这种感觉。我确实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一切,但是我知道,不这样做,就弄不成事,不这样,就无法达到治理黄河的善良目的,使其从原来的六十年一遇达到一千年一遇(六十年可能闹一次水灾,到一千年才可能闹一次水灾)。在漫长又短暂的2000个日日夜夜里,我是怀着一个市长的责任心,凭一个作家的良知,为处理一个又一个移民工程中的难题竭尽绵薄之力的。
自分管移民工程以来,我就手忙脚乱又杂乱无章的在矛盾和纠纷的漩涡里“扑腾”,说手忙脚乱,是因为事情头绪太多的应接不暇;说杂乱无章,是因为频频出现的突然事件让我措手不及,更别说有工作计划和精神准备。虽然我已经发现,移民村中一旦埋下问题,它就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早晚是要爆的,对这种祸害的治理,只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尽管我已做了大量预防性的措施,但是效果尚未完全出来,而有些措施,其实还在艰难地落实过程中。眼下移民村正在发生的问题,祸根是早就埋下的,一旦到了这种地步,“治疗”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不使移民村的老百姓到政府上访,我安排了一个现场办公计划,即对有难题的移民新村,亲身下去现场办公,以我的下访,堵住老百姓的上访,最早下访的是关阳移民新村。
关阳村原来在大峪乡,可谓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以往的历史中,关阳村人曾借助黄河的资源做过水上运输,也打捞黄河鱼虾,所以说,他们并非封闭的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就在小浪底工程没有施工之前,他们竟然能将河南省省长请到村子视察,这一动作足以可见小山村的大手笔。
他们是在我未到济源之前,就由山上迁移下来的第一批移民,安置在亚桥乡的大平原上。自搬迁以来,这里就风波不断,冲突连绵,纠纷多多,问题棘手的被称为老大难。今天,村中已进驻工作组了,工作组是我派下去的,由移民局的一名副局长和大峪乡的一名副书记负责,我要求他们把问题弄清,责任分清,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事并不简单,两个负责人都觉得“活沉”。今天我专门来这里,一是亲自到现场听听看看,吃透情况,二是督促工作组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你不抓第一手资料,汇报的材料往往失真,你不到第一线促战,下边的工作往往拖沓不前。
说起关阳村问题确实叫人头疼,首先是移民实物补偿款没有兑现,没有兑现的原因并非他们没这笔款项,是在前五个月,准确的说(我到财务那里查了记录)是5月19日市移民局已将这笔钱发了下去,当然是先发到乡里(当时尚未实行一户一存折的办法)了,可是,这款却没有到农户手中。为什么?当然乡官与村官是有说法的。
这个移民新村盖房,有个奇怪的做法,他们不是根据移民户手中的资金多少,决定盖哪种房舍,而是统一的标准,根据人头,绝对平均地将各家各户的新房建设好。建房的操持者当然是乡与村子的头头脑脑,他们称这办法为集体建房,又为这种建房方式总结出不少好处。做任何事情,倘若想说这种事的优越之处,总是能道出诸多的一二三四的。这种集体公建私宅的优越性自然不少,可是,有一个致命的病症,就是他们要背上“黑锅”。也许在公建房之前,那些主持者就没有想到会背黑锅,也许,他们早就想到了却还要这样的做。老百姓以为,这样做能为主持建房的人带来好处,他们能从中捞到油水。主持建房的人根本不承认得到了好处,反而,他们说得到的是辛苦、辛酸和无名的苦恼。老百姓却仍然众口一词,非要说这班人是以权谋私了,是吃了建筑队的回扣了。这事弄到我面前,确实为难,为难的何止于此,关阳村出现一个要命的问题,许多人都一筹莫展,都傻脸了。在数百套新的住宅里,住着100多户没有拿建房款,或者说拿不起建房款的移民,还有一部分住户是没有拿够建房款的。关阳村有1916口人,565户移民。早先在山上,他们的宅院和房舍并不一样,不是一个档次,有的是浑砖到顶的瓦房,有的是土坯草顶的房舍,有的是方方正正的院落,有的是连院墙都没有的两三间寒舍蜗居,因家补偿他们的实物款,只能按照他们现有的实物作价,这样的结果,差别自然很大,像村干部和一些有头脑的农户,大多是能干事的人物,家境自然要好,补偿的钱就多。有那体力差或不大勤劳或老弱病残的人,家境自然就差,补偿的钱就少,还有那近亲成婚的畸形人弱智人,补偿的钱更少。他们的差别是很大的,多者可达十万元之多,少者仅有三四千元而已。可是,主持集体公建住宅的干部,却不顾这种活生生的现实,把这么多千差万别的农户的房舍建得一模一样,建房的钱有的是工程队垫付的,有的是公摊的。老百姓的实物补偿款,根本没发到老百姓手里,干部在关心着他们的庶民,操作着这笔资金。说起来这也合乎情理,由干部为农户当家作主,找人建房,老百姓多省心啊,到时贝青搬新家啦,啥心也不用****。一排一排的新居竣工了,一家一家农户搬进去了,到结账时却麻烦了,账面上竟然有100多户的实物补偿款不足1万元,按照国家移民政策规定,实物补偿款不足6000元者,国家将另外适当补助些钱款,使其盖上两间简陋房舍即行了,怎么能让本来就没钱建房的人,也建上100多平米的新宅呢?是的,国家给每户的宅基地是平等的,一样的,建房的规格是拥有的实力决定的,怎么能弄得人人一样,户户均等呢?这样一弄,出现一种恶果,整个关阳村就有204户人家,欠了村里的移民款(因为建房款是由村子做主的),同时,又有313户人家的移民款村子不能如数发给人家,该给人家的钱何以不给人家?原因很简单,是村子将人家的钱花在这204户人家了。想一想,这本是卖了老祖宗留下的家产的钱,怎么说不给就不给了(不少农户的补偿款是有富余的),人家能不“闹”吗!能不嗷嗷叫吗!咋办?找政府去,政府总得说理,总得拿出个办法……施工队的工钱也要黄了,为啥?他们垫资建房,最后本应有住户付费埋单。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应该埋单的人群中,竟然有人不拿建房款,有的人根本就拿不出这笔钱,他们还正在为温饱发愁呢,腰包里哪里有钱?施工队恍然大悟,真是上当了,怎么会遇到这种怪事?咋办?找政府去!政府总不能不管……有那住进新居又不埋单的人家,此刻并不感恩承情,他们说,谁让你们非叫我们搬迁呢,我们在山上住的好好的,虽然那房舍简陋破旧,可是我们愿意住啊!虽然那地方偏远,可是那里用水不要钱,烧柴不要钱(到山上搂树木),你们要是叫我们拿钱交房款,没门,要不,你们还把我们送回老家……一时间,这些不埋单和买不起单的人家也来找政府,强烈要求要返迁回去,这可能吗?他们当然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啊,他们是故意来“乱”的。也许,这叫“以攻为守”。
关阳村的问题远不到此而止。仅因为新建房舍的质量问题,到政府上访者就络绎不绝,有说房屋山墙裂缝了;有说屋顶的预制板断裂了;有说门窗压根就没配上,冬天来了,小北风嗖嗖地往屋里直钻,只好弄块塑料布暂时堵上;有说屋顶墙壁的质量太差,一下雨,房顶往下漏水,墙壁往屋渗水,根本没法住;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哭着喊着在市政府门口不走,一定要见市长,一定要领导到她家看看,有人告诉我,这女人难缠,已不是第一次来闹了……我想,若没有实际问题,她来缠啥,就抽空去了她的家,走至她的房舍,真是惊人,怎么地基陷下了那么深,怪吓人的,由于地基的下陷,已经使三处墙壁裂缝。进了屋,那被雨水多次“光顾”的四壁,使本该洁净的墙面成为一张又一张不规则的地图,当然,绘制这种地图的线条不是用的绘图器具,而是浇进和渗进的雨水……
女人指点着家徒四壁的方方面面,一把鼻子一把泪地哭泣,哭泣里断断续续地诉说个中忿懑。我落泪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控制不住心中涌动的酸楚:怎么回事,时代已进入世纪之末,我们的建房水平还如此低劣?有人告诉我,不是不会建房,不是水平问题,有那建筑队压根就偷工减料,无论水泥、大沙这样的材料,都不照本本来,有那水泥标号低不说,压根就是过期的,有那钢筋,根本就不合格,也打进预制板里,能不断裂吗?有那地基,就没夯结实,更没浇灌好水泥,能不下陷吗?……
不得了,不得了,我这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如此新宅,实为危房,随时有坍塌可能,若遇暴风雨就更险了。我告诉进驻村子的干部,马上解决这户移民的房舍问题,否则,一旦房倒屋塌砸死了人,负责干部就是赎职罪……这么长时间了,移民的住宅还解决不好,怎么交待?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来了,关阳村先前隶属大峪乡,自搬迁下来落户梨林镇,就与大峪乡脱离了关系,成为梨林镇的移民新村。可是,关阳村的建房,压根就没有请示过梨林镇,一切都是村干部我行我素,自作主张弄事的。总共大约2000万元的移民款,人家梨林镇的领导连见也没见得,如今解决问题,是得花钱的,钱由何来?这事只有找移民局了。可是,移民局早已将关阳的钱拨付给他们了,无论是村中水电路的公用设施补偿款,还是老百姓个人的实物补偿款,就连村祠堂的拆迁费,村里其它固定资产补偿费也都拨付过了。如今,他们关阳村的钱已光了,咋办?再查查这家移民,她们还欠着村里的钱呢,关阳人将这类人列为户欠村的一种,共204户;而另一类,村中没有付够人家实物补偿款的,叫村欠户的一种,有313户。其实,村里哪里有钱,都是国家拨付下来的移民款,只不过经村委主任的手,转发下去而已。问题是钱花光了,事还没办妥。这擦屁股的事,又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似乎谁都有责任,谁又没有责任,谁都可以找到理由去推脱责任。许多事情,正是由于这种态势拖延着,议而不决着,推诿扯皮着。结果是该办的事没人去办,不去办还有充足的理由。事情就这样的不死不活,干部就如此地得过且过……
我正告我的下级,必须拿出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否则,如果因为房舍问题出了人命,当拿你们是问。我相信,干部们是很有能力和办法的,不是有句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吗,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态度决定一切”。倘若你报的态度,压根就不想做这事,那么,不做这事的理由就随手可举出个一二三四来;倘若你的态度是一定得解决这个问题,得做这事,那么,你就会为做这事的理由找出个一二三四来,且能制定出方法和措施……
很快,当我再去落实这件事时,听说这妇女家已暂时搬到一处空闲的房舍,原来的危房正在加固修建,我悬着的心方落下了。
关阳村使我更头疼的事还不是这些,是老百姓与干部的对立情绪,是持久不衰地上访告状,是火药味甚浓的一发发“炮弹”。移民新村的老百姓说,村里的干部都是贪官,不管他们哪一任的,没有不吃肉不闻腥的馋猫。他们甚至说,村里近2000万元的移民款,村干部平均一人贪污有100万元,真是这样吗?即使贪污,也不会有如此之大的力度和几率,我想。但是,老百姓都这样地诉说着、传播着。
作为政府的副市长,我知道自己的位置,我的任务是移民,是按时按期地将移民搬迁到规划的地点,且把他们稳住。我眼下哪里有时间去盘点往事和清查问题。大量的移民任务正压在头上,可是,对关阳村的实际问题又不能置之不理。这时间,有那拿不到工钱的施工队,已将关阳村告上法庭。老百姓的上访告状,又在逐步升级,不仅是越过政府进入市委,有人已走进省委,有人跑到了北京……
关阳村一时间成为移民工程中一个焦点,市政法委、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局等多家部门到村里了解情况,实地调查。为根治关阳的问题,不久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牵头下,由市纪委、市公安局、市移民局、梨林镇、大峪乡共同组成了关阳村综合治理小组,进驻该村,对关阳村的“顽症”再一次“会诊”。一个小小的村子,能使这么多单位和干部付出如此之大的精力,这种代价太大了,看到这种境况我更加认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必要和正确。